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参附注射液抗膈肌疲劳的实验研究

    作者:关宿东;葛敏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兔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跨膈压(Pdi)、膈肌肌电图(EMGdi)及膈肌诱发电位(DEP)为指标,双侧膈神经刺激30min复制膈肌疲劳(DiF),于用药前及用药后记录不同刺激频率的Pdi、EMGdi及DEP,算出高/低频(H/L)比值和中心频率(Fc),数据经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参附注射液2ml/kg用药后30min可提高Pdi、H/L比值、Fc和DEP幅度,缩短DEP潜伏期(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有抗DiF作用.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膈肌肌电图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侯宇虹;陈荣昌;罗远明;钟南山

    目的 探讨阻寒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整夜睡眠前后和有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膈肌肌电图的变化.方法 对22例中重度OSAHS患者和24例正常受试者使用胸壁表面电极记录膈肌肌电图,分别测定睡眠前后由单侧膈神经磁刺激(UMS)诱发的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膈肌联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5例重度OSAHS患者经过有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超过2个月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OSAHS患者与正常受试者比较,整夜睡眠前、后双侧PNCT显著延长[左侧:(8.4±0.6)ms、(8.4±0.9)ms与(7.3±0.8]ms、(7.3±0.8)ms;右侧:(8.4±1.3)ms、(8.9±0.8)ms与(7.2±0.8)ms、(7.2±0.8)ms,均P<0.01);双侧CMAP幅值显著降低[左侧:(0.60±0.20)mV、(0.64±0.29)mV与(0.98±0.28)mV、(0.97±0.27)mV;右侧:(0.53±0.23)mV、(0.56±0.26)mV与(0.93±0.29)mV、(0.94±0.29)mV,均P<0.01];两组受试者入睡前与睡眠后比较,双侧PNCT及C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例重度OSAHS患者经有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超过2个月后,双侧PNCT较治疗前显著缩短[左侧为(8.6±0.7)ms与(7.4±0.5)ms,右侧为(7.8±0.6)ms与(6.4±0.6)ms,均P<0.05].结论 OSAHA患者膈神经传导和膈肌功能减弱,可能与长期夜间缺氧和(或)睡眠结构紊乱有关.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呼吸中枢驱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侯宇虹;罗远明;陈荣昌

    呼吸控制中枢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呼吸中枢驱动的测定方法及其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吸气和呼气肌肉活动指标联合评价呼吸中枢驱动变化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林健濂;郑则广;钟海波;曾瑜;汪得喜

    目的 探讨更加准确客观评价呼吸中枢驱动水平变化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1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通过CO2重复呼吸法使呼气末CO2分压(PCO2-ET)增高,动态监测膈肌肌电图(EMGdi)、腹肌肌电图(EMGab)和跨膈肌压(Pdi)的变化,观察上述指标与PCO2-ET的关系.结果 重复呼吸后,PCO2-ET从(40.0±1.3) mmHg上升到(81.2±6.6) mmHg.随着PCO2-ET水平的增高,均方根EMGdi (RMSdi)和均方根EM-Gab(RMSab)逐渐增高,而后者增加的比例高于前者.随着PCO2-ET的增高,RMSdi和RMSab与Pdi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RMSdi与Pdi的相关性程度变化不明显,而RMSab与Pdi的相关性程度逐渐增高.RMSdi和RMSab共同预测Pdi的相关系数高于单独RMSdi或RMSab预测Pdi的相关系数.结论 呼吸中枢的驱动水平不但与吸气肌肉活动有关,而且与呼气肌肉活动也有关,联合使用吸气和呼气肌肉活动的指标,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呼吸中枢的驱动水平的变化.

  • 食管膈肌肌电图在呼吸机触发中的应用

    作者:郑则广;陈荣昌;王思华;陈思蓓;罗群;李寅环;黎毅敏;郑劲平;钟南山

    目的选自2002-01~2004-06以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4名健康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食管膈肌肌电图(EMG)应用于呼吸机触发的可行性.方法实时记录4名正常人膈肌肌电图和流速的变化,建立肌电图触发模型并比较其触发时机与吸气流量出现时机的差异性.结果肌电图模拟触发信号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100%,触发时机比流量出现变化时机早(20±50)ms.结论肌电图可用于呼吸机的触发.

  • 膈肌肌电图频谱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膈肌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增煌

    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的病因,也是引起膈肌疲劳的常见病因。COPD患者合并膈肌疲劳明显地影响患者的病程及预后,如何早期诊断膈肌疲劳,对于COPD患者的病程估计、药物疗效的评价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COPD患者的膈肌疲劳的早期诊断,目前国内方法不多,亦少见报道。本文采用经体表肌电图频谱分析的方法检测COPD患者的膈肌功能,以探索早期诊断膈肌疲劳的方法。

  • 膈肌肌电图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疲劳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昌枝;梁勇;叶少武;邹艺;冯洁美

