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参皂昔Rgl对大鼠脑片AD模型磷酸化Tau蛋白及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B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玺;刘颖;张欣;袁海峰;权乾坤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脑片AD模型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 protein Tau,P-Tau)及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1,NR1)、亚单位2B(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2B,NR2B)的表达影响.方法:将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脑片(含皮层和海马)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每组10张脑片,脑片放置盛有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的6孔板中培养,温度(32.0±0.5)℃,整个过程ACSF中持续通人混合氧气(95%O2+5%CO2).人参皂苷Rg1各组ACSF中首先加入人参皂苷Rg1(60,120,240μmol·L-1)作用2h,然后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各组ACSF中分别加入冈田酸(okadaic acid,OA)1μmol·L-1作用3h,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检测皮层和海马P-Tau,NR1,NR2B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片P-Tau的表达增加(P<0.05或P<0.01),NR1,NR2B的表达降低(P<0.01);人参皂苷Rg1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片P-Tau的表达降低(P<0.01或P<0.05),NR1,NR2B的表达增加(P<0.01或P<0.05),其中以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效果佳.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以降低大鼠脑片AD模型P-Tau表达水平,并能上调学习记忆相关蛋白NRI,NR2B的表达,以此途径发挥抗痴呆作用.

  • 人参皂苷Rg_1对AD模型大鼠脑片P-Tau,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玺;张欣;袁海峰;权乾坤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_1对AD模型大鼠脑片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 protein Tau,P-Tau)、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5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脑片(含海马及皮层)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低、中、高(60,120,240 μmol·L~(-1))3个浓度组,每组10张脑片.脑片放置人工脑脊液中培养.人参皂苷Rg_1预防性加入人参皂苷Rg_1各组2 h后,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_1各组分别加入用冈田酸(okadaic acid,OA)3 h,诱导大鼠脑片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制备AD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观察人参皂苷Rg_1预防性干预对各组大鼠脑片P-Tau,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P-Tau,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人参皂苷Rg_1低、中、高浓度组与模型组比较,P-Tau,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P-Tau,caspase-3的表达随着人参皂苷Rg_1浓度增加而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g_1可以降低P-Tau水平,从而减缓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还可通过抑制凋亡效应蛋白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保护神经细胞,发挥抗痴呆的作用.

  • "健脑散"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文;耿宝剑;王丹丹;单丰;王亚男

    目的:观察"健脑散"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且中医诊断为痴呆肾虚血瘀证型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安理申(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健脑散,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禁用其他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其他促智药,治疗前后检测及观察以下指标:①中医证候积分.②脑脊液Aβ42水平.③脑脊液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水平.④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⑤长谷川智力改良量表(HDS-R)评分.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bil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MSE、HDS-R、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除HDS-R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Aβ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健脑散"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这可能与其能影响患者脑脊液中Aβ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含量,降低患者神经元缠结数量,延缓脑内淀粉样斑块形成有关.

  • 感染羊瘙痒因子263K株或139A株仓鼠脑组织中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桂荣;石崧;高晨;张宝云;田婵;董辰方;周瑞敏;李晓丽;陈操;韩俊;董小平

    为探讨朊病毒病的神经病理特征,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感染羊瘙痒因子263K株或139A株的仓鼠脑组织中总tau蛋白和Ser396和Ser404位点发生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应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了tau mRNAs转录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总tau蛋向含量升高而Ser396和Ser404位点发生磷酸化的tau蛋白含量降低,该现象与羊瘙痒因子毒株类型和临床潜伏期无关;感染羊瘙痒因子的仓鼠脑组织中Tau2和Tau4这两个异构体的转录水平升高.这些结果表明tau蛋白在Ser396和Ser404位点的去磷酸化可能与朊病毒病发病相关.

