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前应用盐酸氢吗啡酮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作者:欧阳映晖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盐酸氢吗啡酮在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氢吗啡酮组(M 组)30例和生理盐水组(N 组)30例。M 组在手术切皮前15 min 给予氢吗啡酮2 mg 皮下注射,N 组在手术切皮前15 min 给予生理盐水2 ml 皮下注射,观察记录拔管后5、15、30、45 min 时的苏醒期躁动评分(RS)。结果 M 组和 N 组在拔管后5 min 和15 min 时的苏醒期躁动评分(RS)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盐酸氢吗啡酮能有效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躁动。

  • 老年期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及美金刚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刘艳;高励;赵晓玲;曾仲;张仲;郝玉曼;沈富伟;何柳;朱曦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美金刚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老年期痴呆有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美金刚组(美金刚+多奈哌齐+尼莫地平)31例,对照组(多奈哌齐+尼莫地平)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神经精神科问卷(NPI)的评估.结果 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多见.美金刚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MSE、CDR及各项症状的N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金刚组患者治疗12周后激越/攻击行为、焦虑、易激惹/不稳定性、情感高涨/欣快、夜间行为异常、食欲进食改变的NPI评分及NPI总分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易激惹/不稳定性、夜间行为异常、食欲进食改变的NPI评分及NPI总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金刚组患者治疗12周后MMSE评分、激越/攻击行为、易激惹/不稳定性、食欲进食改变的NPI评分及NPI总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美金刚能有效改善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减轻家庭负担.

  •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研究

    作者:王刚;蔡焯基;王力芳;何小琳;李尚明;杨晓敏;高欢;唐济生;罗学荣;唐永怡

    目的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相对照,观察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25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合并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88例,以下简称利培酮组)、口服氯氮平组(84例,氯氮平组)和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组(82例,氟哌啶醇组)治疗,疗程均为7 d.治疗期间每日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结果利培酮组的疗效与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比较,经重复测量分析显示PANSS-EC分,差异无显著性(F=1.65,P=0.194).3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415.35,P<0.01).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P<0.01);氯氮平组嗜睡、便秘、流涎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0.05~0.01).结论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疗效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

  • 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致精神神经症状

    作者:陈凡

    1例23岁男性因急性胃炎静脉滴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滴注约5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紧张恐惧、躁动不安、静坐不能、四肢肌肉痉挛、肢端皮肤发绀、面色甲床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血压161/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01次/min.立即给予吸氧(10 L/min),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苯海拉明25 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约1 h后,患者躁动、恐惧、四肢肌肉痉挛及皮肤发绀等症状好转,但仍有呕吐,给予奥美拉唑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3 h后,患者呕吐和精神神经症状消失.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预防全麻苏醒期导尿管源性躁动的效果

    作者:杨鑫;沈荣荣;李琳;楼其锋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预防全麻苏醒期导尿管源性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择期普胸手术患者144例,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各36例.其中,A组留置导尿管前半小时静注帕瑞昔布钠35 mg,B组在关闭胸腔时静注帕瑞昔布钠35 mg,C组在关闭胸腔时静注芬太尼0.1 mg,D组在关闭胸腔时静注生理盐水10 mL.记录四组患者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躁动分级;观察四组患者气管导管拔除后0、2、4、6h对留置导尿管引起刺激的反应严重程度;记录患者在麻醉期后嗜睡、呼吸抑制、舌后坠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的PACU滞留时间、VAS评分、RSS评分均显著优于D组(P<0.05),且A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四组间躁动分级情况比较,A组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A、B、C组的导尿管刺激程度均显著优于D组(P<0.05),且A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A、B、C组的嗜睡、呼吸抑制、舌后坠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减轻全麻苏醒期导尿管源性躁动.

