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注射用纳米羟喜树碱与注射用羟喜树碱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比较

    作者:阎昭;赵国臣;焦建杰;赵文华;张瑾;缪玮;娄建石

    目的:观察注射用纳米羟喜树碱(HCPT纳米针剂)静脉推注后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情况,并与注射用羟喜树碱(HCPT针剂)比较组织分布特征.方法:BALB/c小鼠分别给予HCPT纳米针剂或HCPT针剂,10 mg·kg-1尾静脉推注给药.给药后15 min,1和2 h,采用HPLC方法检测小鼠各组织和血浆中羟喜树碱的含量,并对不同剂型和不同取样时间进行比较.结果:(1) HCPT纳米针剂在肝组织中浓度高,分布顺序:肝>肾>脾>肠>胃>肺>心.(2) HCPT纳米针剂在肝、肾、脾、肺、胃的药物浓度均显著高于HCPT针剂(P<0.05),肝组织药物浓度高,是HCPT针剂组的37.66倍(15 min).(3) HCPT纳米针剂给药后在肝组织保留时间长,而HCPT针剂组给药后没有显著蓄积的靶组织.结论:HCPT纳米针剂与HCPT针剂相比,能够更多地进入组织器官并具有明显的肝组织靶向性,在肝组织中可较长时间保持较高药物浓度.

  • 羟喜树碱纳米制剂对原位肝肿瘤小鼠药效学研究

    作者:文柳静

    目的 观察羟喜树碱纳米制剂对原位肝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造模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羟喜树碱纳米组予羟喜树碱纳米制剂5 mg·kg-1;羟喜树碱粉针剂组予羟喜树碱冻干粉针剂 5 mg· kg-1;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周d1、4尾静脉给药,共2wk.观察原位肝癌的生长状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抑瘤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羟喜树碱粉针剂组及纳米组均可抑制小鼠原位肝癌的生长,其羟喜树碱纳米组抑瘤率为48.76%,高于粉针剂组(38.51%);羟喜树碱纳米组对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2.63%、27.10%,对瘤组织细胞凋亡率为(49.72±7.51)%.结论 羟喜树碱纳米制剂可抑制小鼠原位肝癌生长.

  • 羟喜树碱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许青;高勇;王杰军;朱长力;王兵;郭静;鲍洪涛

    目的:研究羟喜树碱(HCPT)体外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1.562 5, 3.125, 6.25, 12.5, 25,50, 100 μg/ml)的HCPT处理20~24 h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再分别以AnnexinⅤ早期凋亡检测试剂盒、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TUNEL标记以及bcl-2免疫细胞化学标记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3.125~100 μg/ml HCPT作用24 h后,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 50 μg/ml HCPT作用20 h后,经流式细胞术及TUNEL标记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3.2%和15.3%;100 μg/ml HCPT作用20 h后,两种方法检测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1%和28.4%. (3) 电镜及AnnexinⅤ标记荧光检测观察表明,50 μg/ml HCPT作用下,肿瘤细胞主要呈早期凋亡表现,凋亡率为18.4%.(4) 50 μg/ml HCPT作用24 h后,肿瘤细胞bcl-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HCPT在体外可抑制SW-1990细胞的增殖,部分作用机制是诱导细胞凋亡;提示HCPT可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用于胰腺癌的治疗.

  • 三联膀胱灌注化疗方案对行TURBT术浅表型膀胱癌的疗效

    作者:李明兴;宋士强;宋春景;梁君峰;高德荣;朱森良;刘超

    目的 探讨三联膀胱灌注化疗方案对行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T)浅表型膀胱癌患者复发风险、生存时间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行TURBT治疗的浅表型膀胱癌患者203例,按照患者的化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2例采用二联膀胱灌注化疗方案(羟喜树碱+吡柔比星),观察组患者101例采用三联膀胱灌注化疗方案(羟喜树碱+吡柔比星+卡介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分泌型蛋白Dickkopf(DK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进行比较.并分析术后6、12、18、24个月的复发情况及灌注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K-M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6、12、18、24个月的复发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两组患者DKK、VEGF、FGF、MMP-2、MMP-9水平和CYFRA21-1、MIP-3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0.480个月(95%CI:19.220~21.739),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为22.599个月(95%CI:21.789~23.4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05,P<0.05).结论 利用三联膀胱灌注化疗方案干预浅表型膀胱癌患者,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表柔比星和羟喜树碱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任双全

