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态

    作者:刘作义

    肝脏和肠道是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肠道作为机体营养物质的原料库和初级加工场,而肝脏则是机体营养物质的精细加工厂和储存库.两者不仅解剖位置十分密切,而且其功能相互联系和互相影响.许多肝脏疾病常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甚至消化道出血等等.相反,许多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慢性消化道疾病,同样可引起肝脏损害,如营养不良性肝病等.近些年,随着微生态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有关肝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正不断受到重视.

  • 外源性双歧杆菌对肠道外营养模型兔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作者:潘伟;徐进生;张玉如;贲晓明

    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调是全静脉营养(TPN)相关胆汁淤积的重要病因,TPN时肠屏障功能降低及肠菌移位是TPN相关胆汁淤积发生的重要机制[1].

  • 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作者:段金旗;马丽琼

    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是一组庞大的生态组织,种群超过400种,其中数量较多的双歧杆菌属革兰阳性厌氧无芽孢杆菌,是人和许多哺乳动物肠道中的优势菌之一,参与免疫、营养、消化和保护等一系列生理过程.现就双歧杆菌的作用综述如下.

  • 人体微生态尤其是肠道微生态为新药研发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张成岗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慢病高发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对医学和药学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化学药、生物药还是中药的研发与评价,都面临着如何显著提升药效、降低其毒副作用即增敏促效的极其迫切的现实需求。随着精准医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新药研发、老药新用等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由于目前不断认识到由人体共生微生物群体所构成的人体微生态系统尤其是肠道微生态系统在人体健康与疾病方面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与部分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因此,对于目前药物研发甚至当前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些核心思路提出了新的思考,只有从根本上对这些核心问题进行正确分析,才有可能让新药研发在新的时期以创新的方式走出传统路线,为真正有效实现慢病防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本文结合国内外人体微生态尤其是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当前新药研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分别从人体、人体微生态和人体与人体微生态平衡这3个角度综合出发,破解当前慢病高发时期新药研发所面临和困扰的难题,期望能够促进新药研发以及慢病防控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我国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 肠道微生态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琳琳;王烨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复杂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有很多未知因素。近年来的研究中,肠道微生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糖尿病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T2DM相关肠道菌群的发现、验证及分子机制的探索为主线,综述肠道菌群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即从饮食、慢性炎症、短链脂肪酸、胆汁酸、肠道菌群群集及运动昼夜节律性和微RNA等方面对肠道菌群在T2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 复方肝素口服结肠靶向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科;林昂;马铭怿;李晗;吕中超;罗俊永;崔慧斐

    目的 考察复方肝素口服结肠靶向胶囊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辅料对照组,复方肝素高、低剂量组共6组.其中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造模.连续灌胃给药12 d后,从组织损伤评分、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ioxidase,MPO)活性、肠道微生态的变化3方面对复方制剂的药效进行考察.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肝素高剂量组结肠部位炎性损伤明显好转(P<0.01),MPO水平明显降低(P<0.01),肠道有益菌显著增加,有害菌明显降低.结论 复方肝素口服结肠靶向制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抗炎及改善肠道微生态的作用.

  • 益气养阴方对肺癌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分析

    作者:陈海玲;杨国良;周佳;管月帆;胡丹丹

    目的 研究益气养阴方(SQNY)对肺癌小鼠经顺铂处理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C组)、顺铂(DDP组)、CAP方案(CAP组)、DDP+ SQNY;观察各组动物肿瘤体积、体重以及肠道粪便茵群比例、血清白细胞介素(IL)_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各组动物脾脏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的含量.结果 自给药3d后,DDP组、CAP组、DDP+ SQNY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NC组,且DDP+ SQNY组小鼠肿瘤体积和终瘤重小(P<0.05).NC组和DDP+ SQNY组动物体重变化率基本一致,均高于DDP组和CAP组小鼠(P<0.05).经ELISA检测,DDP+ SQNY组小鼠血清IL-6、IL-10及TNF-d含量明显低于NC组、DDP组和CAP组小鼠(P<0.05).DDP+ SQNY组小鼠粪便茵群丰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且在门水平,厚壁茵门比例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拟杆菌门比例明显减低;在属水平,乳酸杆菌比例明显升高(P<0.05).DDP+ SQNY组小鼠脾脏内DC数量以及巨噬细胞M1/M2比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SQNY可提高DDP治疗后肺癌小鼠抗肿瘤免疫功能,改变肠道茵群的组成,从而降低机体炎症水平,配合化疗药物减毒增效.

