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关大禹;徐建弟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近视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患者佩戴框架银镜,观察组停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后与同期佩戴框架眼镜的对照组患者对比屈光度、眼轴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0.24±0.02)D,对照组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1.39±0.66)D.同时,观察组患者眼轴长度平均增加(0.11±0.01)mm,对照组患者眼轴长度平均增加(0.34±0.03)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地控制近视加深,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规范的配镜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成为提高视觉质量,缓解近视进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 宁夏地区圆锥角膜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扈晓雯;刘俊秀;盛迅伦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确诊年龄、家族遗传史、发病眼别、角膜体征、屈光状态、治疗前后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等各项检查结果、治疗情况.依据角膜地形图检测角膜强主径线曲率半径值(SK),将圆锥角膜分为可疑、轻度、中度、重度4个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圆锥角膜患者60例106眼,男32例(56只眼),女28例(50只眼),年龄7~41岁,多为双眼发病.可疑圆锥角膜25眼,占23.6%;轻度圆锥角膜45眼,占42.5%;中度圆锥角膜27眼,占25.5%;重度9眼,占8.5%.55例患者100眼(94.3%)接受了角膜塑形镜治疗,治疗前43%眼矫正视力≥0.6,22%眼矫正视力<0.3;治疗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5%眼矫正视力≥0.6,无一眼矫正视力<0.3.结论 运用眼前节分析系统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可对圆锥角膜进行筛查、分期,对于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明显提高圆锥角膜患者的矫正视力,脱离低视力损伤.

  •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德军;史宝玉;邹文青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8 ~18岁青少年近视患者59例(118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等效球镜度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度近视组(-0.75~-3.00D)、中度近视组(-3.25 ~-5.00 D)及高度近视组(-5.25~-9.00 D).观察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3、6个月及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变化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近视组间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量、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差异.结果 各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3、6个月及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较配戴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3、6个月及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量、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明显低于配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患者眼轴长度变化量、角膜曲率较配戴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与配戴前相比虽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地矫正低、中度近视患者的视力,对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配戴时间有关.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能控制眼轴增长,降低角膜曲率,使中央角膜变扁平、变薄.

  •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调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政来;庄文娟;史宝玉;金甜甜;张春晖;徐娟

    目的 探讨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经过规范验配后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58例(116只眼)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与观察组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配戴框架镜的患者58例(116只眼)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经过不同矫正方式后6个月时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量、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的变化,并对2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正相对调节、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增加,调节滞后量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负相对调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配戴可以改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的调节功能,这也可能为角膜塑形术延缓近视进展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角膜塑形镜、视特保对儿童近视控制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峭丽;董娜;孙春鸽;肖月琴

    近几年,Smith提出旁中心离焦减缓近视度数增加,已成为全国所热门的话题,在儿童近视眼矫正中,如何减少旁中心离焦现象已引起眼科界的重视.目前市场上具有减少旁中心离焦的产品有角膜塑形镜和视特宝镜片.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在2009年引进了角膜塑型镜.2013年引进了由罗克光学公司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共同研发的具有减少旁中心离焦镜片——视特宝.针对儿童近视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8个月的观察随访),视特宝,普通非球面镜片做了系统的6个月的观察随访,初步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 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娜;王峭丽;孙春鸽

    随着社会发展,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如何预防及降低近视率是临床治疗近视的关键.由于角膜塑形镜在治疗中可逆,便于控制疗程的进度,在临床治疗中多被眼科医生采用.现对我院在201 1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接收并通过角膜塑形镜治疗的101例(195只眼)近视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结果陈述如下.

  • 增加角膜塑形镜镜片直径改善镜片偏位一例

    作者:王峭丽;董娜;肖月琴

    1 病例介绍患者,男,13岁,主述:在2013年7月在院外配角膜塑形镜一副,验光度数:右眼-1.00=1.0左眼-1.25=1.0,按照要求连续配戴两个月(调整更换过一副),取镜后,双眼裸眼视力达到1.0,但描述有严重的重影、眩光,无法正常学习,停戴一周后,症状缓解无重影、眩光.考虑到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控制近视比较有效的方法,来我院要求继续验配角膜塑形镜.由于验配角膜塑形镜需要角膜的原始数()和验光度数,验配师要求连续停戴角膜塑形镜一个月后再来就诊.2013年10月患者再次来我院重新检查,排除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禁忌症,并用美多丽散瞳检影验光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 角膜塑形镜配戴后眼总和散光增加1例

    作者:董娜;王峭丽;肖月琴

    1病例介绍患者男,14岁,自11岁起配戴角膜塑形镜3年.2010年7月患者初诊时行裂隙灯眼部检查、眼底检查、排除配戴接触镜的眼部及全身禁忌症后,再进行角膜地形图、眼压、综合验光仪验光、泪液分泌试验等检查,并使用上海科视光学技术有限公司的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进行验配.

