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泪膜及视觉质量的影响观察

    作者:余文琳

    目的 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泪膜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视光矫治中心配戴角膜塑形镜的36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9眼,分别在配戴前后对其开展泪膜与视觉质量等相关临床检测,以评估角膜塑形镜的应用价值.结果 36例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客观散射指数(OSI)、客观泪膜OSI以及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等指标均明显好于配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显著改善其泪膜稳定性,并且有助于提高视觉质量.

  • 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丽丽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及减缓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8例使用角膜塑形镜患者的临床验配及定期复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使用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1年,5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近视度数在1年内的增长控制在青少年生理发育的限度之内,且未出现角膜溃疡、角膜斑痕、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安全有效地矫正视力及延缓近视发展,但必须合理选择配戴者,按照规范的验配流程,严格复查,及时解决配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不良影响降至低.

  • 角膜塑形镜患者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的疗效观察

    作者:范宵莉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镜患者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45例89眼,均按常规流程定制角膜塑形镜,取镜后正常佩戴1周以上,将其随机分成2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组29眼,不滴玻璃酸钠组60眼,每日戴镜时间8 h~10 h,检查戴镜后患者的角膜上皮点染程度,观察角膜有无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果 戴镜后不滴玻璃酸钠组角膜上皮染色阳性数明显增加,分别为9眼(31%,玻璃酸钠组)和28眼(47%,不滴玻璃酸钠组).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有效降低近视度,显著提高裸眼视力;但不能忽视验配带来的风险,应以规范的验配流程、熟练的验配技术提高配戴安全性.摘戴镜前后滴用玻璃酸钠可有效降低角膜上皮点染率,改善眼表干涩不适等症状.

  • 角膜塑形镜佩戴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海莲;刘亚妮;邢晓英

    近年来,我国近视呈低龄化、快速化发展趋势,学生是近视的高发群体[1].目前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为Lasik手术,但手术只能在18岁以后进行.对于青少年近视,佩戴角膜塑形镜是控制近视发展的主要方法,但易引起眼部感染、眼睛干涩等并发症,因此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126例佩戴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青少年近视病人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护理

    作者:姬娜

    角膜塑形术是一种通过“反几何”设计的特殊的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压迫角膜中央区,借助镜片本身和眼睑的压力使角膜中央变平坦,角膜曲率变小,以降低角膜屈光力,起到暂时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作用。角膜塑形镜由于夜间戴镜,白天裸眼视力正常,并且可以有效延缓近视增加,已被广泛应用于矫正青少年近视[13]。尽管现代角膜塑形镜采用全新设计和高透氧性材料,且有较严格的验配程序,但是由于其直接接触角膜、闭眼状态下戴镜、戴镜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等因素,在护理方面更需要注意做好专业指导[4]。本研究为对2008年10月-2012年4月来我院视光门诊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病人328人(594眼)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作者:张春侠;李自芳;陈梅珠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临床分析研究.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资料完整的23例(36只眼)屈光参差患者,持续戴镜12~50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前及配戴角膜塑形镜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SCVA),屈光度数变化及双眼视觉.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时裸眼视力(UCVA)达到或超过治疗前佳矫正视力(BSCVA)的百分比为:86% (31/36).治疗前双眼屈光参差度数为(3.08±1.42)D,配戴角膜塑形镜为(0.36±0.40)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配戴角膜塑形镜近视加深度数1年时高度数眼平均增长(0.22±0.38)D,低度数眼平均增长(0.16±0.30)D.治疗前2例有正常近立体视,5例为亚正常立体视,16例为立体盲.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时,16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7例为亚正常立体视.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的近立体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2,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的立体视结果与治疗前戴框架镜比较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控制屈光度数的加深,并改善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

