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部分性脾栓塞术在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郑山;陈济铭;陈一平;陈仲武

    目的 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1.1岁;肝功能Child-Pugh A级3例,B级9例;在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的同时行PSE;术后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 本组脾栓塞面积为50%~60%,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术后WBC和PLT显著提高(P<0.05),并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RBC数量和HG量无明显改变(P>0.05).TBIL、ALT和AST无明显变化(P>0.05),TBA下降(P<0.05).结论 PSE能纠正脾功能亢进,提高血WBC和PLT的数量,使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TACE能顺利进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2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仝建平;李明月

    目的:探讨观察2种介入方法(经皮肝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和部分性脾栓塞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的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实施2种介入方法联合治疗,即为经皮肝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和部分性脾栓塞术联合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1年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1年内的再出血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12个月的肝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改变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有效共46例,有效率为92.0%;本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出血发生共6例,再出血发生率为12.0%.本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介入方法(经皮肝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和部分性脾栓塞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双介入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作者:潘威进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可导致脾功能亢进、肠系膜静脉回流不畅和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明显.目前,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疗法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近年来,我们采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途径和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护理

    作者:刘辉;董道玉;汪桂兰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护理。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平均年龄 51.7岁,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惠者,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和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门静脉压力平均降低3.76mmHg,随访2~6个月无1例再出血,脾亢症状明显改善。食道钡餐见2例曲张静脉消失,7例病人由Ⅲ度静脉曲张变成Ⅱ度曲张,3例无变化。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止痛、止血、止吐、镇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输液抗炎,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门静脉高压治疗现状与展望

    作者:车小双;彭心宇;张示杰;吴向未;吕海龙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主要因肝脏病变而引起门静脉系统循环异常为主要特点的病症,经过100多年的研究与探索,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均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对预防有中、重度静脉曲张的患者首次静脉曲张出血均具有各自的优势,气囊阻断经静脉逆行栓塞术对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的具有良好疗效,部分性脾栓塞术已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血液病的主要非手术治疗措施,外科治疗方面联合手术的优势已经逐步体现出来,但门静脉高压症根本的治疗措施仍是肝移植.但选择何种方式治疗,仍要根据患者肝功能状况及病情变化而定,本文将就门静脉高压治疗现状与展望做一综述.

  • 部分性脾栓塞术的解剖学

    作者:彭珍山;欧阳四新;谭建国;杨爱华;刘进才

    目的:为部分性脾栓塞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6例脾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脾动脉的脾支和胰尾动脉.结果:(1)脾内径1 mm的动脉支数为20(18~33)支,源自上、下脾叶动脉的支数大致相等,其比例为9:9~16:17,上、下叶间存在无血管区;(2)胰尾动脉大多发自下叶支,起始处内径为1.14(1.12~1.22)mm.结论:在超选择性插管基础上实施部分性脾栓塞术,可将脾栓塞程度控制在50%左右.超选择性插管和使用2 mm× 2 mm×2 mm明胶颗粒可避免误栓胰尾动脉.

  • 脾动脉结扎后经胃网膜动脉弓行部分性脾栓塞术1例

    作者:刘合代;梁洪享;丁罡;张明;黄骞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患者于2006年7月,因肝肿块行剖腹探查术,见腹水、色混浊,腹腔静脉重度曲张,肝脏色红,质偏硬,轻至中度肝硬化,肝左外叶Ⅲ段见一3.0 cm×2.5 cm×2.0 cm肿块,质硬,边界清,行左肝癌切除+脾动脉结扎术.手术2年后长期血小板数值波动于17×109/L~43×109/L,间歇有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于2010年7月10日复诊化验示血小板减少,甲胎蛋白正常;上腹CT示脾脏肿大,肝癌术后表现,未见肝脏肿块.

  • 部分脾栓塞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朱莉;李明;金满春;吴芸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并探讨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60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采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周和术后12周进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并且计算血流量.结果: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IJT)计数均显著上升(P<0.01),血红蛋白(Hb)在术后12周也明显升高(P<0.05);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术后12周也出现好转.同时,部分脾栓塞术治疗术后门静脉主干内径术后3周、12周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术后3周、12周均有明显下降,同时血流量也均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外周血象,对门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是替代外科脾切除的有效治疗方法.

  • 肝癌伴脾功能亢进16例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唐敏

    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有肝硬化或脾亢,常导致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程中断并终影响肝癌的治疗效果.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是目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新方法,它与TACE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既安全又有效.加强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

  •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巨脾症3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红星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巨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对30例巨脾患者实施PSE,观察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脾脏B超明确脾脏大小情况,防治并发症.结果 本组病人20例栓塞范围在50%以上,疗效较好,但并发症明显增多,而10例病人栓塞范围在50%以下,疗效较差,8例在1个月后复发.结论 PSE是治疗巨脾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脾切除术与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昊;欧阳和平

    目的 对比研究脾切除术(包括开腹脾切除和腹腔镜下脾切除)与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3月至2006年12月4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行外科手术或介入处理的4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科切除组19例,部分性脾栓塞组23例,比较观察两组术后第3、7、14、30天及1年的外周血象主要指标(RBC、WBC、PLT)、术后1个月及1年的NK细胞活性、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血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性脾栓塞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术后1个月及1年外科手术组NK细胞活性低于部分性脾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脾切除与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均有确切疗效,部分性栓塞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维持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更有优势,但治疗方案需个体化.

  • 部分性脾栓塞术后巨大脾假性囊肿2例报告

    作者:赵丽;房殿春

    患者1,女,54岁,因上腹隐痛5年,呕血、腹胀4月,加重7 d 入院。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查体:中上腹、右下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2.1×109/L、红细胞2.6×1012/L、血小板70×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54 IU/L、白蛋白30.5 g/L,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腹部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脾静脉扩张和腹水。胃镜显示食道静脉中度曲张。临床诊断: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症。入院后第4天在胃镜下行曲张静脉套扎术,术后恢复好;入院后22 d行PSE,术中DSA见脾动脉显示增粗、迂曲,脾动脉分支增多,染色明显,肿大,面积13 cm×7 cm大小,分别于下极动脉注入一块(0.4 cm×2 cm×5 cm)明胶海绵颗粒(1 mm×1 mm),同时注入16万U庆大霉素,见其部分分支不显影,复查DSA见脾脏面积约65%被栓塞。术后3 d出现发热(体温38.0~38.6 ℃)、腹痛(脾区为主)、精神差和食欲下降,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PSE术后4周病情稳定,肝功能和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脾肋下1 cm,移动性浊音阴性出院。PSE术后8周,患者感左上腹疼痛,再次入院,查体,体温36.5 ℃,脾肋下2 cm,脾区叩击痛。B超检查提示假性囊肿(在脾与隔肌之间可见13.0 cm×7.9 cm的液性暗区),在B超引导下行假性囊肿穿刺,抽出淡咖啡色粘稠液体约2 500 ml,穿刺物细菌培养阴性。穿刺后临床症状缓解,继续对症治疗2周,病情稳定出院。

  • 部分脾栓塞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立波;任志忠;刘影;张跃伟

    脾功能亢进是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部分脾栓塞术(PSE)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上具有安全、有效、可重复、微创且能保留脾脏部分免疫功能等优点,已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原发性肝癌发生脾功能亢进的机制、PSE的优势、操作方法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