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丁香酚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新渐;韦德勇;王洪云;左爱学

    丁香酚(Eugenol)别名丁香子酚,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及多种精油中,其中以月桂属叶、丁香属植物以及丁香油、月桂叶油、丁香罗勒油中含量多.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具有抑菌、抗氧化、麻醉、保护心脏、保护神经细胞、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

  • 桑色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植天道;黄齐慧

    桑色素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具有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等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主要就其来源和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吸收、分布、代谢,生物活性与结构的关系进行综述,介绍2000年后有关桑色素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桑色素的未来发展前景.

  • 芦丁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作者:龙全江;杨韬

    芦丁(Rutin)又名芸香苷,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并且价廉易得.芦丁的临床应用效果肯定,副作用少,近年来对芦丁的研究范围较广,并达到一定的深度.本文就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 双壳贝类软体部位活性物质研究概况

    作者:姚静倩;吴皓;陈蕾

    贝类隶属于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现存种类有1万多种,主要生活在海洋和淡水湖沼中,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理构造,常被称为"水环境检测器"[1].

  • 缬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吴迪;张楠淇;李平亚

    缬草为败酱科缬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研究表明,缬草的活性成分有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等,具有镇静安神、解痉止痛、增加冠脉流量、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其根部作为膳食补充剂使用。现根据近10年相关文献,对缬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蕨麻多糖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沈蓉;刘迪生;侯晨晨;刘迪;程菊;白德成

    蕨麻为传统中药,且为藏医常用草药,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青海、西藏等地.蕨麻多糖是蕨麻的多种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显示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菌、调节免疫、调节血糖等多种功效.本文对近年蕨麻多糖的提取、纯化、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 中药寡糖生物活性及炮制过程中化学反应研究概况

    作者:王佳;魏晓峰;任晓航;李祥溦;史辑

    中药寡糖来源及分布广泛,以其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性质,在营养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有巨大潜力,其成分研究逐渐增多,并不断拓展研究及应用范围.中药寡糖可通过天然提取、降解和人工合成方法获取,其中以层析法为代表的天然提取方法为适用.中药寡糖具有不同的基团和连接方式,其结构复杂,在炮制过程中也有不同化学反应.本文从中药寡糖的分离、生物活性及炮制过程中化学反应等方面综述该领域研究概况.

  • 海带多糖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凤清;吴皓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药界的需求,多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海带多糖的研究也倍受关注.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海带大部分生物活性与其主要成分多糖密切相关.笔者现就近年来海带多糖的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功能研究等进行综述.

  • 大蒜的药理作用、生物活性和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宁;史岩眉;朱军;王慧云;孙勤枢

    大蒜(Allium Sativum L.)又名胡蒜、葫等,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的鳞茎,中外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大蒜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民间流传着很多治疗疾病的偏方验方及食疗方法.

  • 西方植物食用安全与功能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邹建华

    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和美国顺天科学中药厂主办的西方植物食用安全与功能国际研讨会于2000年7月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内外从事与天然药物、植物学及食品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200余人.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戴寅教授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会上有8位专家就植物的生物活性、化学及药理学等多方面进行了大会报告.现综述如下.Stephen I Baskin博士在会上以“西方草药的历史和安全性”为题进行了报告.Baskin博士的报告指出,古老文明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埃及,在约2500~3500年以前就利用本地植物发展了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知识.

  • 新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作者:张淑玲;史会杰;李学文;陈丽丹

    目的:探讨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的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及抑菌活性.方法:目标化合物配置成溶液,用“培养皿法”和“打孔法”研究其调节植物生长作用和抑菌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对受试种子的萌芽及根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活性,浓度在10-0.01mg/L,效果较2,4-D好;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效果较其对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强,浓度在100mg/L.结论:目标化合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及体外抑菌活性.

  • 长毛香科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牟明月;张前军;康文艺;皮科;陈青;姚蓉君

    目的:研究长毛香科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和X-衍射鉴定结构;利用体外DPPH微量抗氧化模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和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长毛香科科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三(十八酸)甘油酯(1),2,5-二氧环戊酮(2),羊齿烯醇(3),△~(5,22)-豆甾烯醇(4),24-去亚甲胆甾-5,22(E)-二烯-3β-醇(5),α-菠菜甾醇(6),3,4-二羟基苯丙烯酸乙二醇单酯(7),3,4-二羟基苯丙烯酸(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IC_(50)=(37.63±3.45)mg·L~(-1)],6[IC_(50)=(178.92±4.99)mg·L~(-1)]和8[IC_(50)=(44.32±7.02)mg·L~(-1)]体外抑制α-糖苷酶抑制活性远高于对照acarbose[IC_(50)=(1 081.27±12.3)mg·L~(-1)];化合物7[IC_(50)=(4.81±0.96)mg·L~(-1)]和8[IC_(50)=(4.16±0.11)mg·L~(-1)]抗氧化活性高于对照BHT[IC_(50)=(35.64±0.36)mg·L~(-1)]和BHA[IC_(50)=(8.74±0.39)mg·L~(-1)];化合物5~8均对小麦赤霉病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化合物5和8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明显抑制效果.