  • 低中度近视配戴OK镜2年观察

    作者:张苗;吴艳玲;于佳明;赵江月;许军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矫正近视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减缓近视度数增长的疗效及长期配戴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73例(143只眼)低、中度近视患者观察,其中45例(87只眼)配戴OK镜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8例(56只眼)配戴框架眼镜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初诊时近视程度将实验组再分为两组:A组43只眼(近视≤-3.00 D),B组44只眼(-3.00 D<近视≤-6.00 D).实验组于戴镜前、戴镜1天(8~10 h)、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1年半、2年,进行裸眼视力检查.于戴镜前、戴镜2年后验光,测眼轴长度、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检查.对照组于戴镜前和戴镜2年行电脑验光、主觉验光.戴镜前后各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戴镜1天后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A组戴镜1周平均视力达1.0以上,戴镜1年半视力开始下降,需重新试配,更换镜片.B组戴镜l周平均视力达0.8以上,戴镜1年视力开始出现下降,需重新试配,更换镜片.实验组戴镜2年后角膜垂直曲率和水平曲率均比戴镜前变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戴镜2年后近视度数比戴镜前增长(0.65±0.58)D,与对照组戴框架镜2年后近视度数增长(2.19±0.6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28.64P<0.05).A组戴镜2年眼轴增长(0.45±0.28) 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4,P=0.000,P<0.05),B组戴镜2年眼轴增长(0.34±0.33) 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0,P =0.014,P<0.05),两组眼轴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360,P<0.05),OK镜对低、中度近视均有控制作用,对中度近视控制效果更明显.实验组戴镜2年后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中度近视患者长期配戴OK镜,大部分患者戴镜1周可获0.8以上裸眼视力,并可保持1年左右,其后视力稍有下降,需更换镜片.长期配戴可有效控制近视度数发展,中度近视比低度近视控制效果更明显,且均未引起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眼压的变化.

  •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知觉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利敬;杨积文

    目的 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不同点位知觉及厚度变化及两者间相互关系.并观察这些变化与轻、中度近视和不同设计镜片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研究.对2015年1~4月在沈阳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76例(142只眼)8~18 (11.96±2.68)岁,轻、中度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验配角膜塑形镜,随访观察并记录配戴角膜塑形镜1晚次日晨起摘镜后及摘镜后lh和戴镜1周、3个月角膜5个点位(瞳孔中心、距离瞳孔中心3 mm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知觉值,以及戴镜1周、3个月相应点位角膜厚度值.结果 (1)配戴角膜塑形镜1晚次日晨起摘镜后、摘镜lh及戴镜1周、3个月角膜5个点位知觉与戴镜前(58.91±4.69、57.81±7.19、58.13±7.40、57.22±8.54、58.31±7.19) mm比较均降低,且戴镜1晚次日晨起摘镜后角膜5个点位知觉(49.98±12.63、48.07±14.85、47.40±14.32、47.89±13.92、47.19±14.42)mm低,与摘镜1 h(51.46±12.48、49.03±14.60、49.94±13.35、49.91±13.25、49.76±13.37) 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配戴角膜塑形镜1周、3个月后瞳孔中心角膜厚度(分别为539.79±27.87、540.70±23.60)μm较戴镜前(546.52±31.88)μm降低,其余4点位角膜厚度(分别为670.36±37.53、627.67±35.19、652.41±32.34、620.10±33.28和678.29±32.98、636.30±24.03、648.92±25.57、623.03±26.93)μm较戴镜前(661.77±42.38、618.82±39.36、643.10±39.93、614.99±36.68) μm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配戴角膜塑形镜前、1周、3个月角膜(5个点位)知觉变化与相应时间相应点位厚度变化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分别为-0.032、-0.044和-0.002,P值分别为0.39、0.25和0.9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角膜(5个点位)知觉及厚度变化在轻度和中度近视患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角膜知觉及厚度变化在配戴不同设计镜片患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随访期间,有2.1%(3只眼)发生角膜上皮少量点状荧光素染色,均发生在戴镜1周内,滴人工泪液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未发现Ⅱ级及以上角膜着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1)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角膜知觉与戴镜前相比是降低的,而瞳孔中心角膜厚度较戴镜前降低,其余4点角膜厚度较戴镜前增厚.(2)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角膜知觉变化与厚度变化无相关性.(3)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角膜知觉及厚度变化与近视程度和镜片设计均无相关.

