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接骨Ⅰ号治疗兔桡骨骨折中BMP-7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邵高海;邱宇;高仕长;倪卫东

    目的:探讨中药接骨Ⅰ号治疗对兔桡骨骨折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双侧桡骨3 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只.实验组给予中药接骨Ⅰ号外敷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治疗.分别于术后5、7、9 d及2、3、4、6周处死实验动物,其中2、4、6周行X片及组织切片HE染色检查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第5、7、9天和2、3周行免疫组化及RT-PCR以了解BMP-7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结果:X线片提示实验组骨痂出现较对照组早、数量多、出现骨性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早.HE切片提示实验组纤维连接出现较对照组早、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及骨痂量较对照组多、骨性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早.实验组RT-PCR灰度值、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Mean opticaldensity,MOD)与对照组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骨Ⅰ号通过促进BMP-7的表达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胚胎小鼠髓核细胞成骨分化和Notch信号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健;欧云生;李开庭;蒋电明;杨博;龚梦嘉;何通川;毕杨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诱导胚胎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NP)的成骨分化及对经典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BMP-7(recombinant adenovirus-mediated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Ad-BMP-7)、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d-GFP)在HEK293细胞中扩增,感染NP细胞.实验分为BMP-7组(n=3)、GFP组(n=3)、空白组(n=3).RT-PCR检测BMP-7的mRNA水平表达;Real-time PCR检测成骨指标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以及经典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转录因子Runx2和OP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读数和ALP染色检测ALP活性.结果:Ad-BMP-7和Ad-GFP在HEK293细胞中高滴度的扩增.NP细胞中BMP-7的基础表达很低,Ad-BMP-7感染NP细胞可高表达BMP-7,并明显提高OPN、OPG的mRNA水平表达(OPN:BMP-7组21.16±0.45,GFP组1.00±0.07,空白组2.84±1.27,F=613.815,P=0.000,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 OPG:BMP-7组2.05±0.37,GFP组1.00±0.06,空白组1.22±0.36,F=10.046,P=0.012,BMP-7组与GFP组比较P=0.016,与空白组比较P=0.047),成骨转录因子Runx2及OPN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特异性成骨指标ALP的活性明显增强,ALP染色呈紫蓝色,明显高于对照组(BMP-7组222 676.8±7 643.2,GFP组31 455.5±4 930.6,空白组42 407.3±10 926.8,F=513.417,P=0.000,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AdBMP-7感染3d可促进Notch信号通路Notch-1、Notch-2、Jag-1、Hey-1的mRNA水平表达增高(Notch-1:BMP-7组5.90±0.66,GFP组2.83±0.32,空白组1.00±0.05,F=94.574,P=0.002,BMP-7组与GFP组比较P=0.003,与空白组比较P=0.004; Notch-2:BMP-7组150.35±11.78,GFP组1.94±0.46,空白组1.01±0.19,F=318.962,P=0.001,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Jag-1:BMP-7组7.97±0.00,GFP组2.22±0.71,空白组1.00±0.00,F=166.476,P=0.001,BMP-7组与GFP、空白组比较均P=0.000; Hey-1:BMP-7组11.23±0.4,GFP组0.42±0.00,空白组1.00±0.10,F=1 082.054,P=0.000,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但第7天回复到基础表达水平,其余信号分子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腺病毒介导的BMP-7可诱导NP细胞成骨分化,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部分分子的一过性上调相关.

  • 丹参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BMP-7、TGF-β1及bF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昭君;倪卫东;高仕长

    目的 通过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变化,探讨丹参促进骨折愈合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7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制作左前臂桡骨骨折模型.实验组肌注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2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每次2 mL),至术后28 d.2组分别于术后第1、2、3、4、6、8周选取6只大白兔,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ELISA法检测其血清BMP-7、TGF-β1 和bFGF浓度,处死后取以骨折处为中心的4 mm组织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7、TGF-β1和bFGF在局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术后第3、4周X线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痂生成量增加,且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较早.②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实验组BMP-7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2周实验组bFGF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周实验组TGF-β1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3、4周实验组骨痂形成增多,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多.④术后第3周实验组BMP-7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bF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3周实验组TGF-β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P-7、TGF-β1及bFGF生长因子的表达.

