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菱属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小芳;李娟;徐博;唐敏;熊斯;李顺祥

    中国菱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菱角食药用历史悠久.菱属植物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萜类、甾醇、酚酸类及黄酮类等化合物,目前对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比较深入,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抗菌和免疫调节等活性,已有初步研究的生物活性包括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抑制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诱导HeLa细胞凋亡、镇痛、保肝、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驱虫.本文对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菱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白藜芦醇在植物中的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程建蕊;王振月;胡凤;周晓慧;赵海鹏

    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白藜芦醇在植物中的分布以及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多方面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福建药用植物金线莲研究进展

    作者:李秋静;郑晓艳;刘桂君;王宁宁;陶用珍;尹慧勇;王小平

    福建药用植物金线莲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高效安全的天然药物.本文对金线莲的化学成分、提取分析、生物活性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金线莲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

  • 微细化工艺制备三种中药的溶出度、生物活性及体内动力学比较研究--微米中药应用探讨

    作者:杜力军;邢东明;丁怡;张陆军;王雪莉;何希辉;盖国胜;陈芸芸;闫晓玲

    为了充分认识微细化工艺制备中药的特点,使之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我们对常用中药三七、葛根和知母制成微粉后,从体外溶出、体内吸收及生物活性和安全性等进行了综合试验,并分别与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方法制备的三七、葛根和知母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七、葛根和知母制成微粉后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有效成分的溶出效率,使其在体内释放和吸收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有的活性,同时没有明显增加其毒性.研究提示:中药微细化在药物的溶出方面有其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所制备药物的理化特性,有选择的使用.

  • 不同储存年份的艾条燃烧生成自由基的 ESR 波谱研究

    作者:窦传字;吴焕淦;洪宗国;崔云华;周次利;马晓芃;刘慧荣;吕丰;郭金云

    目的:研究艾条燃烧生成自由基种类及其含量随储存期的变化,从自由基角度探讨新、陈艾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艾绒产地为湖北蕲春的1年、3年、5年储存期的艾条燃烧生成的自由基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储存期分别为1年、3年、5年的艾条燃烧产生的焦油和烟气中均检测到自由基信号,检测到的焦油自由基以醌/半醌自由基为主,气相自由基包括烷基、烷氧自由基和NO自由基。2)储存期为3年、5年的艾条燃烧生成醌/半醌自由基、烷类和烷氧自由基以及NO自由基的信号均低于1年艾条(P<0.05,P<0.01),而储存期为3年和5年的艾条燃烧生成的醌/半醌自由基、烷类和烷氧自由基信号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艾条燃烧生成的NO自由基信号强度低于3年艾条(P<0.01)。结论:艾条燃烧生成的自由基主要为醌/半醌自由基、烷基和烷氧自由基以及NO自由基,储存期为3年和5年艾条燃烧生成的上述自由基均少于1年艾条;艾烟中自由基的检测有可能成为新陈艾鉴别和艾灸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 新型掺锶硫酸钙材料的成骨细胞生长活性研究

    作者:张春丽;赵彦涛;侯树勋;衷鸿宾;李忠海;刘彦;周颖

    目的:评价新型掺锶硫酸钙材料的成骨细胞生长活性,并与硫酸钙材料进行比较.方法:通过成骨细胞在掺锶硫酸钙和硫酸钙材料表面的直接接种,于第1,3,5天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别在5d后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活性,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微观形态结构.结果:成骨细胞在掺锶硫酸钙材料表面旺盛生长.掺锶硫酸钙材料表面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普通硫酸钙组(P<0.05).其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高出5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的骨钙素水平较后者高出40.2%(P<0.05).掺锶硫酸钙材料表面成骨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生长,胞浆丰富,状态活跃.结论:掺锶硫酸钙材料具有优良的成骨细胞生长活性,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 核桃楸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沈广志;邹桂华;梁婷;梁启超;吴宜艳

    核桃楸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树皮、叶和果实多可八药.系统查阅近20年国内外有关核桃楸的研究报道,对核桃楸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目前为止,从核桃楸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醌衍生物、酚类、萜类和挥发油等.药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核桃楸粗提物还是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的化学成分都表现出较好的消炎、止痛、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目前对核桃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缺少对其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所以,对核桃楸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充分利用天然药物资源.

