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穿山龙总皂苷对CIA大鼠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k-1的影响

    作者:董文娟;郭亚春;宋鸿儒

    目的:研究穿山龙总皂苷(TSRDN)对CI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造模后给予TSRDN、雷公藤和薯蓣皂苷元灌胃,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滑膜组织MVD、VEGF及Flk-1表达.结果:CIA模型组大鼠滑膜新生血管增多,MVD、VEGF及Flk-1表达升高(P<0.01),给药后大鼠滑膜新生血管数量减少,MVD、VEGF和Flk-1表达降低(P<0.01).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VEGF和Flk-1的表达来发挥抗血管新生作用.

  • APS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作者:郑利强;江琼;伍亚民;石永江;查倩

    目的 观察APS是否通过PI3 K/AKT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方法 将神经干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PS(5%)组、APS(5%)+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和Brdu;CCK-8检测细胞增殖;Elisa检测VEGF、FLK-1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FLK-1、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 APS可以提高LY294002干预后神经干细胞增殖(P<0.05),提高VEGF、FLK-1含量(P<0.05),提高FLK-1、PI3K、P-Akt蛋白表达(P<0.05).结论 APS可能通过促进Akt磷酸化,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 乳腺癌术前化疗后肿瘤组织中VEGF、Flk-1的表达和血管生成

    作者:孟凡青;周珊珊;吴鸿雁;章宜芬;吕翔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受体(Flk-1)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了解术前化疗对乳腺癌VEGF、Flk-1和MVD的影响.方法对44例术前化疗的乳腺癌和32例未术前化疗的乳腺癌标本,进行VEGF、Flk-1和CD34免疫组化标记,并进行微血管计数(MVC).结果术前化疗组和未化疗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45.5%(20/44)和53.1%(17/32);Flk-1的阳性率分别为38.6%(17/44)和56.3%(18/32);两组MVC分别为24.5±12.5,26.1±11.3,经统计学处理均差异不显著(P>0.05).化疗组VEGF及Flk-1、未化疗组Flk-1的表达与否,其MVC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化疗组VEGF阳性和阴性病例,MVC分别为30.4±11.6、21.6±13.3,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术前化疗并未显示出明显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也未显示出VEGF和Flk-1表达的明显改变.

  • 小鼠胚胎AGM区Flk-1+细胞的造血特性

    作者:周帆;李专;刘兵

    本研究旨在考察Flk-1分子在胚胎期10.5 d(E10.5)的主动脉-性腺-中肾区(AGM区)不同类型造血前体细胞的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低于10%的Flk-1+细胞与CD41、CD45/Ter1 19有共表达,继而分选出CD31+ CD45-Ter119-Flk-1+ CD41+(R1,代表不成熟的造血前体细胞)和CD31+CD45-Ter119-Hk-1+CD41-(R2,代表内皮细胞)两群细胞,利用造血集落培养和OP9共培养体系分别考察其体外的髓系与淋系潜能.结果表明:仅R1组细胞能在造血集落培养体系中形成典型的造血集落,但与OP9共培养7-9d后,两组细胞均能产生丰富的造血前体细胞(CD45+ c-Kit+)、髓系细胞(Gr-1+/Mac-1+)、红细胞(Ter119+)和B淋巴细胞(CD19+).结论:E10.5的小鼠胚胎AGM区Flk-1仍然在幼稚的造血前体细胞以及更早期的生血内皮细胞表达,但是此时的造血干细胞前体和造血干细胞是否表达Flk-1仍需通过体内功能实验明确.

  • 黄芪虫藤饮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梗死灶周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mRNA表达调节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贺海霞;高晓峰;佘颜;刘芳;姚欣艳;何国平

    目的 实验研究黄芪虫藤饮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梗死灶周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Flk-1)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SD雄性大鼠88只,通过线栓法来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两组,观察组(44只),对照组(44只);观察组大鼠在手术以后2 h起使用黄芪虫藤饮药液灌胃,每天两次,对照组同剂量、同时间使用清水灌胃.采用RT-PCR法检测梗死灶周边Flk-1及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大鼠Flk-1 mRNA与VEGF表达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对照组大鼠Flk-1 mRNA与VEGF表达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第3天开始其VEGF表达量都呈现为逐渐降低趋势,对两个时间点间直线斜率对比,观察组第3~6天降低速度较对照组快(斜率 α,-0.25<0.18),第6~12天和第12~24天降低的速度较对照组慢(斜率 α,-0.12>-0.15,-0.1>-0.14);两组大鼠第3~6天其Flk-1表达量短暂上升,6 d以后呈现降低趋势,其中观察组大鼠第3~6天Flk-1表达升高速度较对照组快(斜率 α,0.18>0.14),第6~12天和第12~24天降低速度较对照组慢(斜率 α,-0.12>-0.14,-0.22>-0.30).结论 黄芪虫藤饮可能经过对Flk-1及VEGF基因产生作用促进脑梗死灶周边组织血管再生,使脑梗死神经损伤恢复速度加快.

