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奥氮平与喹硫平对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双转染N2a细胞分泌淀粉样β蛋白42的影响

    作者:王振福;魏泽兰;李新民;王鲁宁;Gabriel Stegeman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喹硫平对瑞典APP基因和早老素1基因双转染N2a细胞分泌Aβ42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BCA法测定细胞的蛋白质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2a与双转染N2a细胞APP基因的表达.双转染N2a细胞分别给予奥氮平与喹硫平处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双转染N2a细胞分泌到培养液及细胞内的Aβ2水平,并与非处理对照组比较.结果奥氮平处理组细胞外Aβ2浓度(4.78±0.54)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69±0.62)nmol/L,P<0.05;喹硫平处理组细胞外Aβ42浓度(4.09±0.18)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50±0.50)nmol/L,P<0.05.奥氮平处理组细胞内Aβ2浓度(61.06±3.23)pmol/L与对照组(58.62±3.82)p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喹硫平处理组细胞内Aβ42浓度(59.75±3.01)pmol/L与对照组(60.11±2.03)p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与喹硫平能够减少双转染N2a细胞外Aβ42的分泌,推测奥氮平与喹硫平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可能通过减少神经细胞Aβ42的分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 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在抗精神病药诱发糖代谢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徐乐平;纪菊英;端义扬;施辉;张斌;邵亚琴;孙剑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在抗精神病药诱发糖代谢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152例空腹血糖(FPG)、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HPG)正常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按HbA1c正常/异常分层后随机分HbA1c正常组(115例,以下简称正常组)及HbA1c异常组(37例,以下简称异常组),分别给予利培酮(正常组37例,异常组12例)、氯氮平(正常组40例,异常组13例)及氯丙嗪(正常组38例,异常组12例)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后测定各组患者的FPG及2HPG.结果(1)仅氯氮平异常组患者治疗后2HPG[(9.5±1.8)mmol/L]较治疗前[(7.2±1.4)mmol/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组内治疗前、后FP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HbA1c水平因素与药物因素对治疗后2HPG存在交互作用(P<0.01).(4)氯氮平异常组患者治疗后2HPG高于利培酮异常组[(7.4±1.7)mmol/L]及氯丙嗪异常组[(7.3±1.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正常组患者治疗后2HP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各异常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合计2HPG[(7.1±1.6)mmol/L],[(8.1±1.9)mmol/L]均高于各正常组的合计2HPG[(6.2±1.4)mmol/L],[(6.5±1.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6)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后发生糖代谢疾病的比值比(OR)经标化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bA1c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是抗精神病药诱发糖代谢疾病的高危人群.

  • 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诊治费用的比较

    作者:余国汉;丁国安;李烜

    目的了解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治疗费用情况.方法将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门诊病历号分为两组,奇数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组(服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折合氯丙嗪的平均剂量为450~600 mg/d),偶数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组(服用氯氮平450~600 mg/d、利培酮4.6 mg/d、奥氮平17.5 mg/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8,12,50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临床大体印象表和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调查两组患者家庭在一年中因诊治该患者所需的直接、间接和隐性费用.结果 (1)有效率:传统药组为70.7%,新型药组为70.3%(P>0.05);(2)诊治费用:传统药组的总费用为(10 372.81±686.22)元,直接费用为(2 795.55±846.24)元,间接费用为(5 712.32±977.13)元和隐性费用为(2 036.25±881.62)元,均多于新型药组[分别为(5 196.40±451.64)元、(3 805.22±989.22)元、(1 255.41±503.13)元和(158.49±22.71)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的疗效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相似,但较后者更经济,更适合大多数患者.

