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0L表达增高

    作者:李玉杰;战萍萍;赵锋;孔庆瑜;麦炜颐;詹红;荆小莉;廖晓星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D4+T细胞CD40L的表达率、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水平,探讨CD40/CD40L在ACS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途径.方法 ACS患者42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健康对照者13例.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CD4+T细胞表达CD40L的阳性细胞率,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AMI、UAP、SAP、对照组CD4+T细胞中表达CD40L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67±3.31)%、(3.24±1.13)%、(2.29±1.93)%、(0.57±0.19)%,AM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UAP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组血清sCD40L水平分别为(14.53±8.08)ng/mL、(8.06±6.96)ng/mL、(7.37±3.59)ng/mL、(4.45±1.48)ng/mL,AM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 ACS患者CD4+T细胞CD40L的表达率和血清sCD40L水平增高,在AC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40L和sCD40L有望作为冠心病危险性的预测因子.

  • 重组鼠CD40配体的Ankara痘病毒疫苗对鼠淋巴瘤的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丽娜;全丽娜;郭秀臣;刘爱春

    目的 研究Ankara痘病毒和mCD40L的重组体TBC-MVA-mCD40L对小鼠淋巴瘤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体外或者体内转染mCD40L的A20瘤细胞的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构建了BALB/c小鼠的B细胞淋巴瘤模型并分组接受瘤内注射TBC-MVA-mCD40L联合系统化疗的治疗模式.另外,应用与A20细胞孵育后的TBC-MVA-mCD40L对鼠进行免疫,观察其对鼠淋巴瘤的预防作用.通过观察小鼠接种的肿瘤的大小和生长情况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转染CD40L后流式检测A20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增强.TBC-MVA-mCD40L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成功地使肿瘤消退并使荷瘤鼠获得长期生存.TBC-MVA-mCD40L免疫预防接种能使小鼠获得长期的抗肿瘤免疫.结论 对B淋巴瘤细胞的CD40L基因修饰策略能有效增强机体的对抗B细胞淋巴瘤的系统免疫,为将来B细胞淋巴瘤患者肿瘤内注射TBC-MVA-mCD40的免疫治疗和预防方法提供依据,为该免疫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 CD40配体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作者:金在顺;金秀东;寺本典弘;李志强;安锦丹;曹永;吉野正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表达CD5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以中等大小B细胞侵入外套层为特征.CD40L与CD40间的相互作用对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同阶段的B细胞,CD40L的刺激可产生抑制或诱导分化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利用SP49和SP53这两个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对CD40L反应作了研究.与表达CD40L的鼠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BrdU结合的SP49及SP53细胞减少了1/2~1/3,而BrdU结合的对照细胞系(包括Ramos,BJAB and BALL-1)无反应或增加.抗CD40L抗体在0~20 ng/ml时能封闭CD40L对SP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CD40L在活体内可能对MCL增殖有抑制作用.

  • CD40配体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如西

    CD40配体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主要活化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特别是CD4+T细胞.CD40配体通过与其受体CD40的相互作用,在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此文就CD40L配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病毒DNA疫苗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阿托伐他汀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配体的表达

    作者:牛荣华;毛德军;臧运华;郭瑞友

    研究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CD40L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的HUVEC株,第2~3代用于实验.实验分5组:对照组;TNF组:培养基中加TNF-α 40 ng/ml; AT1组、AT2组、AT3组:加TNF-α 40 ng/ml基础上分别加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含AT血清,孵育时间6h、12h和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0L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CD40L蛋白表达情况.HU-VEC孵育24 h TNF组CD40L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T2组和AT3组明显低于TNF组(P<0.05);HUVEC孵育12h和24 h AT3组组CD40L表达量明显低于TNF-α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不同剂量含AT血清预处理后,细胞阳性颗粒降低,CD40L表达下调.中剂量及大剂量含AT血清预处理能够明显下调HUVEC孵育24 h TNF-α诱导的CD40L表达,AT下调TNF诱导的HUVEC CD40L表达呈孵育时程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

  • EB病毒感染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陶怡;戚春建;张学光

    运用B95-8细胞株培养上清中的EB病毒体外感染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和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病毒抗原LMP1和EBNA-2的表达.然后再采用FCM和RT-PCR方法,检测感染后细胞表面CD40L和CXCR4的表达.并且进一步通过细胞凋亡检测和Transwell,观察感染后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RPMI8226细胞感染后表达LMP1和EBNA-2;感染后细胞上调表达CD40L,细胞凋亡减少.而且,通过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表达增高,感染细胞的迁移能力也得到增强.