  • 山茱萸中5-羟甲基糠醛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丁霞;王明艳;余宗亮;胡魏;蔡宝昌

    目的:探讨山茱萸炮制后补肝益肾作用增强的物质基础及5-羟甲基糠醛(5-HMF)的生物活性.方法:结合药理实验与化学研究筛选出活性部位,并从炮制品二氯甲烷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出主要单体成分,并进行体内和体外药理试验,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单体化学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它对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和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是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结论:5-羟甲基糠醛是山茱萸炮制品中的活性成分,是补肝益肾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 南海海绵Rhabdastrella aff.distincta 中活性成分分离与鉴定

    作者:吕芳;林文翰

    目的:对南海海绵Rhabdastrella aff.distincta进行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及甲酯化等方法分离纯化,1D和2D NMR及MS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MTT法和SRB法测试生物活性.结果:从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8个化合物,分别为geoditinA(1),B(2),stellettinA(5),B(4),C(3),E(7),rhabdastrellic acid A(8),以及stellettin E甲酯化产物(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海绵中分离鉴定,并且对多数所选的肿瘤细胞株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性.

  • 刮筋板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作者:李云志;马超;黄静

    目的:研究刮筋板Excoecaria acerifclia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学结构;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系(human hepatocarcinoma cell line)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1),6,7-二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2),山柰酚(3),山柰酚3-O-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糖苷(5),山奈酚-3-O-β-D-葡萄糖糖苷-2"-没食子酸酯(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生物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5和6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 2的IC50分别为7.13,65.42μmol·L-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5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HepG2作用.

  • 原儿茶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作者:李取胜;王伟;韩秋俊;王鹏龙;李强;雷海民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及其衍生物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及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利用苄基保护及苄酯水解等相关反应,得到PCA系列衍生物PCA-1,PCA-2,PCA-3,结构经1H,13C-NMR及MS验证,并采用DPPH自由基体外抗氧模型、CAM对PCA及其衍生物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PCA及含有邻二酚羟基的PCA-1的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较强;PCA,PCA-3对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PCA-2则能促进血管的新生(P<0.001).结论:PCA分子结构中的邻二酚羟基为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部位;不含邻二酚羟基,同时有羧基时能增强其促血管新生活性,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 软珊瑚Sinularia sp.中西松烷二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

    作者:吕芳;王现杰;戴荣继;邓玉林

    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中国南海软珊瑚Sinularia sp.的醋酸乙酯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利用1D和2D NMR,EI-MS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西松烷二萜类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lobophytolide A(1),3-dehydroxylpresinularolide B(2),sarcophine(3),3β-acetoxyisolobophytolide(4),crassocolide D(5),(3E,7E,11E)-6-acetoxy-3,7,11,15(17)-cembratrien-16,14-olide(6).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肿瘤细胞抑制活性的初步筛选.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生物中获得.

  • 人工打洞沉香中1个新的倍半萜

    作者:邝彤东;陈惠琴;李薇;杨锦玲;周丽曼;蔡彩虹;董文化;梅文莉;戴好富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人工打洞沉香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相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共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selina-3,11-dien-9,15-diol(1)、aquilarone D(2)、5α,6卢,7α,8β-tetrahydroxy-2-[2-(2-hydroxyphenyl) ethyl]-5,6,7,8-tetrahydroehromone (3)、6,7-dimethoxy-2-[2-(4-methoxyphenyl) ethyl] chromone (4)、syringin(5)、顺式对羟基肉桂酸甲酯(6)和4’-甲氧基肉桂酸(7),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7为首次从沉香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7对全齿复活线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活性,化合物4,6,7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马兰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许文清;龚小见;周欣;赵超;陈华国

    目的:研究马兰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用各种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平板打孔法,通过观察样品是否产生抑菌圈及抑菌圈大小,半定量地对样品的抗菌活性做出评价.结果:从马兰的乙醇提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琥珀酸(1),1-O-十六烷酸甘油酯(2),原儿茶酸(3),尿嘧啶(4),丁香酸(5),原儿茶酸甲酯(6),七叶内酯(7),苜蓿酸(8);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琥珀酸(1)和丁香酸(5)对枯草芽抱杆菌有抑制作用.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琥珀酸和丁香酸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

  • 顺式-5'-(2-氧代丙基)-烟碱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作者:杨彩艳;黄晓燕;马云保;耿长安;张雪梅;陈纪军

    该文对烟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UV,IR,MS,1D和2D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烟叶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顺式-5’-(2-氧代丙基)-烟碱(1),3-0-(9,12,15-octadecatrienoyl)-glyceryl-β-D-galactppyranoside(2),(1’R,2R,5S,10R)-2-(1’,2’-dihydroxy-l'-methylethyl)-6,10-dimethylspiro[4,5] dec-6-en-8-one (3),(1'S,2R,5S,10R)-2-(1’,2’-dihydroxy-l'-methylethyl)-6,10-dimethylspiro[4,5]dec-6-en-8-one(4),2,3-二羟基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5),苯乙醇β-D-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生物碱,化合物2~5为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和2进行辣椒素受体(TRPV1)、褪黑素受体(MT1,MT2)的激动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在1.53 mmol.L-1时对MT2的激动率为55.41%;化合物2在0.59 mmol·L-1时对TR-PV1的激动率为128.11%,在0.73 mmol·L-1时对MT1的激动率为52.00%.

2032 条记录 6/102 页 « 12345678...10110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