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血病六例误诊报告

    作者:瞿文;宋文秀

    白血病多以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肝、脾、淋巴结大为首发症状及体征,结合血象及骨髓象检查,诊断不难;但有些白血病仅有特殊临床表现,而血象又无明显改变时易误诊.我院1994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白血病318例,其中有6例不典型病例,病初均误诊.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16~58岁,平均4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1],但首发症状各异.1.2 临床表现发热4例,体温37.5~38.2℃;腹胀、腹痛2例;憋气伴腹泻1例;多饮、多尿2例;血尿1例.体征:贫血貌4例,轻度贫血1例,中度贫血3例;有皮肤出血点、紫癜2例;浅表淋巴结大2例;右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1例;肝大2例,其中1例右肋下7 cm,1例右肋下10 cm;脾大3例;移动性浊音阳性2例.1.3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76~100 g/L 4例,白细胞2.6×109/L 1例,白细胞(10.8~12.6)×109/L 2例;血小板(10~98)×109/L 3例;白蛋白减低2例,其中1例合并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血PH值、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钾均减低1例;尿比重减低且简易盐水试验(+)1例;超声心动图示小量心包积液1例;B超检查示胸水1例,腹水2例;1例胸水检查为渗出液,腹水检查不凝血性液体1例,漏出液合并腹腔内多处淋巴结大压迫肝门及下腔静脉1例.

  • 以双肾肿大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程莉;陈少谊

    患者,女,15岁.因全身浮肿、尿少2周,乏力、纳差、全身瘀斑1周于2006年6月22日入院.患者病初全身浮肿、尿少,无发热、皮肤紫癜等伴随症状,当地医院检验血WBC 11×109/L,N 0.64,L 0.35,RBC 4.75×1012/L,Hb 108 g/L,PLT 96×109/L;尿蛋白(++),尿潜血(++);生化检查大致正常;超声示肝胆脾未见异常,双肾肿大(左肾15.3 cm×6.3 cm,右肾15.4 cm×5.8 cm).

  • 肢端麻木及淋巴细胞增多与肾脏占位1例

    作者:刘岐焕;程范军

    患者,男,72岁,因手足麻木3个月于2006年3月17日入院.无发热、出汗、消瘦等自觉症状.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入院体检:浅表淋巴结末触及,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

  • 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儿童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

    作者:华静;李明;张琼丽;聂李平;楼瑾;杜新;汪明春

    目的: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检测37例儿童ALL免疫表型.结果:37例儿童ALL中B-ALL 34例,占91.9%,其中CD19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CD10(82.4%,P<0.05)和CD22(61.8%,P<0.01)的表达.T-ALL 2例,仅占5.4%;CD34/HLA-DR阳性率较高(86.5%/81.1%),二者表达较一致;ALL伴髓系抗原表达占27%,主要表达CD33.结论:儿童ALL中以B-ALL为主,B-ALL白血病细胞稳定持续表达CD19,CD19是诊断B-ALL较为可靠的表面标记.此外,儿童ALL具有较高的CD34和髓系抗原表达.

  •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慈;汤静燕

    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重要药物,GC治疗的敏感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密切相关.该文就近期国外对GC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GC应用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数量自动上调、GRα mRNA高水平表达及GRβ/GRα比值的显著降低以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Rb-1的低磷酸化等与GC耐药性呈负相关;GR基因的一些突变与多态性等与GC耐药性呈正相关;GR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膜受体以及各种分子伴侣等与GC耐药无相关性;而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bcl-2变阻器等与GC耐药性的关系目前尚不明了.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内分泌功能障碍

    作者:林愈灯;沈亦逵;王耀平

    目前按危险因素的分层治疗,接近80%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获得临床治愈.但随着生存期延长,相关治疗毒副作用表现出来.该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相关治疗出现的内分泌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骨质疏松、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障碍等进行综述.

  • 同济9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远期疗效研究

    作者:谢晓恬;石苇;李本尚

    目的为了提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远期疗效,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设计制定同济95方案(TJ95),并以多年临床观察资料分析与判定其远期疗效.方法儿童ALL和晚期NHL共51例,其中ALL 32例,晚期NHL 19例.分别应用TJ95-1方案治疗儿童ALL、Ⅳ期和Ⅲ期T细胞淋巴瘤;TJ95-2方案治疗Ⅲ期B细胞淋巴瘤.采用积极的化疗副反应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强烈化疗顺利进行,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初治完全缓解(CR)率为100%.可供分析远期疗效的病例共48例(3例失访),其中38例仍持续完全缓解(CCR)中,平均CCR时间为60.1个月,CCR率为79.17%;按Kaplan-Meier函数分析法预测6年以上CCR率为79.05%.因采用有效的化疗副反应综合防治措施,未发生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TJ95方案远期疗效显著,CCR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毒副反应可以有效防治,患儿能够耐受,适用于我国儿童ALL和晚期NHL的长期治疗,值得推广.

