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近视的治疗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洁;吴章友;朱子诚

    近视性屈光不正已成为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高度近视是常见的致盲病因.一般认为近视的发生、发展是由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对近视的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主要包括光学矫正、药物干预和手术干预.如何通过有效的预防方法来降低近视的患病率是当今眼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Pentacam 系统在青少年近视患者治疗中的监测价值

    作者:刘月君;高丰

    目的:探讨 Pentacam 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动态评估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使用角膜塑形镜过程中的监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角膜塑形镜组)和对照组(普通眼镜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不同时间点(1周、1月、6月)的视力、角膜屈光度、曲率以及眼前节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各个时间点(1周、1月、6月)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球镜度数低于对照组(P <0.01);而在治疗 6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水平、垂直曲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 1周、1月、6月后的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Pentacam 系统可以对使用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的眼前节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对患者的临床病程的监测、不良后果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 角膜塑形镜验配方法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莉;温跃春;柯根杰;吴章友;张士倩;董琼

    目的 分析用试戴镜片方法验配角膜塑形镜( Ortho-kCL ) 患者的数据资料,讨论影响验配成功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1例( 39只眼) 进行角膜塑形术治疗的患者资料.结果 21例( 39只眼) 患者中,用试戴镜片法成功验配 35只眼( 89.74%),定片后数据修正4只眼( 10.26%),无配适不良退片者.结论用试戴镜片法可获得较高的临床验配成功率.

  • 卡波姆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中的应用

    作者:王闰;康凯

    目的 观察卡波姆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接受正规角膜塑形镜验配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卡波姆滴眼液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润舒滴眼液,实验组34例患者给予卡波姆滴眼液,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佩戴1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缺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5%VS 35.3%),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正规角膜塑形镜验配患者给予卡波姆滴眼液可有效降低患者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缺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 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现状

    作者:谭大鹏

    青少年为近视的高发群体,有研究[1]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为38.37%(95%CI29.06%~48.61%),北方、南方、西部地区合并患病率分别为29.77%、40.00%、42.75%.2001—2007年、2008—2014年合并患病率分别为40.55%、36.23%,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合并患病率分别为22.53%、51.07%、65.44%,轻度、中度和重度近视合并患病率分别为24.75%、12.60%、2.39%,而带散光的散光性近视是其中较危险的人群.据调查,近视性散光在6~15岁儿童中普遍存在.高度近视在全球已经影响了2%的人口,而一旦近视发展成了高度近视,就会有更大的概率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眼底出血、玻璃体液化混浊及后脱离、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包括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囊样变性以及视网膜裂孔、脱离)等[2-3].如何有效控制近视的增长、降低高度近视的发病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近视控制的方法有:1)阿托品;2)哌仑西平;3)渐变多焦点眼镜;4)双焦点眼镜;5)角膜硬性接触镜;6)户外活动等[4-5].笔者就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角膜塑形镜矫治少年儿童近视的效果分析

    作者:孙丽;鲍炯琳;周斌兵;朱宇东;李青;林文雄;臧晶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在矫治少年儿童不同程度近视中所起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少年儿童轻、中度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其中轻度近视(轻度近视组)16例、32只眼,中度近视14例、28只眼(中度近视组)。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对2组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之后的晨起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不同近视程度患者在矫治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儿童戴镜后裸眼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P<0.01),配戴1 d、1周之后轻度近视组裸眼视力优于中度近视组(均P<0.01);配戴1个月至1年后,2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轻、中度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之后在裸眼视力方面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角膜塑形术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矫正视力的方式。

  • 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初发性近视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李蕊

    目的 探究青少年初发性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青少年初发性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配镜前均进行验光检查,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观察组配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佩戴前与佩戴1个月、6个月后摘镜状态下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以及佩戴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佩戴前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佩戴1个月、6个月后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框架眼镜相比,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青少年初发性近视的发展,降低角膜曲率,避免眼轴长度与屈光度增加,改善裸眼视力.

  • 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丁哲

    选择我院眼科门诊青少年轻度近视患者60例116眼,按照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规范验配,随访2年,观察其疗效.配戴角膜塑形镜2年期间,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与配戴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膜厚度与配戴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角膜塑形镜能有效的控制青少年轻度近视的增长.

  • 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赵香

    近些年来,虽然国内外都在不断探索治疗近视的办法,但是至今仍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角膜塑形镜是一种视力矫正方法之一,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矫正效果,深受家长的喜爱.本文就角膜塑形镜在近视的治疗方面作简要介绍.

