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肠癌细胞核DNA倍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鲁明良;张士铭

    为探讨直肠癌DNA倍体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对87例直肠癌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学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显示,DNA倍体增加与肿瘤生长、转移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肿瘤侵袭加深、病变范围扩大、转移,肿瘤细胞异倍体出现率及含量明显增加.DNA倍体主要出现在Dukes B,C,D期,异倍体出现率C期高于B期,D期高于B,C期.DNA异倍体增加,5年生存率降低.结果表明:直肠癌细胞DNA倍体含量检测可作为术前综合治疗、确定手术范围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 保留肛门括约肌的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附81例分析)

    作者:刘勇敢;魏东;高春芳;王慧军

    为观察保留肛门括约肌的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治疗组81例,均为肿瘤距齿状线2~3cm、大小在2.0cm×2.0cm以下、细胞分化较好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隧道式切除术;对照组44例,均为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常规Miles术式.结果治疗组8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排便次数3月内3~10次/d,6月后1~5次/d,便意明显,对成形粪便的控制力良好,无大便完全失禁者;69例随访5年,复发和转移23例(33.3%,其中局部复发2例),死亡18例,5年生存率73.9%.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病例.对照组复发和转移21例(47.7%,局部复发1例),5年生存率61.4%.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有选择地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隧道式切除术并不增加肿瘤复发率,患者生活质量却明显提高.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14例总结

    作者:李霖;冯泽荣

    为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对14例低位直肠癌在超声刀和吻合器的配合下,经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保肛术.14例均成功完成手术,5例肿瘤肠段于腹壁辅助切口取出,9例肿瘤肠段内翻至肛门外予以切除.术后无1例因肛门疼痛而需使用止痛剂;术中平均出血150ml,平均手术时间250min,术后1~2d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并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天数12d.无肠漏和大便失禁并发症,3例术后因膀胱尿潴留而留置尿管1~2月,余病例术后经膀胱功能锻炼,均于术后1~2周内拔除尿管,1例3月后确诊腹壁及辅助切口肿瘤转移.结果表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大限度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附246例报告)

    作者:朱建新;张艾莉;李然春;闫于悌

    为探讨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用双吻合器技术行直肠癌保肛手术246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吻合口切割圈完整,术后吻合口出血3例,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复发1例.结果表明,双吻合器的应用提高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 直肠癌保肛术后近期复发原因分析

    作者:蔡元坤;黄陶承;徐金星;岳正学

    为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近期复发原因,选择1 997年1月至2002年4月直肠癌手术并得到随访的病例61例(都未采用TME),其中前切除术或Dixon术31例(保肛组),经腹会阴联合切除30例(非保肛组),比较术后复发情况,并对保肛组术后近期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保肛组复发转移9例,近期内复发7例,其中吻合口复发4例,盆腔复发3例,非保肛组术后复发11例,二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肛组内,病理分期晚和组织分化差局部复发率高,肿瘤远切缘距肿瘤的长度与局部复发无关,远切缘长度大于3cm已足够.结果表明,直肠癌保肛与否,不是导致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如果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无瘤操作,术后常规辅以化疗、放疗或新辅助放化疗,那么除病理分期之外,是否行TME手术将是决定术后近期局部复发的首要因素.

  • 应用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切除术60例分析

    作者:杨作森;王巍;介建政;崔永泽

    为评价采用保肛低位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回顾分析60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60例手术成功率为100%,吻合口漏发生率为3.3%(2/6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3%,局部复发率为6.7%(4/60).结果表明,吻合器的应用,扩大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范围,并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

  • 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体会

    作者:白文启

    为了探讨根治性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行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术22例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20例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行经括约肌局部切除术.Tis2例、T118例、T22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出血,术后随访3~5年,无局部复发,1例远外转移.根治性局部切除术适应症除肿瘤位置可根据手术技巧有所扩大外,其他应严格遵守;同时应精心选择术式;术前直肠腔内超声和CT对判断肿瘤分期及术式选择有重大意义;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在降低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率方面有很大作用.

