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烟肼致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对内质网应激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金凤;杜莹;李标;张一杨;李莹淑;韩铁生;任琦;冯福民

    目的 探讨异烟肼(INH)致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对内质网应激(ERS)的调控作用,旨在为INH致肝细胞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将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以下称HL-7702细胞)传代培养,取传5代对数生长期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INH干预,对照组不予INH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培养液上清ALT、AST活性.另取传5代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6孔板,RPMI1640培养液培养24 h,随机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INH组、C646组、INH+ C646组、MS-275组和INH+ MS-275组,空白对照组更换为2 mL新的RPMI1640培养液;INH组更换为2 mL含INH1000 μg/mL的RPMI1640培养液;C646组更换为2 mL含C6465 μmol/L的RPMI1640培养液;INH+ C646组更换为2 mL含C6465 μmol/L和INH1000 μg/mL的RPMI1640培养液;MS-275组更换为2 mL含MS-2755 μmol/L的RPMI1640培养液;INH+ MS-275组更换为2 mL含MS-2755 μmol/L和INH1000 μg/mL的RPMI1640培养液.各组继续培养3 h,收集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P300、HDAC1、GRP78、CHOP mRNA表达;收集培养液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P300、HDAC1、GRP78、CHOP蛋白含量.结果 观察组培养液上清ALT、AS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NH组HDAC1、GRP78、CHOP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P300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INH组比较,INH+ C646组P300、GRP78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CHOP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HDAC1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P均>0.05);与INH组比较,INH+ MS-275组HDAC1、CHOP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GRP78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P300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 INH致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组蛋白通过乙酰化参与调控ERS.

  • 肿瘤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田园;冯定庆;胡卫平

    肿瘤的发生通常认为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各种调控蛋白的上调或者下调有关,然而近观点认为,表观遗传学在肿瘤的发生及分化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认为,在细胞生命活动的选择性基因沉默或基因表达过程中,包裹于染色质中的基因组DNA序列一般不发生改变;但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结构可以发生高度的动态变化,使一些特定基因组区域的转录活性呈现相应的改变.这种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而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称为表观遗传调控[1],其分子基础有两个方面,即针对DNA本身的修饰和对组蛋白的修饰.DNA和组蛋白的修饰通常以一种高度保守的方式,通过染色质修饰酶动态地发生改变.现在发现至少有4种不同的DNA修饰和16种组蛋白修饰方式[2,3].在肿瘤中,许多参与组蛋白修饰过程的蛋白常常失去调控.本文将目前研究广泛的组蛋白修饰方式——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联合抗癌药物抑制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曲巍;王立明;朱有华;万建省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MS-275联合针对DNA的化疗药物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测定MS-275单用及分别与阿霉素、丝裂霉素C和顺铂联用对T24细胞的抑制率,用金氏公式法判断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 MS-275分别与阿霉素、丝裂霉素C、顺铂联合用药对T24细胞的抑制率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MS-275与丝裂霉素C联用的协同作用明显,而MS-275与阿霉素和顺铂在中低剂量下联用亦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可明显增强针对DNA的化疗药物对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因此可为应用于晚期膀胱癌的化疗方案提供可能.

  •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邓新;薛冰心;张斌;柴高尚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持续吸入95%O26 h;七氟烷组高、中、低剂量组(1.5%Sevo组、2%Sevo组和3%Sevo组),分别持续吸入1.5%、2%和3%七氟烷6 h;3%七氟烷+SAHA(Sevo+SAHA)组:腹腔注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 25 mg/kg,1 h后持续吸入3%sevo 6 h;SAHA组:腹腔注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 25 mg/kg;每组6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组蛋白乙酰化H3(Ac-H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突触结合蛋白-I(Syt-I)表达.结果 在行为学测试中,与对照组逃避潜伏期[(23.46±2.67)s]和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49.74±4.91)%]相比,3%Sevo组小鼠逃避潜伏期[(46.91±1.84)s]明显延长、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35.84±5.40)%]明显减少,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Sevo组比较,Sevo+SAHA组小鼠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46.86±4.3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Sevo组小鼠海马组织中Ac-H3(10.23±2.45)、BDNF(6.72±1.21)和Syt-I(8.25±2.1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control组[(15.45±2.58),(10.17±1.45),(15.02±3.3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Sevo组小鼠比较,Sevo+SAHA组小鼠Ac-H3(14.06±2.79)、BDNF(10.13±1.06)和Syt-I(14.16±3.66)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高浓度的七氟烷对小鼠学习记忆有损伤作用,这可能与抑制海马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有关.