  • 角膜塑形镜停戴后屈光状态及角膜形态的变化研究

    作者:麦志昌;林沾醒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停戴后屈光状态及角膜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配戴角膜塑形镜并且停戴一段时间的1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近视球镜度数分为 A 组、B 组,每组50例。A 组球镜度数≤-4.00D,B 组球镜度数>-4.00D。每组再根据角膜塑形镜停戴时间分为 A1、A2、B1、B2,每组39列。A1、B1停戴时间1-3个月,A2、B2停戴时间超过3个月。观察四组屈光状态及角膜形态的变化。结果四组球镜度数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电脑验光仪结果显示,A1、B1在角膜平、陡 K 值及平均 K 值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近视眼患者配戴3个月及以上角膜塑形镜,角膜形态和角膜中央厚度基本恢复原状,停戴后近视度数无明显增加现象,角膜塑形镜对中高度数效果并不明显。

  • 角膜对称领结形中度散光配戴普通塑形镜1例分析

    作者:王中正;汤小筠;练云俊

    偏位是配戴角膜塑形镜过程中为常见的问题,由于眼睑及角膜形态因素的影响导致偏位,比较常见的是顺规散光导致上下偏位,眼睑外拉力、逆规散光导致的左右偏位以及角膜不规则泪液分布不均等导致的无规律偏位.本文介绍一例角膜对称领结形中度散光,配戴普通塑形镜获得良好视力和中心定位的案例.现报告如下.

  • 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郑雪梅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2例,共102只眼,均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近视矫治,统计角膜塑形镜用于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例患者经12个月的佩戴治疗后,视力得到显著改善,由佩戴之前的平均裸眼视力0.42±0.23,增加至平均视力1.02±0.25.视力<0.2及>0.81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6.341、69.789,均P<0.05).62例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的12个月过程中,共收集到35起角膜损伤反馈,21例为随访过程中发现,14例为患者想医生反馈的信息,并均回医院进行检查,对损伤进行分级,根据损伤情况进行佩戴方法再次培训及适当的措施予以处理后,均获治愈,并继续佩戴角膜塑形镜.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有效矫正青少年近视,且临床应用安全,可进一步完善多中心临床应用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 角膜塑形镜治疗前后不同屈光度青少年眼表泪膜的变化

    作者:李发标;麦雪燏;肖泽锋;叶星;黎长金

    目的 观察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患者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泪膜变化,观察其对眼表泪膜的影响.方法 青少年近视患者50例100只眼,按屈光度的不同分为A组(-1.0D~-3.0D)25例50只眼,B组(-3.0D~6.0D)25例50只眼.在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六个时间点对A、B组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CFS),比较戴镜前后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戴镜后各时间点的BUT均较戴镜前明显缩短(P<0.05),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戴镜后各时间点SIT数值较戴镜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戴镜后两组各时间点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戴镜前明显增加(P<0.05),戴镜后各时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后,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上皮点状荧光素染色增加,但泪液的基础分泌量不受影响且泪膜影响与患者屈光度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 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新月;贾艳红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通过对3 000例近视患者戴镜后的第1 d、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从年龄、近视程度、角膜曲率值及配戴前后近视度数相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小者矫正效果好,年龄较大的患者矫正效果相比青少年略有下降;轻、中度近视矫正效果好;角膜曲率较低的矫正效果相对角膜曲率高的矫正效果略有下降.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是可以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并且能有效迅速的降低近视度数,角膜塑形镜不失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较好的方法.

  • 角膜塑形镜联合体积分数0.01%阿托品控制青少年近视效果观察

    作者:石迎辉;李阳光;张井枝;周会敏;刘婷;张露露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联合体积分数0.01%阿托品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青少年近视患者94例(175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86眼)和对照组47例(89眼),2组均配戴角膜塑形镜,观察组同时给予体积分数0.01%阿托品滴眼,1滴/d.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眼轴长度、瞳孔调节幅度、瞳孔直径、泪膜破裂时间,计算差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眼轴长度差值[(0.11±0.09)mm]较对照组[(0.25±0.11)mm]小(P<0.05),瞳孔直径差值[(1.02±0.59) mm]较对照组[(0.05±0.85) mm]大(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瞳孔调节幅度差值[(-0.03±0.02)、(-0.05±0.04)D]、泪膜破裂时间差值[(-1.01±0.47)、(-1.04±0.59)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联合体积分数0.01%阿托品控制青少年近视效果优于单纯配戴角膜塑形镜,其机制可能与二者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控制眼轴增长速度有关.

  •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泪膜的影响

    作者:裴天序;张佳欢;韩冬;姜丹妮;赵琪

    目的 观察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不同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变化,探究其对青少年泪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满足入选标准的8 ~16岁青少年患者验配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组);同期对60例满足相同要求的青少年患者验配普通框架眼镜(框架镜组),并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8 ~10岁组、11 ~13岁组、14 ~ 16岁组);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泪膜破裂时间与基础泪波分泌量.结果 角膜塑形镜组57例(114眼)、框架镜组59例(118眼)完成随访.两组患者在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前后基础泪液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同期与框架镜组相比,角膜塑形镜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降低(P<0.05).与其他年龄组相比,8~10岁组泪膜破裂时间更早出现变化.结论 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基础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影响,但会明显降低泪膜质量.配戴年龄是角膜塑形镜影响泪膜质量的重要因素,故应注意定期随访的必要性.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早期配戴中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表和泪液的影响

    作者:章蕊;贺美男;厉娜;林伟平;谷天瀑;李颖;魏瑞华

    目的 评价在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眼表和泪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到10月来我院近视防控门诊就诊并接受角膜塑形镜验配的近视患者59例(118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58眼(戴镜后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照组30例60眼(不使用任何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药物).分别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进行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检查以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戴镜后1周和1个月时角膜上皮着染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6.7%,试验组分别为10.3%和8.6%;两组间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在戴镜后1周和1个月的LLT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两组角膜曲率、BUT均下降,SRI、OSI、OSDI评分均增加(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的角膜曲率、SRI、BUT、LLT、OSI、OSDI评分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对角膜上皮起到一定保护和修复作用.