  • 直肠癌细胞核DNA倍体变化与临床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鲁明良;姜朝晖;闫利

    通过直肠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和直肠癌病人术前盆腔CT征象以及肿瘤临床病理学改变,了解直肠癌DNA异倍体增加与CT征象及临床病理间的相关性.(1)统计分析直肠癌术前盆腔CT扫描资料,了解直肠癌CT征象特征;(2)将直肠癌石蜡包埋切片进行细胞核DNA检测,测定DNA倍体含量(二倍体和异倍体);(3)统计临床病理学资料;(4)将以上内容进行相关性研究,得出统计学结果.结果:(1)直肠癌细胞DNA含量改变直接影响直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直肠癌病理分期、侵袭范围、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与DNA异倍体出现瘤期呈显著相关性,DNA出现率为63%(55/87);(2)直肠癌CT改变可出现在病程早期,CT判定肿瘤侵袭范围与临床病理符合率为88.5%,判定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符合率达93.1%;(3)随肿瘤侵袭加深、病变范围扩大及转移,肿瘤细胞DNA异倍体出现率及含量明显增加.CT检查和DNA倍体检测与临床病理对比研究显示,肿瘤的影像学改变与细胞DNA异倍体出现关系密切,两者符合率85%~96%,提示CT在直肠癌术前检查中具重要意义,可为术前综合治疗及手术范围确定和估测肿瘤细胞DNA倍体含量提供依据.

  • 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碘-125粒子辅助治疗直肠癌

    作者:袁爱华;曹秀峰;杨蓓;王和明;李义生;黄水清;马文泽

    为探讨术中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碘-125(125Ⅰ)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对1 997~1998年施行前切除加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ME)的112例直肠癌进行前瞻性对照治疗研究.病人分为TME加静脉化疗(四氢叶酸钙加5FU)加顺铂(DDP)腹腔灌注加术中125Ⅰ种植组(实验组49例)和TME加静脉化疗加DDP腹腔灌注加术后放疗组(对照组63例).随访比较两组控便功能、并发症、5年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和生存率等.结果两组术后肛门控便功能相当;吻合口漏发生率、吻合口狭窄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Dukes C,D期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放射反应减少(P<0.01);种植粒子数超过50枚时可能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P<0.05),影响控便功能(P<0.05),而5年生存率并不因此增加.结果表明,组织间永久性植入125Ⅰ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直肠癌总体疗效优于外照射,可降低DukesC,D期的局部复发率和提高5年生存率,减少放射反应.但应恰当使用放射剂量,避免吻合口漏的发生.

  • 改良Bacon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 (附34例分析)

    作者:栾汝建

    对34例中低位直肠癌施行改良Bacon手术,其中Dukes A期10例,B期18例,C期6例.切缘距瘤体下缘为3cm,术中保留肛提肌及内外括约肌.术后6~12个月排便次数及控便功能接近常人.结果显示,改良Bacon手术较Bacon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肛门机能恢复快的特点.

  • 术前直肠粘膜下植入5-FU缓释剂对直肠癌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爱军;刘弋

    为研究直肠癌患者经直肠粘膜下植入5-FU缓释剂后,药代动力学、肿瘤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将5-FU缓释剂500mg植入13例直肠癌患者直肠粘膜下,另取12例临床资料相似者作对照。植入后24h,48h采外周血,72h手术,同时采外周血、肠系膜静脉血、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不同时间血药及组织学药物浓度。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给药前、手术后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24h,48h,72h外周血药浓度均达有效治疗浓度。72h肠系膜静脉血浓度显著大于外周血;72h癌组织浓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治疗组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术后较术前下调.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经直肠粘膜下给予5-FU缓释剂操作简便,可导致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明显下调,具有良好的药效学价值。

  • 谷氨酰胺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宋京翔;卿三华;黄祥成;齐德林

    为探讨谷氨酰胺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选择在南方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分别接受等氮等热量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或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0.30~0.40g/(kg·d)]1周,检测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4+/CD8+,IL-2R,NK,C3,C4,CH50,IgG,IgA,IgM及其他指标。经方差分析,二组患者入院均有明显的免疫抑制,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免疫功能(CD4+,CD4+/CD8+,NK,IL-2R)在术后第4天、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能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能增进肠外营养的效果。

  • 直肠癌术后生存质量的研究

    作者:宋静;杨俊林;张伟

    为评估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以统一的GLQI生存质量表对30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随访调查,了解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变化。GLQI术前96分,术后1个月103分,术后12个月113分。结果表明:直肠癌患者术前生存质量普遍下降,术后1个月即有回升,术后12个月明显升高。手术方式的设计是术后生存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 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作者:朱晓群;黄文斌;赵有财;齐琼;袁平;徐国祥

