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杨帆;白祥军;刘开俊;宋先舟;田利华;汤曼力

    目的 研究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损害控制组和常规方式两组问"致死性三联征"和其他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损害控制组患者莺要牛理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常规方式组显著性缩短,术后指标值较常规方式组更接近正常值,且病死率较常规方式组低(P<0.01).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明显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恢复,提高生存率.

  • 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全程一体化救治经验

    作者:赵鸿;陈驾君;白祥军;刘开俊

    目的 总结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全程一体化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对2002年7月~2007年7月收治的675例腹部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诊室滞留时间平均为(1.7±0.2)小时.其中实施手术者平均为(1.3±0.1)小时.确定性手术前时间平均为(2.2±0.3)小时,排除先送入病房观察再送入手术室患者,平均为(1.5±0.2)小时.救治成功率91.2%,死亡率7.3%.平均住院时间(20.5±1.3)天.结论 专业化救治模式、尽快明确诊断和确定手术指征、把握多部位损伤的处理顺序、合理运用损伤控制策略、积极防治早期致死性并发症对提高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 MHIPS评分在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王宁;白祥军;易成腊;高伟;杨帆;陈驾君

    目的 评价MHIPS评分系统(The Madras Head Injury Prognostic Scale)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96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和MHIPS评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大小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比较3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GCS、ISS和MHIP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770、0.854,MHIPS与GCS评分间AUC有统计学差异,与ISS评分AUC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HIPS评分系统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颅脑损伤评分系统,但仍需要更多临床资料去证实.

  • 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规范探讨

    作者:程晓斌;赵先柱;张连阳;姚元章

    目的 探讨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对于多发伤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年来收治的1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制定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前2年内的46例为对照组,规范制定后的4年内的132例为绿色通道组.分析两组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院内各救治环节时间、死亡率.结果 两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绿色通道组在急诊科处理、放射影像科检查和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绿色通道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4.55%;对照组46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0.70%(P<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外科医师组成的多发伤急救团队制定的多发伤院内救治规范可显著缩短院内救治时间,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创伤 多发伤 急救 规范
  • 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体会

    作者:谭浩;何奇元;姚元章;张连阳

    目的 探讨死亡率高、治疗棘手的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中心2007年收治的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病历资料及其救治方法,并总结其救治经验.结果 32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0~34分(平均17.4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 4例,5~8分10例,9~12分 18例;所有伤者在早期行简单固定、止血、包扎后进行全身CT扫描,24例伤者接受了紧急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手术(其中去骨瓣减压术单侧8例,双侧12例),同时进行骨折外支架固定术10例,胸腔闭式引流术8例,剖腹探查、脾切除术1例,伤口清创术20例.术后ICU监护治疗,Ⅱ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痊愈18例,占56.25%;轻残6例,占18.75%;重残2例,占6.25%;植物生存2例,占6.25%;死亡4例,占12.50%.结论 在维持全身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优先处理颅脑损伤,及早手术控制颅内高压,防止由于低氧、低血压和高热引起的继发性颅脑损伤,是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的救治策略.

  • 多发伤早期诊疗中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杨帆;胡耑;白祥军;高伟;杨朝晖;李波

    目的 分析多发伤患者漏诊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对策,以降低漏诊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12例多发伤患者的漏诊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多发伤患者漏诊率为16.19%,漏诊原因以意识障碍、休克和镇静治疗(149例次,19.68%)、影像学检查不完善(77例次,10.17%)、患者、家属不遵从医嘱(76例次,10.04%)为主,漏诊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3.59±7.26)天,死亡率为2.93%,显著高于整体水平(P<0.01).结论 多发伤患者早期诊疗中应优先抢救生命,允许出现非致命伤的漏诊,应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次进行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提高救治质量.

