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VSD在开放性骨折及MODS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解杰;杨帆;陈驾君;王伟阳;易成腊;白祥军

    目的 探讨在合并GustiloⅢ型胫骨骨折的多发伤患者救治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分期修复缺损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二次打击"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5年10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10例合并GustiloⅢ型胫骨骨折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急诊VSD组(61例)、延迟VSD组(35例)和非VSD组(14例),分析各组间创面修复、骨折愈合和分期治疗的情况,以及VSD预防创伤后"二次打击"的效果.结果 (1)创面修复指标:急诊VSD组的一期术后软组织存活率为95.08%,创面感染率为8.20%,创面坏死率为3.28%,再次清创率为6.56%,创面优良愈合率为98.36%,创面愈合时间为(30.42±9.41)d,均显著优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2)骨折愈合指标:急诊VSD组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为6.56%,骨折愈合率为77.05%,骨不连和骨髓炎发生率均为1.64%,骨折愈合时间为(3.66±0.87)个月,均优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3)创伤后"二次打击"指标:急诊VSD组深部感染率为9.8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为73.77%,脓毒症发生率为6.5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为3.28%,病死率为0,均显著低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4)分期治疗时间:按急诊手术、术后治疗、骨折固定、闭合创面和康复训练分为五期,三组在一期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诊VSD组均显著短于非VSD组,两组分期治疗时间分别为,二期(12.92±4.71)d vs.(20.47±9.15)d、三期(3.11±1.03)d vs.(7.23±3.81)d、四期(4.37±0.52)d vs.(5.89±1.43)d和五期(11.04±2.56)d vs.(15.59±4.29)d,P<0.05.且急诊VSD组和延迟VSD组上述部分指标分别显著优于延迟VSD组和非VSD组(P<0.05).结论 应用VSD技术不仅可临时闭合创面,通过清除创面坏死物和组织渗出,来减轻局部水肿和控制组织感染,以促进创面和骨折的早期愈合;同时还可以对全身感染和MODS起到预防作用,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创伤性"浮膝"骨折37例诊治体会

    作者:符气祯;李佛保;王晋;万勇

    目的总结本院1990~1997年收治的37例、39个"浮膝"骨折损伤的治疗及愈合情况,探讨适用受伤初期全身情况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对病人伤时全身情况、不同治疗方法、合并症、骨折愈合及下肢功能恢复进行统计分析和评定.追踪时间2~10年,平均4.8年.结果 22个股骨和15个胫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6个股骨和5个胫骨骨折用钢板内固定,5个股骨和7个胫骨骨折行单臂支架外固定,其它用石膏或牵引外固定治疗.优良率78.38%.结论 "浮膝"骨折是一种重度不稳定损伤,应给予一处骨折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使其成为单一骨折.现代带锁髓内针对骨折坚强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治疗方法.

  • 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张连阳;张岫竹

    2015年5月29日~31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年会在陕西西安隆重召开,会议期间还同时召开了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全体委员会、常委会,以及灾难与创伤急救医师专委会、多发伤医师专委会、创面治疗医师专委会和交通伤医师专委会等4个专委会的成立选举大会。

  • 第三届全国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

  • 第八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创伤外科杂志》编辑部

    为了促进创伤外科学术交流与发展,展示创伤外科近年来的新进展、新成果,加强专业领域内全国同仁之间的经验交流,由《创伤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战创伤中心协办,浙江省余姚中心医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定于2014年10月(具体时间待定)在浙江省余姚市召开。

  • 第三届全国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主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战创伤中心、《创伤外科杂志》协办,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术会议定于2014年7月(具体时间待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

  • 德阳地区地震致骨伤伤情及处理分析

    作者:柳峰;赵建华;王爱民;陈永华

    目的 探讨地震骨伤的伤情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5.12汶川大地震"后收入德阳二院的伤者986例(男性601例,女性385例),分析其骨伤特点.结果 986例入院伤者中获得完整检诊资料的骨伤患者974例,其中合并骨折的多发伤563例(占57.8%),挤压综合征47例(占4.85%),软组织损伤363例(占37.3%),四肢骨折389例(占39.9%),脊柱骨折244例(占25.1%),骨盆骨折102例(占10.4%),其他部位骨折195例(占20.0%).结论 本次地震伤中,以骨伤患者多,且以合并骨折的多发伤为主.但一线救援处理措施存在不足,需加强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的相关理论培训.