  • hBMP-7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脏BMP-7的影响

    作者:方针强;刘永亮;王祥卫;易善红;贾维胜;陈伟;何凡;沈崇星;叶钢

    目的 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h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肾脏内源和外源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IRI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兔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Ⅰ组)、单纯BM-MSCs移植组(Ⅱ组)和基因修饰的BM-MSCs移植组(Ⅲ组)(n=15).构建hBMP-7重组腺病毒并转染兔BM-MSCs,建立肾脏IRI模型后,移植组于肾血流恢复后经肾动脉推注单纯和基因修饰的自体BM-MSCs,对照组同法推注等量生理盐水.3组分别于术后3、7、14d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取5只兔经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Crea)和尿素(Urea),观察肾功能情况;同时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行肾小管损伤评分,EHSA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肾脏hBMP-7和BMP-7的蛋白浓度和mRNA表达.结果 肾脏IRI后3、7、14 d,Ⅲ组Crea和Urea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均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检测到第3、7、14天hBMP-7蛋白[(81.8±25.5)、(107.8±33.4)、(49.6±17.8) pg/mg]和mRNA(0.82±0.12、0.69±0.13、0.42±0.10)的表达并维持至少2周;Ⅲ组第3、7、14天BMP-7 mRNA(1.08±0.33、1.36±0.17、1.64±0.21)和BMP-7蛋白(95.9±21.3、137.0±14.9、192.1±18.0)的表达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hBMP-7基因修饰的BM-MSCs移植既能携带外源性hBMP-7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中表达,又能提高内源性BMP-7的表达,减轻肾脏损伤,促进肾脏修复,改善肾脏功能.

  • 大鼠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剑锋;袁发焕;李娜;张耀全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部位、动态变化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分别于术后1、3、7、14 d处死,采用RT-PCR方法检测BMP-7 mRNA、TGF-β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BMP-7、TGF-β1的蛋白定位、表达及其与输尿管梗阻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7 mRNA于术后第1天即出现表达下降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递减,而TGF-β1mRNA随梗阻时间延长递增.BMP-7蛋白在对照组中高度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管及肾间质,肾小球内基本无表达.在梗阻组随着肾间质损害的加重,BMP-7蛋白表达呈进行性下降,而TGF-β1蛋白表达则逐渐增加.BMP-7与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均成显著负相关(r=-0.875;r=-0.843,n=20,P<0.05).结论BMP-7于肾小管间质病变早期即出现表达下调,早于肾间质纤维化的出现,其表达量与肾间质TGF-β1表达负相关且随间质病变进展进行性下降.BMP-7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介导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发展.

  • 姜黄素抗肾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实验研究

    作者:朱方强;陈民佳;朱明;徐祥;赵洪雯;刘宏;余荣杰;吴雄飞;黄宏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抗肾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0.780、1.563、3.125、6.250、12.500、25.000、50.000和100.000 μmol/L)刺激HKC 72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对HKC生长的影响;应用不同浓度TGF-β1(0、1、5、10 ng/mL)单独或联合姜黄素(6.250、12.500、25.000、50.000 μmol/L和100.000 μmol/L)共同刺激HKC细胞72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Ⅰ型胶原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HKC贴壁生长,呈铺路石样外观.姜黄素刺激对细胞形态无影响;TGF-β1刺激能明显促进细胞由上皮样形态向纤维样细胞形态转化,且发生形态转变的细胞数量和TGF-β1基因表达呈TGF-β1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P<0.01);MTT结果显示:姜黄素在3.125~25.000 tmol/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促进HKC增殖(P<0.05,P<0.01);姜黄素能对抗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转变,以12.500~50.000 μmol/L的姜黄素作用明显,同时,下调TGF-βi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相反上调BMP-7基因和蛋白表达,并伴随着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 姜黄素能促进HKC增殖并维持其表型,能对抗TGF-β1诱导的HKC向梭形细胞转化,抑制细胞上皮TGF-β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而促进BMP-7表达.