  • 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髓系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菊香;汤静燕;顾龙君;薛惠良;陈静;潘慈;叶辉;董璐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表达与预后及其他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初诊152例ALL患儿髓系抗原表达.结果 152例患儿中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18.4%,髓系抗原表达与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FAB分型、免疫分型、染色体改变等无关.髓系抗原表达阳性与阴性ALL患儿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6.2%、95.7%(P>0.05),复发率为16.7%、19.6%(P>0.05).结论在ALL患儿中髓系抗原的表达不影响其预后.

  • P-gp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云;王京华;戴晓怡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评估P-gp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抗P-gp单克隆抗体UIC2及CD3、CD5、CD7、CD10、CD19、CD13、CD14、CD33、CD34的表达,被检患者外周血或骨髓中幼稚细胞数≥50%,并设非耐药细胞系K562为阴性对照.结果 40例ALL患者中16例P-gp表达阳性,P-gp阳性表达率为40%.髓系抗原表达阳性者P-gp阳性率为33.3%,髓系抗原表达阴性者P-gp阳性率为45.5%,P>0.05.4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D7表达阳性,且P-gp表达皆阳性.P-gp阳性组16例患者中10例治疗有效,P-gp阴性组24例中20例治疗有效,P-gp表达阳性者中3例6个月内复发.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gp阳性表达率为40%;P-gp表达与髓系抗原表达无相关性,与CD7表达有关;P-gp表达阳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效果有相关性,P-gp表达阳性者易早期复发.

  • 25例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

    作者:杨芳;申凤俊

    胃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来源于MALT的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 有特殊的组织学征象,是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主要类型.胃MALT淋巴瘤是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常见者,因其在组织学上常有淋巴滤泡和浆细胞出现,与淋巴细胞性胃炎、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的组织学相类似,较易引起误诊,现结合我院的25例胃肠淋巴瘤病例的临床与病理,对此做出如下分析.

  • 淋巴瘤化疗后乙型肝炎发作1例

    作者:李振社;王俊学

    男性,51岁,发现表面抗原阳性10年余,发现转氨酶异常11月入院.患者缘于200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于2008年1月21日按"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方案行第1次化疗,期间多次复查肝功能无异常.

  • 显微镜下结肠炎2例

    作者:刘爱玲;周炜洵;王春耀;吕红

    病例1:患者女性,42 岁,因"间断腹泻18 年,加重伴呕吐2 个月"于2010-09-16 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18 年前因进食生冷食物出现腹泻,为黄色水样便,量约300 ~ 500 mL/次,每日5 ~6 次,因夜间腹泻而影响睡眠,伴脐周胀痛,便后缓解,无黏液脓血便,无发热.

  • 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中MDM2的表达研究

    作者:黄越承;蔡建明;韩玲;高福;崔建国;高建国

    目的:观察MDM2在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DM2在辐射致癌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诱发白血病发生,建立辐射致癌动物模型;分别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和原位杂交(ISH)技术,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小鼠胸腺和骨髓组织中MDM2的表达情况;运用免疫沉淀技术检测MDM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CR-SSCP及银染技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结果:癌变组和辐射未癌变组胸腺细胞/骨髓细胞MDM 2蛋白表达水平都高于对照组(P<0.05);而癌变组和辐射未癌变组之间MDM2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在γ射线照射后早期辐射组骨髓MDM 2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ISH结果显示:癌变组织中MDM2阳性反应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癌变组组织中发现有MDM2磷酸化比其他组都明显升高(P<0.05).辐射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MDM 2可能参与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用机制可能与过表达及高磷酸化所致活性增强有关.MDM2的基因突变在辐射致小鼠白血病发生中不起主要作用.