  • 基于肠道微生态对中医体质理论的微观阐释

    作者:黄腾杰;李英帅;骆斌

    微生态学研究发现,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共生菌群,其中大部分寄居在人体肠道中。定植于宿主肠道内的菌群与宿主、环境3者之间构成了呈动态平衡的统一体。对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健康人体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以及菌群结构紊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用微生态干预手段引导宿主向健康方向发展。而中医学之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由于肠道微生物参与人体诸多方面的生命活动,菌群的变化可以反映宿主的生理病理状态,采用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医体质,将对个体化诊疗产生重要意义。中医体质理论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科学问题与肠道微生态学基本理论互相存在着很多关联性和阐释性。根据现代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成果,将中医体质理论与现代肠道微生态理念结合起来,对中医体质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微观阐释。

  • 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认识肠道微生态

    作者:刘雷蕾;孟静岩

    在生态学中,人需要在物质、能量、及信息转运中才能生存繁衍,这三要素不仅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样的外环境中,在人体内环境中同样需要三者的相互统一。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内环境重要组成之一,关系着人体生理、病理甚至心理多方面,并在这三要素相互作用下与机体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以及相互制约的平衡体系。如果失去这种平衡,机体则呈现出微生态失调,产生多种疾病。随着中医学研究的引入,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平衡学说、藏象学说、体质学说、正邪致病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肠道微生态和宿主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中医药改善肠道微生态来治疗部分消化系统疾病。

  • 肠道微生态及微生态制剂对腹泻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巍;崔立红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系统.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临床症状,可能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也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菌群失调、免疫失衡、血管炎性病变相关.近十几年来微生态制剂在腹泻的治疗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及微生态制剂在腹泻中的治疗作用做一综述.

  • α-防御素与肠道微生态

    作者:郭贺;杨云生

    防御素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阳离子短肽,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中均有发现,在机体对抗细菌、真菌、原虫和病毒的先天免疫中发挥作用。哺乳动物防御素主要表达于皮肤、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形成屏障以对抗外部感染因子[1]。此外在白细胞(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也有表达,杀死已经侵入体内的微生物[2]。成熟的防御素含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Cys1~6),形成3个分子内二硫键,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分为α、β和θ防御素。由白细胞和哺乳动物的肠潘氏细胞分泌的α-防御素的二硫键连接方式为 Cys1-Cys6,Cys2-Cys4和Cys3-Cys5[3]。而上皮细胞和大多数白细胞产生的β防御素是通过Cys1-Cys5,Cys2-Cys4和Cys3-Cys6连接[4]。现就近年对α-防御素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浅谈肠道微生态及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作者:范彧

    健康成年人胃肠道内寄居着大约有400多种肠内菌,细菌之间保持着一种微生物平衡状态.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原正常微生物群发生了定量或定性变化,菌群紊乱,微生态制剂则可以采用综合性手段,通过促进生理性细菌菌群的恢复、建立和稳定,来实现对有害细菌种群的控制,其克服了应用抗生素所产生的菌群失调、耐药性菌株的增殖,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成为人类和细菌抗争的新武器.

  • 金仁陈子方对小鼠脾虚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作者:赵冉;王育苗;黄树杰;袁秀娟;藤原裕行;李薇;黄纯美;刘小虹

    目的 观察金仁陈子方对脾虚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评价其对肠道微生态调节的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妈咪爱组、金仁陈子方高剂量组、金仁陈子方低剂量组.以苦寒泻下中药大黄造成脾虚模型小鼠,灌胃给药7天后,选用厌氧及需氧菌选择性培养基测定粪便标本中代表性菌种: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结果 脾虚模型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P<0.01)、乳酸杆菌(P<0.05)等厌氧菌含量显著下降.给予金仁陈子方灌胃后这两种厌氧菌含量均恢复正常(P<0.05),大肠杆菌(P<0.01)、肠球菌(P<0.01)、产气荚膜梭菌(P<0.05)在造模完成时含量显著上升,灌胃金仁陈子方之后大肠杆菌(P<0.01)、肠球菌(P<0.05)、产气荚膜梭菌(P<0.01)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脾虚证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异常低下,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显著增加,金仁陈子方可通过扶植肠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从而调节肠道微生态,对脾虚泄泻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 肠道微生态和老龄化

