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部吸入制剂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飞;赵志冬;王跃生;王金钱

    对肺部吸入制剂的评价方法进行介绍,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通过中国知网,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对近12年来27篇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将各种肺部吸入剂的评价方法按其特点进行分类.肺部吸入剂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惯性撞击器法、现代光学仪器法、药效学评价、药动学评价、肺内沉积评价法等.肺部吸入剂评价方法存在体内、外评价相关性不强,药动学、药效学评价方法单一,动物模型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安全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有待于逐步改进和完善.

  • 内嵌汉防己甲素纳米粒的复合微球的制备与体外评价研究

    作者:史琛;孟睿;李珂

    为将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经呼吸道输送至病变部位,该文制备了一种具有“内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的复合微球,并对其形貌、释药性能、细胞毒性、细胞摄取等进行了研究.采用乳化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载Tet的PLGA纳米粒子,以甘露醇为基质,运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共聚焦显微镜对其性状、粒径进行表征.运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对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释药特性进行了考察,采用M TT法对复合微球与Tet原料药的细胞毒性进行了对比,并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微球的细胞摄取行为.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复合微球粒径为1 ~3 μm,处在佳沉降粒径之间,“内嵌”的PLGA纳米粒子粒径为189 nm,在模拟人肺部环境下,复合微球快速溶蚀,释放出单分散性良好的纳米粒子.与Tet原料药相比,复合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对肺癌A549细胞有更强的细胞毒性.细胞摄取实验表明细胞对纳米粒子有较强的透膜能力,摄取过程呈时间依赖性.该研究为开发新颖的肺癌化疗给药系统提供了依据.

  • 肺吸入用微粒的粉体工程学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谌茜

    近年来,药物的肺部递送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给药途径引起了广泛关注,肺部给药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各种粉体工程学技术被用于开发具有合适物理性质的用于肺部递送的药物颗粒,这些经过设计的药物颗粒为高效的肺部递送和优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可能。本文重点阐释了肺部颗粒的沉积机制以及各种粉体工程技术在肺部给药领域中的应用,其中PulmoSphereTM和TechnoSphereTM两种新技术已用于上市产品的生产。

  • 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肺部给药的体内外性质研究

    作者:刘春美;张晓燕;毕芸祺;孙建绪;王志敏;郑爱萍

    目的 研制适于肺部给药的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制剂,并对其体内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纳米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表面形态;分别采用透析法和凝胶柱色谱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筛选佳测定方法;采用模拟肺液和生理盐水作为释放介质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气管滴注给药方式,对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肺组织分布和肺部刺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优化处方组成中二肉豆寇酰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1,硫酸铵浓度为0.6 mol/L,药脂质量比为1∶3,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94.0%,平均粒径350 nm,且大小均匀,形态完整.透析法比凝胶柱色谱法能更有效地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和靶向效果,与盐酸环丙沙星溶液相比,其在大鼠肺组织中的t1/2延长7.21倍,Cmax提高4.99倍,肺靶向效率由2.01提高至800,提高了288倍,并且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对大鼠肺部的刺激性小且可逆.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包封率高,具有缓释、靶向效果,且肺部刺激性小,适于肺部给药.

  • 肺部给药系统及其治疗肺部疾病的进展

    作者:金义光;李淼

    肺部给药系统具有肺局部药物浓度高、无首过效应、药物吸收快等优势,已成为肺部疾病治疗和促进大分子药物吸收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肺的生理特点,着重介绍肺吸入给药的剂型、制备方法、质量评价和体内实验方法,以及肺部给药系统在肺部疾病,包括急性肺损伤、肺部感染、肺纤维化、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等治疗中的应用。

  • 胰岛素肺部给药对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沈赞聪;张强;魏树礼

    目的:研究胰岛素溶液(INS-SOL)经正常大鼠肺部给药后的降血糖作用.方法:以血糖水平为指标,考察各种吸收促进剂以及酶抑制剂经正常大鼠肺部给药后对INS-SOL降血糖作用的影响.同时比较了INS-SOL在两种pH条件下的降血糖作用,并以皮下注射为对照,计算不同条件下INS-SOL的药理生物利用度(pharmacological bioavailability, PBA).结果:0.5 u.kg-1的INS-SOL经肺部给药后即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在不加吸收促进剂的条件下的PA为26.0%.辛酸钠、胆酸钠、苄泽35、苄泽78和酶抑制剂杆菌肽均显著地增加INS-SOL的降血糖作用.INS-SOL在pH 3时的降血糖效果比pH 7时有显著的提高.结论:INS-SOL经肺部给药后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