    关键词: 多发伤 漏诊
  • 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延迟诊断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作者:陈驾君;李占飞;白祥军;邹声泉;刘开俊

    目的 分析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延迟诊断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ACS)9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并提出预防方法.方法 收集2002年10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9例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延迟诊断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延迟诊断的可能原因、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 9例均为多发伤,均于伤后3~11天转来我院就诊后腹部损伤得到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常见致伤原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其次为高处坠落.9例中,2例为胰腺损伤,3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腹膜后结肠损伤,3例小肠损伤.9例中4例死亡,死亡率44.4%.存活患者术后均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结论 提高对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的警惕、动态监测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诊断和处理腹部创伤有助于减少创伤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生.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选择恰当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有助于降低创伤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 多发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水平与ISS、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费军;余洪俊;梁华平;黄显凯;蒋耀光

    目的研究多发伤伤后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ISS、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5例多发伤病人伤后第1、3、7天的血清HMGB-1水平,同时评定其ISS、APACHE Ⅱ分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HMGB-1水平变化与ISS、APACHE Ⅱ分值的相关性.结果以ISS≤16为分组界限,两组之间伤后第3、7天HMGB-1水平与ISS分值明显相关(P<0.01).以APACHE Ⅱ≤20为分组界限,两组之间伤后第3、7天HMGB-1水平与APACHE Ⅱ明显相关(P<0.01).而创伤后第1天,HMGB-1水平与ISS、APACHE Ⅱ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伤后第3、7天的HMGB-1水平与ISS、APACHE Ⅱ评分显著相关(P《0.01),常规检测创伤后血清HMGB-1水平并联合评定ISS、APACHE Ⅱ评分有助于对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的预测.

  • 创伤评分系统对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测性评价

    作者:田利华;高伟;唐朝晖;刘开俊

    目的探讨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早期诊断及不同创伤评分系统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不同的评分方法对124例危重创伤患者的组织损伤程度、伤后生理状态、整体病情变化、器官功能改变及预后预测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将本组MODS发生率、病前状况及继发损害等资料与非MODS患者行量化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MOF组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为43.56±11.24,损伤部位>2个以上,且AIS大值≥4的患者占59.42%,器官受损>2个,且单系统感染严重度评分(septic severity score,SSS)≥3分的患者占83.78%,与非MOF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MOF组患者伤后生理性检测值处于不稳定水平,而非MOF患者分值则逐渐趋于正常.结论动态监测和量化评价原发伤伤情发展、继发病理变化以及引入MODS或MOF危机指数,可提高其预测性.

  • 损伤严重度评分在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刘思海;王爱民;杜全印;孙红振;郭庆山;王子明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在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以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AIS 2005)为基础,采用ISS评分对55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进行评估分析.结果ISS值随损伤部位数增加而增高,并发症也增多;好转率与ISS评分相反.ISS》25分者在免疫观察期,可较安全地按计划进行终手术.结论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应根据病人伤情程度及局部情况等决定, ISS评分在治疗选择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AIS 2005与AIS 1998在评价创伤救治结局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赵兴吉;都定元;孔令文;张为民;谭远康;苏泓洁;马丁

    目的比较简明损伤定级(AIS)2005与AIS 1998在评价创伤严重度及创伤救治结局的差异,探讨新版AIS 2005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AIS 2005和AIS 1998,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救治的3110例创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随ISS值递增,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ISS>20,AIS 2005组病死率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在ISS>15~≤20,AIS 2005组病死率较AIS 1998组有显著降低(P=0.001).除AIS 2005组ISS≤15并发症发生率较AIS 1998组下降外(P=0.035),其余各ISS分值段AIS 2005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IS 1998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随ISS值升高,修正创伤评分(RTS)、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创伤严重度特征评分(ASCOT)、ASCOT-CHINA值逐渐降低,且AIS 2005生存概率预测值分布较AIS 1998大.AIS 2005预测性评分指标的区别度和敏感性均高于AIS 1998,除ASCOT-CHINA准确性、ASCOT特异性低于AIS 1998,ASCOT存活误判率高于AIS 1998外,ASCOT、TRISS准确性,ASCOT-CHINA、TRISS特异性均高于AIS 1998,ASCOT-CHINA、TRISS存活误判率较AIS 1998低,AIS 2005对生存组、死亡组生存概率预测优于AIS 1998.结论以AIS 2005为基础的ISS、TRISS、ASCOT等方法评价创伤及其结局预测总体上优于AIS 1998;建议使用AIS 2005评价多发伤时,以ISS>20界定为严重多发伤可能更为合理.