  • 树参属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秀梅;杨丽;何军伟;任刚;杨明;钟国跃

    五加科树参属植物大多数为我国民间传统常用草药,药用历史悠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效,被载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畲族医药学》等书籍中.系统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SeiFinder,Pubmed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对树参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文献整理、分析及总结.结果表明,该属植物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多炔类、苯丙素类、黄酮类、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补体、抗肿瘤、杀虫、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此外,树参属与人参属亲缘关系密切,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群.然而,仅有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变叶树参D.proteus,乔木树参D.arboreus,黄漆木D.morbifera,三棱果树参D.trifidus和1个不确定种D.cf querceti 进行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且与临床功效相关的研究较少.因此,亟需对树参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临床功效,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本文从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两方面对国内外树参属植物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列当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曲正义;金银萍;张玉伟;王兆森;姚春林;王英平

    列当属为列当科中大的属,其中多种植物作为药用,具有补肾、强身之功效.该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丰富,含有苯乙醇苷、木脂素、萜类等成分,其主要活性物质为苯乙醇苷类.苯乙醇苷类成分在列当属中广泛存在,是一类以苯乙醇基与葡萄糖苷化后形成的含有酯键及氧苷键的天然水溶性糖苷.目前从列当属中分离得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为24个,多具有以下特征,与苷元直接相连的中心糖为葡萄糖的单糖苷,中心葡萄糖的3位多与鼠李糖相连的二糖苷;第2个葡萄糖或木糖与中心葡萄糖的6位相连的三糖苷,在中心葡萄糖的4或6位还常连有咖啡酰基、阿魏酰基或香豆酰基等官能团.基于以上结构特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具有广泛而显著的药理活性.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列当属植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菌、增强免疫及雄性激素样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肾虚、小儿腹泻、肠炎、痢疾等病症的治疗.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列当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列当属药用植物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 异戊烯基黄酮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

    作者:党延启;段菊;倪荣镇;马婧;甘我挺;凌霜;许锦文

    异戊烯基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个分支,特点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上存在异戊烯基侧链.根据异戊烯基结合位点、数量及结构类型,异戊烯基黄酮分为:3号位异戊烯基黄酮,5号位异戊烯基黄酮,6号位异戊烯基黄酮,8号位异戊烯基黄酮、多侧链异戊烯基黄酮、吡喃环异戊烯基黄酮和薰衣草基异戊烯基黄酮7种.异戊烯基黄酮存在广泛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促进干细胞分化、抗炎和免疫调节、心血管保护、改善代谢性疾病、改善骨质疏松、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衰老及生殖作用等方面都有显著疗效.异戊烯基黄酮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因此,异戊烯基黄酮的构效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新化合物的合成及功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 三种常用半枫荷类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作者:杨丽;王雅琪;刘升长;何军伟

    目的:半枫荷类药用植物的种类很多,涉及5科6属12种,是形态特征或临床功效相似的一类植物,大多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是一类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植物群.临床上以金缕梅科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五加科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及梧桐科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为常用且以S.cathayensis的抗风湿作用佳,广泛使用于苗族、瑶族、畲族、壮族等多个民族,有着悠久的临床用药历史和确切的疗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方面的疾病,但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且有混用和乱用的现象,因此亟需对它们的抗炎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系统、深入的比较性研究.本文对临床上3种常用半枫荷类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以期为该类植物资源的质量控制、临床用药及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截叶铁扫帚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周健;张创峰;吕燕妮;陈芳有;张东明;魏筱华

    截叶铁扫帚Lespedezacuneata是豆科Leguminosae植物,在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均有分布,资源丰富.截叶铁扫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常以地上部分入药,具有清热解毒、补肝肾、益肺阴、散淤消肿等功效.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SciFinder,PubMed,ScienceDirect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对近年来关于截叶铁扫帚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经全面分析后,分类归纳成综述.经系统文献调研发现,到目前为止已从截叶铁扫帚植物中分离鉴定了黄酮类化合物25个,酚酸类化合物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8个,单糖4个,其他类成分16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截叶铁扫帚及其化学成分具有保肝、抗菌、抗炎、抗氧化、植物夜感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另外,截叶铁扫帚作为民间药材,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血尿、失眠、小儿疳积等疾病.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截叶铁扫帚植物的研究,本文从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截叶铁扫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截叶铁扫帚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 凤尾蕨属植物中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管玉格;胡文忠;石玉生;徐永平;侯梦阳;管磬馨;张秀芙

    凤尾蕨(Pteris)属植物为传统药材,迄今为止已发现300余种该属植物,我国约有66种,有24种可入药.据《岭南采药录》记载,多数凤尾蕨属植物具有消肿、解毒、止痢等功效,民间常将该属植物用于治疗腹泻、肠炎、肺咳血、外伤出血、咽喉肿痛、痢疾、肾炎、风湿等疾病.凤尾蕨属植物化学成分多样,主要有黄酮、二萜、倍半萜、挥发油、多糖等类型的化合物.该属部分植物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特别对萜类成分的体外抗肿瘤、抗菌、抗炎等作用研究较为透彻.进一步开发利用凤尾蕨属植物资源,特别是利用该属植物中具有高生物活性的萜类化合物,该文通过查阅1973年以来有关凤尾蕨属植物的研究文献,总结和阐述国内外凤尾蕨属植物中萜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生理活性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凤尾蕨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及其在预防、治疗癌症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凤尾蕨属植物中萜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斑马鱼神经元损伤模型在养血清脑颗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晓稳;佟玲;李东翔;孙国祥;朱桃桃;李春启

