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槐耳大黄双向发酵体系研究*

    作者:周黎;戚岑聪;高鹏飞;周蓉蓉;张文意;史新元

    目的:建立槐耳大黄双向发酵体系。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醋酸镁—甲醇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多糖含量、总蒽醌含量、4种游离型蒽醌含量,并结合折干率、消耗率等指标对药材用量、温度、加水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采用500 mL锥形瓶进行槐耳大黄双向发酵时,佳工艺为:药材用量10 g ,温度34℃,加水量120%。结论:双向发酵使大黄游离型蒽醌含量增加,其中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大黄酚含量有所增加,结合型蒽醌减少,可缓和大黄峻烈的泻下作用。

  • 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体系物质基础变化

    作者:张文意;张婧;高鹏飞;史新元

    目的:分析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体系的物质基础变化规律.方法:分别采用三氯甲烷和水提取不同发酵时间菌质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并通过UPLC-MS对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指认发酵过程中变化明显的色谱峰,确定其分子结构.结果:槐耳/板蓝根菌质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出11个色谱峰,经质谱确认出其中的8个化合物,分别为3-甲醛吲哚、次黄嘌呤,2,4-喹唑啉二酮,丁香酸,(E)-3-(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亚甲基)-2-吲哚酮,2,5-二羟基吲哚,鸟嘌呤,靛红;水溶性部分分离出8个色谱峰,经质谱确认出其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精氨酸、甘草素、腺嘌呤、表告依春、色胺酮.结论:分离鉴定出的13种化合物具有多方面药效学作用,为后续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响应面法优化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条件

    作者:张婧;郭明晔;程亦雄;周黎;戚岑聪;史新元

    目的:优化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条件并确定发酵终点.方法:以菌质多糖含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考察温度、相对湿度、接种量对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条件的影响,同时确定槐耳/板蓝根菌质双向发酵终点.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菌质多糖含量.结果:槐耳板蓝根菌质多糖的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9.4℃,接种量0.826 mL·g-1,相对湿度75.5%,菌质多糖质量分数11.496%,与预测值(11.548%)偏差0.45%,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0.9826,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确定发酵终点20 d.结论:响应面法可用于优选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条件,具有简便、预测性良好等优点.

  • 槐耳清膏负性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裸鼠胃癌腹膜转移

    作者:汤加宁;程向东;徐志远;杜义安;张袁骕;谢华夏;吕航;黄挺;郑国淀

    目的:研究槐耳清膏抑制裸鼠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胃癌模型24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12,每2天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5mL)、槐耳清膏组(n=12,每2天腹腔注射15mg/mL的槐耳清膏1.5mL).记录各组裸鼠体质量变化,实验性腹膜转移癌指数(ePCI),原位肿瘤相对体积(RTV),qRT-PCR检测各组胃癌组织PI3K、Akt、MMP-2、MMP-9、uPA mRNA表达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与槐耳清膏组在体质量变化上无统计学差异,槐耳清膏组的实验性腹膜癌转移指数(ePCI)和RTV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槐耳清膏组胃癌组织PI3K、Akt、MMP-2、MMP-9、uPA mRNA表达也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槐耳清膏可以抑制胃癌腹膜转移,可能是通过负性调控PI3K/Akt通路这一机制实现的.

    关键词: 槐耳 胃癌 腹膜转移
  • 中药槐耳调节哮喘缓解期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平衡的基因及蛋白水平研究

    作者:孙雯;俞建;时毓民;张皓;王莹;吴冰冰

    目的:从基因及蛋白水平探讨中药槐耳调节T辅助淋巴细胞(Th)平衡的机制,为槐耳在临床上治疗缓解期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哮喘缓解期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3组,即空白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与不同浓度的槐耳菌质配液(6g/L)及培养液作用48h;然后测定细胞培养沉淀中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mRNA的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及IFN-γ的量.结果:在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中,IL-4mRNA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IFN-γ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IFN-γ/IL-4比值的基凶及蛋白水平表达均高于空白组;然而,对于以上4个指标的检测,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槐耳菌质能够明显增加IFN-γ及减少IL-4mRNA的表达,可调节哮喘儿童缓解期IFN-γ/IL-4比值的失衡,平衡Th1/Th2比值的漂移.