  •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儿童对比度视力影响

    作者:陈君虹;姜琚;戴玛莉;彭子苏;崔贺;张夏华;夏瑞静;吕帆

    目的 研究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对儿童对比度视力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 人组儿童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为(10.25±1.60)岁,平均等效球镜为(-3.18±1.07)D,矫正视力≥1.0.使用多功能视力测试仪MFVA-100在戴镜前、戴镜1周及1月后测量四个对比度视力(100%,25%,10%,5%),以LogMAR形式记录.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随着对比度的降低,LogMAR值均逐渐增大.在25%、10%、5%对比度下,戴镜1周(25%:t =-2.137,P=0.042; 10%:t=-3.157,P=0.004; 5%:t=-2.999,P=0.006,)及1月(25%:t =-2.322,P=0.028; 10%:t=-2.958,P=0.006; 5%:t=-2.989,P=0.006)后LogMAR视力值较戴镜前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对比度的降低,戴镜前后LogMAR视力值差异越明显.配戴角膜塑形镜1月后LogMAR视力值与配戴角膜塑形镜1周后LogMAR视力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度为5%时,戴镜1周(r=0.667,P<0.0001)及戴镜1月(r=0.649,P<0.0001)后LogMAR视力值改变量与初始近视度数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提高了戴镜后的裸眼视力,同时也降低了儿童的对比度视力,以低对比度下视力的降低更明显.

  • 角膜塑形镜疗效和并发症临床观察

    作者:聂亚梅;周素君;刘波;何林波;汪辉

    目的 观察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估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到2013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使用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青少年176例321只眼,男72例123只眼,女104例198只眼,年龄7~19 (11.34±0.31)岁.戴镜后1周,1、3、6个月,1、2年随访.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矫正视力(VACC),眼轴长度,裂隙灯检查眼部的健康状况.结果 (1)戴镜前的裸眼视力为0.16±0.11,戴镜1周,1、3、6个月,1、2年后为0.78±0.12,0.79±0.13,0.88±0.12,0.89±0.10,0.90±0.12,0.89±0.13,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52,-32.046,-30.129,-26.116,-25.618,-28.987;均P=0.000);戴镜后1周,1、3、6个月,1、2年的屈光度等值球镜明显下降,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7.737,18.485,18.419,18.152,18.184,18.826;均P =0.000);角膜水平曲率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04,22.037,21.038,27.595,28.156,23.915;均P=0.000);角膜垂直曲率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44,20.564,19.316,21.247,21.763,19.838;均P=0.000).(2)戴镜后1周,1、3、6个月,1、2年的矫正视力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3,0.912,0.097,0.700,0.946,1.372;P=0.280,0.366,0.923,0.487,0.349,0.176);眼轴长度虽有波动,但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801,4.510,3.242,3.561,3.750,3.194;P=0.061,0.072,0.068,0.074,0.073,0.076).(3)配戴过程中并发症有:角膜上皮损伤,结膜炎,重影及眩光,角膜炎,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角膜云翳.其中角膜上皮损伤有65只眼占20.2% (65/321),结膜炎有31只眼占9.7% (31/321),重影及眩光有8只眼占2.5% (8/321),角膜炎、KP、角膜云翳各有1只眼占0.3% (1/321).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明显提升,矫治近视效果明显.配戴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 青少年高度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觉质量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纪惠芳;陈洁;杨积文;高倩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自愿接受角膜塑形术并连续配戴1年以上的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年龄11~16岁,近视-6.00~-8.00 D,平均球镜度(-6.31±0.37)D,回顾性分析其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年内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的改变、像差的变化、视觉干扰症状及角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戴镜1 d、1周、1个月、3个月、1年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48±0.20)、(0.13±0.11)、(0.09±0.08)、(0.08±0.06)、(0.08±0.05) logMAR.戴镜3个月后角膜平坦K值和陡峭K值较戴镜前分别减少(4.34±0.90)D,(2.61±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ntacam角膜地形图Zernike像差分析,角膜前表面低阶、高阶像差较戴前分别增加(3.772±3.085) μm、(2.030±0.529)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后表面低阶、高阶像差较戴前分别增加(0.269±0.206) μm、(0.149±0.140)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复查夜间眩光占6.67% (4/60),下午视物模糊占13.33% (8/60),镜片黏附占23.33% (14/60).角膜点染在戴镜1d、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发生率分别为35% (21/60)、23.33% (14/60)、6.67% (4/60)、3.33% (2/60)、5% (3/60);无菌性角膜上皮浸润1例1只眼.结论 青少年高度近视(-6.00~-8.00 D)患者在临床经验丰富的验配医师的验配指导下,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明显提高其裸眼视力,安全且有效;根据平坦K值并不能准确评估塑形后的视力;高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前后表面像差均增大,提示角膜后表面在高度近视的角膜塑形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 S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橙赤;郑玲;姚春艳;岳俊野;王新梅