    目的:探讨斑马鱼神经元损伤模型在养血清脑颗粒质量控制应用的可行性,为该制剂提供一种新型生物活性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养血清脑颗粒为例,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诱导的斑马鱼神经元损伤药效模型对养血清脑颗粒进行神经细胞保护生物活性评价和质量稳定性检测.结果:斑马鱼神经元损伤模型作为神经细胞保护药物生物活性质控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日内RSD 2.2% ~3.7%,日间RSD 1.2%;重复性(RSD 8.4%)和稳定性(RSD 4.9%)良好;在0.10~1.00 g·L-1内养血清脑颗粒对神经细胞保护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符合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的要求.结论:采用斑马鱼神经元损伤模型评价养血清脑颗粒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方法快速、稳定可靠,可作为现有质量控制方法的有效补充,为中药的生物活性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 多花黄精挥发油GC-MS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余红;张小平;邓明强;叶红翠;蒋继宏

    目的:分析多花黄精根状茎挥发油成分及检测其抑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多花黄精根状茎精油的成分,生物活性检测采用杯碟法和Alamar blue法.结果:共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5.97%,该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酵母均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人肺癌细胞(NCI-H46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100μg·mL-1,抑制率达到98.08%.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挥发油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粉背薯蓣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邓明强;张小平;王琼;余红;蒋继宏

    目的:首次从粉背薯蓣的块状茎中提取出挥发油,以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粉背薯蓣的块状茎中提取出挥发油,再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粉背薯蓣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并检测其抗肿瘤和抗菌生物活性.结果:从挥发油中分离出7种物质,其中主要成分有对二甲苯(7.60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1.348%),联苯二甲酸丁醇辛醇酯(1.712%),正十六烷酸(4.61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891%),2,4-双(1-甲基-1-苯乙基)苯酚(3.471%),单(2-乙己基)邻苯二甲酸酯(43.875%),并对挥发油的抗肿瘤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其化学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抑菌活性.结论:首次从挥发油的角度来研究粉背薯蓣的药理作用.

  • 茶氨酸抗运动性疲劳机制及应用前景的思考

    作者:白宝丰

    对茶氨酸抗运动性疲劳机制及应用进行了文献整理,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36篇.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是大强度运动导致的一个机体表征,其主要表现在:能量物质储备机能失衡;中枢神经递质受体通路下降;自由基大量产生;代谢物质堆积及免疫力下降等方面.它的出现抑制了运动能力,长时间处于运动性疲劳状态还会导致疾病.营养物质补充是预防及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主要方法.茶氨酸是一种安全、无毒、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天然产物,从制备工艺改善到产品的深层次开发都是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发现其不但具有缓解精神压力,抑制肝损伤,抗癌等功效,还能增加小鼠运动时间,改善运动导致的小鼠中枢抑制,提高运动员免疫细胞数量,缓解运动性疲劳.利用茶氨酸的特殊生理功能,开发预防及改善运动性疲劳的药物或功能性食品,以便拓宽其在药品、食品领域的应用.

  • 栝楼子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礼英;张小平;蒋继宏

    目的:分析栝楼子挥发油成分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成分分析,并分别用测A值和MTT法检测其抑菌和细胞毒生物活性.结果:从分离的挥发油化合物中,鉴定出4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79.434%.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真菌红酵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800 μg穖L-1时抑制率达到90.91%;对肿瘤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也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浓度为50 μg穖L-1时,抑制率高达86.13%.结论:首次从挥发油的角度来研究栝楼的药理作用,其挥发油有抑菌活性和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有很好的细胞毒活性.

  • 人参皂苷Rg1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杨娜;周柏松;王亚茹;李雅萌;刘金平;李平亚

    人参皂苷作为人参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保护心脑系统血管、保护神经系统、抗肿瘤、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人参皂苷种类繁多,包括人参皂苷Re,Rg1,Rb1等.其中,人参皂苷Rg1属于原人参三醇型皂苷,是各种人参皂苷中含量较多的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文章通过检索与人参皂苷Rg1生物活性相关的文献,从人参皂苷Rg1对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作用以及人参皂苷Rg1的抗炎作用和其他作用等部分出发,将近年来有关于人参皂苷Rg1生物活性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生物活性检定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

    中药的生物活性检定,是以生物学理论为前提和基础,用来对中药作一个整体上的功能活性评价,也就是以其是否具有生物功能表达做依据来评价中药的质量.早在唐代,人们就有了以功能活性来鉴定中药真伪的实践.《图经本草》记载:"相传欲试上党人参者,当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含之,一不与.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者,其人参乃真也(1)."中药的生物活性检定的方法很重要,因为药物的质量控制,根本指标或称标准,是其生物活性如何.长期以来对传统中药主要是以外观形状或某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来判断其质量标准,这些方法也有局限性.在用化学及其它方法仍不能控制质量的情况下,生物活性检定方法应较多地使用,是今后中药鉴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2,3).

2032 条记录 5/102 页 « 12345678...10110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