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足月小于胎龄儿6月龄内能量摄入与追赶生长的关系

    作者:杨琴;程茜;张萱

    目的 探讨足月小于胎龄儿(SGA)在生后6月龄内的快速生长期营养与追赶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依据纳入标准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6月龄内SGA和足月适于胎龄儿(AGA)的临床资料.SGA组分别在1、3、6月龄依据标准差的离差法(Z积分)计算体重的△Z值(△SDS)来分成追赶组(△SDS≥0.67)与无追赶组(△SDS<0.67),采用x2检验比较追赶组与无追赶组喂养方式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每日能量摄入量及蛋白能量比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6月龄内的SGA组180例,其中男63例、女117例;AGA组48例,其中男19例、女29例.追赶组与无追赶组在喂养方式(母乳、母乳+配方奶、配方奶)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月龄为75.4%(43例)比61.0%(75例)、12.3%(7例)比20.3%(25例)、12.3%(7例)比18.7%(23例),3月龄为66.7%(70例)比53.4%(39例)、12.4%(13例)比16.4%(12例)、21.0%(22例)比30.1%(22例),6月龄为31.6%(30例)比23.5%(16例)、14.7%(14例)比17.6%(12例)、53.7%(51例)比58.8%(40例),x2=3.263、3.207、1.308,P均>0.05].在每日能量总摄入量(kJ/d)上,无追赶组在1、3、6月龄均明显低于AGA组(1 668±350比1 841±426、1 889±276比2 330±379、2 175±349比2 556±354,P均<0.05),在3月龄明显低于追赶组(1 889 ±276比2 118±361,P<0.05);追赶组在3、6月龄均明显低于AGA组(2 118 ±361比2 330±379,2 336±374比2 556±354,P均<0.05).在每日能量平均摄入量[k J/(kg·d)]上,无追赶组在1、6月龄明显高于追赶组和AGA组(483±113比413±79和407±82,343±52比321±56和310±47,P均<0.05),追赶组与AG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蛋白能量比上(g/100 kJ),无追赶组明显高于追赶组和AGA组,在6月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9±0.09比0.51±0.07和0.50±0.07,P<0.05),而追赶组与AG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到6月龄时以是否实现追赶生长进行分组比较两者在1、3、6月龄能量摄入的差异,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追赶生长者每日能量总摄入量高于未实现追赶者(F=7.512,P<0.05),但两者每日能量平均摄入量及蛋白能量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45、0.436,P均>0.05).结论 足月小于胎龄儿生后6月龄内的追赶生长与喂养方式及每日能量平均摄入量无关.

  • 女性癫痫合并妊娠患者35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西爱;蒋永莉;宋鲁;高琼;马悦;李雯;江文

    目的 探讨女性癫痫患者妊娠期抗癫痫药物(AEDs)的使用、癫痫发作、妊娠结局以及婴儿喂养情况,为女性癫痫患者的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7月陕西省抗癫痫药物与妊娠登记中心登记的癫痫合并妊娠患者,分析患者妊娠期癫痫服药情况、发作情况、生产方式、妊娠结局以及喂养方式.结果 一共350例患者,共计376次妊娠.272次(72.3%)妊娠期患者服用AEDs治疗,其中246次(90.4%)妊娠期患者采用单药治疗,26次(9.6%)妊娠期患者联合用药.179次(47.6%)孕早期患者服用了叶酸.123次(32.7%)妊娠期患者癫痫发作频次增加,其中43次(35.0%)妊娠期患者未服药,80次(65.0%)妊娠期患者服药治疗,服药者均未进行定期规范的AEDs药代动力学监测.170次(45.2%)妊娠期患者癫痫无发作、42次(11.2%)发作减少、24次(6.4%)发作无变化.剖宫产率43.8%(158/361),自然分娩率56.2% (203/361).妊娠不良结局和子代畸形发生率分别为4.5%(17/376)和1.9%(7/376),主要的畸形为:心脏畸形2例,骨骼畸形、染色体异常、小脑畸形、双胞胎联体畸形各1例.母乳喂养率52.6%(190/361).结论 陕西省女性癫痫患者妊娠期抗癫痫药物服用依从性、药代动力学监测以及叶酸服用等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ChiCTR-OOC-16009277

  • 双胞胎经母乳传播感染HIV分析

    作者:刘忠霞;王静;刘新生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病毒(HIV)的三条传播途径之一.母婴垂直传播又分妊娠期宫内传播、分娩期经产道传播以及母乳传播三种方式.感染HIV的妇女将HIV传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15%~50%,其中宫内传播的发生率约占14%,产程中约占65%,通过母乳喂养方式约占20%~40%.