  • 重组人可溶性CD40配体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时宏珍;戚春建;朱一蓓;席泓;古涛;时文彪;张学光

    用Ficoll密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BMC经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DC):GM-CSF(100 ng/ml)与IL-4(50 ng/ml)诱导5 d后,分别加入TNF-α(10 ng/ml)或rhsCD40L(2 μg/ml)继续培养4 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DC表型(CD1a、CD80、CD83、HLA-DR、CD14、CD16、CD19)及摄取FITC-Dextran抗原的能力;3H-TdR掺入法检测DC刺激自体混合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MLR)能力;ELISA法分析DC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Trans-well细胞趋化实验检测DC对自体外周T淋巴细胞的趋化能力.发现经rhsCD40L刺激的DC表面分子(CD1a、CDS0、CD83、HLA-DR)的表达水平高于经典的细胞因子组合组(GM-CSF+IL-4+TNF-α),同时rhsCD40L刺激后的DC摄取FITC-Dextran的能力下降而刺激自体MLR和分泌IL-12的能力明显提高;而且rhsCD40L诱导的D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水平及对自体外周T淋巴细胞的趋化能力均强于TNF-α或FL激发的DC.rhsCD40L在体外不仅具有显著的诱导DC分化,促进DC成熟的功能,而且经rhsCD40L作用的DC能更有效地激发T淋巴细胞.

  • 低CD40L表达在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低IgG血症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王菁;杨锡强;李成荣;李永柏;蒋利萍;王莉佳;张远维

    为研究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低IgG血症的发生机制.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术(FCM)等方法检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40配体(CD40L)表达.结果在发作期CD40L mRNA及蛋白质表达降低,恢复期其表达可接近正常水平,且CD40L表达量与血清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体外实验中加入CD40单克隆抗体(CD40mAb)可使患儿PBMC产生IgG及其亚类水平增高,但仍未达正常水平.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低IgG血症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CD40L信号减弱导致免疫球蛋白(Ig)同种型转换障碍是因素之一.

  • 重视血小板-白细胞相互作用与血栓性疾病的研究

    作者:范金茹;贺石林

    目前针对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除抗凝和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外,主要是抑制血小板(PLT)黏附与聚集的过程,但疗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可能另有机制在血栓性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栓性疾病发病的潜在细胞分子机制十分复杂,但目前已可确定,早期血管损伤事件促使PLT和白细胞(WBC)黏附至受损动脉壁,这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早期首次发现血液循环中的PLT-WBC聚集体(p]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PLA),但近年才对其作用及机制有所认识.新近研究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血中,不仅PLT间的相互作用(同型聚集)增加,PLT与WBC的相互作用(异型聚集)亦有显著增加,并在这些疾病发展过程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1,2].PLT-WBC间相互作用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受到国内外关注.

  • 骨桥蛋白在Graves病中的表达及其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綦一澄;李晓丽;王燕燕;章晓芳;黄凤娇;林东平;宁光;王曙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在Graves病(GD)中的表达情况及骨桥蛋白对CD40配体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初发Graves病患者30例,Graves病缓解患者21例,正常志愿者2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与志愿者血浆中骨桥蛋白和可溶型CD40配体水平,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骨桥蛋白受体mRNA的表达和CD4+T细胞中CD40配体mRNA的表达.结果 Graves病初发患者血浆骨桥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53±55对52±21)ng/ml,P<0.01],而Graves病缓解患者血浆骨桥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4± 19) ng/ml,P>0.05];与对照组比较,Graves病初发患者血浆可溶型CD40配体水平显著升高[(3031±1074对1073±351)pg/ml,P<0.01],Graves病缓解患者可溶型CD40配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4±273) pg/ml,P>0.05];血浆骨桥蛋白与可溶型CD40配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49,P<0.01);人重组骨桥蛋白可促进可溶型CD40配体和CD4+T细胞中CD40配体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骨桥蛋白在Graves病初发患者血浆中表达明显增加,可通过促进CD40配体的表达参与Graves病发生、发展的免疫调节过程.

