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之再认识

    作者:武冰;于晓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对于此句经文的理解,历代医家颇有争议,令后之学者,无所适从.本文汇聚各家之见,附赘己言,以期去疑解惑,并俟明者指正.

    关键词: 藏象 少阳 小柴胡汤
  • 心胃学说理论探讨

    作者:孔令彪;江琪;李颖;陈阳

    心胃学说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理角度看,心胃同源,心与胃位置相邻,经络相连,气血相通,五行相关;从病理角度看,心胃同病,相互影响,因此在治疗上有心胃同治之说.阳明客气上逆,致心胃同病之心胃不和、心神不安2种主要病理趋势,从心主血脉、心主神志、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角度理解,运用心胃学说理论予以心胃同治.

  • 从肝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者:朱玲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反复发作的持续疲劳为主症的一组症侯群,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心理因素、免疫功能失调、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依靠心理及生活方式干预进行治疗.中医认为CFS属于“虚劳”“郁证”范畴,其发病与五脏皆有关系,尤与肝脾为密切.脾主四肢,劳心、劳力太过和饮食不调均可损耗机体正气而致脾虚,治疗脾虚型CFS以健脾益气为主,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肝为“罢极之本”,肝功能失调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不良的精神情绪刺激可影响肝脏疏泄,形成肝郁、肝虚,治疗以疏肝养肝为主.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之间相互影响,肝脾不和表现出的肝气郁滞,脾气虚弱型CFS,治疗上须兼顾二脏,肝脾同治.

  • “脾裹血”功能与实质的现代释义

    作者:刘雅峰;王佳;高宠;陈信义

    经考证历史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认为《难经》中提出的“脾裹血”是“脾主统血”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基石.“脾裹血”既是人体解剖与形态结构的集合体,又是人体生理功能的表达体.基于上述特征,“脾裹血”可释义到现代医学脾脏功能上,即脾储藏血液、滤过血液等,也间接延伸到人体毛细血管对血液的调节效应上.中医学“脾裹血”指“脏”“形”“象”结合的生命活动功能单位;而现代医学的脾脏仅指一免疫、储血器官,其微观的生理功能效应不能涵盖宏观的中医“脾”与“脾裹血”及其演绎的生理功能.

  • 浅谈成语"肝胆相照"的中医学内涵

    作者:侯辰阳

    从中医学角度探讨成语"肝胆相照"的科学内涵.通过中医学藏象、经络学说,翻阅古籍、结合临床,从解剖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经络循行四个方面,剖析藏象肝胆之间的关系.中医学藏象经络系统中的肝和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中医学,很好的诠释了成语"肝胆相照"蕴含的深刻科学原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藏象 中医学原理
  • 试论中医肾脑的升降互济关系

    作者:郭汝宝;苏云放

    肾属五脏,位于下焦,藏精、主骨生髓,脑属奇恒之腑,位置高,为诸阳之会,主认识,一属阴,一属阳,上下升降互济,肾精肾水上滋脑髓,脑固摄升提肾气,相互作用,互生互长.肾亏则脑髓失养,神明清窍失灵,脑神不清,则肾不气化,以至百病从生.正确认识肾脑的升降互济关系,在临床治疗脑病时,可以通过补肾精的方法以达到健脑养髓的目的.

  • 浅论"肝者,罢极之本"

    作者:刘绍龙;徐吉敏;叶放

    "肝者,罢极之本"出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对"罢极"二字阐释颇多,但至今尚未统一结论.在概述前人解释的基础上,重新对<内经>原文进行分析,结合"肝"生理功能,提出从"肝者,血之本"来理解"肝者,罢极之本".

  • 针药疗法效应与处方要素异同思辨

    作者:孙元杰;陈泽林;温景荣;潘兴芳;陈波;郭义

    中药疗法和针灸疗法皆以藏象和经络理论为核心,按照中医治则治法等理论治病疗疾.但中药疗法以证候特征为中心,借助药物的偏性直接调节脏腑寒热,重于定性,兼以定位.其处方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指导下,针对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将不同药性、一定剂量的药物按照配伍规律进行组合,调控方剂功效和效力大小,纠正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针灸疗法包括九针、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等,通过激发自身经气,畅达全身气机,赖于自身的良性调节,诊疗重于定位,兼以定性.其处方以"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陷下则灸之"为指导,以力的不同形式和性质为调气的关键.在临床与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对病证表现特征及定位把握的水平,并以推拿为基培养动手能力.