  • 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血肿进展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郝继山;刘玉和;李鹤松;于鹏涛;岳文勇;季庆;孙清;赵倩;刘暌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血肿进展相关因素.方法 笔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 2014年1月收治的134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1例,女性43例;年龄16 ~60岁,平均(35.6±10.7)岁.其中30例血肿进展患者为进展组,104例为未进展组,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创伤严重指数(IISI)、休克指数、手术、凝血状况、液体复苏及血压调控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GCS、ISS评分、IISI、6h内的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开颅手术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休克指数均明显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颅内血肿进展与48h平均动脉压(OR=1.994,P<0.001)、平均24h补液量(OR =0.342,P=0.038)、凝血功能异常情况(48h,OR=3.173,P=0.039)、多发脑挫裂伤情况(OR=2.921,P =0.041)相关.两组预后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R值进展=0.590,R值未进展=0.474,t=2.007,P=0.047),未进展组好于进展组.结论 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出血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发脑挫裂伤患者更易出现,应予重视,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早期血压目标管理有利于减少血压波动和凝血功能异常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益处.

  • 以不稳定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作者:邱美光;张旭鸣;林世水;林昊;施爱平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外科理论(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3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DCS方法救治,第1阶段为控制出血和不稳定骨折的早期临床固定;第2阶段行ICU复苏;第3阶段行确定性手术.观察其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结果 2例死亡,2例未随访,获得随访32例,随访17.6个月.1例合并胸腰椎骨折发生截瘫,3例远期出现跛行、行走痛.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 应用DCS理论救治不稳定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能明显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庚启;王黎明;谢林;贾晋辉;洪友松;席志鹏;康然;陈方庆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2月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48例(平均ISS>27分)的并发症、死亡率、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8例中36例创伤性休克得到纠正,6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于入院后2h内,3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于入院后5~11h,2例因ARDS死于术后2h,1例于伤后6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1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2例行截肢术,3例轻度跛行,行走时疼痛.结论 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有助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 多发伤结局预测应该使用哪种评分方式

    作者:姚远

    评分系统应该具备准确、可信和特异的属性.一个具备这些属性的系统,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如下方面:(1)具有预测创伤结局的能力;(2)比较救治方法;(3)院前和院内的分诊工具;(4)救治质量改进和采取预防措施的工具;(5)创伤研究的工具.

  • 第八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创伤外科杂志》编辑部

    为了促进创伤外科学术交流与发展,展示创伤外科近年来的新进展、新成果,加强此专业领域内全国同仁之间的经验交流,由《创伤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战创伤中心协办,浙江省余姚中心医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定于2014年10月(具体时间待定)在浙江省余姚市召开。

  • 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并创伤失血休克后急性期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器官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刘育杰;沈岳;王爱民

    目的 研究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并创伤失血休克后急性期器官血流量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神经肽Y(NPY)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实验1: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7只)、创伤失血组(B组,胫骨骨折并失血,10只)、多发伤组(C组,高位脊髓损伤合并胫骨骨折及失血,10只),B、C组伤后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40mmHg并记录总失血量.利用彩色微球技术检测伤后器官血流量变化并计算总外周血管阻力(TPR)和心排出量(CO).实验2:另取SD大鼠复制B、C组模型(每组10只),于伤后不同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E、E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NPY浓度.结果 C组血压降至40mmHg总失血量显著低于B组(P<0.01).B组伤后1小时,心、脑血流量降幅显著低于其它器官(P<0.01),器官血流量出现重新分布.TPR在伤后1小时显著增加,随后显著降低.伤后各时间点CO均显著降低,血清NE、E、NPY显著增高(P<0.01).C组伤后1、3、6小时各器官血流量均显著降低(未出现重新分布),CO、TPR均显著下降,血清NE、E、NPY轻度增高.结论 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并创伤失血伤后急性期,各器官血流量未出现重新分布.血清NE、E、NPY相对不足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 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分析