  • 渗透促进剂对多肽类药物肺部给药促渗作用的机理

    作者:王智瑛;张强

    目的从肺细胞膜流动性的角度探讨渗透促进剂增加多肽类药物肺部吸收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鲑鱼降钙素(sCT)为模型药物,考查多种渗透促进剂对sCT经肺吸收的促进作用.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和荧光偏振技术测定旋转相关时间(τC)及荧光偏振度(P),计算渗透促进剂处理前后膜脂流动性和膜蛋白构象的变化,从而考查渗透促进剂增加药物肺部吸收的原因.结果可以显著促进药物吸收的苄泽78、卵磷脂、辛酸钠均引起膜脂质流动性的增加,同时造成蛋白构象不同程度的松散;牛磺胆酸钠对膜蛋白的影响较弱;壳聚糖降低膜脂流动性,其促渗作用主要来自于改变了膜蛋白的三级结构而使细胞间紧密连接张力减小;2-羟丙基-β-环糊精对药物吸收没有明显贡献,同时其对膜通透性基本没有影响.结论考查体外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为研究渗透促进剂对药物肺部吸收的促进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 胰岛素脂质混悬液的肺部给药

    作者:江志强;吕剑

    目的研究胰岛素脂质混悬液(insulin lipid suspension,INS-LIP-SP)经正常大鼠肺部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以薄膜-超声分散法和逆相蒸发法制备INS-LIP-SP,以sc胰岛素溶液为对照,并同气管滴注胰岛素溶液进行比较,分别计算气管滴注给药后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f%)和药物相对生物利用度(F%),结合药效学和药动学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以薄膜-超声分散法和逆相蒸发法制备的INS-LIP-SP其脂质颗粒平均粒径和跨距分别为1.91 μm,0.94和2.08 μm,1.28,包封率分别为(16.4±1.6)%和(40±3)%(n=3),肺部给药后f%均达到37%,F%均达到32%,与胰岛素溶液肺部给药后的f%和F%(分别为29%和1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不同包封率的INS-LIP-SP与胰岛素溶液和空白脂质体的物理混合物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NS-LIP-SP肺部给药后可达到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 月桂酸二乙醇酰胺修饰利福喷丁脂质体的制备、性质及肺部给药

    作者:束家有;全向阳;束怡;广一平;刘有成

    目的 制备表面活性剂修饰利福喷丁(RIF)脂质体,进行该脂质体水化性能、载药量、释药速度和肺部给药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利福喷丁脂质体,比较月桂酸二乙醇酰胺(LDEA),Tween 80和azone修饰利福喷丁脂质体的形态、包封率、释药速度和离体猪肺膜透过性,通过纤支镜进行肺部给药研究.结果 RIF-LDEA脂质体粒径在15~50 nm,包封率为83.0%,表观透膜系数Kp为44.29;LD50为675 mg·kg-1.结论 LDEA修饰使利福喷丁脂质体的载药量增加1倍、释药速度的可调性强及安全性好.经纤支镜介导灌注给药治疗肺内膜结核的效果显著.

  • 肺部给药研究新进展

    作者:陈新梅

    本文介绍了肺部给药研究的新进展:给药方式、影响因素、新剂型、新技术和方法、安全性、在中药方面的应用等,为肺部给药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羧甲基壳聚糖对脂质体肺部吸收的影响

    作者:周佳琦;王小娇;陆亚媛;胡琦兰;陈西敬;陈丁丁

    目的 探究两种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壳聚糖(CMCS)对于脂质体肺部吸收的影响.方法 以吉非替尼为模型药,制备普通吉非替尼脂质体以及取代度分别为0.6和0.9的两种CMCS修饰的脂质体,考察三者通过肺部给药后吉非替尼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 在肺部给药后0.5 h,CMCS修饰脂质体组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普通脂质体组,同时药物在肺部和肺泡灌洗液中的浓度较低(P<0.05),但两种不同取代度CMCS修饰的脂质体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CS能够显著增加脂质体通过肺部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CMCS的取代度对其修饰脂质体的肺部吸收没有差异.

  • 青蒿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经肺给药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作者:王丽;傅川;曾明辉;何林

    目的:研究青蒿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大鼠肺部给药后在其体内的分布特点.方法:建立LC-MS法,测定青蒿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大鼠肺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及心、肝、肺、肾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青蒿素肺部给药后的吸收迅速,药物在血液、肺、肝、肾中浓度较高,在心脏中浓度未检出.结论:将青蒿素制成固体脂质纳米粒经肺给药,可提高青蒿素在肺部中的药物浓度,降低对心脏的损伤;与青蒿素溶液相比,青蒿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消除减慢,具有一定缓释作用.