  • 对脏腑组成新论与精室疾病探究之再说

    作者:王劲松;王心恒;王晓虎

    对国内外首次提出藏象脏腑组成新论,即“五脏、六腑、两个奇恒之腑与一个大脑之主论”及其二十余载之前于国内外首次提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论说,从奇恒之腑的定义、生理功能等进行了分析论述;大力倡导只有女子胞、精室两个奇恒之腑,认为《黄帝内经》等经典论著,绝对不可认为是千古不变之定律;并叙说了多年来对男科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之经验感悟等。

  • 中医藏象精气与干细胞关系研究

    作者:李利清;张新光;虞坚尔

    通过对干细胞与中医藏象研究,发现二者有着相通之处,提出藏象在细胞层面的实质:干细胞群为"藏",主藏精,隐藏于内,可产生与自己相同的子代,对于保持牛命的内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主静;普通功能细胞群围绕于干细胞群周围,为"象",主气,其生理活动表现于外,其更新、变化较干细胞群为快,主动.

  • 学习《傅青主女科》从肝肾脾论治血崩的体会及临床应用

    作者:刘政申;徐雅

    血崩的发生在临床上病因复杂,傅氏女科辨证详明,极度切合临床,是因为傅青主在理论上重视五行学说在脏腑之间的应用,强调脏腑之间的相互协调,是以五行的模式,通过生克制化而完成的.强调五脏安和,气血调达,冲任通畅,督带强健是妇女经、孕、产、乳的生理基础,而五行脏腑理论脱胎于藏象.近人对于傅氏女科血崩一病多侧重其所列七类,所制八方,所言四因(热、虚、瘀、郁),而本文则从藏象的角度浅谈傅青主在治疗血崩一病的经验及应用体会.

  • 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流及其内涵探讨

    作者:莫芳芳;马师雷;李鸿涛;赵丹丹;王柳青;倪金霞;田甜;林燕;高思华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历经千年发展,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本文以梳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发展源流,探讨其理论内涵为目的,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相关古籍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得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以《黄帝内经》的“脏腑相合”为源头,经秦汉、晋隋唐、宋金元和明清等各个时期医家的不断阐发和应用,其理论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所表达的基本内涵——肺与大肠之间通过互相观察彼此,可相互表征彼此,以体现相互配合的关系.这种肺与大肠关系的实现以经络为沟通联络基础,以气机升降为功能基础,以气血津液为重要物质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 关于“肺主治节”理论的研究概况

    作者:夏婧;刘晓培;王志红

    “肺主治节”是中医藏象理论的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多有探讨,丰富了中医理论的内涵及应用.笔者现就对此理论的研究现状,从理论、临床、实验3方面进行综述.

  • 藏象本义新考

    作者:马英明

    首先了解系统化藏象学说的形成,阐发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进而列举目前对藏象认识上的分歧,提出对藏象本质的各种分析和可能。通过探析藏象含义,特别是对“象”之含义反复探讨。文中从内经和其他古籍中搜集相关内容,尽量运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分析和总结藏象的内涵,指出藏象只是象思维模式下的分支内容而已,是众多象思维体系下的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化的藏象学说是借鉴西医的思维方式来诠释和演绎传统的产物。同时还介绍了藏象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借助医道同源的历史背景,着重分析藏象理论在养生学上的重要意义。对比《黄庭内景经》《太平经》《黄帝内经》,阐述藏象理论在养生学上的核心地位。期待引进上清派养生修行的存思藏象的方法进行中医技能培训实践。

  • 关于中医经典著作研究的一点思考

    作者:路志正

    近年来,中医界对经典著作开始有所重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四大经典是中医的根,根深才能叶茂.但也有些情况需要引起重新思考,以使学术不断发展而少走弯路.一、重视校勘考据,不可盲目遵经经典著作多成书较早,文辞古奥,加之辗转誊录,鱼鲁亥豕,致使有些文字真伪难辨、不易理解,在所难免.历代注家争论较多.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鼓励学者大胆争鸣,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治学要严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清代学者重视考据,这种讲求实际的学风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十一脏取决于胆"这一命题,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自王冰以降,诸家歧见纷呈,多数注家拘于原文,曲为解说,如王冰、马莳等认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耳.