  • 合并多发伤的胸腰段脊柱脊髓火器伤的临床特征和救治探讨

    作者:刘祥胜;刘开俊;陈继革

    目的探讨合并多发伤的胸腰段脊柱脊髓火器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合并多发伤的胸腰段脊柱脊髓火器伤的损伤特点和救治情况.本组中椎管贯通伤3例,椎管盲管伤5例,椎管切线伤3例,椎体伤1例.12例均合并胸、腹腔脏器的损伤.治疗包括早期伤道清创术,正确处理多发伤,及时的脊髓减压、内固定等.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椎管矢状径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与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的ASIA分级标准,术后11例分别提高了1~3级,1例A级无变化.术后无1例发生椎体高度丢失、再移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认识合并多发伤的胸腰段脊柱脊髓火器伤的临床特征,掌握正确的早期处理原则,摘除椎管内异物,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 伴腹膜后血肿的腹部/盆腔多脏器损伤65例诊治分析

    作者:邓志刚;李波;栗靖

    目的探讨伴腹膜后血肿的腹部/盆腔多脏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伴腹膜后血肿的腹盆部多脏器伤6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51例(78.5%),非手术治疗14例.手术中后腹膜切开探查29例(56.9%),肝修补14例,脾切除或修补15例,胰体尾切除1例,胃修补3例,十二指肠修补及造瘘术11例,肠部分切除或修补术30例,肾修补13例,膀胱修补和造瘘术9例,血管修补5例.结果本组病例全部为多发伤,入院时休克41例(63.1%).治愈58例,死亡7例,死亡率10.8%.死亡原因主要为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伴腹膜后血肿的腹部/盆腔多脏器伤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抗休克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并强调根据受伤部位和伤情的不同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血液滤过置换在多发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行血液滤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唐晟;皮红英;贺秋红;邹国芬;邰敏

    目的 在对多发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进行床旁血液滤过的治疗中,探讨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创伤致MODS行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患者23例,监测患者应用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进行血滤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测定肌酐、尿素氮和电解质变化,观察血滤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和MODS评分的变化,测量护士应用置换基础液进行置换液配方配制所需的时间.结果 好转19例,死亡4例;23例平均APACHE Ⅱ评分和MODS评分均降低,血清尿素氮、肌酐、钾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护士进行1袋置换液配制的时间由原来的8min缩短至1.5min.结论 使用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治疗性能稳定,简化护理流程,可以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多发伤严重并发症的监护治疗

    作者:陈玺;周健;王耀丽;张连阳;蒋建新

    目的 总结ICU中多发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1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多发伤严重并发症,如创伤性休克、创伤致死三联征、脓毒症、腹腔间隙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生率以及监护治疗措施和结局.结果 本组共150例,发生创伤性休克109例(72.7%);创伤致死三联征89例(59.3%),其中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例(4.7%),死亡3例(2%);脓毒症41例(27.3%),其中脓毒性休克14例(9.3%);腹腔间隙综合征2例(14.7%),死亡2例(1.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24.0%),死亡1例(0.6%);急性肾损伤37例(24.7%);急性胃肠损伤53例(35.3%).ICU住院天数5~36d,平均8.9d.顺利转科136例(90.7%),自动出院8例(5.3%),死亡6例(4.0%).结论 进入ICU的多发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创伤性休克为主,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死亡率高,其次是腹腔间隙综合征,多发伤患者进入ICU实施严密监测,对并发症的防治十分重要.

    关键词: 多发伤 并发症 监护
  • 多学科联合治疗多发伤合并坏死性筋膜炎7例体会

    作者:李大伟;赵刚;唐宇峰;张颖;张众惠;崔萌;杨明宇

    目的 探讨多学科联合治疗多发伤合并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7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以创伤骨科为主体,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模式,快速评估伤情,在行损害控制性手术的同时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涉及会阴部及肛周感染患者早期行结肠造瘘术,局部的彻底清创、引流,持续氧灌注下负压封闭引流(VSD),加强生命支持等积极诊疗措施.结果 坏死性筋膜炎引起的重症感染被有效控制,创面经过拉拢缝合或二期植皮、皮瓣修复后,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只有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发挥各自专业特长,遵循损害控制的原则,在积极治疗多发伤的同时,早期评估、早期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早期造瘘、早期积极清创、充分引流,给予负压引流协助,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对多发伤是否增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王润佳;王公明;张孟元