  • 槐耳清膏增加人胃腺癌细胞MKN45对顺铂敏感性研究

    作者:汪丽菁;谢华夏;徐志远;杜义安;程向东

    目的:体外观察槐耳清膏在增加人胃腺癌MKN45细胞对顺铂(DDP)敏感性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槐耳清膏、DDP单独或联合应用对MKN4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计算Q值判定两药合用的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槐耳清膏与DDP联用对MKN45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单药槐耳清膏及DDP均能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呈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两药联用作用24h时,表现为协同效应,而作用48h时主要表现为相加效应;槐耳清膏与DDP联用能显著增加MKN45细胞的凋亡率,并诱导细胞阻滞于S期.结论:槐耳清膏不仅能直接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增殖,与DDP联用时还能增加胃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而这种增敏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诱导细胞凋亡和S期阻滞而实现的.

  • 槐耳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鲁明骞;卢宏达;孔庆志

    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肿瘤的治疗近年来未见明显突破,放化疗又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手段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槐耳有抗肿瘤、增强患者抵抗力、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 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提取物抑制乳腺癌 MCF-7细胞迁移/侵袭及相关因子的研究

    作者:周蓉蓉;高鹏飞;张文意;张艳聪;马维维;刘秋雨;史新元;连增林

    目的:观察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产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侵袭和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板蓝根组、槐耳组和槐耳板蓝根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CF-7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CF-7细胞侵袭能力;细胞黏附实验检测MCF-7细胞黏附能力;半定量RT-PCR检测MCF-7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波形蛋白(Vimentin)基因表达。结果与板蓝根组和槐耳组比较,槐耳板蓝根组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黏附(P<0.05),抑制MMP-9和Vimentin的基因表达(P<0.05)。结论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提取物可能通过下调MMP-9和Vimentin的基因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侵袭。

  • 槐耳联合DC-CIK对荷结肠癌HT29干细胞瘤裸鼠的体内杀伤实验研究

    作者:孙雯雯;窦金霞;张琳;乔丽葵;沈娜;高文远

    为了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荷结肠癌HT29细胞干细胞瘤裸鼠的治疗效果.建立了BalB/C裸鼠结肠癌干细胞模型,随机分为以下4组,每组8只裸鼠:空白对照组、DC-CIK组、槐耳组、槐耳联合DC-CIK组(联合治疗组).其中DC-CIK组、联合治疗组裸鼠在肿瘤干细胞接种4d后通过尾静脉注射1×106个DC-CIK细胞给予治疗,每周2次共3周;槐耳组和联合治疗组,按每60 kg体质量20 g给药,每天1次灌胃0.2 mL,共3周;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各组裸鼠在治疗3周期间每2d测量瘤体大小及裸鼠体重,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称重,观察对荷结肠癌HT29干细胞裸鼠的治疗后影响,RT-PCR法检测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各组治疗结束后,槐耳组、DC-CIK组、联合治疗组荷结肠癌HT29干细胞裸鼠的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又明显低于槐耳组和DC-CIK组,其中,联合治疗组抑瘤率可达46.77%.在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方面,联合治疗组与DC-CIK组、槐耳组相比,PI3K/Akt通路中关键基因PI3KR1和Akt,Wnt/β-catenin通路中关键基因Wnt1,CTTNB1,Notch通路中关键基因Notch1,Notch2,Notch3的mRNA表达均有所下调.不同治疗方法对结肠癌HT29细胞干细胞瘤裸鼠治疗效果中,槐耳联合DC-CIK组效果佳,为临床治疗结肠癌提供了新思路.