    目的 观察并探讨S型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度数高(-6.00 D<等效球镜≤-8.00 D)和角膜曲率低(39.00 D≤平坦K<41.00 D)的青少年近视矫正和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青少年近视患者90例(90只眼)分为高度近视组30例(30只眼)、低角膜曲率组30例(30只眼)和常规型角膜塑形镜矫正组30例(30只眼).高度近视组和低角膜曲率组配戴S型角膜塑形镜,常规矫正组配戴普通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夜间戴镜8~10 h.观察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戴镜6个月UCVA比戴镜前均显著提高(t=2.012、3.134、4.221;P均<0.01),常规矫正组戴镜1个月视力达到稳定,高度近视组和低角膜曲率组戴镜3个月视力达到稳定.三组患者戴镜1周屈光度(等效球镜)均比戴镜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053、7.235、8.123;P均<0.01),第1周内常规矫正组比高度近视组和低角膜曲率组屈光度降低快.三组患者戴镜1周角膜曲率均比戴镜前降低(t =5.245、14.332、11.223;P均<0.01),常规矫正组戴镜第1周内下降快,1个月后变化趋于稳定,高度近视组和低角膜曲率组戴镜1个月内下降快,3个月后趋于稳定.三组患者戴镜6个月时眼轴长度的改变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52.123,P>0.05).结论 S型角膜塑形镜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和低角膜曲率青少年的近视状态,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进展.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
  • 角膜塑形镜配戴后眼正相对调节力增强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艳春;谷峰;张福生;于欢;刘春晓;沙颖

    目的 观察青少年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调节力的变化,探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及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近视组110例,正视眼组43例,青少年近视角膜塑形镜配戴组48例,应用综合验光仪检测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力和隐斜度.对配戴组与同年龄段未配戴组正负相对调节进行比较,并对配戴组中19例验配前、后的相对调节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角膜塑形镜组配戴3个月后正相对调节力PRA(-4.32±1.59)D,明显高于同年龄段未配戴组PRA(-2.27±1.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负相对调节力(N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组中19例验配前正相对调节力PRA(-2.49±1.05)D,配戴后PRA(-4.22± 1.67)D,正相对调节力比配前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正相对调节力增强,即调节储备增强,正相对调节力增强是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珺;王肖;吴晓璇;赵琪

    目的 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以及戴镜1年期间及戴镜1年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和眼轴的变化,并分析影响眼轴变化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7~16岁的近视青少年患者56例,近视屈光度介于-0.75~-6.00 DDS,满足入选标准予纳入并验配角膜塑形镜;于戴镜后1、3、6、12个月随访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并比较戴镜前与戴镜12个月后停戴1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及眼轴.对相关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对f检验;并将戴镜前的年龄、屈光度、角膜形态等指标与眼轴变化量做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2例受试者完成13个月的随访研究,平均年龄(11.062±2.631)岁,平均等效球镜度数(-3.565±1.33)D,其戴镜前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度与戴镜期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前的球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与戴镜满12个月后停戴1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裸眼视力、柱镜度数、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年龄是影响眼轴变化的主要因素,与眼轴变化量呈负相关.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近视度,其效果显著且可逆;并能有效控制眼轴增长,延缓近视进展;治疗年龄是参与影响其控制作用的重要因素.

  • 角膜塑形镜对学龄儿童近视矫治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仝真真;李毅;冯建梅;王芳;陈妍鹏;马立威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对学龄儿童近视的矫正及预防近视进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近视治疗学龄儿童105例,其中配戴角膜塑形镜组55例(106只眼)和配戴框架镜组50例(100只眼),比较分析其配戴前和配戴后不同时期的裸眼视力、眼轴、等效球镜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患儿1d后裸眼视力开始提高,1个月后提高明显,1~6个月视力趋于稳定,与戴镜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效球镜度于戴镜1 d后开始降低,1个月后减低明显,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与等效球镜度变化一致.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镜组比较配戴1年后眼轴与等效球镜度均有所增长,但角膜塑形镜组增长缓慢,两组增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角膜塑形镜对学龄儿童近视的矫治显效快且效果稳定,坚持正确配戴对近视的进展有一定延缓作用.