    目的探讨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AP)幅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膈肌疲劳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COPD组)治疗前后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PNCT及AP,并与同期22例健康志愿者(志愿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志愿组PNCT左右分别为(7.016±0.516)ms、(7.089±0.531)ms;AP左右分别为(0.508±0.131)mv、(0.573±0.134)mv.OOPD组治疗前PNCT左右分别为(7.982±0.563)ms、(7.912±0.692)ms;AP左右分别为(0.405±0.165)mv、(0.388±0.170)mv.COPD组治疗后PNCT左右分别为(7.764±0.509)ms、(7.729±0.520)ms;AP左右分别为(0.613±0.164)mv、(0.599±0.171)mv.志愿组与COPD组治疗前PNCT及AP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志愿组与COPD组治疗后PNCT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A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OPD组治疗前后的PNCT差异元显著性(P>0.05),而AP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PNCT及AP的测定可以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膈肌疲劳,其中AP是检测膈肌的收缩疲劳,而PNCT则是检测神经肌肉连接点的传递疲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肌电图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叶少武;陈昌枝;粱勇;邹艺;冯洁美;朱贵朝

    膈肌是人体的重要呼吸肌,在维持正常通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导致膈肌功能下降的因素,使膈肌极易发生疲劳、乏力,而膈肌疲劳被认为是COPD发展为呼吸衰竭的重要环节[1].笔者对我院住院的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于治疗前后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记录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AP)振幅,同时测定其治疗前后肺功能,以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基于肌电图的呼吸机人机同步新方法的研究

    作者:陆尧胜;冼莹;陈炯锋;郑则广

    基于膈肌肌电图(EMG)实现呼吸机人机同步的新方法,旨在解决困扰传统呼吸机的"人机对抗"问题.研究膈肌电信号的采集、处理方法,以及呼吸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发现对膈肌肌电信号进行适当处理后生成的包络线可以取代传统的呼吸流量曲线,从中检测出呼吸过程的吸气点、呼气点和呼吸周期等特征参数.通过自行定义的"肌电功率"参数的计算分析,发现在重复呼吸试验下呼吸容积曲线和膈肌肌电功率曲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初步论证了呼吸机人机同步新方法的可行性.

  • 呼吸中枢驱动增加时呼吸力学改变以及对吸气开始信号的影响

    作者:林健濂;郑则广;钟海波;曾瑜;汪得喜

    目的 探讨呼吸中枢增加所造成的呼吸力学改变及其对吸气开始信号的影响.方法 以10例正常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2重复呼吸的方法,使呼气末CO2分压(PCO2-ET)增高到大耐受水平,观察呼吸中枢驱动增加时的呼吸力学和吸气开始时相关信号的动态变化.结果 正常志愿者重复呼吸试验大可以耐受的PCO2-ET值为(81.2±6.6) mmHg.随着PCO2-ET逐渐升高,膈肌肌电图的均方根(RMSdi)、跨膈压(Pdi)和潮气量(VT)进行性增高,而呼吸周期(Ttot)逐渐缩短,PCO2-ET水平从基础值[PCO0-ET(level-0)]到大值[PC02-ET(level-4)],RMSdi从(17.17±12.41) μV增加到(147.99±161.64) μV,Pdi和VT分别由(7.5-±1.7)cmH20和(0.68 ±0.27)L增加到(26.13±11.51)cm H20和(2.21 ±0.37)L,而Ttot从(2.91±0.85)s减少到(1.92±0.39)s,RMSdi、Pdi、VT和Ttot与PC02-ET的动态变化呈高度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956、0.973、0.956和0.89,P均<0.001).吸气开始时,早出现吸气信号改变为RMSdi,其次为口腔压(Pm),再次为吸气流量(Flow);随着PCO2-ET增加,Pm和Flow滞后于RMSdi的时间逐渐延长,而Flow滞后于Pm的时间不变.结论 膈肌肌电图信号的出现先于其他吸气相关信号,随着呼吸中枢驱动的增加,传统的吸气同步信号口腔压和吸气流量滞后于膈肌肌电图时间延长,提示膈肌肌电图可作为更加敏感的吸气开始的信号,可以用于呼吸机的人机同步触发,改善同步性,尤其是适合在中枢驱动异常增高的条件下.

  • 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患者呼吸肌疲劳的治疗作用

    作者:尚东;党晓敏;杨岚;韩建峰;孙忠民;冯思芳;阳甜;马爱群

    目的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于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轻度AECOPD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呼吸肌疲劳指标的改变以及医疗花费情况.结果 NPPV组和对照组的PaCO2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PV组在治疗2h时PaO2[(79.81±50.3)mmHg]明显升高,和对照组[(64.29±33.2)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膈神经动作电位[(200.67±54.0)μV]较治疗前[(127.03±36.0)μV]以及对照组[(150.53±52.0)μv]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6 min步行距离[(400.25±70.5)m]较治疗前增加,和对照组[(338.41±70.9)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的住院天数缩短,但同时治疗花费也增多,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PPV对轻度AECOPD患者早期干预治疗后可以改善PaO2,缓解呼吸肌疲劳,提高活动耐力,但对PaCO2和pH值无改善.

  • 膈肌疲劳在家兔体位窒息死亡中的作用

    作者:姜富学;竞花兰;欧桂生;廖信彪;张宜骏;余彦耿;成建定;李朝晖;郭晓然

    目的探讨膈肌在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中的作用.方法将家兔固定双上肢悬挂,并监测家兔膈肌肌电图(EMGdi)的变化.结果在连续记录的EMGdi中早期的EMGdi与晚期的EMGdi比较高频与低频(H/L)的比值显著降低,提示膈肌疲劳确实存在.结论膈肌疲劳在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