  • 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奚用勇;蒋与刚;卢豪

    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是存在于线粒体外膜上的一系列孔道蛋白,其亚型之一VDAC1参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孔道的功能发挥,调控阳离子、阴离子、ATP、无机磷酸盐以及其他代谢产物进出线粒体。研究发现,随着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发展,VDAC1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且其与β-淀粉样蛋白(Aβ)及磷酸化tau蛋白相互作用,干扰ATP/ADP、蛋白质等代谢产物的转运。现就VDAC1的结构、特性以及在AD发病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损害及与血清p-tau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珊珊;郑加平;董丽华;隋世华;江秀丽;路伟;刘致利

    目的: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及血清中p-tau蛋白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临床诊断MCI提供生物学参考依据。方法 MCI组26例、AD组22例、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 p-tau蛋白的浓度;比较各组认知功能评分和p-tau浓度的差别,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MCI组和AD组的MoCA总分、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的MoCA总分、MMSE评分均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CI组和轻度AD组血清p-tau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p-tau浓度低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MoCA总分、MMSE评分与血清中p-tau蛋白浓度均无相关性(P>0.05);MCI组MoCA总分、MMSE评分与血清中p-tau蛋白浓度均存在中度负相关(P<0.05);AD组MoCA总分、MMSE评分与血清中p-tau蛋白浓度均呈中度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p-tau蛋白可能成为诊断MCI的生物学指标,认知功能评分与血清p-tau结合可作为MCI和AD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

  • 人参皂苷Rg1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片模型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李明;李玺;权乾坤;袁海峰;李源;王娟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片模型中磷酸化tau蛋白(P-tau)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g1是否通过上调CaN表达从而抑制AD模型大鼠脑片tau蛋白磷酸化。方法制备5周龄雄性SD大鼠脑片(含皮质和海马),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人参皂苷Rg1+他克莫司(FK506)(一种CaN抑制剂)组,每组10张脑片。各组脑片首先置于人工脑脊液中孵育1h,之后人参皂苷Rg1组和人参皂苷Rg1+FK506组分别加入人参皂苷Rg1作用2h,然后除对照组外的各组分别加入冈田酸作用3h。干预结束后脑片经多聚甲醛固定后做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片P-tau、Ca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脑区P-tau表达水平增加(P<0.05),CaN表达水平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组各脑区P-tau表达水平减少(P<0.05),CaN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人参皂苷Rg1组比较,人参皂苷Rg1+FK506组P-tau表达水平增加(P<0.05),CaN表达水平减少(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上调CaN蛋白表达途径抑制AD大鼠脑片模型tau蛋白磷酸化,从而发挥抗痴呆作用。

  • 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视神经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徐佩;张宪;张虹

    目的 探讨磷酸化tau蛋白在正常大鼠及慢性高眼压模型视神经的表达及意义.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Sprague-Dawley(SD)大鼠43只.方法 适应性驯养3天,连续测量3天眼压,计算正常值范围,剔除平均眼压高于或低于正常值者,40只大鼠用于高眼压模型制作.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结扎实验眼4条巩膜上静脉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其中14只在实验过程中死亡,5只眼压始终不升,余下21只术后眼压升高,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眼压7天组(10只)和高眼压14天组(11只).Tono-pen XL眼压计测量术前、术后即刻、3、7、14天麻醉状态下的眼压.术后7天和14天摘取实验眼和对照眼的眼球(带视神经约0.5 cm),行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神经tau[pS396]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眼压,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积分光密度).结果 实验眼的平均眼压在术后即刻达到高峰,约为术前的2倍,术后3天约为术前的1.5倍,维持1周后缓慢下降,且与对照眼的眼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眼和对照眼的视神经均存在tau[pS396]的表达,术后7天、14天实验眼较对照眼表达显著增多(P<0.01)并伴有异常聚集现象,实验眼术后14天较术后7天表达减少(P<0.05).结论 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可能参与了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损害过程,青光眼可能具有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似的神经细胞损害机制.(眼科,2011,20:367-372)

  • 磷酸化Tau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程明;曹秉振

    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无纤维缠结被认为是Alzheimer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在缺血性脑损伤后,Tau蛋白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因此Tau蛋白也可能参与了缺血后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脑缺血损伤后Tau蛋白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微管蛋白及磷酸化tau蛋白在认知功能障碍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丽丽;王红阳;韩广超;禹江涛;王袁