  • 槐耳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爱琳;胡仲冬;屠鹏飞

    槐耳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已经证实其抗癌效果,包括对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胃癌等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主要机制涉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调节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等.该文对近年来槐耳抗肿瘤作用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槐耳抗肿瘤作用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槐耳浸膏联合化疗药物对人胃癌MGC803的体外抑制作用

    作者:周玲;乐涵波

    目的 筛选出槐耳浸膏与化疗药物的佳组合并探讨槐耳浸膏和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槐耳浸膏和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紫杉醇)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MGC803,通过MTT法检测槐耳浸膏对MGC803细胞增殖的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的变化;将0.2 mg· mL-1的槐耳浸膏分别与5-FU(2.5 μg·mL-1)或紫杉醇(0.5μg· mL-1)联合处理细胞,比较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0.2 mg· mL-1槐耳浸膏联合5-FU(2.5 μg·mL-1)干预MGC803细胞24、48 h后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0.2 mg·mL-槐耳浸膏联合5-FU(2.5 μg·mL-1)干预MGC803细胞24、48 h后细胞的P53、T-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槐耳浸膏及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紫杉醇)均能降低MGC803细胞存活率,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胞体缩小、核碎裂,且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P<0.01).相较于单独应用化疗药物,联合用药能够显著降低细胞的生存率.槐耳浸膏联合5-FU联合给药上调人胃癌细胞MGC803 T-Akt及P53蛋白表达量,同时下调P-Akt的表达量.结论 槐耳浸膏联合5-FU在体外诱导胃癌细胞MGC803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联合使用槐耳浸膏和化疗药物可能会更有效发挥槐耳抗肿瘤增殖的作用.

  • 槐耳及其复方制剂槐杞黄颗粒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书琳

    槐耳生长于槐树、洋槐及青檀等树上,为多孔菌科真菌槐菌栓的子实体,其菌盖半圆形,呈耳状,生长于古中国槐上,故古称“槐耳”.近年来研究发现,槐耳具有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功效,其与枸杞子、黄精等配伍后可得到真菌类新药-槐杞黄颗粒,其更大程度的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该文将对槐耳及其复方制剂槐杞黄颗粒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甘草对液体发酵中槐耳菌丝体生长及多糖影响初探

    作者:冯杉;李赛楠;江林芡;常艳旭;马琳

    [目的]以槐耳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为主要指标,探究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中佳甘草的添加量和发酵时长.[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技术,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甘草提取液,共发酵获得槐耳-甘草共发酵产物,苯酚-硫酸法及DNS法结合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实验中,添加甘草8 g/L、发酵终点设为192 h时,槐耳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达到大值.[结论]运用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可以提高槐耳生物量及多糖的含量,为深入研究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槐耳 液体发酵 多糖
  • 槐耳增强免疫作用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张洪梅;史晓飒;马维维;张艳聪;刘腾飞;史新元

    槐耳是我国重要的药用真菌,其主要活性成分多糖蛋白可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其制剂槐耳颗粒已应用于临床治疗.该文对其增强免疫作用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槐耳增强免疫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槐耳清膏治疗结肠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梦桥;黄河;徐宇飞;凌凯;季超

    目的 以结肠癌肿瘤术后复发模型为基础,探讨槐耳清膏对其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BALB/c裸鼠36只,周龄4~6周,予以皮下种植SW480结肠癌细胞建立荷瘤模型,待肿瘤生长约4周,切除原发肿瘤,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槐耳清膏4.0 g/(kg·d)灌胃治疗;空白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采用5-FU(10 μg/ml)治疗;各组12只;观察经过治疗2周后各组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同时通过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复发肿瘤中VEGF和DLL4基因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复发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 实验组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VEGF和DLL4基因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抑制,同时复发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较低.结论 槐耳清膏对结肠癌肿瘤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同抑制血管生长,阻断DLL4基因通道相关.