  •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叶涛;唐强;朱路文;陈慧杰;吴孝军;李宏玉;田源

    目的 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术后3 d、7 d、14 d三个亚组(n=6).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用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头穴丛刺针法治疗,康复组给予跑台训练,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治疗.术后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mNSS)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皮层Flt-1、Flk-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mNSS评分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Flt-1、Flk-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Flt-1、Flk-1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针康法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可能与其持续促进缺血半暗区皮层Flt-1、Flk-1蛋白表达有关.

  •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化移植对局灶脑缺血大鼠分子表达及行为的影响

    作者: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后静脉移植治疗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后缺血脑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以及动物行为学改变.方法利用400 ng/m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在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线栓法制作永久SD大鼠MCAO模型(n=45),24 h后细胞移植组(n=15)舌静脉注射3×106分化后的内皮细胞,对照组1(n=15)注射等量PBS,对照组2(n=15)血管闭塞后不予任何处理.在细胞移植前及移植后1、3、5、7、14 d分别采用姿势反射实验、肢体不对称应用实验和角落实验观察大鼠动物行为学评分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组动物行为学评分优于对照组1、2,在移植后第7天和第14天较两个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缺血侧脑组织缺血周边和皮层VEGF、FLK-1阳性细胞较非缺血侧增多(P<0.05),其中以细胞移植组明显(P<0.05);VEGF主要表达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部分内皮细胞,FLK-1主要表达在内皮细胞和部分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细胞移植组缺血侧毛细血管增生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后的内皮细胞静脉移植可以改善大鼠局灶脑缺血的神经功能;内皮细胞移植后可促进缺血脑组织VEGF、FLK-1的表达;动物神经功能的改善机制可能与VEGF、FLK-1的表达增加,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增殖有关.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VEGF受体Flk-1和Flt-1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李树合;周定标;孙同柱;余新光;许百男;卜博;佟怀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和Flt-1表达的改变,并分析其与斑块内炎症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分别检测CAS斑块中Flk-1和Flt-1蛋白和mRNA表达的改变,以CD34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斑块内新生血管.结果:Flk-1和Flt-1均主要表达于炎症细胞浸润区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坏死区周边基质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Flk-1和Flt-1染色带,二者与炎症细胞浸润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Flk-1:r=0.41,P<0.05;Flt-1:r=0.71,P<0.01);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仅有Flk-1表达,与新生血管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4, P<0.01),而无Flt-1表达.结论:在CAS病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lk-1和Flt-1均参与了炎症介导过程,而在新生血管生成中可能仅有Flk-1的参与.

  • 川芎嗪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环境修复的信号传导机理研究

    作者:孙岚;刘文励;孙汉英;任天华;李登举;徐惠珍;路武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及其信号传导机理.方法小鼠经60Co γ射线(6.0 Gy)照射后即胃饲磷酸川芎嗪注射液,4 mg/只,2次/d,连续13 d.分别于照射后第3,7,14天处死小鼠,取尺骨制备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髓组织中因子Ⅷ相关抗原和VEGF受体flk-1的表达水平;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骨髓基质细胞黏着斑激酶(磷酸化FAK)的表达水平.结果川芎嗪组小鼠造血恢复明显比对照组快,照射后第14天,川芎嗪组骨髓组织flk-1染色吸光度值(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基质细胞磷酸化FAK的表达在第14天时已接近正常水平,而对照组的表达仍较弱.结论川芎嗪可以促进骨髓内皮细胞上flk-1的表达和基质细胞中FAK的磷酸化,是改善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环境、促进造血恢复的的机理之一.