  • 关于藏象理论部分内容的探讨

    作者:孟竞璧;孟子敬

    古代医家已认识到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赖于脏腑机能活动的变化.据此中医以脏腑为纲,在对病证的定位、诊断、论治的基础上创立了藏象理论,并认为它是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贯穿于中医各科医疗实践的全过程.藏象理论将脏腑生理功能依据社会职能分工进行类比,对病证进行了规律性总结,但有些与人体生理,特别是脑中枢神经功能反应不符,为了使中医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有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否定的否定规律,运用开放性模式修正,充实和完善藏象理论,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

  • 阴阳五行学说与肝脏象理论的三次变革

    作者:王洪弘;李成卫;王庆国;王维广

    从历代主流意识形态出发,探讨主流意识形态对各时代阴阳五行学说与肝脏象理论的影响以及理论所产生的具体变化。汉唐时期,受经学“天人宇宙论”的影响,阴阳、五行指的是气,来源于天,阴阳五行学说属于气的运行模式;肝藏为少阳、木气化生,储藏少阳、木气,化生精气构成相同爪、目等结构与物质。宋明时期,在理学新宇宙图式影响下,阴阳指气,五行指质,生于太极,阴阳五行学说属于宇宙发生模式;肝为厥阴风木之气,内寄相火,相火疏泄男子精液出现。清末以后,受西学唯物辩证法与生物学等影响,阴阳、五行为事物与现象的属性,仅仅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而非具体物质存在,此时,肝为功能系统,由木的特性推导肝主疏泄为核心功能,即肝气疏泄全身气机、防止郁滞的功能;由阴阳互根及物质与功能关系推导肝藏血为肝主疏泄的物质基础,并以肝体阴用阳概括。

    关键词: 阴阳 五行 藏象
  • “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

    作者:郑洪新;师双斌;李佳

    目的:阐发“肾藏精”藏象理论的概念体系,传承和创新肾藏象理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学术水平。方法:采用4部关于中医药学名词术语标准化学术著作,整理“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相关概念(不包括相关中药、方剂),并依据中国先进的文化基因和中医学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实践,研究“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的层次结构,并加以解析。结果:“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相关概念185条,分为三个层次结构,即“道”“象”“器”,形成概念体系。“道”属于哲学层次,以规律、法则为重点,属于抽象逻辑范畴。“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之“道”,即以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核心所构建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法则。“象”属于理性层次,反映和认知事物的本质和联系,属于理性认识范畴。中医肾藏象理论即肾的“天人合一”之象、“形神合一”之象、“体用合一”之象,肾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正是在“象”的理性层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器”属于物质层次,包括以肾为中心的脏腑、形体、官窍以及生命物质的肾系统。结论:“肾藏精”藏象理论是具有中国文化基因、层次结构明晰、概念内涵丰富的概念体系,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肺之“相使贵贱”内涵探析

    作者:张立艳;陈晓

    从整体看,脏腑之间是相互佐使、相互为用的关系,无明显贵贱差别,但在特定条件下,脏腑之间有贵贱之别,历代有“心主说”“肝贵说”“脾主说”“肾本说”,而对“肺贵”论述较少.文章以“肺贵”为论点,从“辅君制君、治节诸脏”, “形如华盖、护脏保心”, “五脏之天、出纳天地冲和之气”3个方面阐释肺“相使贵贱”的内涵.“辅君制君、诸脏之长”,从肺与心的关系及肺主治节功能论肺“贵”; “形如华盖、护脏保心”,从肺在人体中的解剖位置和形态论肺“贵”; “五脏之天、出纳天地冲和之气”,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论肺“贵”.肺“贵”是在五脏特定条件下的相对状态,而非绝对性观点.

    关键词: 五脏 相使贵贱 藏象
  • 论藏象时空模拟及其运用

    作者:杨友发

    藏象是中医独特原创理论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对时空的模拟与运用.藏象是运用时空意识工具阐述人体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藏象就是人体五脏与自然的时空化.藏象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疾病诊断与治则以及制方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185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