  • 中药槐耳抗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陈霞飞;张义军;王菊

    槐耳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中药,在多种肿瘤的辅助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槐耳抗肿瘤机制仍在研究中,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其凋亡、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迁移与侵袭、减少其血管的形成、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以及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增强抗肿瘤作用有关.现就其抗肿瘤的相关机制进行以下综述.

    关键词: 槐耳 肿瘤 研究进展
  • 槐耳浸膏逆转胃癌耐药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志远;程向东;杜义安;吕航;张袁骕;陈佳辉

    目的:研究槐耳浸膏对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Fu)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CCK-8法计算SGC7901/Fu细胞的耐药性;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realtime RT-PCR法检测EMT相关标记物、转录因子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snail及Zeb2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cadherin的表达及分布。结果0.1~0.5 mg/ml浓度范围内,槐耳浸膏能增加SGC-7901/FU细胞对5-Fu、DDP的敏感性;槐耳浸膏作用后SGC7901/Fu呈上皮样细胞形态改变,伴上皮表型标记物表达下调、间质表型标记物表达上调,侵袭能力增强。结论槐耳浸膏能部分逆转SGC-7901/Fu细胞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EMT而实现的。

  • GC7通过抑制eIF5A2活性增强槐耳醇提取物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孙建城;王晓峰;倪益秀;朱浩特;徐志远;程向东

    目的 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蛋白在槐耳醇提取物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中的作用与机制,探讨eIF52A特异性激活抑制剂Deoxyhypusine Synthase Inhibitor(GC7)对胃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及GC7联合槐耳醇提取物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提高槐耳醇提取物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四种胃癌细胞株MGC-803、BGC-823、AGS、HGC-27,通过CCK-8实验检测槐耳醇提取物和/或GC7作用胃癌细胞后,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eIF52A蛋白的变化.结果 槐耳醇提取物对不同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存在差异;eIF5A2蛋白在胃癌细胞中普遍表达且表达量存在差异,在槐耳醇提取物处理胃癌细胞后其表达量上调(P<0.05);低浓度的GC7不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 槐耳醇提取物提高胃癌细胞中Eif5A2的表达量(P<0.05);GC7抑制胃癌细胞中的eIF5A2活性后,能明显提高槐耳醇提取物对胃癌细胞BGC-823、AGS和HGC-27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

  • 槐耳浸膏逆转人胃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志远;程向东;杜义安;吕航;汤加宁;张袁骕;陈加辉

    [目的]体外观察槐耳浸膏对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FU)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SGC7901/FU细胞的耐药性;谷胱甘肽(GSH)还原酶循环法检测SGC-7901/FU细胞内GSH含量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FU细胞的凋亡率.[结果]SGC-7901/FU细胞内GSH含量[(13.20±1.51) nmol/106细胞]较SGC7901细胞[(6.47±0.85) nmol/106细胞]显著增高(P<0.05);槐耳浸膏能抑制SGC7901/FU细胞增殖,24h、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43mg/ml和2.04mg/ml;0.1~0.5mg/ml浓度范围内槐耳浸膏增加SGC-7901/FU细胞对5-Fu、DDP的敏感性,并降低GSH含量;槐耳浸膏与5-Fu联用能显著增加SGC-7901/FU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槐耳浸膏能部分逆转SGC-7901/FU细胞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的GSH合成、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 槐耳联合顺铂体外诱导肝癌细胞HepG2自噬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龙腾;邱国仕;蒋永生;翁家武;马军;柯婷婷

    目的 观察槐耳联合顺铂是否能诱导HepG2细胞自噬及探讨其对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分别用槐耳浸膏、顺铂及槐耳浸膏联合顺铂干预HepG2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自噬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53、P-Akt、Akt表达的影响.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药物组细胞的形态改变;MTT实验显示槐耳及顺铂均可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各药物组细胞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Akt和P53表达升高.结论 槐耳给药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肝癌HepG2自噬.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