    认知功能障碍是指脑的器质性病变所造成的患者在知觉、注意、言语、记忆以及思维等高级皮层机能方面出现的机能障碍.很多疾病可造成认知功能损害,如缺氧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脑血管病等.这些疾病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神经中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细胞退变,在这些无功能细胞中可见微管蛋白、磷酸化tau蛋白异常改变.本文主要对认知功能障碍疾病中微管蛋白、磷酸化tau蛋白改变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人参皂苷Rg1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片磷酸化Tau蛋白及胆碱乙酰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源;刘颖;袁海峰;马新欣;张欣;李明;侯吉星;权乾坤;李玺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g1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片磷酸化tau蛋白(P-tau)及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周龄雄性大鼠脑片随机分为五组,分别放置人工脑脊液中培养.3个人参皂苷Rg1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在模型组和3个人参皂苷Rg1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冈田酸,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采用Western印迹、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检测皮层和海马P-tau、ChAT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tau表达显著增加(P<0.01);ChAT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甙Rg1各组P-tau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ChAT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Rg1三个浓度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以高浓度组效果佳.结论 人参皂甙Rg1可通过降低P-tau表达水平,提高ChAT活性,从而减少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并可能通过调节胆碱能功能的途径发挥抗痴呆的作用.

  • 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CA1区VEGF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鲁远君;余昌胤

    目的 观察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低灌注模型(2VO);实验开始后1、2、3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VEGF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1区VEGF表达在1、2月时明显增高(P<0.05),3月时各组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磷酸化tau蛋白表达在1月时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和3月时,模型组表达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慢性脑低灌注时VEGF表达增高可能是一种自身保护机制,磷酸化tau蛋白参与了慢性脑低灌注认知功能损伤过程.

  • 经颅电刺激对阿尔兹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 CA1区磷酸化 tau 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作者:刘玥;刘芳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对阿尔兹海默病(Alze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经颅电刺激2 w、4 w、6 w组。采用大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凝聚态β-淀粉样肽,同时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AD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形态学结构,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大鼠测试学习和记忆能力,经颅电刺激2 w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电刺激4 w组、6 w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成绩均好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电刺激时间延长,经颅电刺激各组磷酸化tau蛋白量逐渐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电刺激能够改善阿尔兹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CA1区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有关,对细胞的重塑有积极影响,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磷酸化tau蛋白比值在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中的价值

    作者:陈路明;徐斌;严家川

    目的:探讨脑脊液Aβ1-42、t-tau蛋白及p-tau181蛋白以及Aβ1-42/t-tau和Aβ1-12/p-tau181比值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D患者、V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NC)脑脊液中Aβ1-42、t-tau蛋白及P-tau181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An组患者脑脊液Aβ1-42越浓度显著低于VD组和NC组,t-tan蛋白及p-tau181蛋白浓度显著高于VD组和NC组.当Aβ1-42/p-tau181比值分界值为11.3时,鉴别诊断AD与V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4%.结论:脑脊液Aβ1-42、t-tau蛋白及p-tau181蛋白浓度的变化,尤其是Aβ1-42/p-tau181比值是很好的AD与VD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 虎杖乙醇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磷酸化tau蛋白的影响

    作者:殷紫;张二飞;齐越;张艳军;刘超;谭东明;陈二华;季润元

    目的 观察虎杖乙醇提取物(醇提物)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磷酸化tau蛋白的影响.方法 66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1.3 mg/kg)及虎杖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2、6、18 g/kg),每组11只,除假手术组单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3 μL外,其余各组单侧海马注射3μLAβ25-35(3 nmol/L)造模.给药21 d后,通过Y迷宫、Morris水迷宫实验考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测定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虎杖醇提物组可显著增加小鼠自发交替反应率,缩短逃避潜伏期,增加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和穿台次数(P <0.05,P<0.01),但各组小鼠进臂总次数和游泳速度无明显变化(P>0.05);显著减少tau蛋白磷酸化位点(Ser199、Ser396、Ser404、Thr231)表达(P <0.05,P<0.01),但各组tau-5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虎杖醇提物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25-35致tau蛋白磷酸化表达有关.