  • 中空性纳米聚集颗粒用于肺部给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鸿鸽;林少辉;陈建华;谢英

    肺部给药是一种简单、直接、有效、无侵害性的给药方式,肺部药物递送可以达到局部及全身的治疗效果.纳米给药系统具有靶向及缓释特性,在提高治疗指数、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将纳米粒溶液或纳米粒和辅料的混合液进行喷雾干燥,可制得中空性纳米聚集颗粒.中空性纳米聚集颗粒具有较大几何直径和较小的密度,能够提高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得到良好的肺部沉积率,是一种潜在的肺部纳米给药系统新剂型.本文从中空性纳米聚集颗粒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制备工艺等方面阐述了该新型制剂的关键技术,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粉体动力学性质以及用于肺部给药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为该种新剂型应用于肺部给药的干粉吸入剂提供了制剂学参考.

  • 影响干粉吸入剂肺部给药过程的因素

    作者:田沛;杨志强;王杏林;赵亚绘

    干粉吸入剂(DPI)是具发展潜力的肺部给药制剂,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肺部局部疾病的治疗,还为某些作用于全身的药物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DPI肺部给药过程直接决定DPI的临床疗效,该过程包括干粉的分散、雾化和肺部沉积,其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干粉的粉体学性质、给药装置和吸入气流速率三方面.临床应用中,需要平衡各影响因素,以实现药物大的分散、雾化和肺部沉积.本文对DPI肺部给药过程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肺部给药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勉;朱家壁;汤玥

    肺部因具有肺泡上皮层厚度薄、表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代谢反应相对较少等有利于药物吸收转运的特点,已成为一些易被酶降解的作用于全身的蛋白质类药物和治疗肺部疾病药物的重要给药靶器官.随着纳米科学的迅速发展,肺部给药新剂型正成为药物制剂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文中结合肺部的生理基础和肺部用药的情况,着重从剂型特点、模型药物、载体材料、制备方法等方面,对包括纳米粒、多孔纳米粒集合体粒子、微球、大多孔粒子和脂质体在内的几种肺部给药新剂型的新研究动态进行综述.

  • 定量吸入气雾剂处方设计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作者:魏农农;苏敏

    肺部具有吸收表面积大、吸收部位血流丰富、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以及上皮屏障薄、膜通透性高等优点,因此,采用定量吸入喷雾剂进行肺部给药得到极大的重视.现参考美国FDA、欧盟关于吸入制剂相关指导原则,并结合国内气雾剂的研发和生产的具体情况和我国药典,对定量吸入气雾剂的处方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

  • 人工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胰岛素肺部给药载体的研究

    作者:季颖;裴元英

    目的制备人工肺表面活性物质(APS)作为胰岛素(INS)肺部给药载体.方法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中加入脂肪醇、表面活性剂、不饱和磷脂和脂肪酸,制备APS载体.采用脉冲气泡表面张力仪测定APS的低表面张力,比较不同处方的APS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以及INS对APS降低表面张力能力的影响.结果 4种APS(DPPC/lecithin-PA,DPPC-Hex-Tyl,DPPC-PG,DPPC/Tyl)的平均低表面张力分别为9.11,4.10,2.26,1.49mN·m-1;INS的加入对APS载体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后3种INS-APS制剂具有相似的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明显优于DPPC-lecithin-PA-INS制剂(P<0.01).4种INS-APS制剂平均粒径范围在0.6~1.8μm之间,符合肺部给药对粒径范围的要求.结论 INS不影响APS制剂表面性质,可将APS作为INS肺部给药载体,进一步进行生物有效性和病理学研究.

  • 蛋白和多肽类药物肺部给药剂型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季颖;吕剑;江志强

    目的对蛋白和多肽类药物肺部给药剂型的研究进展和安全性问题作简要综述.方法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肺部给药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尽管肺部给药还存在给药剂量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及长期用药后肺部安全性等问题需要解决,蛋白和多肽类药物的肺部给药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粉雾剂的体内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蔡兴诗;杨阳;谢向阳;杨艳芳;梅兴国

    目的 对近年来粉雾剂体内常用的给药方式和评价方法进行介绍和探索,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方法 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综合、整理和归纳.结果 综述了粉雾剂体内评价常用的给药方式和体内评价方法,并分别对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和探讨.结论 由于呼吸系统生理结构复杂,目前针对粉雾剂的体内评价体系较多,尚无统一标准.如何更好地评价粉雾剂在体内的效果,建立一套先进、合理、标准的评价系统,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研究新进展

    作者:郭体宇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胰岛素给药系统日臻完善,除注射给药外,还有口服给药、肺部给药等方式,现综述如下.

7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