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为主治疗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

    作者:李慧敏

    目的:探寻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对30例患儿进行针刺治疗并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及语言训练.结果: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对缺乏伙伴关系、语调低或语速过快过慢及听而不闻症状的改善明显,改善率为75.0%;其次是对代词用错,伤害自己和别人、攻击性行为的改善,改善率为71.4%.结论:针刺为主治疗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其原理可能与改善脑血流有关.

  • 针刺合谷与太冲fMRI脑功能成像的比较研究

    作者:许建阳;王发强;王宏;单保慈;吕剑;马毅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组织fMRI功能成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合谷组、太冲组、合谷配伍太冲组各7人,分别观察fMRI脑功能成像.结果:针刺合谷穴诱导额叶和枕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针刺太冲穴仅诱导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针刺合谷配太冲穴诱导额叶和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结论:针刺不同穴位激发不同脑区的脑组织变化,而两个穴位配伍并不是两个穴位引起脑组织fMRI功能改变作用的叠加,而是引起脑组织fMRI功能重新分布.

  • 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作者:赵宁侠;郭瑞林;任秦有;李娟

    目的:探讨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方法:选择本校健康男性学员30名,应用美国Acuson Sequoia 512型超声诊断仪,分别于艾灸百会穴前后测试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血流速度(Vmax)、小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结果:艾灸百会穴5天后,左侧大脑中动脉Vmax、PI、RI及右侧大脑中动脉Vmax、Vmin增加非常显著(P<0.01),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百会穴可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血管搏动指数增加,脑血流量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

  • 用单光子发射CT观察针刺不同侧头皮运动区对中风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王凡;欧阳钢;贾少微

    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CT分子功能影像技术探讨头皮针刺疗法信号传递的途径和原理.方法:将2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病灶同侧针刺组和病灶对侧针刺组.同一体位下,患者接受针刺前和电针刺激2次单光子发射CT脑灌注显像.结果:23例患者脑内皆存在血流灌注和功能低下区,无论针刺病灶的同侧头皮,还是病灶的对侧头皮,所有病灶皆见缩小或者消失.结果显示,病灶同侧组和病灶对侧组的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都比正常志愿者明显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刺能够明显改善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和功能,但和头皮针刺侧关系不大.

  • 高压氧治疗对外伤后癫痫灶血流影响及疗效评价

    作者:秦光明;涂楚云;白坐金;雷勇;蒋太鹏

    目的:利用局部脑血流显像评价高压氧对外伤后早发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41例确诊为外伤后早发癫痫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9例仅接受抗痫药治疗,22例在此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HBOT).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局部脑血流显像.结果:HBOT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的改善、癫痫控制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局部脑血流显像表现为明显的低灌注区缩小.结论:局部脑血流显像可对HBOT治疗外伤后癫痫提供客观评价.

  • 红花通窍胶囊治疗偏头痛及对脑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国栋;赵新春

    目的:探讨红花通窍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红花通窍胶囊,对照组予西比灵.两组均服药1个月后,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指标的改变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头痛发作次数、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红花通窍胶囊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药物.

  • 颅脑损伤出现左下肢静脉栓塞成功溶栓护理1例

    作者:王延利;马金娥;王燕梅;王丽君

    1 病例报告女,70岁.因外伤后头痛、面部流血1.5 h以脑挫裂伤于2005-05-09T21:10入院.入院时神志清,双瞳孔直径约3 cm,光反应灵敏.入院后遵医嘱给予脱水降颅压、消炎、保护胃黏膜等处理,给予Ⅰ级护理、住ICU,测血压,持续多参数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导尿,卧床休息等护理措施,病情逐渐好转,言语流利,下床活动好.

  • 经颅多普勒检测新指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评估价值

    作者:温雪娟;程晓峰;王小英;苗晓敏;郭东亮

    背景:将高血压脑血管病研究中建立的6项新指标运用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TIA)诊断研究中,能对原检测指标不能反映的全脑11条血管的整体的质与量的状况有较准确的评价.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新指标对TIA的评估价值,弥补了原指标的不足.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116例研究对象均为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收治的TIA患者(TIA组)和同期98例体检的健康者,采用与计算机连用的方法,对两组214例受试者2354条脑血管进行新旧指标的对照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两组经颅多普勒检测新、原指标比较.结果:用经颅多普勒新指标检测,在无明显脑功能损坏情况下,116例中110例(94.8%)异常,20例(18.1%)为颈内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改变.正常组与TIA组原指标比较:TIA组的搏动指数增高,椎基底动脉的脑血管收缩期、舒张期流速明显减慢,颈内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差异性意义(t=1.97~2.89,P<0.05;t=3.1~11.59,P<0.01);频谱形态可见收缩波圆钝,S2>S1,峰时后延.正常组与TIA组新指标比较:TIA组中81.8%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者的反弹高度、紧张度、平均收缩速度、缓慢指数明显降低,压力指数、脑血管负荷指数增高.TIA组中的18.2%颈内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低者的反弹高度、紧张度下降、平均收缩速度、缓慢指数明显减缓,压力指数、脑血管负荷指数明显增高(t=2.14~2.6,P<0.05;t=2.85~14.4,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测新指标较旧指标能更全面、准确地诊断TIA.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局部脑血流减少及血管因素的关系

