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滋润护喉四招

    作者:邱丽漪

    睡前半小时,用温水泡脚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与此同时,用自己的右手按顺时针摩腹,促进大肠排便.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导通畅,肺气得以宣散,则咽喉滋润.

  • 浅谈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红娥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就"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中医认识及临床应用作进一步介绍.

  • 三朝名方“汇”就一个新药

    作者:萧莹

    发病早期:先证用药,截断病势中医认为,感冒、流感都是在体内蕴火的基础上感受外邪引发的,所以流感具有发病急、传变快的特点,流感患者一般内火症状非常突出,表现为高热、嗓子疼、周身酸痛等.因此,连花清瘟胶囊在病变早期即应用麻杏石甘汤宣泄肺热;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配伍具有泻下作用的大黄,可以使体内蕴积的火热从大便排出,从而可以扭转病机,截断病势,防止流感病毒深入人体内进而并发肺炎、心肌炎等疾病.

  •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探析

    作者:于雪峰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以此立论分别采用脏腑同治和脏病脏治原则组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郁肺证72例,进行组间疗效对照,结果脏腑同治组无论从总有效率还是肺功能改善程度上都明显优于脏病脏治组,提示充分应用肺与大肠表里关系辨证施治在提升临床疗效方面作用巨大.

  • 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运用

    作者:王媚瑜;熊旭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的疾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理论基础,将通腑法运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疗效明显.作者查阅文献,从理论基础、临床运用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此理论有一个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作者:

    秋季如何养生?《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伤肺,冬为飧( sūn)泄。奉藏者少。”万物在夏天长养,到秋天果实已经成熟,收获的成果把容器装得满满当当,所以秋天三个月叫做“容平”。盛夏过后寒气来复,冷热空气对流,产生劲疾的秋风,地上万物也褪去夏日繁盛的色彩,转而暗淡清肃,树叶飘零。这个时候要早点睡、早点起,像鸡仔的活动时间一样,黄昏就入舍睡觉,天亮就开始活动,睡眠时间要比夏天长一些,用来养秋收之气。秋天要让自己的神志安宁,以缓解秋天收敛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精神内敛,不再向外分散心志,以保持肺气清肃的功能,这是适应秋气的特点,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伤了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到冬天就会常发消化不良的腹泻病,因为秋天提供给冬天闭藏之气少,闭藏不住就会水谷杂下。

  • 肺肠相关理论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作者:田甜;李鸿涛;马师雷;高思华

    中医藏象理论中,肺肠相关理论是其重要内容.《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1]29;《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1]150.《灵枢·九针论》曰:"手阳明太阴为表里"[1]8.《素问·血气形志》曰:"阳明与太阴为表里"[2].《华佗神方》中,孙思邈评注华佗治咳嗽要诀曰:"肺与大肠相表里"[3],是首次明确提出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 浅谈"肺与大肠相表里"在儿科的运用

    作者:王柳青;高思华

    小儿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不足,外易受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而发病,临床多以肺系和大肠系疾病为多.根据<灵枢·本输>[1]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即"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常采用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上病取下等方法治疗,往往可取得很好疗效.

  • 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流及其内涵探讨

    作者:莫芳芳;马师雷;李鸿涛;赵丹丹;王柳青;倪金霞;田甜;林燕;高思华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历经千年发展,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本文以梳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发展源流,探讨其理论内涵为目的,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相关古籍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得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以《黄帝内经》的“脏腑相合”为源头,经秦汉、晋隋唐、宋金元和明清等各个时期医家的不断阐发和应用,其理论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所表达的基本内涵——肺与大肠之间通过互相观察彼此,可相互表征彼此,以体现相互配合的关系.这种肺与大肠关系的实现以经络为沟通联络基础,以气机升降为功能基础,以气血津液为重要物质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 以便秘为首发症状的老年肺癌1例漏诊分析

    作者:杨彩霞;赵远红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消化道症状,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多存在便秘,老年患者尤为多见,在临床诊疗中患者便秘的出现往往伴随一些重大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易被漏诊或误诊,本文就1例老年便秘患者,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指导下,结合西医检查手段确诊为肺癌的案例作详尽报道及分析,以引起广大医者对老年性便秘患者的重视。