  • 丁酸钠对大鼠酒精觅药行为及海马NMDA受体2B亚基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的影响

    作者:张彦婷;张利彬;张艳青;徐亚辉;郭新胜;郭世龙;张瑞岭

    目的 研究丁酸钠对Wistar大鼠酒精觅药行为及海马NMDA受体2B亚基(NMDA receptor 2B subunit,NR2B)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表达的影响,探讨酒精觅药行为形成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丁酸钠组、酒精组、丁酸钠酒精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实验评价大鼠的酒精觅药行为,采用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检测4组大鼠海马NR2B蛋白、NR2B mRNA、NR2B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的表达水平.结果 4组大鼠CPP测试值、CPP分值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CPP测试值[(261.1± 102.2)s]、CPP分值[(48.5±94.6)s]相比,酒精组、丁酸钠酒精组CPP测试值[(406.8±109.2)s、(502.7±72.89)s]、CPP分值[(198.2±119.4)s、(277.5±76.2)s]均增加(P<0.05),丁酸钠组CPP测试值[(193.4±93.8)s]、CPP分值[(9.7±94.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组相比,丁酸钠酒精组CPP测试值增加(P<0.05).4组大鼠海马NR2B蛋白表达水平、NR2B mRNA表达水平、NR2B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表达水平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NR2B蛋白(1.00±0.28)、NR2BmRNA(1.00±0.14)、NR2B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1.00±0.25)表达水平相比,酒精组、丁酸钠酒精组NR2B蛋白[(1.40±0.34)、(1.79±0.30)]、NR2B mRNA[(1.26±0.16)、(1.50±0.08)]、NR2B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1.68±0.16)、(2.35±0.45)]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丁酸钠组海马NR2B蛋白(0.85±0.24)、NR2B mRNA(1.05±0.13)、NR2B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0.96±0.4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组相比,丁酸钠酒精组NR2B蛋白、NR2B mRNA、NR2B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CPP分值与NR2B蛋白表达水平(r=0.474,P<0.05)、NR2B蛋白表达水平与NR2B mRNA表达水平(r=0.468,P<0.05)、NR2B mRNA表达水平与NR2B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表达水平(r=0.596,P<0.05)、CPP分值与NR2B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表达水平(r=0.542,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海马NR2B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可能是Wistar大鼠酒精觅药行为形成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之一,海马NR2B启动子区H3K9去乙酰化修饰可能是防治酒精依赖的一个新靶点.

  • 表观遗传修饰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作者:张理义;姚高峰

    精神疾病是一类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而表观遗传学是衔接环境暴露与遗传背景之间的桥梁.为探讨表观遗传修饰与精神疾病的关系特别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于2017年3月在PubMed、ScienceDirect等多个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甲基化"、"非编码RNA"、"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检索词,用"DNA甲基化与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组蛋白乙酰化与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检索式,通过文献追溯,收集国内外1997~2017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67篇,经过筛选,终保留41篇.文献分析显示,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或甲基化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修饰与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的发生存在关联,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精神疾病表观遗传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理解其分子病理机制以及探索基于该机制的有效治疗靶点带来启示.

  • 组蛋白修饰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浩鹏;畅建平;杨艳梅;张新宇

    组蛋白修饰模式的异常能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这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组蛋白修饰酶相关抑制剂可以抑制修饰酶的活性,逆转肝癌细胞异常的组蛋白修饰模式,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对组蛋白修饰、相关修饰酶及其抑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制,而且对于肝癌的诊断、防治和预后判断均有深远影响.

  • 启动子区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对人食管鳞癌细胞SFRP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孟莹;朱圣韬;李鹏;张澍田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ESCC)细胞株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1基因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化和乙酰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SFRP1 mRNA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SFR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检测5-氮杂脱氧胞苷(DAC)及曲古抑菌素(TSA)对SFRP1基因核酸表达情况的影响.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SFRP1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结果 ESCC细胞株的甲基化率高于正常细胞株.应用DAC及TSA联合处理ESCC细胞株可恢复SFRP1mRNA表达.ESCC细胞株中SFRP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乙酰化组蛋白H3、H4.结论 ESCC细胞株中存在SFRP1基因高甲基化及组蛋白乙酰化.启动子区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可能是SFRP1基因表达沉默的主要原因.