  • 大鼠局灶脑缺血早期半暗带等值区VEGF及其受体FLT-1、FLL-1 mRNA表达水平变化

    作者:邱伯房;赵太平;刘树元;董大翠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脑缺血早期暗带等值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FLK-1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ACO)模型,选择MACO后不同时间点(1、3、6、12,24h),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定缺血半暗带等值区VEGF、FLT-1、FLK-1 mRNA的表达.结果 VEGF mRNA在神经元.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FLT-1与FLK-1 mRNA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VEGF mRNA在缺血后3h开始升高,至12h达到高峰,而后下降.FLT-1与FLK-1 mRNA在缺血后24h均处于较低水平表达.结论 大鼠MACO后24h内,半暗带等值区VEGF与其受体(FLT-1与FLKy-1)mRNA表达存在时空不一致现象,FLT-1与FLK-1 mRNA的表述调节和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 当归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Flt-1、Flk-1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婵娟;廖维靖;范明;杨万同;蒙兰青

    目的: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Flt-1、Flk-1 mRNA的表达及当归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与再灌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剂量5 g/kg).36只大鼠(每组各18只)在脑缺血/再灌后1 d、3 d、7 d神经行为学评分完成后被处死,取大脑行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以测脑梗死比;另取72只大鼠(每组各36只)在脑缺血/再灌后3 h、6 h、12 h、1 d、3 d、7 d分别被处死,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缺血侧Flt-1、Flk-1 mRNA的表达.结果:在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缺血损伤组明显高于当归治疗组(P<0.05);在同时间点当归治疗组梗塞比明显小于缺血损伤组(P<0.01).RT-PCR检测表明,缺血损伤组Flt-1、Flk-1 mRNA在缺血/再灌后3 h即开始表达增强,于3 d达高峰,后逐渐降低;当归治疗组Flt-1、Flk-1 mRNA表达比缺血损伤组明显增加,于3 d达到高峰后缓慢降低至第7 d仍保持较高水平.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中Flt-1 mRNA与Flk-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957(P<0.01).结论:当归可增强缺血性脑损伤后Flt-1、Flk-1mRNA表达.Flt-1、Flk-1 mRNA的表达紧密相关.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Flk-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冯忠令;教传庶;任常山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8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结果:Flk-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率为69%(56/81),其中Ⅰ级为65%(28/43),Ⅱ级为55%(12/22),Ⅲ级为25%(4/16),Flk-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和Ⅱ级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阳性染色强度分别明显高于Ⅲ级组间差异显著 (P<0.01).15例正常膀胱组织无Flk-1阳性反应.Flk-1表达强阳性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VEGF同样呈强阳性表达.结论:Flk-1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 大肠正常粘膜、腺瘤及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意义

    作者:石艳华;叶红;关丽华;申兴斌;龚秀云;王瑞婷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大肠粘膜15例(NM组)、大肠腺瘤27例(Ad组)、大肠癌81例(CC组)中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结果 从NM到Ad到CC组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逐渐增高、增强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VEGF及其受体Flk-1可作为大肠正常组织恶变的不良信号,检测VEGF及其受体Flk-1可作为预测组织恶变的参考指标.

  • Flt-1、Flk-1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关节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鲁静;沈辉;杨娉婷;肖卫国;赵丽绢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受体Flt-1、Flk-1在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形成期的表达,探讨VEG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于DBA/1J小鼠皮下注射Ⅱ型胶原制作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并进行关节指数评价,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关节组织内VEGF及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通过RT-PCR,South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关节组织内VEGF及其特异性受体Flt-1、Flk-1 mRNA表达.结果 VEGF及vWF水平呈平行变化关系,均在关节炎发生后第四天达到高水平,并与血管新生程度、关节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节组织内VEGF mRNA分别在279bp和304bp扩增片段有特异性表达、其特异性受体Flt-1、Flk-1 mRNA在377bp、402bp扩增片段有特异性表达.结论 VEGF-Flt-Flk系统在关节炎形成早期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实验诱导关节炎血管新生及病程.

  • VEGF在运动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发生中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

    作者:娄淑杰;杨川川;陈佩杰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运动诱导的神经发生中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通过预先埋管方式,向动物侧脑室内分别注射Flk-1、ERK和PI3-K的对应抑制剂SU5416、PD98059和Wortmannin,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海马齿状回内新生细胞数量.结果 Wortmannin和SU5416的使用可导致大鼠海马齿状回内新生细胞和新生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PD98059的使用则没有导致大鼠海马齿状回内新生细胞和新生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VEGF可能通过受体Flk-1主要激活PI3-K所在的信号通路诱导海马的神经发生.