  • 角膜塑形镜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萍

    眼角膜塑形矫治技术(orthokeratology)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非手术治疗近视的方法角膜塑形镜(OK镜),即是通过对角膜顶点的持续压迫塑形,使角膜中央部分因受压而变扁平[1~3].我院眼科自1999年3月开始.应用美国生产的OK镜进行临床角膜塑形治疗近视.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和结果报告如下.

  • 角膜塑形镜对眼球形状参数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然;毛欣杰;瞿佳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过程中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厚度、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探讨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引起近视屈光度下降时眼球形状变化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33例中低度近视受试者[等效球镜(-3.10±1.10) D]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随访一个月,记录戴镜前、戴镜后1天、1周、1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残留屈光度数,用Pentacam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形态、角膜厚度(CT),IOL-master测量眼轴(AL)和前房(ACD).根据Munnerlyn公式计算角膜中央3 mm矢高(SH)变化.计算眼部各参数的变化量,分析角膜塑形术后各参数变化量所占眼部整体变化量的比例.结果 戴镜1d后,近视屈光度为(1.08±1.00)D(P <0.000),戴镜后1周和1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月后角膜前表面曲率从(43.50±1.31)D到(42.15±1.45)D(P <0.01),后表面曲率从(-6.26±0.24)D到(-6.28±0.22)D(P <0.001).AL平均缩短0.04±0.04 mm (P<0.000).ACD缩短在戴镜1周后有统计学意义(P =0.013).CT没有明显的变化.变化量中,△ACD大,分别为眼轴整体变化量的92%,124%,98%(1d,1周,1月).结论 角膜塑形镜降低近视屈光度主要发生在术后1周内,1周后视力达稳定,角膜前表面变平坦为主要因素.配戴一个月后眼轴长度变短,主要是由于角膜塑形的变化引起前房深度变化引起.角膜塑形镜降低近视屈光度的机制可能还存在角膜的整体弯曲后退.

  • 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观察

    作者:唐秀侠;孙宏霞;买志彬;聂晓丽;张卫霞;刘苏冰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方法 观察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且资料完整的患者45例,88只眼.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9~22岁,平均(14.21±1.19)岁.近视度数:球镜1.00~6.25 D,平均(3.34±1.55)D;柱镜0.25-1.00D,平均(0.57±1.32)D.采用夜间配镜8~10 h.戴镜后1周、1月、3月、6月随访,观察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与戴镜前相比,戴镜1周后,角膜曲率明显变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戴镜前0.190±0.16,戴镜后1周及1、3、6月分别提高至0.75±0.27、0.95±0.11、0.96±0.13、0.95±0.13,戴镜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度与戴镜前比亦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长度较戴镜前有所增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少数患者有点状角膜上皮剥脱,结膜炎等,经治疗后均恢复.角膜塑性镜治疗近视达到矫治稳定状态后,停戴则裸眼视力回退明显.屈光度一般3个月恢复.结论 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确切、安全、快速,可控制近视的发展.是一种可逆非根治性矫治近视的方法.

  • 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观察

    作者:袁翊;宋斗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疗效,为青少年近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3年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83人,男35人,女48人,共165只眼,年龄8~15岁,球镜度数≤-6.00 D,顺规散光≤-1.50 D,逆规散光≤-0.75 D,通过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戴镜时间8~10h,观察戴镜后1周、1、3、6、12、18、24个月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和观察角膜有无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果 戴镜后1周视力(0.9 ±0.18)与戴镜前视力(0.26±0.14)比较明显提高,1个月后视力基本恢复正常(1.0±0.15).戴镜期间未发现严重的角结膜并发症.结论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具有降低近视度数速度快、效果显著、安全的优势.

  • 卡波姆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中的应用

    作者:杨丽萍;吴艳;王春红;曹茜

    目的 评价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中使用卡波姆眼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164例(328眼)患者均接受正规角膜塑形镜验配,并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164眼)及对照组(82例,164眼),治疗组使用卡波姆眼液,对照组使用舒润液滴眼,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试戴期及戴镜后1d、1周、1个月的球结膜充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试戴期及戴镜后1d、1周、1个月的角膜上皮缺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波姆滴眼液对因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青少年的眼表结膜及角膜上皮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289 条记录 5/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