  • β2微球蛋白对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判断

    作者:钟璐;沈璟璟;韩洁英;陈芳源;欧阳仁荣

    目的 研究血清、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对于判断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白血病患者初发、缓解、复发时血清、尿液β2-MG水平,分析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患者的血、尿β2-MG水平相同(P》0.05).初发与缓解,复发与缓解的血、尿β2-MG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而初发与复发的血、尿β2-MG水平相同(P》0.05).不同年龄、不同染色体核型患者血、尿β2-MG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性别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血、尿β2-MG水平低的患者完全缓解率高、生存期长.结论 血、尿β2-MG水平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 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研究

    作者:周帆;朱明清;王爱青;陈黎;耿美菊;李建勇

    目的探讨干/祖细胞标志CD34和髓系相关抗原在B-ALL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对108例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108例B-ALL,均表达CD10、CD19或CD22.CD34+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所有成人B-ALL中占77.8%.My+B-ALL在所有成人B-ALL中占32.4%.髓系抗原表达在CD34+B-ALL与CD34-B-ALL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CD34表达在My+B-ALL与My-B-ALL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2).结论成人My+B-ALL起源早于My-B-ALL,主要来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转化.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4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陈萍;傅晋翔;孙兰云;李军;虞斐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ELISA法,对20例AL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sCD44std、sCD44v5及sCD44v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患者sCD44std水平明显升高(P<0.01),CD44v5及sCD44v6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50×109/L组sD44std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sCD44std水平下降,而CD44v6水平恢复正常.各sCD44不同水平组其完全缓解(CR)率差别无统计意义.治疗后各sCD44s水平升高与病情难治或复发相关.结论 sCD44尤其是sCD44std水平与成人ALL的临床状态相关,对其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和预测复发.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IL-3、IL-6、IL-8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宏;梁建英;孙兰云;李军;傅晋翔

    目的探讨IL-3、IL-6、IL-8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IL)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IL-3、IL-6、IL-8水平。结果 AIL初诊患者血清IL-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经治疗AIL CR期患者IL-3、IL-6、IL-8水平恢复正常;AIL NR组与初诊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IL-3、IL-6、IL-8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断AIL患者病情的变化,并可作为监测治疗反应的辅助指标。

  • 内镜检查在婴儿慢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朝晖;杨敏;耿岚岚;龚四堂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在婴儿慢性腹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胃镜替代肠镜的安全性。方法参考 Nelson 慢性腹泻定义,收集2006年3月至2014年4月1岁以下住院婴儿资料,选择排便次数增多或性状改变时间超过2周,治疗效果欠佳者,或临床考虑重度牛奶蛋白过敏患者共52例,行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并对比结果。结果镜下黏膜发现异常49例,阳性率94.2%(49/52),其中26例病理发现黏膜固有层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1例黏膜固有层见大量嗜酸性细胞(20~100个/HPF),临床诊断为嗜酸细胞性结肠炎,饮食回避4周后回院行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其中16例阳性,确诊牛奶蛋白过敏;克罗恩病 1例;溃疡性结肠炎 1例,予美沙拉嗪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症状反复。所有内镜检查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婴儿慢性腹泻病因复杂,排除肠道感染和乳糖不耐受因素,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嗜酸细胞性结肠炎可能是主要病因,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婴儿中少见,但不可忽略。内镜检查和黏膜病理有利于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胃镜替代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致泛发性黏液性水肿1例

    作者:闫华;艾东方;马敬;王雪燕;季姗姗

    患者男,70岁.因面部、躯干、四肢出现红斑及丘疹1个月余.水肿1周,于2006年8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因冠心病在当地医院应用肝素和黄芪等治疗,其后皮肤逐渐出现红斑及丘疹,伴瘙痒,遂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效果不明显,继而四肢出现水肿.

  • 急性淋巴细胞性皮肤白血病

    作者:曹育春;李慎秋;陈辉;陈兴平;刘继红

    报告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皮肤白血病.患者女,17岁.右胫前肿块2个月余,右大腿出现紫红色结节、躯干出现紫红色浸润性斑块1个月余,偶有疼痛和瘙痒.血常规检查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榆查示真皮浅层有一狭窄无浸润带,在真皮和皮下组织可见大小不一的单一核细胞浸润,部分胞核较大,深染,偶见核丝分裂.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3、CD4、CD5、CD8、CD20、CD79、MPO标志均为阴性,CD68阳性,且TdT标记30%~40%单一核细胞为阳性,提示为淋巴细胞前体细胞,结合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给予患者DOCP(吡柔比星、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及长春新碱)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胫前肿块缩小变平,身体其他部位皮损均消退.

129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