    作者:王默力;华扬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间期局部脑血流减少与血管本身病变多因素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1-06/2002-07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临床诊断的56例TIA患者进行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mial doppler,TCD)以及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coded Doppler sonography,CCDS)扫描的检查,将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TIA的血管因素按其相关度顺序排列为脑动脉硬化(73.3%)、颈动脉斑块数量(69.2%)、易脱落颈动脉斑块(23.2%)及颅内外血管的狭窄(19.0%).以上血管因素在老年人与非老年人之间有明显差异,与老年人关系更密切.结论:TIA的血管因素主要为脑动脉硬化、颅内外血管的狭窄和不同数量及质量的颈动脉斑块,颅内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较颅外发生率更高.老年人TIA的血管因素更重要.

  • 心脏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特征

    作者:俞学海;王桂清;曹奕丰

    目的:比较和分析心脏病患病与否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 cerebral vascular hemodynamic indes,CVHI)的差异和变化特征. 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南汇区 4个镇 35岁以上人群,选择心脏病患者进行 CVHI检测并对检测指标进行统一积分,以 1∶ 1的比例在人群中选择无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群 CVHI检测指标和积分的差异. 结果:心脏病组脑血管功能平均积分为 (78.11± 24.57)分,对照组为 (88.92± 14.59)分,心脏病组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01);心脏病组的平均血流量 (Qmean)、平均血流速度( Vmean)、大血流速度( Vmax)、小血流速度 (Vmin)和临界压与舒张之差( DP)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01),而外周阻力( RV)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CVHI指标变化幅度较大的分别为 DP,Vmin,Qmean,Vmean,Vmax和 RV. 结论:心脏病患者的 CVHI指标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外周阻力升高和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

  • 氨基胍抑制丙酮醛介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糖缺氧损伤

    作者:李汶潞;胡全;任夏;何萍;除慧敏;戴海斌;陈忠

    目的:研究氨基胍对丙酮醛加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培养的HBMEC上,利用丙酮醛加重缺糖缺氧诱导的损伤,通过MTT检测细胞活力,LDH释放检测细胞死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观察氨基胍的作用和机制.结果:丙酮醛呈浓度依赖地诱导细胞损伤,在2 mmol/L时细胞的存活率为56.1%,而丙酮醛合并缺糖缺氧后,细胞的损伤率增加到90.0%.氨基胍(l mmol/L)能抑制丙酮醛和缺糖缺氧诱导的LDH释放和AnnexinV/PI的形成.进一步研究发现氨基胍能抑制丙酮醛和缺糖缺氧诱导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结论:氨基胍对丙酮醛加重HBMEC的缺糖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抗糖基化作用有关.

  • 国内脑血管形态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为龙;韩卉

    近十五年来,国内脑血管形态学研究有很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种解剖学专业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约有200篇,现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简要述评。

  • 丁苯酞联合波立维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灌注量的影响

    作者:王学慧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波立维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脑血管灌注量及血液学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神经科收治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调控血压、血脂、血糖、抗血小板凝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丁苯酞、波立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脑血管灌注指标和血液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和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波立维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脑血管灌注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 CCVI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雪娜;尹雅芙;李亚明;任艳;金友贺

    目的 观察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20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脑组织结构异常、临床确诊为CCVI患者行SPECT显像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分别测定rCBF、局部脑血流量降低百分比、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V)、脑动脉搏动指数(PI).对照组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者.结果 20例CCVI患者中,95%(19/20)患者出现rCBF减少,主要灌注降低区为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80%(16/20)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加快.结论 对CCVI患者进行rCBF及TCD检测,有助于观察病变部位脑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早期脑血流量变化可提示患者预后,为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 凝血酶在脑卒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丽(综述);何晓英(审校)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是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及蛛网膜下脑出血。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高1倍,脑卒中已成为中国第1位死因。脑卒中除了高致死率外,还具有高致残率,全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有3/4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且呈年轻化趋势,使正值盛年的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但是脑卒中病理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积极寻找有效措施减轻脑卒中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降致残率,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 手术仿真训练系统在脑血管介入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胡俊;史树贵;黄河清;张娟;陈康宁

    脑血管介入技术需要依赖大型的造影设备,同时术中一次性材料费用高昂,且材料类型多样、型号繁多.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以患者为实践对象,由于介入操作复杂、手术风险大,往往限制了介入医生的培训.2009年3月至今在脑血管介入教学中采用了手术仿真训练系统,利用该系统的虚拟现实、仿真互动等特性,为介入医生提供充分的手术实践机会,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法,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青年介入医生的培养.

  • 淀粉样脑血管病研究进展

    作者:夏冰鑫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痴呆患者成为家庭乃至社会的巨大负担.临床上常见的痴呆类型有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混合型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导致的痴呆等.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淀粉样物质的沉积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淀粉样脑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以淀粉样物质沉积在脑小动脉、较小的毛细血管及静脉为特征,主要累及颅内微血管的病变.Alois Alzheimer在1907年发表的1篇关于51岁女性痴呆患者尸体解剖报告里提及,在大脑皮层发现抗染色的特殊物质沉积,但当时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未能识别这种物质的成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