  • 激发CD40信号对胃癌细胞株生长增殖及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庞雪芹;陈卫昌;李锐;岑建农

    目的 探讨激发CD40信号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以及胃癌细胞株AGS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作用后胃癌细胞株AGS的存活率,以选择佳干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sCD40L佳干预浓度作用后胃癌细胞株AGS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以sCD40L佳干预浓度与胃癌细胞株AGS共育48 h,基因表达谱芯片Affymetrix U133A 2.0检测胃癌细胞株AGS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 sCD40L的佳干预浓度为2 μg/ml;与胃癌细胞株AGS共育48 h后,sCD40L可使AGS细胞株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激发CD40信号前、后,胃癌细胞株AGS差异表达基因414个,其中上调基因209个,下调基因205个.表达水平显著改变的基因共45个(P<0.01),其中表达上调基因38个,下调基因7个.结论 sCD40L对高表达CD40的胃癌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AGS细胞差异基因功能涉及代谢、凋亡及信号转导等,且可能主要活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提示CD40信号对CD40阳性表达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CD40L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李秋;杨锡强;刘恩梅;李永柏;蒋利萍;王丽佳;李欣

    为探讨CD40L在儿童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法检测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表达CD40L水平、细胞凋亡率及可溶性CD40L(sCD40L)对单核细胞株THP-1产生TNF-α的影响.结果:KD表达CD40L明显增高;存在淋巴细胞凋亡延迟;患儿PBMC培养上清(可能含有sCD40L)可诱导THP-1产生高浓度的TNF-α.抗CD40L单抗可纠正上述异常效应.CD40L的异常表达在川崎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抗CD40L单抗对KD具有潜在的免疫学治疗前景.

  • CD40配基化对乳腺癌细胞株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蒋国勤;吴斌;刘燕

    目的:研究CD40配基化对乳腺癌细胞株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简称M231)、EVC细胞、新鲜乳腺癌细胞表面的CD40、CD40L的表达.与CD40L、多柔比星等共培养72小时,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标记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CD40高表达于乳腺癌细胞株M231、乳腺癌新鲜标本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述3种细胞基本不表达CD40L.CD40配基化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株使乳腺癌细胞处于凋亡和死亡;使血管内皮细胞处于早期凋亡而非死亡.与多柔比星相结合有协同作用.结论:CD40配基化对乳腺癌有双重治疗作用: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同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

  • CD40L+肺癌细胞抗原负载DC诱导同源肺癌免疫

    作者:田坤;钱桂生;李薇;肖洁;张定涛

    目的:探讨CD40L+肺癌细胞抗原负载由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诱导的DC对同源肺癌的免疫增强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方法从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分离PBMC、诱导分化成DC,以重组载体pDNA3.1-CD40L+转染A549肺癌细胞,制备已转染肺癌细胞抗原对DC进行负载刺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CD83、CD86及HLA-DR分子表达,ELISA法检测DC的IL-12分泌水平,再以MTT法检测DC对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状态以及A549肺癌细胞增殖影响,并与空载转染的A549细胞抗原诱导DC的相同功能进行对比.结果:将PBMC成功诱导分化出成熟的DC.重组CD40L诱导组DC的CD83、CD86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载组[(4.78±1.5)%vs(3.38±1.5)%、(9.79±5.27)% vs (5.53±2.17)%和(11.84±8.31)% vs (5.37±5.48)%,均P<0.05];IL-12分泌水平也高于空载组和未转染组(P<0.05).CD40L+ DC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并导致同源T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照组、未转染组和空载组(P<0.05).结论:CD40L转染肺癌细胞抗原诱导成熟的DC可以增强同源肺癌细胞的特异免疫能力.

  • CD40配体在血清AChRab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探讨

    作者:陈莉;莫雪安;郑金瓯;苏承华

    目的:研究CD40配体在血清阳性重症肌无力(SPMG)和血清阴性重症肌无力(SNMG)主要致病因素产生中的作用.结果:无论SPMG或SNMG,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突触前膜受体抗体(Prsmab)均比健康对照组非常显著增高(P=0.000).抗CD40L单克隆抗体(anti-CD40L monoclonal antibody,CD40L McAb)干预后,SPMG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MG组只有PsmRab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IL-4和AChRab的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SNMG的AChRab、IFN-γ和IL-4可能还通过其他途径产生,存在其他发病机制.