    为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检测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3%和55.2%。侵及肌层者MMP-2和MMP-9阳性表达明显低于侵及浆膜层,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ukes分期C,D期中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A,B期。MMP-2和MMP-9的表达阳性者的MVD值显著高于MMP-2和MMP-9表达阴性者(P<0.01)。结果表明:MMP-2和MMP-9在结直肠癌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MMP-2和MMP-9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影响肿瘤的发展。

  • 动静脉阻断动脉化疗预防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的观察

    作者:董德寿;古风;蒋河君;蒋齐钢;陆军;王世坤

    为观察动静脉阻断动脉化疗和静脉化疗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复发的疗效,对16例组织学和分期相似的行Miles术的直肠癌病人,分别采用动静脉阻断动脉化疗(A组,8例)和静脉化疗(B组,8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盆腔复发1例,复发率为12.5%;B组盆腔复发4例,复发率为50%,远高于A组。结果表明:动静脉阻断动脉化疗对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复发是有价值的。

  • 门脉血微转移检测对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及多微康治疗肝转移癌疗效的评价

    作者:李耀平

    为评价门脉血微转移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后肝转移的发生情况及多微康胶囊治疗肝转移癌疗效,以癌胚抗原(CEA)表达及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癌细胞为标志物,应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对55例术中患者,术后患者及正常人各12例进行检测。55例患者术后按检测结果配比分组,给予不同的治疗。Ⅰ组19例,给优福定加左旋咪唑治疗;Ⅱ组18例,给优福定加多微康治疗;Ⅲ组18例,给优福定加多微康和左旋咪唑治疗。1年后回访,复查肝脏B超、CT共同发现异常结节者,诊为肝转移。55例患者1年后失访和中途停药各1例,53例患者肝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CEA、CK19双阳性的患者中肝转移率为40%(6/24),单阳性中肝转移率为10%(2/20),双阴性的患者中未发现肝转移。结果表明,手术时门静脉血检测癌细胞肝微转移情况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多微康胶囊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有一定疗效,配合优福定等抗肿瘤药物,效果更好。

  • 结直肠癌术后联合免疫治疗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倪启超;王华;张春辉;张一心;尤其邑

    为探讨术后小剂量联合应用IL-2和GM-CSF对结直肠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对1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IL-2和GM-CSF进行免疫治疗,5天为1疗程,持续24个疗程;13例患者术后单纯进行化疗.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及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术后联合应用小剂量IL-2和GM-CSF细胞因子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CD3+,CD4+和CDl6+-CD56+阳性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8+比例明显下降,机体的免疫状态明显改善(P<0.01).对比化疗前后免疫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T细胞亚群的变化,术后应用IL-2,GM-CSF进行免疫治疗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P<0.01).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小剂量IL-2和GM-CSF进行免疫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减少术后化疗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 CD15s表达与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相互关系的研究

    作者:尚培中;朱习琴;谷化平;王佩玲;周凤桐

    为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D15s在晚期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与肿瘤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放大法(CSA)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支架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活检标本进行CD15s表达和反应强度定量检测.结果:30例支架治疗的晚期直肠癌组织中共28例呈CD15s阳性表达,阳性率高达93.3%.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癌组织腺管细胞膜、细胞质和粘液腺癌的粘液湖内.图像分析,CD15s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在低分化腺癌中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1年内死亡病例显著高于生存病例(P<0.01).结果表明:CD15s表达阳性率和反应强度与晚期直肠癌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对于判断其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宗狂;谈燚;骆杰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行保肛术417例.局部复发48例,腹膜返折以上4例(复发率为5.1%),腹膜返折以下44例(复发率为11.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大体形态之间及组织分型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Dukes A期、B期及C期复发率分别为3%,11%,23%,三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Dukes分期及远切缘距离、术前灌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 改良直肠癌造口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志义;李平;龚斌

    为改进直肠癌造口治疗技术,对130例直肠癌造口术进行临床分析、总结.130例中,4例出现造口并发症,其余均达到满意效果.认为,良好的肠造口治疗取决于正确的肠造口技术,采用改进后的造口方法,减少了切口感染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护理方便、外形美观、不需扩肛等优点.

4133 条记录 203/207 页 « 12...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