    膀胱癌是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高的肿瘤,临床上多将其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肌层浸润性和转移性三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主要是指肿瘤局限于上皮层和固有层,约占膀胱肿瘤的70%~80%[1].目前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但其术后2年的复发率高达50%~70 %[2].因此,国内外各级指南均推荐采用手术(TURBT)+术后化疗药物辅膀胱灌注进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3].随着各种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膀胱灌注疗法联合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4].本研究采用表柔比星和羟喜树碱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并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羟喜树碱脂质体中药物对磷脂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刘文一;谢俊;周建平;严拯宇

    目的:通过对磷脂水解产物溶血磷脂(LPC)的测定,对比空白脂质体与含药脂质体中溶血磷脂含量变化,系统研究了羟喜树碱脂质体中药物对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高温加速试验的方法,对HCPT脂质体中LPC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性研究,并采用HPLC-ELSD法对其含量进行准确测定.结果:经加速试验后发现,含药脂质体中LPC的百分含量较空白脂质体增加10%,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PT脂质体中药物对磷脂水解过程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建议在此类药物的研发中应高度关注.

  • RP-HPLC法测定注射用羟喜树碱脂质体含量

    作者:丁逸梅;杜云;周卫

    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羟喜树碱脂质体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系统为ODS柱,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6 nm.结果本品在5.886~10.930 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6.438×104C-2.184×104,r=0.9998.回收率为98.9%,RSD%为0.38(n=9).结论本法可测定注射用羟喜树碱脂质体中羟喜树碱的含量,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 羟喜树碱脂质体的粒径对组织分布的影响

    作者:周卫;平其能;王丽杰

    目的:考察羟喜树碱脂质体的粒径对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粒径的羟喜树碱脂质体,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小鼠组织脏器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减小粒径可延长羟喜树碱脂质体在血液中滞留的时间.不同粒径(25 nm~273 nm)的羟喜树碱脂质体对各组织脏器的趋向性一致,主要分布于肝脏、脾脏、肾脏和肠.结论:粒径(在25 nm~273 nm范围内)没有改变脂质体的组织分布特异性,但羟喜树碱脂质体在一些脏器的经时分布发生了变化.

  • 羟喜树碱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龚明涛;张钧寿;戴晓鸣

    目的:研究10-羟喜树碱水针和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10-羟喜树碱羧酸盐和内酯两种存在形式的HPLC-荧光检测法,大鼠股静脉注射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进行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浆中两种形式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药动学程序对血药浓度进行处理.结果:10-羟喜树碱羧酸盐和内酯形式可与血浆中的其它成分较好地分离,在10~10000 ng/ml的血药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10-羟喜树碱水针和纳米乳两种制剂大鼠静脉给药后总药物的AUC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大部分以羧酸盐形式存在,而后者大部分以内酯形式存在.结论:与水针相比,10-羟喜树碱制备成纳米乳制剂后可大大提高大鼠体内其药理活性较高的内酯形式的血药浓度.

  • 羟喜树碱抗宫颈癌的机制研究

    作者:程艳香;陈干涛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HCPT)对宫颈癌HeLa 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GFP-LC3 shRNA转染、Hoechst染色等对经HCPT处理后的HeLa 细胞进行自噬和凋亡水平的观察。结果 western blot、荧光显微镜的结果均提示,HCPT能够诱导HeLa 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以及LC3的表达增加,从而激活细胞自噬发生;除细胞自噬外,HCPT也可以造成细胞的凋亡,且凋亡出现在自噬触发之后。结论 HCPT能够激活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自噬,进而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目的。

  • 羟喜树碱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铂类耐药非小细胞肺癌32例

    作者:周毅祝;新明;寿丽华

    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0.0%,且大多数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化疗在NSCLC治疗中占很重要地位,特别是含铂类的两药化疗方案目前已得到公认和肯定.但对于铂类耐药和化疗后病情进展的病人治疗相当棘手.我们采用异环磷酰胺联合羟喜树碱治疗铂类治疗失败后的NSCLC患者取得一定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羟喜树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24例

    作者:张青川;朱永献;关超;周文生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对2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首先去除诱发因素,经尿道电切术后行HCPT膀胱灌注.结果: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8例,复发2例,好转4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羟喜树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HPLC-ELSD测定注射用羟喜树碱脂质体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作者:刘文一;谢俊;周建平;严拯宇

    该方法简便,准确、分析时间短,适用于注射用羟喜树碱脂质体中辟脂有关物质的测定.