  • 10省市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现况调查

    作者:司天梅;舒良;于欣;马崔;王高华;白培深;刘协和;纪丽萍;师建国;陈宪生;梅其一;栗克清;张鸿燕;马弘

    目的了解国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治疗现状.方法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46家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同时进行药物处方方式的调查.结果 (1)在55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躁狂相472例(84.6%),抑郁相86例(15.4%);555(99.5%)例患者接受精神药物治疗.(2)主要治疗药物为心境稳定剂(80.7%),404例(72.8%)患者使用了抗精神病药.(3)躁狂相患者以心境稳定剂(84.7%)和抗精神病药(81.4%)单一或联合治疗为主,抑郁相患者单一或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的频率较高(80.2%).(4)联合两种及其以上药物治疗者占80.2%.(5)145例(26.1%)患者合并使用了苯二氮NFDA3类药.结论国内双相情感障碍药物处方方式与国内外的指南推荐方案基本相符;双相障碍抑郁相抗抑郁药使用频率较高,有待于将来的临床实践论证.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谷氨酸功能低下动物行为的疗效

    作者:司天梅;舒良

    目的 观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诱发的Cebus Apella猴谷氨酸功能低下行为的疗效.方法 给动物皮下注射MK-801(0.06mg/kg)、氯氮平(1、3、5 mg/kg)、奥氮平(0.02、0.04、0.08 mg/kg)和奎硫平(1、3、5 mg/kg),以及这三种抗精神病药(上述各三个剂量)合并MK-801(0.06mg/kg);用自编量表(7分制评分)评定药物对动物行为的影响.结果 0.08mg/kg奥氮平使运动迟缓和减少的评分明显降低(分别从3.33分减至2.21分和3.29分减至2.08分),流涎消失从2.25分减至0分;未出现肌张力障碍.三个剂量奎硫平均使运动减少和流涎评分明显降低,运动减少从3.29分别减至2.75分、2.42分和2.50分,流涎从2.25分别减至0.50分、0分和0分;5 mg/kg奎硫平还降低了运动迟缓的评分(从3.33分减至2.58分),诱发动物出现晚发性肌张力障碍.氯氮平对MK-801行为作用复杂,1 mg/kg氯氮平明显改善运动减少(评分从3.29分减至2.67分);5 mg/kg氯氮平加重共济失调和流涎,恶化了动物的运动活动异常.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动物谷氨酸功能低下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关.

  • 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药浓度检测的意义

    作者:赵振环;林建荣;黄煜坤;郑东;谭静卿;饶振略;林振强;朱国桑;庞振泰;邹志方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的依从性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80例门诊中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其中单一服用氯丙嗪58例、奋乃静65例、氯氮平40例、氟哌啶醇17例.患者于入组后2周和3个月末分别检测血药浓度,评定其服药依从性、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应用氯丙嗪、奋乃静或氯氮平者在剂量相仿时,其血药浓度为完全依从者高于部分依从者,部分依从者高于不依从者(F检验,P<0.01).完全依从者的血药浓度与剂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earson检验,r=0.43~0.62,P<0.05或<0.01).血药浓度过低者的痊愈+显著进步率为51.2%,远低于血药浓度中(72.2%)高(70.8%)者.血药浓度过高者的副反应发生率达44.6%,明显高于血药浓度中(25.0%)低(23.3%)者.结论服药依从性与疗效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估和血药浓度检测非常重要.

  • 氯氮平、氟哌啶醇和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

    作者:林建荣;张良;彭红军;冯容妹;温预关;郑东;侯静;黄煜坤;杨婵娟;梁绍材;徐贵云;邓德清;徐建雄;刘国雄;王春江;李英;张冬梅

    目的探讨氯氮平、氟哌啶醇和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服用氯氮平(89例,氯氮平组),服用氟哌啶醇(87例,氟哌啶醇组)及服用氯丙嗪(83例,氯丙嗪组)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后的不同时间进行血糖、胰岛素、血脂及体质量测定,并做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氯氮平组治疗第90天和第180天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浆血糖>7.0 mmol/L)的发生率分别为8%及24%,氟哌啶醇组分别为1%和2%,氯丙嗪组分别为1%及4%.治疗第90天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第180天的血糖浓度高于第90天,氟哌啶醇组各时点的变化则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90天,氯氮平组的体质量平均高于治疗前5.5%,氯丙嗪组高于治疗前4.8%;治疗第180天两组分别高于治疗前9.1%和7.4%;氟哌啶醇组则无明显变化;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治疗第180天的胰岛素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氟哌啶醇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第180天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患者血糖、胰岛素、血脂浓度与体质量均有一定相关性(r=0.23~0.39);氯氮平组的血糖、体质量、血脂代谢还与血药浓度呈显著性相关(r=0.28~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及体质量.