    目的 研究多发伤对全麻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多发伤及非创伤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各60例,年龄18~70岁.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3、5d用简明智力状况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并收集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结果 排除术中长时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5例)、术后无法配合问卷(2例)及信息不完整病例(2例)后共111例患者参与统计分析.术后3d非创伤组11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异常[20.37%(95%CI 15.14~26.83)],多发伤组19例[33.33%(95%CI 20.85~48.03)];术后5d,非创伤组5例患者异常[9.26%(95%CI 3.71~15.62)],多发伤组9例[15.79%(95%CI 8.93~22.30)].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合并多发伤(OR 3.01,95%CI 2.08~5.12,P=0.001)、年龄(OR 4.60,95%CI 1.92~8.11,P=0.010)、舒芬太尼用量(OR 1.39,95%CI 1.05~1.97,P=0.027)为术后3d认知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年数(OR 0.63,95%CI 0.52~0.74,P=0.041)为保护因素;合并多发伤(OR 2.84,95%CI 1.35~4.18,P=0.002)、年龄(OR 3.89,95%CI 2.51~7.87,P=0.013)为术后5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年数(OR 0.57,95%CI 0.44~0.80,P=0.036)为保护因素.结论 合并多发伤为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有年龄、舒芬太尼用量,受教育年数为保护因素.

  • 探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死亡因素及早期救治策略

    作者:姜大同;项和平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死亡影响因素及早期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9例多发伤合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3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7.6±9.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1例,高处坠落伤26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5例.非手术治疗43例,介入治疗16例,手术治疗24例.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分析死亡影响因素;并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探讨早期救治策略.结果 79例患者中死亡1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死亡原因、年龄(t=0.926,P=0.357)、伤后至入院时间(t=0.009,P=0.993),存活组与死亡组无明显差异,但是患者是否合并休克(χ2=9.050,P=0.003)、损伤严重度评分(ISS)(t=5.225,P=0.000)、输血量(t=3.820,P=0.000)及损伤部位数(t=2.976,P=0.008)是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ISS(OR=1.179,95%CI:1.027~1.353,P<0.05)和输血量(OR=0.730,95%CI:0.596~0.894,P<0.0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休克、ISS、输血量及损伤部位数是影响多发伤合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因素;早期确定性止血是患者救治的关键.

  • 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的救治

    作者:韦功滨;高劲谋;胡平;杨俊;刘朝普

    目的 总结救治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笔者对1998~2011年救治的299例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27例;年龄19~83岁,平均(47.3±8.2)岁.将其中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16例未采用损害控制外科(DCS)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04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3例采用DCS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均行一期手术治疗.治疗组一期急诊先行髂内动脉断血术以控制出血(其中89例加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伴脏器损伤者同时行胃肠破裂、膀胱破裂修补以阻断污染,行脾切除、肝修补控制出血,然后转往ICU行复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包括骨盆、后尿道和直肠修复重建等.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5.86%(88/116)和87.98%(161/183).术后并发症包括失血性休克74例、盆腹腔感染27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2例、脂肪栓塞综合征12例和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感染性休克.结论 DCS救治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明显提高生存率.主要方法为初期简化手术控制出血、污染(包括粪尿改道和有效引流),结合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ICU复苏期遵循损害控制性复苏,观察处理各种并发症;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行骨盆、后尿道和直肠修复重建等.

  • 严重多发伤的ICU监护及治疗

    作者:黄显凯;蒋耀光;周健;费军

    目的探讨ICU监护及治疗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总结1990年1月~2004年3月接受ICU监护和治疗的2 236例严重多发伤临床资料,分析严重多发伤ICU监护及治疗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处理要点.结果本组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42例(10.8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53例(11.31%),应激性溃疡伴出血114例(5.09%);其治愈率分别为69.01%(167/242)、51.78%(131/253)、73.68%(84/114).全组总治愈率89.04%(1991/2236),死亡率10.96%(245/2236).结论加强ICU与创伤外科医生的协作;及时解决ICU治疗中发生的外科问题;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内脏并发症发生;发挥ICU人员对基层医院的指导作用等措施对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2049 条记录 97/103 页 « 12...949596979899100...10210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