  • 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胰岛素基因增强子结合蛋白1的时序表达与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的关系

    作者:孔娟娟;陈国珍;孙慧超;余仲苏;朱静;黄国英;田杰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胰岛素基因增强子结合蛋白1( Islet-1)的时序性表达规律,并探讨其与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介导的组蛋白乙酰化调控网络中的关系.方法 以健康6-8周龄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下午17:00雄雌按1∶2比例合笼,次日观察阴栓,观察到阴栓早之日计为胎龄0.5 d(EO.5).取胎龄为E11.5、E14.5、E17.5的胎鼠和新生鼠的心脏,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定量分析lslet-1的时序性表达规律,并利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和串联质谱分析方法(MS)鉴定Islet-1与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的关系,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反验证实验结果.结果 1.在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Islet-1在E14.5时的表达水平(0.434±0.353)明显高于与其在E11.5(0.074±0.456)、E17.5(0.120±0.127)和新生鼠(0.049±0.083)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而其他时间点(E11.5、E17.5和新生鼠)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2.在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Islet-1与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相互结合,以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结论 在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Islet-1可能作为枢纽因子,募集组蛋白乙酰化酶0300参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

  • 组蛋白乙酰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童汪霞;廖爱军

    染色质中基本的重复单位就是核小体核心颗粒,它包含147 bp的DNA包绕在中心组蛋白八聚体周围.

  • 表观遗传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育及凋亡的调控

    作者:陈歆雅;张圣海;吴继红

    表观遗传学是一种仅涉及到基因表型而不依赖于基因序列的改变,并能够稳定遗传的基因表达调节方式,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和非编码RNAs的调控等.表观遗传调节方式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对许多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本文着重概括了表观遗传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发育以及凋亡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

  • 表观遗传学与视网膜疾病的关联研究

    作者:李晓华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DNA序列无变化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状态发生可遗传的改变的情况,是目前基因组测序后人类基因组的重大研究方向之一.表观遗传学的本质是表观遗传修饰,其对基因表达与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及非编码RNA,如小RNA(miRNA).研究认为,表观遗传学在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表观遗传学可能与视网膜纤维化、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视网膜疾病的发病均有重要关联.通过对表观遗传学认识的加深和理解,一些与表观遗传学相关的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有望用于视网膜疾病的治疗.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姜彤彤;王婷;李国印

    目的 探讨广谱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SAHA对乳腺癌细胞生长、 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细胞中HDAC活性确定SAHA的使用剂量,CCK-8实验和体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A-H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 V/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血清撤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在0.25~6μmol/L区间内,SAHA对乳腺癌细胞中HDAC的活性呈现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应用2μmol/L和1.7μmol/L SAHA分别处理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胞生长,同时,SAHA能够抑制MCF-7细胞体外克隆形成,并促进细胞在血清撤除后的凋亡.结论 SAHA能够高效抑制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有望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实验性小鼠肠炎模型中IL-12B、IL-17A基因的组蛋白修饰研究

    作者:刘娟;李一鸣;杨霄;陈梦;邓亚男;叶梅

    [目的]检测实验性小鼠肠炎模型中细胞因子IL-12B、IL-17A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组蛋白修饰改变,探讨小鼠肠道炎症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异常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实验性小鼠肠炎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小鼠炎症肠组织中细胞因子IL-12B、IL-17A的mRNA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CHIP-qPCR)检测上述细胞因子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水平及H3K27三甲基化水平.[结果]DSS成功诱导急性小鼠肠炎模型.与对照组相比,DSS组肠黏膜组织中IL-12B、IL-17A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其基因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水平增高,而H3K27三甲基化水平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促炎细胞因子IL-12B、IL-17A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修饰改变可影响其表达水平,为炎症性肠病发病过程中促炎因子表达异常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开发炎症性肠病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线索.