  • 低度近视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视力及角膜表面曲率半径影响

    作者:张晓帆;周圆;胡敏;张洁莹;汤雯

    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接触电脑及手机等信息工具的机会及时间越来越多,近视率也逐年增多[1].传统治疗方法是配置框架眼睛,但效果不佳,且长期佩戴易导致近视程度加重、眼球突出等问题.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lens,简称OK镜或塑形镜)是近年发展的较为安全有效的非手术型矫正治疗近视的方式[2].角膜塑形镜通过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改变患者屈光状态,降低近视度数及限制近视程度加重[3].本文研究角膜塑形镜对低度近视患者视力及角膜表面曲率半径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春刚;韦明霞

    目的 评价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门诊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18岁轻中度近视患者160例320眼,随机分组,观察组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照组戴单焦点框架眼镜,分别在配戴后2年,观察两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在戴镜2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及眼轴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矫治效果显著.结论 角膜塑形镜具有快速、安全、可逆的特点,长期配戴可有效控制和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

  • 探讨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后依从性的重要性

    作者:李燕

    目的:总结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后依从性的重要性.方法:对128例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成男女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个月期间复诊情况男生组为90.9%,女生组为95.6%.并发症发生男生组为12例,17.5%;女生组为6例,10.0%.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要坚持佩戴,按时复诊,出现问题及时与验配师沟通,提高依从性,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持稳定的视觉效果.

  •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作者:杜卫静

    目的:观察分析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9例配戴角膜塑形镜前与佩戴角膜塑形镜12个月后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使用A超和裂隙灯检查佩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角膜曲率平均K值、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矫正视力以及晶状体厚度.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前与佩戴角膜塑形镜12个月后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在柱镜屈光度、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以及晶状体厚度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前与佩戴角膜塑形镜12个月后的球镜屈光度、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平均K值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较为理想.

  • 角膜塑形镜对调节滞后及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合刚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和调节滞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40例低、中度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而观察组则配戴角膜塑形镜,运用梯度法对AC/A值进行测量,并且运用Von Grafe法对视近处斜视度进行检查,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1、3、6、12个月,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调节滞后量和AC/A值均减小,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低、中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使高AC/A值降低,使调节与集合的关系得到改善.

  • 探讨角膜塑形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宋艳霞;苏鸣;任生刚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对照组患者佩戴框架眼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矫正前后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及视力情况等.结果 经矫正,研究组患者的眼压及眼轴变化较矫正前均有所改善,矫正前后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视力均较矫正前有所上升,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隔天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低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磊

    目的 关于低度近视(青少年)应用隔天佩戴角膜塑形镜干预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 选取66例来我院进行近视治疗的青少年患者进行研究,经检查所有患者均为低度近视,分组分别让患者佩戴框架眼镜(全天)、角膜塑形镜(隔天)来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近视治疗的相关数据,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疗效.结果 经过隔天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眼部视力恢复情况理想,大部分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度近视临床治疗时需要医生选用治疗效果好的隔天配戴角膜塑形镜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上升,尽快恢复至标准的裸眼视力.

  • 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组织学影响

    作者:沃娜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组织学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30例佩戴角膜塑形镜患者,时间在2016.4-2017.5,对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年内的角膜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中央角膜全层厚度、中央角膜上皮层厚度较佩戴前明显降低,在佩戴1个月后基本稳定;后基质层细胞厚度较佩戴前降低,在达到6个月后趋于稳定状态,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组织学影响较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引起的微小变化会趋于稳定状态.

  • 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肖辉

    通过将角膜塑形镜应用到近视的治疗中,对这种方式取得的治疗效果和和并发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眼睛度数,并且这种治疗方法是比较安全的,患者的依从性好,并发症相对更少.

  • 论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陈俊英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近视,而且还很严重.对于这种现象,科技人员发明了角膜塑形镜,来防治青少年的眼睛近视问题.本文针对于次问题,来探讨角膜塑形镜的原理,以及青少年在近视防治中的应用与如何护理,并对于防止近视提出相应的建议.

  • 青少年近视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靳三全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实施矫正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近视患者90例(18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矫正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90眼),对照组框架眼镜佩戴矫正,研究组角膜塑形镜长期配戴,通过裂隙灯检查与视力检查,以及问诊等方式,对比两组戴镜后的视觉异常、中央角膜的厚度与眼轴及裸眼视力改善情况,对比两组平均屈光度及眼表的临床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戴镜1年后,裸眼视力及屈光度较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戴镜6月及1年后,裸眼远视力及平均屈光度较戴镜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后可见视力明显改善,并且屈光度明显降低;研究组戴镜后中央角膜的厚度及眼轴改变情况,与较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角膜健康检查,提示状况良好,由于戴镜引发不适,均予对症处理。结论青少年近视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方法实施矫正,不仅可以改变青少年角膜的屈光度,而且可以使屈光不正得到有效并且快速的矫正,使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质量提高,避免高度近视,疗效显著,应予推广。

  • 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临床分析

    作者:徐开;刘琴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方法:通过对134例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近视屈光度变化的追踪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了解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结果: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过程中,发现其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近视度数和角膜曲率值等因素有关,年龄在8-11岁矫正效果更佳,年龄29-35岁的患者矫正效果略有下降;近视光度在-2.00DS一下者矫正效果较理想;角膜曲率低于42D的矫正效果相对角膜曲率在42D以上的矫正效果略有下降.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有一定控制近视发展进程的作用,并且能迅速的降低近视度数,角膜塑形镜不失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较好的方法.

289 条记录 14/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