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效果观察

    作者:吕燕云;武晶晶;彭丽;王艳霞

    目的 探讨青少年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3年后眼轴、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1-2013年在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且连续戴镜3年以上、按时复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21例(42眼).方法 依近视度数将患眼分为高度数眼组(高于-3.00 D)及低度数眼组(低于等于-3.00 D),观察并比较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各组眼轴、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参数的变化.主要指标眼轴、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高度数眼组眼轴分别为(25.16±0.78)mm、(25.27±0.81)mm、(25.43±0.91)mm、(25.50±0.85) mm和(25.64±0.87)mm,低度数眼组眼轴分别为(24.13±0.99)mm、(24.38±0.96)mm、(24.49±1.00)mm、(24.71±0.94)mm和(24.88±1.01)mm,双眼眼轴均随时间增长(F=48.2;P=0.000),高度数眼组眼轴更长(F=10.186;P=0.003).各时间点眼轴差异量分别为(1.03±0.45)mm、(0.90±0.40)mm、(0.85±0.39)mm、(0.79±0.41)mm及(0.76±0.44)mm,戴镜后双眼眼轴差异量逐渐缩小(F=9.494;P=0.000).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高度数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362.57±278.73)个/mm2、(3393.67±325.88)个/mm2、(3333.76±288.72)个mm2、(3276.90±240.49)个/mm2及(3259.71±357.41)个/mm2,低度数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365.62±352.75)个/mm2、(3387.62±363.57)个/mm2、(3314.05±270.12)个/mm2、(3290.71±327.64)个/mm2及(3307.05±357.12)个/mm2,随着戴镜时间延长,双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呈下降趋势(F=:4.386;P=0.006),双眼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07,P=0.932).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高度数眼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48.81±28.34)μm、(531.43±33.30)μm、(526.05 ±30.84) μm、(523.38±27.54)μm和(525.29±27.92)μm,低度数组眼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49.76±28.72) μm、(536.90±26.51)μm、(534.24±27.67)μm、(534.19±25.84)μm及(531.76±27.16) μm,戴镜后6个月中央角膜厚度下降,以后无变化(F=56.843;P=0.000).结论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眼轴差距缩小.角膜塑形效果于戴镜6个月内稳定.

  •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作者:靳敏肖

    目的 分析角膜塑形镜应用在青少年近视矫正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角膜塑形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参差度和屈光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后,患者裸眼视力超过治疗之前佳矫正视力1.0以上者56例,占93.3%;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屈光参差度分别为(3.1±1.1)和(0.35±0.3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通过接受角膜塑形治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作者:张春侠;李自芳;陈梅珠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临床分析研究.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资料完整的23例(36只眼)屈光参差患者,持续戴镜12~50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前及配戴角膜塑形镜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SCVA),屈光度数变化及双眼视觉.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时裸眼视力(UCVA)达到或超过治疗前佳矫正视力(BSCVA)的百分比为:86% (31/36).治疗前双眼屈光参差度数为(3.08±1.42)D,配戴角膜塑形镜为(0.36±0.40)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配戴角膜塑形镜近视加深度数1年时高度数眼平均增长(0.22±0.38)D,低度数眼平均增长(0.16±0.30)D.治疗前2例有正常近立体视,5例为亚正常立体视,16例为立体盲.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时,16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7例为亚正常立体视.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的近立体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2,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的立体视结果与治疗前戴框架镜比较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控制屈光度数的加深,并改善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

  • 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

    作者:于旭东;陈世豪;许琛琛;王勤美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LASIK手术矫正8位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比较手术前后屈光不正的度数和立体视锐度的改变,并将术前的佳矫正视力和术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的裸眼视力以及6~9个月随访的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术前屈光度数高眼的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平均为(-10.06±1.50)D,术后该眼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平均为(0.19±0.32)D.手术前后立体视锐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207,P=0.027).术前屈光度数高眼矫正视力和术后该眼矫正视力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1.431;P=0.000).结论 LASIK手术能安全,有效地减少近视性屈光参差,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立体视功能.

  • 基线近视屈光度对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进展的影响

    作者:郑杰;张钰;陈跃国;张纯

    目的:探讨基线近视屈光度对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进展效果的影响.方法:自身双眼对照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或框架眼镜矫正的双眼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儿童.49例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青少年儿童纳入实验组;32例接受框架眼镜矫正的青少年儿童纳入对照组.根据戴镜前的等效球镜度(SE)将同一患者的双眼分成2个亚组:较高度数眼分别纳入实验A组或对照A组;较低度数眼分别纳入实验B组或对照B组.记录基线双眼角膜地形图、眼轴长度、屈光度及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实验A、B组基线SE分别为(-5.00±1.53)D和(-3.06±1.60)D(t=-20.593,P<0.001);两亚组间基线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角膜E值、角膜厚度及瞳孔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A、B组基线SE为(-5.05±1.43)D和-2.81(-2.00,-4.38)D(Z=-4.952,P<0.001).戴镜1年后,实验A、B组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03±0.14)mm和(0.12±0.1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17,P<0.001).对照A、B组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49(0.07,0.75)mm和0.40(0.17,0.5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0,P=0.610).实验组基线双眼眼轴差值为(0.72±0.34)mm,戴镜1年后减少为(0.63±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7,P<0.001).对照组基线双眼眼轴差值为(0.74±0.38)mm,戴镜1年后双眼眼轴差值的中位数为0.83(0.38,1.0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0,P=0.610).结论:基线近视屈光度越高,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果可能越好.