  • 重症肌无力患者CD40配体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莫雪安;李劲频;刘竞丽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CD40配体(CD40L)的表达,探讨CD40L在MG中的作用.方法:25例MG患者,分为急性期组13例,非急性期组12例,设正常对照组15例.分离血中单个核细胞,分别培养并用不同刺激剂(PHA、PMA和A23187)刺激.培养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0L阳性细胞率.结果:①MG急性期组CD40L阳性细胞率比正常对照组及非急性期组显著增高(均为P<0.01);②经PHA或PMA和A23187刺激后,非急性期组CD40L阳性细胞率也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CD40L的高表达与MG发生和加重有关.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水平的影响和颈动脉斑块的干预作用

    作者:李强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影响,观察其对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小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10 mg.d-1,口服)和大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40 mg.d-1,口服),疗程6 mo.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 wk、4 wk血脂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 wk血清hs-CRP、sCD40L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 mo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结果 治疗前,大、小剂量组血脂、血清hs-CRP、sCD40L和MMP-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2 wk及4 wk,大剂量组血清LDL-C、TG、TC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均P<0.01),治疗后4 wk,大剂量组血清hs-CRP、sCD40L和MMP-8均低于小剂量组,且大剂量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 0.01);治疗6 mo后,大、小剂量组IMT值和斑块厚度较治疗前降低,且大剂量组2项指标低于小剂量组,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稳定斑块.

  • 普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CD40-CD40L表达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陈朝婷;盛净;汤政德;陈祥华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D40-CD40L表达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予高脂饲养16 wk及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4组:P组(普伐他汀)、A组(阿司匹林)、A+P组(联合用药)与N组(不用药),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8 wk.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各组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CD40-CD40L表达、MMP-1、胶原及脂质含量变化,超声检测腹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分析2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机制.结果:用药各组兔腹主动脉斑块内CD40-CD40L表达较N组显著受抑,普伐他汀作用更显著(P组和A+P组均P<0.01);同时各用药组MMP-1的表达、IMT增厚及CRP增高较N组均得到明显抑制(P<0.01),P组和A+P组较N组斑块内脂质显著减少(P<0.01),胶原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普伐他汀和阿司匹林都可抑制斑块CD40-CD40L系统的表达,促进斑块的稳定性.普伐他汀促进斑块稳定的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

  • CD40配体通过诱导型环氧合酶途径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

    作者:樊民;李岚;吴宗贵;黄佐;任雨笙;潘晓明

    目的:观察重组人CD40配体(rhCD40L)对U937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1、0.2、0.4 μg/ml)的rhCD40L和不同浓度(10-5、10-4、10-3 mol/L)的NS-398(COX-2特异性抑制剂)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U937细胞24 h后收集上清液;在加入终浓度为0.4 μg/ml rhCD40L的基础上,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4 mol/L的阿司匹林(COX-1抑制剂)或NS-398,共同刺激U937细胞24 h后收集上清液.酶谱法测定上述U937细胞培养上清中MMPs活性.结果:rhCD40L可使MMP-2和MMP-9活性增加(P<0.01),且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0.4 μg/ml rhCD40L作用强;NS-398可抑制MMP-2和MMP-9的活性,且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P<0.05).NS-398、阿司匹林均可抑制rhCD40L诱导U937细胞分泌MMP-2和MMP-9(P<0.01),NS-398的抑制作用强于阿司匹林(P<0.05).结论:rhCD40L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泌MMPs,这种诱导作用可能与诱导型环氧合酶(COX)有关,而且与COX-2的相关性可能较COX-1更密切.

  • VitE及oxLDL对人单核细胞表达CD40和CD40L的影响

    作者:吴宗贵;严金川;张玲珍;李莉;仲人前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 xLDL)和抗氧化剂VitE对人单核细胞表达CD40和CD40配体(D40L)的影响。方法 : 应用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CD40和CD40L表达水平。 结果:低浓度oxLDL(≤200 μg/L)可使单核细胞表达CD40和CD40L明显增加, 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高浓度 (>200 μg/L)oxLDL刺激时,CD40和CD40L表达明显下降 。预先加入抗氧化剂VitE后,低浓度oxLDL刺激单核细胞表达CD40和CD40L明显下降,并呈浓 度依赖效应。结论:oxLDL刺激单核细胞高表达CD40和CD40L可能是其 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抗氧化剂VitE能部分抑制oxLDL引起的单核细胞高表达CD4 0和CD40L。

206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