  • 十味芪黄益肾方配合复方α-酮酸片对脾肾亏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β2-MC、CTGF、BMP-7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胡新民;黄建明;曾艺鹏;徐成兴;黄云胜;周飞

    目的:观察十味芪黄益肾方配合复方α-酮酸片对脾肾亏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β2微球蛋白(β52-MG)、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3月住院及门诊慢性肾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α-酮酸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十味芪黄益肾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脏功能、血清β2-MG、CTGF、BMP-7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等肾脏功能指标、β2-MG、CTGF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MP-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65.12% (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十味芪黄益肾方配合复方α-酮酸片对脾肾亏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血清β2-MG、CTGF、BMP-7及炎性因子水平.

  • 接骨膏对家兔骨折愈合BMP-7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红权;陈仲姣;黄琼;陈龙全

    目的:探讨土家族药接骨膏在家兔骨折愈合中对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日本大耳白兔制作左侧桡骨3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接骨膏实验组(简称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给予接骨膏外敷治疗,对照组不予治疗.于术后2W、4W、6W处死实验动物,每组动物处死前行DR摄片,然后取骨标本组织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BMP-7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痂出现时间较早,数量多,骨痂阴影密度高,且骨性愈合时间和骨髓腔再通较早;实验组纤维连接和纤维骨痂形成较早,成骨细胞数量较多,骨痂及骨性愈合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早,骨痂面积大,生长速度较快;免疫组化MOD值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以5.0g/kg(体重)接骨膏外敷能明显促进家兔骨折局部BMP-7表达和骨痂形成,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结论:接骨膏通过促进骨折局部BMP-7的表达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作用机制.

  • 骨形态发生蛋白-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C3T3-E1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贺俊;王慧明

    目的 构建一个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胚肾中扩增人bmp-7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中,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将表达质粒转染入MC3T3-E1细胞,转染后72 h提取细胞全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MP-7蛋白表达.结果 通过基因测序表明获得的bmp-7与GeneBank登录的序列一致,构建的质粒为bmp-7/pcDNA3.1(+)质粒,Westernblot检测结果 表明bmp-7基因转染MC3T3-E1后能在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BMP-7的真核表达载体.

  • 原核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牙槽骨修复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卞翠荣;肖水清;汲平

    目的 研究原核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对牙槽骨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西兰白兔建立动物模型,以明胶海绵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的rhBMP-7与之复合后植入即刻拔除牙齿的牙槽窝内进行干预治疗,术后2、4、8及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分析、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 大体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牙槽嵴高度的吸收差异有显著性;扫描电镜观测显示,实验组的骨创愈合比对照组大约提前4~6周;ALP活性测定显示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核表达rhBMP-7具有促进新骨修复再生、防止牙槽骨吸收的作用.

  •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瑞花;李著华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脏器或组织严重缺血并在其恢复血液再灌注后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出现异常或加重的现象.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ARIRI)是许多急性肾脏疾病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其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表明主要与氧自由基增多、钙超载、细胞凋亡、中性粒细胞及补体系统活化、能量代谢障碍等密切相关.