  • 内皮抑素影响视网膜新生血管中Flk-1表达实验研究

    作者:王平;刘育霞

    目的 观察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实验周期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通过缺氧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48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内皮抑素(ES)治疗组及生理盐水(NS)对照组.ES治疗组出氧箱后12、36、72 h玻璃体腔内注射ES lμl,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NS 1 μl,并设正常对照组24只.RT-PCR定量检测Flk-1在3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 (1)正常大鼠视网膜未见Flk-1表达,缺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后视网膜内Flk-1表达明显增强,NS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ES治疗组Flk-1表达被显著抑制,与N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缺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后视网膜内Flk-1表达明显增强.(2) ES可有效抑制Flk-1的表达,从而阻断VEGF信号传导途径.

  • Endostatin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及影响Flk-1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平;康凤英;邓爱军;李娜;夏飞

    目的 建立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动物模型,研究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大鼠CNV形成的抑制作用和它对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碱烧伤后立即球结膜下注射ES(1 mg/ml)0.1 ml,隔天一次,用等量生理盐水做对照.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CNV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Flk-1表达.结果 (1)正常大鼠角膜未见Flk-1表达,碱烧伤使角膜Flk-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组Flk-1表达被显著抑制,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C组CNV平均生长长度和速度较B组显著被抑制,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碱烧伤后角膜内Flk-1表达显著增加,Flk-1表达增加是碱烧伤后促进CNV形成的重要原因.(2) ES通过抑制Flk-1的表达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抑制了CNV的形成.

  • 祛风通络方对阿霉素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娟;崔志军;马巧亚;王竹;孙万森

    目的 研究祛风通络方对阿霉素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130只SD大鼠抽出3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余下大鼠采用阿霉素给予尾静脉一次性注射构建大鼠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n=18)、祛风通络方组(C组,n=18),祛激组(祛风通络方和激素共用组,D组,n=18),激素组(E组,n=18),苯那普利组(F组,n=18),构建肾小球内皮细胞阿霉素模型,给予相应大鼠血清治疗,邻苯三酚红/钼酸盐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血脂(TG)、肾功能BUN、Cr;Western Bloting及RT-PCR检测肾小球内皮细胞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结果 C、E组能升高大鼠血清ALB的含量,降低血清TCH的含量,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小球内皮细胞经阿霉素损伤后,B组较A组VEGF、FLK-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加入相应血清冻干粉后,C、E组VEGF、FLK-1蛋白表达均下调,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祛风通络方能够下调肾小球内皮细胞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改善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的肾功能.

  • VEGF受体Flf-1,Flk-1在大鼠过度刺激卵巢的表达研究

    作者:孟凡谋;肖晓辉;王月飞;李成军

    目的 观察大鼠卵巢在过度刺激时VEGF受体Flt-1,Flk-1的表达与OHSS的相关性.方法 冰冻切片荧光观察和RT-PCR法检测Flt-1,Flk-1的表达水平.结果 Flt-1,Flk-1在OHSS中高水平表达和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显著.结论 Flt-1,Flk-1参与了OHSS的形成.

  • 口服DNA疫苗pcDNA3.1+/flk-1(n1-7)抗小鼠结肠癌肝转移

    作者:陈明清;杜伟;王熙才;伍治平;陈艳;王志强;许岩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主要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R-2在鼠中为flk-1,本研究以减毒沙门氏菌SL3261为载体制备了抗肿瘤血管生成口服DNA疫苗pcDNA3.1+/flk-1(n1-7),研究该疫苗抗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RT-PCR法扩增鼠VEGFR-2胞外cDNA全长序列flk-1(n1-7),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flk-1(n1-7).将重组质粒转化减毒沙门氏菌SL3261,制备成以SL3261为载体的口服DNA疫苗.将18只小鼠随机分组,口服接种疫苗两周后,用CT-26细胞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15 d后处死小鼠,体视学方法计数肝脏的肿瘤结节数目.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4+细胞和CD8+细胞变化.结果:构建成重组质粒pcDNA3.1(+)/flk-1(n1-7),制备成以SL3261为载体的口服DNA疫苗pcD-NA3.1(+)/flk-1(n1-7).疫苗组小鼠肝脏内的肿瘤转移病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flk-1(n1-7),制备成以SL3261为载体的口服DNA疫苗pcDNA3.1(+)/flk-1(n1-7).这种疫苗能抑制小鼠结肠癌的肝脏转移.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