  • 不同类型静坐不能三例分析

    作者:王磊;汪明玉;吴金龙;李昀;钟池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静坐不能的临床表现、可能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 共3例静坐不能患者,例1诊断为急性静坐不能、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缺铁性贫血,停用奥氮平,予普萘洛尔、阿普唑仑、苯海索和补铁治疗后好转;例2诊断为迟发性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逐渐减停利培酮、加用阿普唑仑后好转;例3诊断为帕金森病静坐不能,继续予抗帕金森病药多巴丝肼、司来吉兰、普拉克索,加用阿普唑仑、普萘洛尔后好转.结论 不同类型静坐不能的治疗方法各异,临床应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 七氟醚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对40例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肖凌燕

    小儿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发生率高[1],术后躁动影响患者恢复及家属护理.七氟醚诱导、苏醒快,无特殊气味,无呼吸道刺激性;异丙酚苏醒迅速而完全,目前广泛应用于儿童全身麻醉.本研究拟比较七氟醚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对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 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陈易;魏昌伟;俞一瑾;倪新莉;熊利泽

    目的 评价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体重52 ~ 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于拔除气管导管后15~40 min时采用术后恢复质量评估量表评估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情况,于术前1d、术后1~7d评估认知功能.根据是否出现POCD将患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及手术类型,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POCD发生率4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POCD发生明显相关因素的危险程度从高至低:麻醉恢复期躁动、麻醉时间、年龄.结论 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是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万利芹;陈宇;周巧林;王志春;迟迪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食道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55~75岁,体重50~ 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生理盐水组(NS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K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DK组).手术结束前10 min时DK组、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DK组和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NS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及程度和术后24 h内心血管事件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给药完毕即刻(T2)、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4)、10 min(T5)、30 min(T6)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4组患者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D组、K组和DK组T3-T6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躁动发生率和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 0.05或0.01);与D组和K组比较,DK组T3-T6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躁动发生率和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预防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且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 芬太尼抑制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间患儿躁动的药效学

    作者:沈霞;李文献

    目的 探讨芬太尼抑制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间患儿躁动的药效学.方法 择期拟行鼻内镜下增殖体刮除术的息儿26例,年龄5~8岁,体重15~30 kg,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吸入8%七氟醚(氧流量6 L/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经30 s注射完),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随后静脉注射芬太尼抑制麻醉恢复期间患儿躁动,采用改良的序贯法确定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剂量.第1例患儿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剂量为4μg/kg,相邻剂量差值为0.5μg/kg,以患儿苏醒后易激惹且难以安慰作为判断躁动发生的标准.麻醉维持:吸人2%七氟醚(氧流量1 L/min),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术毕停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带气管导管回麻醉恢复室,待患儿苏醒.记录术后4h内患儿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的发生情况及苏醒时间.计算芬太尼抑制50%、95%患儿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间躁动的剂量(ED50、ED95)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芬太尼抑制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间患儿躁动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3.01(2.52~3.40)μg/kg,En95及其95%可信区间为3.81(3.41~6.22)μg/kg.术后4h内未发生明显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苏醒时间(11.3±2.6)min.结论 芬太尼抑制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间患儿躁动的ED50为3.01μg/kg,ED95为3.81μg/kg.

  • 右美托咪定对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赵泽宇;刘建波;张蓉;黄建盛;王馨雪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肌力肌张力调整术的脑瘫患儿5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12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5):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麻醉诱导后经15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开始手术,术中吸入2% ~4%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5 ~ 60.于右美托咪定给药前(T1)、切皮时(T2)记录HR、SBP和DBP,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期间七氟醚用量,并于T1、T2、术毕(T3)时记录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并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于T1、T2、T3和拨管时(T4)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糖水平和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D组苏醒时间和拨管时间明显缩短,七氟醚用量、T2和T3时呼气末七氟醚浓度、PAED评分、躁动发生率降低,T4时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浓度降低(P< 0.05或0.01),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以及各时点HR、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和程度.