    作者:党伟;刘红升;曹阳;张宪;赵晓东

    目的 总结严重多发伤的急救经验,探讨多发伤的致伤因素和早期诊治策略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急救部自2008年1月~ 2013年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均给予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以ISS≥16分为研究对象,终入选患者385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分析发现多发伤主要致伤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23例,57.92%)和坠落伤(77例,20.0%);多同时合并其它部位损伤,如:颅脑损伤(207例,53.77%),胸部损伤(162例,42.08%),骨盆四肢损伤(123例,31.95%),腹部损伤(101例,26.23%).随着ISS评分的增高,患者死亡率亦随之增加(P<0.01),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多发伤致病因素多样,交通伤为主要致伤因素.ISS评分对评估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以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损害控制外科为主导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

  •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

    作者:张旭鸣;邱美光;林世水;庄颖峰;何武兵;陈曙光;施爱平

    目的 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0年6月治疗骨关节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73例(平均ISS≥27分)临床资料,早期采用控制出血、骨折临时固定、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等损害控制措施救治.结果 73例患者中,1例因严重颅脑外伤死于入院后11h,1例因ARDS死于术后24h,2例因伤后第3、6天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因未予以早期积极救治死于入院后2h内;66例存活 (90.4%),死亡7例(9.6%).结论 及时控制出血、早期骨折固定、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合理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等措施有助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伤员有很大指导意义.

  • 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比较

    作者:冀强;杨丽君;吴冬

    目的 探讨各类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6年6月伤后24h内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收入ICU及胸外科的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简明损伤分级90版(AIS-90),纳入AIS≥3分的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以是否输血、是否为单纯性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是否ISS>25分以及是否GCS<9分分组,比较入院24h内凝血功能变化差异.结果 共纳入228例患者,死亡15例,死亡组ISS评分均高于存活组(t=14.49, P<0.01),GCS评分均低于存活组(t=14.44,P<0.01).在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中,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多发伤组、ISS评分>25分组及GCS<9分组均高于相应的单纯胸部创伤组、ISS﹤25分组及GCS>9分组(P﹤0.01);凝血酶原时间(PT)ISS>25分组中,高于ISS≤25分组(P<0.01).结论 合并多发伤的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在受伤早期,D-D和FDP明显升高,且该类患者多具有GCS和ISS高评分特点,是临床筛选高危创伤患者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指标.

  • 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李波;宋先舟;陈继革;刘开俊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200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患者18例,合并损伤包括颅脑损伤、胸部损伤及多发肋骨骨折,同侧锁骨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同侧肱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结果 18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6例,良9例,可3例.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周.结论 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治疗,以积极治疗危及生命的损伤,提高伤者存活率为首要目标,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早期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海水浸泡多发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何远翔;王育红;段蕴铀;虞积耀;杨兴东;姜福亭;王大鹏

    目的建立犬海水浸泡多发伤动物模型,探讨其早期伤情变化特点.方法成年杂种犬20只,制作多发伤动物模型(腹部开放伤+空肠破裂伤+右下肢软组织爆炸伤).致伤后随机分为二组,即多发伤海水浸泡组和对照组(非海水浸泡组),每组10只.实验中全程监测体温、血浆渗透压、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变化.结果多发伤海水浸泡组伤情明显重于对照组,表现为低温、血浆渗透压升高、高钠、高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死亡率极高.结论该动物模型对探讨海水浸泡多发伤早期伤情变化特点是可行的、合理的,适用于海战多发伤的早期病理生理研究,并为该类创伤的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

  • 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帆;刘开俊;李永灯;白祥军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SIRS评分对早期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性.方法 对我院创伤外科108例多发伤患者进行SIRS评分,分为非SIRS组和轻、中、重度SIRS组共4组,比较各组间的病死率,并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及SIRS评分的关系.结果 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5);且随着SIRS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同时多发伤病死率也随着相关因素的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 入院后SIRS评分操作简单,对独立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救治水平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基层部队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对策研究

    作者:张嘉越;曲海燕;冷津立;石家仁;詹建明;许祯

    对本体系基层部队178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比较不同院前时间段、急诊手术地点、救治方式以及并发症等因素对治疗结果的影响.由基层负责现场抢救,并在基层实施急诊手术,抢救中心负责前援及后续治疗的救治模式,是现时基层部队严重多发伤救治的有效模式.

2049 条记录 96/103 页 « 12...93949596979899...10210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