  • 羟喜树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研究

    作者:曲永红;李丽萍;刘爱林

    目的 建立直接电化学检测羟喜树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本文采用伏安法研究羟喜树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磷酸盐缓冲液中(pH5.0),在-0.2~+0.4 V范围内羟喜树碱在玻碳电极表面是受吸附控制,发生准可逆两电子转移电极反应过程,电子转移系数α=0.479;并以差示脉冲伏安法建立了检测羟喜树碱含量的新方法.结果 在富集电位+0.8 V,富集时间 30s,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可测得其氧化峰电流Ip与浓度分别在2.0×10-7~5.0×10-6mol·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低检出限为5.0×10-8mol·L-1.结论 本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为羟喜树碱药物质量的控制和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 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

    作者:魏鑫;王玉霞;张建华;周娜娜;于西华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80例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TURBT).对照组于术后行羟喜树碱膀胱灌注,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膀胱灌注.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5年,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和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复发率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是在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2组的进展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和单纯采用羟喜树碱防治的近期效果相近,但是远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羟喜树碱通过诱导自噬抗宫颈癌的机制研究

    作者:陈干涛;董卫国

    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物羟喜树碱(HCPT)对宫颈癌HeLa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 CCK8检测Hela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GFP-LC3 shRNA转染和Hoechst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自噬特异小体量的改变以及凋亡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HCPT抑制Hela细胞生长呈浓度依赖性(P<0.05),IC503μmol/L HCPT作用Hela细胞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的表达以及LC3-Ⅱ/LC3-Ⅰ比值发生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Bcl-2表达也发生明显改变(P均<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ela细胞带有GFP-LC3的自噬体增加,凋亡细胞也增多(P均<0.05).结论 HCPT能够诱导HeLa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以及LC3的表达增强,从而激活细胞自噬发生;且HCPT能够激活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自噬,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来达到抗肿瘤目的.

  • 羟喜树碱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复治非小细胞肺癌28例临床观察

    作者:邵怿;丁罡;陈卓慧;周菊芬;张绣纹;经玲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多数,发病时大多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对28例晚期铂类耐药的进展期非NSCLC患者采用羟喜树碱联合异环磷酰胺化疗,观察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虞继红;潘德年;聂新喜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GHV)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及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组),每周期化疗前必须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化疗后每周复查血常规一次,定期行胸部X线或CT、超声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总有效率为45.2%;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总有效率为52.38%;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组)中位生存期17.2个月,1年生存率69.04%,2年生存率34.52%;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中位生存期16.5个月,1年生存率63.09%,2年生存率30.35%.不良反应方面白细胞减少GP组发生率80.35%,GHV组发生率57.14%,白细胞减少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轻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结论:GHV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GP方案相近,耐受性良好,在不良反应方面,白细胞减少GHV方案优于GP方案.

  • 羟喜树碱结合肽的结合作用分析

    作者:朱威;张莲芬;雷楗勇;金坚

    目的:对羟喜树碱结合肽进行结合作用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阐明羟喜树碱的抗癌机制、耐药机制以及毒理机制提供帮助.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羟喜树碱结合肽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寻找羟喜树碱结合肤同源保守性模式,对羟喜树碱结合肽进行结合作用分析.结果:羟喜树碱结合肽原始序列的保守性模式为xxxxxLxPxxxx.其中L、P皆为疏水脂肪族氨基酸.依据氨基酸可以分为疏水脂肪族氨基酸、疏水芳香族氨基酸、极性带电氨基酸和极性不带电氨基酸的原则,分别以G、F、R、N四个符号来代表四大类氨基酸,对羟喜树碱结合肽原始序列进行了简并转换,羟喜树碱结合肽简并序列的保守性模式为xGxxGGGNxGGx.结论:预测羟喜树碱结合肽可能通过形成疏水口袋区与羟喜树碱发生相互作用,而疏水口袋中的易形成氢键的极性不带电氨基酸则可能与羟喜树碱形成氢键,进一步稳定加强其相互作用.

  • 消癥汤预防骨肿瘤术后复发临床研究

    作者:王君;王树德;赵斌

    目的:观察消癥汤预防骨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消癥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以及24个月的肿瘤复发率、KPS评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与6个月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以及24个月的肿瘤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以及24个月的KP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发生尿频尿急、恶心呕吐、低热以及尿常规异常等不良反应的例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泻以及血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消癥汤治疗骨肿瘤术后患者,能够显著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显著提高KPS评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100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