  • 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甫德;王向群;刘秀萍;赵克新;付卫红;郝学儒;张兴理;黄国树;屈盛广;白京生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中发生猝死的65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猝死组,以2002年2月20日所有在院的1 107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的主要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精神障碍种类和病程)和主要临床资料(如合并躯体疾病种类、心电图特征、QTc间期、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合并其他精神药物的种类及剂量,主要不良反应等);对猝死组收集死因的临床判断及任何可能与猝死有关的资料.结果 (1)猝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剂量及QTc间期(总体)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2)两组中接受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0.36±2.54)ms]均长于非氯氮平治疗者[(0.35±3.23)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其中,猝死组和对照组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0.39±1.31)ms和(0.36±2.46)ms],未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0.33±3.23)ms和(0.35±3.21)ms].(3)猝死组慢性起病者(96.9%)多于对照组(87.7%;P=0.03),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89.2%)高于对照组(39.1%;P=0.00),心电图异常率(58.5%)也高于对照组(25.8%;P=0.00).经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 χ2检验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合并躯体疾病、心电图异常、用氯氮平治疗等可能是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

  • 10省市抗精神病药使用现况的调查

    作者:司天梅;舒良;于欣;马崔;王高华;白培深;刘协和;纪丽萍;师建国;陈宪生;梅其一;栗克清;张鸿燕;马弘

    目的调查中国10省市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使用现状.方法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各省分为五个经济发展等级,以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的46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4 779例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于2002年5月20~24日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现况调查.结果 (1)在4 779例患者中,门诊为1 969例(41.20%),住院为2 810例(58.80%).与门诊患者比较,住院患者中的男性患者比例高、年龄大、病程长、公费医疗比例高(均P<0.01).(2)使用频率在前六位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氯丙嗪、奋乃静和氟哌啶醇.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治疗剂量为12.5~4 125 mg/d,平均(365±253)mg/d.其中住院患者的使用剂量[(409±274)mg/d]高于门诊患者[(300±201)mg/d;F=223,P<0.01].(3)2 617例次(54.99%)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2 940例次(61.78%)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氯氮平在内).312例接受长效抗精神病药.3 523例(74.03%)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1 236例(25.97%)联合使用2种及其以上抗精神病药.(4)常见的合并治疗药物有抗胆碱能药、β-受体阻断剂、苯二氮NFDA3类药、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结论国内精神分裂症药物处方方式逐渐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占主流,经济负担和患者的症状表现对精神药物的处方方式影响较大.

  • 阿立哌唑致锥体外系症状

    作者:王叶新;成媛媛;董继承;孙国平;鲁莹;梁晓玲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10 mg,1次/d.第21天增至30 mg、1次/d.此后患者精神症状明显好转.服药4个月后患者出现步行困难,考虑为阿立哌唑所致锥体外系症状(EPS).将该药剂量减至25 mg、1次/d,但患者症状无改善,并相继出现肌张力增高、吞咽困难、流涎、面具脸和遗尿等症状.虽然将阿立哌唑剂量减至5 mg、1次/d,但无助于EPS的控制.停用阿立哌唑.3 d后患者EPS加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 2 g、维生素B60.5 g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以促进药物排泄.次日,患者EPS缓解;第5天,EPS基本消失.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海;杜玉民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氯丙嗪(chlorpromazine)和氟哌啶醇(haloperidol)为代表的传统抗精神病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重症精神病,称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80年代初出现了氯氮平(clozapine)、奥氮平(olanzapine)、利醅酮(risperidone)等;90年代又出现了齐拉西酮(ziprasidone)与阿立哌唑(aripiprazole)等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不良反应较轻,治疗症状较广,称之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这些药物由于其突出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已成为抗精神病的一线治疗药物,现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精神药物新药临床试验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作者:陈晋东;陈远光;李凌江;赵靖平

    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日渐突出,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在精神病患者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疾病特点,进行相关的新药临床试验更应重视医学伦理学问题,如伦理督导、知情同意、维护患者权益、科学性等道德行为规范,以促进中国精神药物新药临床试验朝科学化、规范化、伦理化方向发展,更好的与国际标准接轨.