  •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开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毛丙荣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开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1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 按0.5μg/ kg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继续按0.4μg·kg -1·h -1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至开始关胸。观察2组于开始关胸时按0.1 mg/ kg 静脉注射地佐辛。观察3组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联合应用。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 min(T1)、开始缝皮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5 min(T4)4个时间节点抽血测定血浆 CRP、TNF-α及 IL-10水平。记录4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程度,采用 Ramsay 镇静评分评价镇静程度,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T1时4组血浆 CRP、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 T4时3个观察组血浆 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 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3组血浆 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血浆 IL-10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个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3组的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明显低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均无过度镇静、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的高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3个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可明显降低开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胡光涛;李志宏;王国威;黄一;贺英

    目的 评价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伴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6例,分为齐拉西酮组(n=43)和氟哌啶醇组(n=43)进行单盲临床对照研究.齐拉西酮组肌内注射甲磺酸齐拉西酮10~20 mg·次-1,总量不超过40 mg·d-1;氟哌啶醇组肌内注射氟哌啶醇5~10 mg·次-1,总量不超过30 mg·d-1.两组药物根据病情4~6h后可重复使用,注射不超过3次·d-1,观察疗程3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6、24、48、72 h,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与基线比较,齐拉西酮组在治疗后2 h PANSS兴奋因子(PANSS-EC)评分即显著降低,其他各观察点PANSS总分、PANSS-EC评分及CGI-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的53%(x2=2.30,P<0.05).结论 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对伴激越症状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起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速效针剂在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处理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会谱;黄继忠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激越处理的重要部分.常用传统处理手段(如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速效针剂、苯二氮(革)类药物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同时满足疗效、安全性、方便性、治疗连续性这四个方面的临床需求上尚有明显不足.相比于其他治疗手段,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速效针剂可以更为全面地满足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激越治疗的临床需求,具有快速起效、疗效确切、耐受性较好、锥体外系反应风险低的特点,而且在患者兴奋激越控制后可顺利序贯到同一有效药物成分的口服剂型治疗,显示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动倾向儿童智商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容;张迪;李宏革;顾国家;李静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儿童ADHD的患病率国外报道为5%~10%,国内为1.3%~13.4%[1].有研究指出,50%的ADHD儿童伴有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低下[2].这种学习困难与智力的关系及其原因一直为研究者们所关注.本研究通过探讨多动倾向儿童与正常儿童智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ADHD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 多动倾向儿童个性特征的对比分析

    作者:陈容;张迪;顾国家;刘莉

    目的 了解多动倾向儿童的个性特征,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探索及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69例多动倾向儿童和69例正常儿童进行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结果 多动倾向组儿童精神质P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掩饰性L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N维度个性构成分析显示,情绪稳定性个性构成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动倾向儿童具有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易激惹、幼稚、缺乏掩饰性的个性特征.

  • 氟哌啶醇合并海俄辛对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疗效观察

    作者:熊民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合并海俄辛治疗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各型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采用氟哌啶醇合并海俄辛进行为期1周的治疗.以躁狂量表(BRMS)减分率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及有关辅助检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肌注氟哌啶醇及海俄辛治疗有效率为73.9%.结论:氟哌啶醇合并海俄辛肌注治疗,对精神运动性兴奋疗效良好,且副作用明显减轻.

  • 盐酸羟考酮与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原忠伟;李卫东;马忠良;李佳龙

    目的 探讨羟考酮与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地佐辛超前镇痛,观察组则应用盐酸羟考酮进行麻醉.分别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警觉/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恢复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6%(4/41)、21.95%(9/4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71%(13/41)、56.10%(2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应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警觉/镇静反应,同时可有效降低恢复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吸入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高海艳

    目的 探讨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吸入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在麻醉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5个时间点监测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两组术后镇静和镇痛情况以及烦躁、寒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 T1时间点SBP、DBP显著降低,试验组的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4时间点试验组HR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镇静和镇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可以稳定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七氟醚吸入麻醉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强镇静和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循证护理在减少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晓红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减少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方法 结合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模式3个要素:实践问题、证据、转化,分步骤研究循证护理在患儿七氟醚麻醉手术苏醒期护理工作的实践问题、综合证据、给予证据建立的护理流程及工作落实.结果 该院七氟醚麻醉行腹部或下腹部手术的3~9岁患儿,男220例,女112例,筛查出的147例高风险患儿有69例发生躁动但无辅料脱落,气管导管滑脱、胃管滑脱、切口出血等严重受伤情况;78例高风险患儿未发生躁动或发生躁动但未造成任何不良影响.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护理流程的正确执行率明显升高.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