  •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2种不同方法建立小鼠心肌肥厚模型中的作用

    作者:罗孝美;车建霖;刘诗如;龙珊;赵培希;许盼;魏燕;彭昌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失衡在2种不同方法建立小鼠心肌肥厚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0.9%氯化钠溶液组、苯肾上腺素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苯肾上腺素组给予苯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手术组给予部分结扎腹主动脉建立小鼠心肌肥厚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心肌肥厚相关标志物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及p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β-MHC)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组蛋白H3赖氨酸残基9位乙酰化(H3K9ac)的表达,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s,HAT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活性,超声心动图观察小鼠心肌肥厚情况.结果:RT-PCR结果表明苯肾上腺素组、手术组小鼠心肌组织中ANP和β-MHC mRNA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0.9%氯化钠溶液组、假手术组(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苯肾上腺素组、手术组小鼠室间隔厚度、左室前壁厚度分别显著高于0.9%氯化钠溶液组、假手术组(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则分别显著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假手术组(P<0.05).Western blot及比色法结果显示:苯肾上腺素组、手术组小鼠心肌组织中组蛋白H3K9ac的乙酰化水平及HATs活性分别显著高于0.9%氯化钠溶液组、假手术组(P<0.05),而HDACs活性则分别显著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假手术组(P<0.05).结论: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失衡均参与了2种不同方式所致的小鼠心肌肥厚.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与白血病靶向治疗

    作者:卢善良

    白血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和多种基因改变协同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许多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分化障碍和凋亡受阻.在肿瘤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中,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之间的失衡,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应用丙戊酸钠逆转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抑制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乙酰肝素酶表达

    作者:高峰;张猛;耿艳;杨季红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逆转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对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乙酰肝素酶(HP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和二甲基亚砜,观察两组裸鼠肿瘤生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PCNA和HPA表达.结果 实验终点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0.261±0.070) cm3和(0.396±0.010) cm3(t=-42.321,P<0.05),重量分别为(0.51±0.07)g和(0.83±0.14) g(t-26.1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CNA mRNA和HPA mRNA的表达分别为(0.491±0.060比0.899±0.038,t=-112.316,P<0.05)和(0.438±0.016比0.829±0.036,t=-127.7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PCNA蛋白和HPA蛋白测定值分别为(0.816±0.063比1.592±0.071,t=-17.561,P<0.05)和(0.879±0.083比1.792±0.170,t=-17.14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PA可能通过逆转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下调PCNA和HPA表达,达到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减弱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效果.

  • 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中表达沉默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作者:刘泓渊;屈鸣麒;余聚;兰青;步星耀

    目的 探讨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aspin)在人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中沉默与表观遗传学关系.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Western blot检测maspin基因在U87、U251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测定maspin基因启动子区区域甲基化状态.同时运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SP)检测masp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CpG位点.RT-PCR检测12 μmol/L 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和/或500 nmol/L曲古霉素(TSA)、15 μmol/L 5-Aza-DC/或500 nmol/L TSA分别处理U87、U251后,maspin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中maspin基因表达沉默.maspin基因启动子CpG位点处于甲基化状态.RT-PCR结果显示,未处理组、5-Aza-DC、TSA、5-Aza-DC和TSA分别处理U87后,masp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1 2±0.000 1 、0.0303 ±0.0006、0.019 6±0.001 6、0.052 6 ±0.003 4;未处理组和5-Aza-DC、TSA、5-Aza-DC和TSA分别处理U251后,masp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2 2±0.0030、0.0122±0.0008、0.0249±0.0012、0.038 4±0.003 1.表明5-Aza-DC和/或TSA能恢复U87、U251中maspin基因表达(P<0.01).结论 maspi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抑制与其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及组蛋白去乙酰化相关,5-Aza-DC和/或TSA能恢复maspin在胶质瘤细株U87、U251中的转录.

  • 曲古霉素对HepG2肝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作者:邹莉萍;于皆平;沈世强

    近年来研究表明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对基因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本研究旨在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TSA)在体外、体内对HepG2肝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 胃癌中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及第27位赖氨酸乙酰化的表达及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活性改变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朝霞;刘茜;王蕊;韩磊;姜葵;张庆瑜

    目的 观察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乙酰化(H3K4AC)及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乙酰化(H3K27AC)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首先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3K4AC和H3K27AC在45例不同级别胃癌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然后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加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FH535及激活剂Wnt3a后组蛋白乙酰化表达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3K4AC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胃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0%、88.9%、77.8%,H3 K27 A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95.6%、88.9%,结果提示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H3K4AC和H3K27AC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H3K4AC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胃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91.7%、69.2%,H3 K27 A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91.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后,H3K4AC及H3K27AC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表达下调(P<0.05),而加入该通路激活剂后,目的蛋白则表现为上升趋势.结论 H3K4AC和H3K27AC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并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改变可以调控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达.

201 条记录 7/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