  • 近视性屈光参差影响双眼视功能分析

    作者:胡若琪

    目的:分析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眼科45例患者,在患者眼前放置正球镜诱导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观察屈光参差大小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结果:水平隐斜视的均值在屈光参差大于1.50D时增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大于1.50D时,同时视、融合、立体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显著,当近视性屈光参差大于或等于1.50D时,可导致双眼视功能下降.

  •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视力

    作者:宋峰伟;卢伟林;王晨晓;徐丹

    目的:通过两对比度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和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近视力的特点.方法:屈光参差≥2.0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18例,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17例,运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两对比度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进行近视力的测量及分析.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和中低度近视对照组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测得的双眼近视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还是中低度近视对照组,100%对比度下所得近视力值与10%对比度所得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在100%对比度,还是在10%对比度下,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视力值均较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所测得值显著低.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近视力,中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与中低度近视者双眼近视力无显著差异,但其近视力均受对比度影响,对比度降低,近视力下降.汉字视力表测得近视力值比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得值显著低.

  • 青少年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眼动参数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立;张萍

    目的:观察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眼动参数,初步探讨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眼动参数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09/2016-05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就诊的7~14岁儿童及青少年82例,其中正视者(对照组)47例,近视性屈光参差者(试验组)35例,检测所有入选者的屈光度、5m和40cm隐斜、梯度性和计算性AC/A比值及调节功能[40 cm的调节反应(FCC)、正负相对调节(NRA/PRA)、调节力(AMP)和调节灵敏度(AF)].结果:两组受检者5 m和40 cm隐斜度数、40 cm FCC、PRA及AC/A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NRA、AMP与正常值小值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儿童和青少年5 m和40 cm隐斜、40 cm FCC、PRA及AC/A比值有显著影响.

  • 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雨蒙;刘虎

    近视与近视性屈光参差导致的弱视治疗难度大,效果差,一直是弱视治疗的难点。角膜接触镜、角膜屈光手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弱视眼的视力,为矫正近视性和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提供新的方法。本文拟讨论以上各方法在近视性和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李传明;王健;余琼武;张久权;向月娇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索人类近视性屈光参差是否对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造成影响.方法 采用无磁MRI专用眼镜纠正屈光不正,以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8例近视性屈光参差者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i数据,比较双眼皮层激活部位及范围的不同,及视力较差眼屈光纠正前后皮层激活情况的变化,分析其改变特点及机制.结果 矫正屈光基础上,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激活范围没有明显差异(P>0.05);视力较差眼屈光矫正前后皮层激活范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类近视性屈光参差可能没有发生明显的皮层功能损害及优势眼的转移;配镜可明显提高视力较差眼的皮层激活,应尽早配镜或手术矫正.

  • 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化志娟;胡敏;张晓帆;朱勤

    目的: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6例近视性屈光参差进行Worth四点灯、Bagolini线状镜、同视机、Titums立体视图谱检查.64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随着双眼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Worth四点灯远距离抑制的发生率逐渐增加.Bagolini线状镜检查大部分患者具有融合功能.同视机检查屈光参差患者融合范围小于正常组(P<0.05),大部分患者具有远距离立体视.随着双眼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近立体视锐度增加;且近立体视锐度的增加与屈光参差的度数呈直线正相关.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有影响,但不能完全破坏双眼视功能,屈光参差患者仍存在相对弱的融合功能和粗略的立体视,屈光参差度越大,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

  • 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角膜生物力学及眼压特点分析

    作者:张士宏;邓铮铮;都艳红;王艳新;张丹

    目的:分析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角膜生物力学及眼压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近视眼屈光参差患者11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并将患者分为高SE眼组和低SE眼组,对比患者双眼角膜生物力学和眼压特点.结果:经过检查后,高SE眼组和低SE眼组检查后的眼压、双眼角膜生物力学各个参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检查后,患者眼压特点与双眼角膜生物力学之间相关参数无明显差异,对于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认知,临床还需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角膜屈光手术提供有利依据.

  • 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对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影响

    作者:张士宏;邓铮铮;都艳红;王艳新;张丹

    目的:探究前房深度、角膜曲率、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对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影响。方法选取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0例,患者的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均大于等于1.00D,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7月,根据屈光参差程度分为2组,即中低度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大于等于1.00D,小于3.00D),高度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大于等于3.00D),对这2组患者的 ACD(前房深度)、CC(角膜曲率)、VCD(玻璃体腔长度)及 AL(眼轴长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中低度屈光参差组双眼角膜平均 K 值、ACD、VCD、AC 值相比,差异较小(P>0.05)。高度屈光参差组双眼角膜 VCD、AC 值相比,差异明显(P<0.05)。高度屈光参差组患者的双眼 VCD 差、AC 差与屈光参差度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结论导致患者出现双眼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主要因素为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