    作者:江美玲

    肠道微生态在保持宿主健康、提供能量和营养素,抵抗生物体侵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老年人肠道菌群中兼性厌氧菌数量增加,厌氧乳酸杆菌等厌氧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减少,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这些变化均会导致结肠内腐败代谢活动增多,使老年人对疾病的易患性增加.现对近年来老年人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以及益生菌在老年人口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的重视.

  • 基于肠道微生态对魏玮教授中医生命观的阐释

    作者:王蓓;苏晓兰;魏玮

    魏玮教授总结出中医生命观的三大核心要素,即“能量、运动、平衡”.肠道微生态的多样性决定于肾脏封藏的先天能量,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气机升降功能密切相关,不断运动变化,以求达到动态平衡.本文尝试运用魏玮教授中医生命观来看待研究肠道微生态,为同道提供参考.

  •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观察

    作者:林志刚;潘慧;林忠响

    目的 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10ml/次,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4g/次,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54.2%)明显高于对照组(31.3%),治疗后湿粪中乳杆菌、双歧杆菌数值和血清干扰素(IFN)-γ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数值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优于单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可改善肠道微生态和炎症因子.

  • 原发性高血压诊治新进展

    作者:吴晶晶;马如超;闫波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可引起心、脑、肾等病理性损伤.目前高血压呈现年轻化趋势、血压控制达标率极低,故高血压防治迫在眉睫.本文从高血压的临床学诊断、检验学诊断、分子基因学诊断、肠道微生物诊断及其防治等方面阐述原发性高血压诊治新进展.

  • 头孢类、青霉素或联合用药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马晓云;陈芝莲

    目的 分析头孢类、青霉素或联合用药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195例无并发症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间的先后分成头孢组、青霉素组以及联合用药组各65例,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同时选取7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空白对照组,比较四组新生儿的肠道微生态.结果 三组患儿的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均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消化链球菌、肠球菌以及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儿的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四组类杆菌数量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临床上多采用头孢类、青霉素联合用药,但是其会打破新生儿的肠道微生态,导致患儿机体处于失衡状态,故临床上对于新生儿应该谨慎使用联合用药.

  • 花椒麻味物质对糖尿病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游玉明;任亭;张世奇;黄可;刘雄

    目的 探讨花椒麻味物质对糖尿病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以腹腔注射60mg/(kg.bw)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花椒麻味物质低、中、高[3、6、9 mg/(kg·bw)]剂量组,每组8只.连续灌胃28d后,检测大鼠盲肠组织,盲肠内容物pH,值、游离氨、短链脂肪酸(SCFA)及主要肠道茵群等指标,并观察回肠病理切片.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盲肠组织总重、盲肠组织表面积、pH值、游离氨的含量及其肠球菌、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而SCFA含量、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茵群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糖尿病大鼠发生了肠道微生态紊乱.与模型组相比,花椒麻味物质可显著降低盲肠组织重量及盲肠内容物pH值、游离氨的含量(P<0.05),并能抑制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茵的生长;显著增加盲肠内容物中SCFA含量及其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的数量(P<0.05),改善大鼠回肠组织形态,但高剂量组会导致大鼠回肠组织肠道黏膜及其细胞结构损伤.结论 适量的花椒麻味物质对糖尿病大鼠的肠道微生态紊乱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肠道微生态与疾病

    作者:刘志鹏;冯强

    作为人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肠道微生态辅助人体进行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吸收并与多个组织、器官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利用宏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不同疾病人群的肠道微生态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表明,人体健康与肠道微生态存在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在2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结肠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诸多疾病中开展的菌群研究为其复杂机制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这些疾病的预防、预警、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同时,这些实践又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肠道微生态在人体健康中发挥作用的认知.

334 条记录 4/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