  • 喂养方式对婴儿食物过敏原的差异性影响

    作者:刘悦;兰凤荣;李静;赵丽媛

    目的 探讨喂养方式与婴儿食物过敏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2月在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皮肤科接受过敏原检测的婴儿370例,年龄在出生后4~12个月.通过问诊获取每一位受检婴儿的喂养方式、家族性过敏史、服药史以及过敏症状,同时采用MORA生物共振方法检测其过敏原.根据每一位患儿的喂养情况将其分为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并对各组患儿对不同食物过敏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蛋白类常见食物过敏原中,母乳喂养组患儿对牛奶、蛋类、肉类的过敏反应发生率(25.8%,38.3%,16.4%)与人工喂养组(27.3%,40.9%,14.5%)和混合喂养组(26.5%,39.4%,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工喂养组患儿时海鲜类、豆类和坚果类的过敏反应发生率(38.2%,45.5%,36.4%)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28.1%,31.2%,22.7%)和混合喂养组(23.5%,32.6%,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非蛋白类常见食物过敏原中,母乳喂养组患儿对酵母、小麦、草莓的过敏反应发生率(22.7%,18.8%,19.5%)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11.8%,10.9%,9.1%)和混合喂养组(12.9%,8.3%,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母乳喂养不能降低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人工喂养可能会增加婴儿对海鲜类、豆类和坚果类过敏的风险,母乳喂养可能导致婴儿对小麦、酵母、草莓具有较高的过敏风险.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萌牙前婴儿口腔微生物定植的动态研究

    作者:邹静;周学东;李少敏;肖晓蓉

    研究口腔正常微生物在人类口腔中的早期定植,了解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建立及演变特点,将有利于建立维持口腔微生态平衡的条件,防止平衡失调引起的各种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对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分析从出生到乳牙萌出之前婴儿口腔细菌和真菌定植的种类、数量、定植时间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口腔微生物的影响.

  • 作者:

    关键词:
  • 1144例婴儿喂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作者:刘玉荣;王振西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疾病的影响,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方法对¨甜例4个月内住院婴儿喂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健康婴儿母乳喂养率高于疾病婴儿的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较人工喂养儿的病程短;喂养方式与城乡、婴儿性别关系不大.结论婴儿喂养方式与患病及病程密切相关,提高母乳喂养率能减少疾病,缩短病程.

    关键词: 婴儿 喂养方式 疾病
  • 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作者:权薇丽;张松生;曲利园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母乳喂养组167例,婴儿出生后4个月内给予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104例,婴儿出生后即给予混合喂养,在婴儿3~4月、6~7个月进行北京市儿童系统管理体检时检测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结果婴儿3~4月龄时混合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48.1%,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组的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辅食后,两组婴儿6~7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婴儿纯母乳喂养可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适时、适量、合理添加辅食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有力措施。

  •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及疾病的影响

    作者:张晓东;丁平宝;熊淑琴

    为了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对体格发育及疾病影响的关系,本文对我县近三年来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调查,通过完整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简析喂养方式与婴儿发育的关系

    作者:林安静;宋晓琳

    目的:宣传指导母乳喂养,掌握母乳喂养知识,提高母乳喂养比率.方法:门诊直接询问乳母进行调查.结论: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人工喂养比较,对婴儿体重影响和营养不良发生均有显著差异.

  • 不同喂养方式与6月龄婴儿贫血的关系研究

    作者:朱伟莉

    目的:了解该地区6月龄婴儿贫血患病情况,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6月龄婴儿贫血的关系,为预防贫血、合理喂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生长监测的6月龄婴儿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并对喂养方式进行调查,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该次调查6月龄婴儿1491例:男婴778例占52.2%、女婴713例占47.8%:贫血患病率为19.9%;纯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为32.1%,高于混合喂养组(21.6%)和人工喂养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妊娠期妇女健康管理,指导婴儿家长在婴儿4~6月时适时、适量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以预防贫血。

    关键词: 婴儿 喂养方式 贫血
  • 不同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作者:魏德萍;陈伟香

    目的:分析并观察不同喂养方式以及辅食添加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门诊部体检的婴儿3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婴儿198例给予母乳喂养,对照组婴儿150例给予混合喂养,对比两组婴儿4~5月以及6~7月体检时检测的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儿4~5个月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28.28%,对照组婴儿为42.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6~7个月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41.41%,对照组婴儿为43.33%,两组婴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及时添加辅食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3.74%,不及时添加辅食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1.4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刚出生婴儿给予母乳喂养可有效降低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机率,同时给予适量以及合理的辅食添加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减少。

  • 不同喂养方式对0~4个月婴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作者:刘衍秋;赵庆华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及其他喂养方式的优点,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方法:将680名足月顺产儿分为纯母乳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后者再按母乳占婴儿全部食物的80%及以上者为高比例母乳喂养,20%~79%为中比例,20%以下为低比例母乳喂养分为高、中、低三组,从出生到7、30、42 d,2、4个月共进行6次跟踪随访,对婴儿体重逐一测量.结果:在出生体重无显著性差异前提下,纯母乳喂养儿平均体重均超过其他各组比例母乳喂养儿体重,4个月时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乳喂养优于其他方式喂养,母乳是婴儿的佳食品.