  • 停戴角膜塑形镜期间角膜前表面形态恢复情况观察

    作者:周佳;林伟平;刘桂华;李颖;厉娜;粘红;魏瑞华

    目的 观察不同屈光度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2 a后停戴不同时间角膜前表面形态的恢复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近视防控门诊就诊且配戴角膜塑形镜2 a的8 ~14岁近视患者60例(60只右眼)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根据近视度数分为A组(等效球镜度数≤-2.00 D)、B组(等效球镜度数为>-2.00~-4.00 D)、C组(等效球镜度数为>-4.00~-6.00 D),分别在停戴角膜塑形镜l周、2周、1个月观察患者角膜前表面形态,包括平K值(FK值)、陡K值(SK值)和平均K值的恢复情况,同时观察眼轴长度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A组角膜FK值、SK值、平均K值在停戴2周后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角膜FK值、SK值、平均K值在停戴1个月后基本恢复至戴镜前水平;C组停戴1个月后FK值、SK值、平均K值与戴镜前相比,差异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中央角膜厚度在停戴2周后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的眼轴长度,停戴2周与停戴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停戴1个月与停戴2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停戴1个月后,A组、B组、C组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分别增长了(0.43±0.36) mm、(0.35±0.21)mm和(0.36 ±0.29) mm.结论 不同屈光度停戴后角膜参数恢复到戴镜前水平所需时间不同;短时间停戴未见眼轴长度明显增长.

  • 不同光学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研究

    作者:李秀红;王敏;吕勇;符爱存;尚丽娜;朱豫

    目的 比较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及框架眼镜2a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评估不同光学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者50例(99眼)为角膜塑形镜组、RGPCL近视者48例(95眼)为RGPCL组及单光足矫框架眼镜近视者50例(100眼)为框镜组,随访2 a.记录三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2 a后的近视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及角膜塑形镜组戴镜6个月内每次复查时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为准确测量屈光度及AL,角膜塑形镜组和RGPCL组2 a后至少停戴30 d再进行检查.结果 戴镜前3组间年龄、屈光状态、AL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 a后,三组的AL及SE均有所增加(F=278.43、140.12,均为P<0.01),AL和SE增加分别为:角膜塑形镜组(0.30-0.39) mm、(0.83±0.97)D,RGPCL组(0.55±0.41)mm、(1.55±0.63)D,框镜组(0.59±0.34) mm、(1.73±0.62)D,角膜塑形镜组增加量少,另两组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后各时间点的UC-VA较配戴前均明显提高(F=486.38,P<0.01).结论 角膜塑形镜、RGPCL及框架眼镜3种光学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控制作用以角膜塑形镜效果佳,配戴角膜塑形镜还能明显提高近视者的UCVA.

  • 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差异比较研究

    作者:连燕;金婉卿;毛欣杰;姜珺;沈梅晓;黄胜海;黄文娟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区域性厚度分析,比较首诊发现近视的儿童与OK镜戴镜1 a以上儿童脉络膜厚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低至中度近视(-1.00~-6.00 D)近视儿童,对其中进行OCT脉络膜图像采集的68位儿童进行研究,其中首诊发现近视并以框架眼镜矫正的34人,持续配戴用OK镜1 a以上的34人,仅分析右眼数据.以自行编制的软件以500 μm为间隔分析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共3.5 mm范围内的脉络膜图像,分为7区进行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每组各区域间的脉络膜厚度差异,以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脉络膜厚度差异.结果 OK镜组年龄为(12.3±1.8)岁,框架镜组年龄(11.8±1.4)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K镜组各区域脉络膜厚度分别为:颞侧3区(296.7±61.8) μm,颞侧2区(290.7±58.9) μm,颞侧1区(285.7±57.4) μm,黄斑中心凹区(278.5±57.7) μm,鼻侧1区:(262.2±57.9) μm,鼻侧2区(239.8±59.7) μm,鼻侧3区(214.7±59.0) μm;框架镜组分别为:颞侧3区(294.2±45.4) μm,颞侧2区(292.0±44.0)μm,颞侧1区(283.6±45.5) μm,黄斑中心凹区(272.0±51.6) μm,鼻侧1区(255.2±56.3) μm,鼻侧2区(236.5±58.1)μm,鼻侧3区(212.8±57.7)μm.两组都是颞侧脉络膜比鼻侧更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间在各个区域上的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近视儿童的脉络膜厚度呈区域性差异分布,在水平方向上颞侧脉络膜厚,鼻侧薄.干预时间超过1 a的OK镜组儿童与近视屈光度匹配的初次戴框架镜儿童之间脉络膜厚度无明显差异.

289 条记录 8/15 页 « 12...567891011...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