  •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差异

    作者:王鹏;王新月;王建云;程瑞莹;刘大铭;孙慧怡;张雯;金晨曦

    目的:通过比较炎症性肠病( IBD)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健康人群肺功能指标及肺部表现的差异,总结IBD患者肺支气管病损的发病规律,寻找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BD患者219例( IBD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 UC )183例,克罗恩病( CD)36例。腹泻型IBS患者30例( IBS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和肺部症状,检测血清肝肾功能,并行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结果 IBD组患者中,肺功能异常占71.2%,胸片异常占19.6%,咳嗽、气短等肺部症状占18.7%,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其他除肺以外的肠外表现占30.1%;IBS组患者中,肺功能异常占33.3%,肺部症状占3.3%;对照组肺功能异常占20%,无肺部伴随症状。CD患者肺活量( VC)、一秒率( FEV 1.0%)、大中期呼气流速( MMEF)、75%肺活量时的大呼气流速( FEF 75%)、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及肺总量( TLC)指数较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明显下降;UC患者FEV 1.0%、FEF 75%、MMEF及DLCO指数较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明显下降。结论与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相比,IBD患者更容易出现肺功能异常。CD患者肺功能损害以阻塞型通气障碍和限制型通气障碍为主。UC患者的肺功能损害表现为阻塞型或混合型通气障碍。IBD患者的肺部损害远远高于其他肠外表现,从而证明了肺与大肠间病损的特异性。

  • “肺与大肠相表里”机理的研究--高氧刺激对肺肠黏膜免疫因子含量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俊阁;刘晓燕;张刘扛;郭霞珍

    目的:通过观察高氧下大鼠肺、肠黏膜细胞因子IL-1β,IL-2、IL-6、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设立正常空气组、高氧组(吸入40%浓度氧),比较2组肺泡灌洗液、肠黏膜灌洗液中IL-1β,IL-2、IL-6、TNF-α的含量。结果:造模5 d后,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肠黏膜灌洗液中的IL-1β、IL-2、IL-6含量均较正常空气组呈现明显下降(P<0.05);大鼠肺泡灌洗液及肠黏膜灌洗液的TNF-α也表现为较正常空气组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肺肠之间在黏膜免疫方面具有同步性,这可能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重要的生物学基础。

  • 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中肠道的病变及在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淑静;吴莹;齐晓宇;葛东宇;李根茂;玄子男;王谦;王旭丹;李姝玉

    目的:建立小鼠流感性肺炎模型,明确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是否存在特异性的肠道病理损伤,并探讨了其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中的应用.方法: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病毒组给予50 μL、50LD5o病毒液滴鼻建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感染后第3、5、6天分别取材,HE染色检测肺脏、大肠、小肠、心脏、肝脏、肾脏组织病理结果,血生化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尿素氮(BUN)水平.结果:流感病毒感染后,病毒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病变外,随时间延长肺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加重;小肠黏膜腺体排列紊乱,绒毛粗大、部分脱落,黏膜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大肠黏膜固有层、肌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结构消失、脱落;而心脏、肝脏、肾脏无明显病理改变;病毒组小鼠血清AST、ALT、BUN较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中存在小肠、大肠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是研究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相关临床治法的理想模型.

  • 从模型大鼠肺肠功能与组织形态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传变的特点

    作者:郑秀丽;杨宇;王宝家;王菊;唐洪屈;惠毅

    目的:通过观察“肺病”和“肠病”模型大鼠的肺功能、胃肠功能和肺肠组织形态的同步动态变化,探讨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传变的特点。方法:建立“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肠病”(溃疡性结肠炎)两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动物模型,分别选取三个不同的时间点,同步观察各组模型大鼠的肺功能、胃肠功能、肺组织和结肠组织形态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肺病”模型和“肠病”模型的肺功能和胃肠功能(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在各时间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P<0.01或P<0.05)。“肺病”模型和“肠病”模型各时间点的肺组织均不同程度的出现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结肠组织出现灶性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肺病”模型在肺部病变加重的同时,肠腑病变同步加重,在模型第50天肠腑组织出现显著病变。“肠病”模型在肠部病变加重的同时,肺脏病变同步加重,在第8天肺脏组织出现显著病变。结论:“肺”与“大肠”之间是否发生传变,主要取决于原病脏腑的病理损伤程度。同时,原病脏腑出现病变的时间越长,则传变越明显。