  • 喂养方式与6~9个月婴儿贫血状况分析

    作者:邱勤;王泽宏;严冬花

    目的 探讨婴儿期喂养方式不同与婴儿贫血的关系,以改进喂养方法,预防贫血.方法将250例婴儿根据喂养方式不同(4个月内)分为完全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6~9个月筛查血红蛋白.结果 6~9个月婴儿人工喂养组贫血检出率为9.7%,明显低于母乳喂养组(45.9%)和部分母乳喂养组(33.3%),三种喂养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应加强对母乳喂养婴儿的营养指导.

  • 婴幼儿营养发育与喂养行为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桂香

    目的 探讨婴幼儿营养发育与喂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跟踪访谈调查方法,利用精确度5 g的ACS型电子称测量婴幼儿体质量,利用精确度为0.1 cm的WB-Ⅱ卧式婴儿身长测量器测量婴儿身长以显示婴幼儿的发育状况.分别对0~4个月(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分别采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方式下婴幼儿营养发育状况进行调查;对0~18个月不同时间添加辅食后,婴幼儿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个月采用母乳喂养方式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24.32%,采用人工喂养的营养稍差比例为52.63%,采用混合喂养的营养稍差的比例为25.00%;≤4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10%,4~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所占比例为6%,>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所占比例为50%,不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34%.结论 婴幼儿在4个月以下采用母乳喂养的其发育状况较采用人工喂养方式喂养的有较明显的优势.婴幼儿在4~6个月时添加辅食对其营养发育有利.应当积极向市民宣传科学合理的婴幼儿喂养方式,以期显著提高婴幼儿营养发育水平.

  • 早产儿的消化功能及喂养方式

    作者:贺继雯;张巍

    由于宫内储备不足及生理功能不成熟,早产儿生后应予积极的营养支持,以保障早产儿达到或接近官内生长速度[1].早产儿生后多患疾病,合理的喂养可提供营能量,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早产儿生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要继续分裂增长,若早期营养不良,可致细胞分裂停止,造成精神发育迟滞及智力落后.因此,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的营养支持直接影响其近远期预后及生长发育.

  • 莫力达瓦自治旗319例婴幼儿4个月内喂养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通过了解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地区婴幼儿4个月内喂养方式,得出结论:调查地区的纯母乳喂养婴幼儿的比重尚未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至2010年)中要求将用母乳喂养婴幼儿的比重提高到85.0%的目标;该地区乡村的母乳喂养的比重高于城镇。

  • 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轨迹的影响

    作者:张祥钦;李暖;胡静;郭霞;张红敏

    目的 观察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出生后即在长垣县人民医院系统管理的婴儿708例,其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318例,混合喂养266例,单纯人工喂养124例;于2,4,6,8,10和12个月测量其身高、体重,Kaup指数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①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881,P=0.023,人工喂养儿体质量大.②3种喂养方式婴儿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63,P=0.208.③生后2,4月龄时人工喂养婴儿的偏瘦发生率和12月龄时肥胖发生率均高于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P<0.05.结论 以母乳为主的喂养方法 可以使婴儿体格均衡发育,单纯人工喂养增加4个月前的营养不良率,并可能潜在影响肥胖的发生.

  • 某社区系统管理婴儿贫血监测结果分析与干预

    作者:张凤莲;谢凤珠

    目的 了解婴儿期婴儿贫血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系统保健的6个月婴儿631名,按喂养方式不同分组,其中母乳喂养组180名,混合喂养组236名,人工喂养组215名,对贫血患病率进行分析;对其中165名母乳喂养的婴儿,按及时添加辅食和未及时添加辅食分成2组,对贫血率进行分析.采集婴儿左手无名指末梢血20μl,应用迈瑞BC-2800三分类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 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7.22%)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22.03%)、人工喂养组(30.23%),母乳喂养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的婴儿及时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5.93%,未及时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喂养方式和能否及时添加辅食,对婴儿贫血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保健过程中采取相应对策,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同时,合理添加辅食,是减少婴儿期贫血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 喂养方式 贫血 婴儿
  • 二胎产妇喂养方式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郑蓉婷;丁玉兰;林文华;叶菀

    目的 了解二胎产妇喂养方式的现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拟为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二胎产妇,对其产后喂养方式、一般情况和该婴儿出生42天后的社区体检进行资料收集.结果 1075例二胎产妇喂养方式中,纯母乳喂养708例,配方奶喂养62例,混合喂养305例;产妇年龄、产次、孕周、产后出血和婴儿体质量、贫血情况为二胎产妇喂养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二胎产妇喂养方式与产妇年龄、产次、孕周、产后出血和婴儿体质量、贫血情况密切相关,可根据情况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580 条记录 4/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