  • DDP-4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本伟;董齐;伊然;赵静;曹海玲;郑晓荣;张译丹;唐晶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渐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逐渐恶化的记忆和认知功能终导致AD患者无法正常独立生活.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容易罹患AD.DDP-4抑制剂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DPP-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肠促胰高糖素样-1(GLP-1)的降解,增加循环中GLP-1含量,从而降低空腹血糖.目前研究发现DDP-4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AD,DDP-4抑制剂通过增高GLP-1而降低Aβ水平、减少tau蛋白磷酸化、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关于DDP-.4抑制剂在AD治疗中的确切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文中对DDP-4抑制剂治疗AD的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血管性痴呆与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生化区别和诊疗

    作者:李丽新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的生化检测新方法,观察AD与血管性痴呆(VaD)的区别以及AD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D患者(AD组)50例、VaD患者(VaD组)56例和健康老年人(对照组)30名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血清中磷酸化tau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和胆碱酯酶(ChE)水平的差异,应用胆碱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组被检者的血清磷酸化tau蛋白、Hcy、维生素B12和ChE水平,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治疗后,磷酸化tau蛋白、Hcy、维生素B12和Ch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清生化检测磷酸化tau蛋白、Hcy、维生素B12和ChE水平可以初步鉴别AD和VaD,根据不同发病机制给予治疗后疗效显著。

  • 脑脊液tau蛋白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Meta分析

    作者:耿劲松;董建成;倪衡建;施李丽;吴辉群;蒋葵

    目的 评价脑脊液(CSF)总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浓度预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 全面检索tau蛋白浓度预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转化为AD的诊断性试验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iew Manager 5.1和Meta Disk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量.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MCI进展为AD的t-tau基线浓度(pg/mL)高于对照组[加权均数差(WMD):320.7;95%CI:274.2~367.3],p-tau基线浓度(pg/mL)亦高于时照组(WMD:32.8;95%CI:29.5~36.0).t-tau预测AD的诊断优势比(diagnostic odds ration,DOR)为14.1(95%CI:8.2~24.4);p-tau的DOR为22.4(95%CI:10.4~48.3).结果 CSF中tau蛋白可作为预测AD发生的重要指标.

  • β-胡萝卜素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caspase-3、磷酸化tau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彤;刘海军;徐平

    目的 探讨β-胡萝卜素(β-C)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caspase-3、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OSAS模型组(模型组)和OSAS模型组+β-C干预组(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低氧舱建立OSAS大鼠动物模型.模型组及干预组小鼠于造模前给予β-C灌胃,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完成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实验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中caspase-3、p-tau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逃避潜伏期时间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均P<0.05);干预组第2~5 d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均P<0.05).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和干预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与干预组caspase-3、p-tau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β-C可减轻OSAS所致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p-tau的蛋白表达有关.

  • 雷帕霉素对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茂;王敏;刘芳;金小小;王吉博;王春梅

    目的 雷帕霉素可通过提高自噬水平,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特征性病理,但其内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文中旨在探讨雷帕霉素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PC12分为5组:对照组(等量无血清DMEM)、模型组及10μmol/L雷帕霉素组、40μmol/L雷帕霉素组、160μmol/L 雷帕霉素组(分别用加入10、40、160μmol/L的雷帕霉素),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用20μmol/L的 Aβ25-35作用于PC12细胞构建细胞损伤模型.结果 ①与模型组细胞存活率[(51.47±2.59)%]、凋亡率[(52.22±2.33)%]比较,10、40、160μmol/L 雷帕霉素组、对照组细胞存活率[(54.64±2.42)、(64.79±2.91)、(56.50±2.55)、(99.98±0.73)%]明显升高,凋亡率[(45.33±2.83)、(36.89±2.85)、(48.00±2.83)、(3.33±2.45)%]明显降低(P<0.05).②模型组p-PKB表达量为0.33±0.01,p-mTOR表达量为1.97±0.05,p-tau表达量为2.09±0.19;与模型组上述指标比较,10、40、160μmol/L 雷帕霉素组、对照组p-PKB表达量(0.37±0.01、0.42±0.01、0.40±0.01、0.44±0.02)明显升高(P<0.05),而p-mTOR表达量(1.64±0.05、0.66±0.04、0.35±0.01、0.62±0.01)和p-tau表达量(2.02±0.15、1.79±0.05、1.86±0.06、1.53±0.04)明显降低(P<0.05). 结论 雷帕霉素能提高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雷帕霉素抑制p-mTOR,负反馈调节PI3K/PKB/mTOR信号转导通路,减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关.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