  • 皮肤病从肺与大肠论治

    作者:钱方;纪云西;蒋历;陶双友;易志彪

    1 皮肤病从肺论治的理论渊源"肺主皮毛"和"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肺脏隐匿于胸腔之中,"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其病理生理变化常外现于皮毛.因此,观察皮毛的病理生理现象,可以推测肺的病理生理状态,是因为肺宣发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濡养皮毛,使皮毛行使排汗、散热和抵御外邪的功能;同时皮毛具有散气、宣肺、助肺呼吸的作用,<内经>将其概括为"肺外合皮毛".<素问·痿论篇>云:"肺主身之皮毛."<素问·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经脉别论>云:"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卫气由来自于脾胃运化而生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行于脉外,依托肺的宣发功能,充于皮肉,促使皮毛之功能的发挥.即肺气功能正常,皮毛得以温煦、滋养,而发挥其卫护固表作用,腠理致密外邪难以入侵.

  • 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呼吸道与肠道微生态同步动态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作者:郑秀丽;杨宇;王宝家;唐洪屈;周新颖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在“肠病及肺”过程中呼吸道和肠道微生态的同步动态变化情况,探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微生态机制。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 TNBS)-乙醇相结合的方法诱导实验性大鼠UC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8天、第29天和第50天三个时间点对呼吸道和肠道的需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进行同步检测。结果:UC大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其呼吸道部分菌群同步出现相关变化。造模后第8天,需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增多,厌氧菌总数和肠杆菌在肠道增多而在呼吸道减少。造模后第29天,需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减少,厌氧菌总数和肠杆菌在肠道减少而在呼吸道增多;造模后第50天,呼吸道和肠道的需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增多。结论:肠病大鼠可出现呼吸道菌群的改变,在“肠病及肺”病理传变过程中,肠病大鼠呼吸道和肠道的部分菌群出现同步增多或减少的相关性变化,提示微生态菌群的变化可能是“肠病及肺”的机制和表现形式之一。

  •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荨麻疹诊治相关性探析

    作者:陈晟;王宝凯;相莉;霍宇薇;郭盛楠;赵吉平

    中医学认为肺脏与肠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且二者与皮毛都有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肺与大肠相关理与本病的诊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其不仅体现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还体现在临床中对本病的治疗不离治肺、通腑二则。该理论在皮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很广泛,并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索肺肠的共振机制

    作者:闵寅;纪立金;高思华

    本文通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古代文献的梳理、观察,并应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手段,对所收集的肺肠合病的相关古代临床文献进行挖掘。对其中的病位、症状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得出肺与大肠在生理和病理信息的表达上存在共振现象。并且这种共振现象是由其他脏腑共同参与作用。其中又与脾、肝关系为密切。提示临床在肺肠合病的辨证时,应注重其他脏腑的影响。

  • 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生物学机制

    作者:钟相根;李宇航

    承气汤出自仲景《伤寒论》,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吴鞠通化裁承气汤,创制了“肺肠同治”的代表方剂宣白承气汤,被广泛用于治疗痰热壅肺、腑气不通等肺系疾病。作者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为宣白承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壅肺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生物学机制。历经多年的RCT研究证实了宣白承气汤可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痰热壅肺证,创新了COPD中医新治法,提高了临床疗效。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生物学机制与调节肺组织氧化/抗氧化失衡、黏液高分泌、黏膜免疫、气道重构、炎症反应、神经肽分泌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神经肽通路的研究,为揭示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机制及本方临床应用治疗肺系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二便功能状态分析

    作者:徐卫方;刘莹莹;高振;赵海涛;潘伟伟

    目的:揭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二便的功能变化,为COPD在中医治疗中注重二便的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为COPD的肺肠同治理论提供基于临床的明证,佐证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病态机体中的科学性.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以来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的COPD患者100例,同时抽取不伴有肺部疾病的其他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调出他们刚入院尚未用药时的二便情况.结果:COPD组患者小便调的55例(55%)、小便频数的为45例(45%),而对照组中小便调的为86例(86%)、小便不调的为14例(14%).COPD组患者中大便调的为60(60%),大便不调的为40例(40%),大便不调的中大便干的占32%、大便溏的6%、溏结不调的2%;对照组患者中大便调的为85例(85%),大便不调的为15例(15%),其中大便干的占14%,大便溏的l%.COPD组和对照组相比二便的调与不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该加强辨识二便功能在COPD中医辨证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将针对二便的治疗作为辅助COPD治疗的一个方法在临床中加以利用和研究,以此强化中医整体观治病的优势和特色,丰富中医治疗COPD的手段,提高临床治疗COPD的疗效.

190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