  •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各30例的比较

    作者:刘桃芳;杨九州

    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男性精神分裂症60例,分为利培酮组30例[年龄(28±s 6)a,病程(5.7±1.6)a],氯氮平组30例[年龄(28±7)a,病程(5.1±1.6)a],利培酮组给利培酮,开始1~2 mg·d-1,2 wk内加至6~8 mg·d-1,氯氮平组给氯氮平,开始50~100 mg·d-1,2 wk内加至300~400 mg·d-1,8 wk为一个疗程.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组治疗精神分裂症总有效率均为90%(P>0.05),2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治疗后T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利培酮不良反应少.

  • 齐哌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曹克慎;姚静;李乐华

    目的:验证齐哌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治疗d 1~4,试验组每日早餐后服齐哌西酮20 mg及氟哌啶醇安慰剂1片,对照组每日早餐后服氟哌啶醇2 mg及齐哌西酮安慰剂1片;治疗d 5~42,试验组每日早、晚餐后服齐哌西酮20 mg及氟哌啶醇安慰剂1片,对照组每日早、晚餐后服氟哌啶醇2 mg及齐哌西酮安慰剂1片.疗程6 wk.结果:完成6 wk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共57例,其中试验组(齐哌西酮组)29例,对照组(氟哌啶醇组)28例.治疗结束时,2组PANSS和BPR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5);PANSS总减分率:齐哌西酮组为(66±s 28)%,氟哌啶醇组为(66±26)%;临床总有效率:齐哌西酮组66%,氟哌啶醇组71%,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齐哌西酮组失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国产齐哌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我院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的用药分析

    作者:陈维深;黄培良;陈芃

    目的了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药库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2-2003年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数据.结果2002-2003年我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中美施康定片和安定片的用药频度都处于第1位,吗啡类制剂用量增幅较大.结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作为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加强药品管理和注意合理用药.

  • 芦荟糊敷脐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兆翠;高慧智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9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用中药芦荟糊敷神阙穴,对照组口服蕃泻叶冲剂,用药1次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芦荟糊敷神阙穴能有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便秘.

  • 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陶世武;陈强;杨诚;潘润德;潘天伟;李梁;周伟东

    目的 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4组,测定单药治疗前后8周空腹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体重及腹围.结果 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脂代谢均有影响,体重指数、腹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对脂代谢均有明显影响.

  • 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癫痫发作11例报告

    作者:魏伟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治疗中常常使用抗精神病药和其他综合治疗措施,故出现癫痫发作者较为少见.现将我院1990年2月~2002年2月在治疗中出现的癫痫发作患者11例报告如下:

  • 消遥丸与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

    作者:徐永红;张静;袁平;尹继;赵静洁;徐儒瑾

    精神分裂症需长期服药,而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容易引起女性患者月经失调、甚至闭经,这是药物对神经内分泌的副作用,其中以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的利培酮较容易引起[1~3],这给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困难.为消除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2006年7月~11月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用利培酮、氯氮平与消遥丸联合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报告如下.

  •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和治疗效应无关联性

    作者:张志珺;姚志剑;张晓斌;陈建芳;孙静;姚辉;侯钢;张心保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APS)所致体重增加与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多态性和治疗效应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11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DRD2基因TaqI A多态性.APS治疗1 0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和体重指数(BMI),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并分析基因型和PANSS减分率与BMI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体重增加(3±3)kg或基础体重的(6±6)%,体重变化的范围为-7 kg-12 kg或-7.8%-32.4%;患者年龄和基础BMI明显影响BMI变化值,差异有显著性(P=0.03,P=0.0001);DRD2基因TaqI多态性A1等位基因和PANSS减分率对BMI变化值的影响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DRD2基因TaqI多态性不可能是APS所致体重增加的主要因素;体重增加不作为APS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