  •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尧;樊均明

    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OP-1)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它不仅能够维持和促进正常肾组织的发育、形成,而且与肾脏纤维化、急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等关系密切.BMP-7在肾脏高度表达,能够减少血管钙化,改善钙磷代谢,同时具有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 血清和尿液骨形态发生蛋白-7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

    作者:欧阳一辛;刘波;方针强;蒲晓允;刘琳琳

    目的 探讨血清和尿液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于肾脏IRI前、IRI后1天、7天和14天,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lSA法)和常规生化法监潮10只肾IRI模型兔血清和尿液中BMP-7浓度和血清肌酐.结果 肾脏IRI后,血清肌酐升高,血清和尿液BMP-7浓度分别降低.结论 血清和尿液BMP-7浓度变化与肾脏IRI后损伤的程度成反比,可以作为评价肾脏IRI后治疗效果并判断IRI预后的指标之一,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 骨形态发生蛋白-7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王梓华;黄云剑

    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肾脏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BMP-7依靠其复杂的生物学调节作用与肾纤维化、缺血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移植后肾痛、IgA肾病以及慢性肾病的并发症均有密切关系.在多个肾脏疾病动物模型中,给予BMP-7能减轻肾脏损害的发生、发展,重组BMP-7有望作为药物治疗慢性进展性肾病.

  • BMP-7和TGF-β1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涛;况应敏;李纪华;曾仲;黄鉴;马超龙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发生机制和内在联系,为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冉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左肾组织中BMP-7与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种因子表达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再灌注2、12、24h后的肾组织中BMP-7蛋白的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加重而逐渐减弱,再灌注损伤48、72h后表达逐渐恢复;再灌注2、12、24h后的肾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的逐渐加重而增强,冉灌注损伤48、72h后表达逐渐下降;BMP-7与TGF-β1蛋白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结论 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MP-7随着损伤的加重表达逐渐减弱,而TGF-β1却随着损伤的加重表达增强,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统计学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可能在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和恢复过程中两者是一对重要的相关因子.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NIH3T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国栋;吴少云;韩金祥;张翠;王世立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rhBMP-7)对NIH3T3增殖和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向培养的成纤维细胞NIH3T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hBMP-7,观察NIH3T3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OCN)含量的变化.结果:rhBMP-7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促进NIHh3T3细胞增殖、提高ALP活性与OCN水平.结论:rhBMP-7可以刺激NIH3T3细胞增殖,诱导NIH3 T3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

  •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郑齐锶;严留佳;王庆飞;陈军浩;沈瀚

    目的 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在胃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BMP-7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以27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BMP-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7例配对的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63.0%(17/27)的癌组织BMP-7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1,配对t检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77.8%(7/9)的癌组织BMP-7蛋白水平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配对t检验).结论 胃癌组织中BMP-7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临床胃癌的辅助诊断可能具有潜在价值.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作者:李新友;王金堂;刘淼;王全颖;杨广笑;李萌

    目的 为了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导入骨缺损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 将hBMP7基因全长定向克隆入穿梭质粒pACCMV-plpA,构建pACCMV/rhBMP7穿梭质粒,应用磷酸钙-DNA共沉法将穿梭质粒及包装质粒PJM17共转染293细胞,经细胞内同源重组后,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Ad pACCMV/rhBMP7.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ACCMV/rhBMP7,经293细胞包装后,扩增纯化测定病毒滴度为1×1011pfu/mL.结论 成功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Ad pACCMV/rhBMP7,为骨缺损、骨不连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大鼠角膜碱烧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王海燕;詹玉蕊;张月梅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大鼠角膜碱烧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7在正常对照组及角膜碱烧伤后1、3、5、7和14 d角膜中的定位与蛋白水平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BMP-7的表达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第1天降低.第3、5天逐渐升高,第7天基本接近正常水平,14d时表达强.结论 BMP-7可能参与了角膜碱烧伤后炎性反应过程.

  • BMP-7/Smad 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陈萍;雷红;熊世熙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Smad 2在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15只、糖尿病组15只.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组,成模后用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心肌组织、心肌胶原的变化,BMP-7和Smad 2的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发现糖尿病组心肌细胞肥大、扭曲,心肌间质不清;Masson三色染色可见糖尿病组心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中心肌BMP-7的表达较正常组减少(P<0.05),Smad 2的表达较正常组增多(P<0.05).结论 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中BMP-7表达减少,Smad 2表达增多,二者在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中起着相反的作用.

122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