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颖;何英萍

    目的::研究对普外手术后患者进行肠外营养的治疗效果,与常规葡萄糖营养支持进行对比,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入我院普外科进行普外手术的患者3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15人与对照组15人,观察组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进行常规葡萄糖支持治疗,并于术后3天可进流食,术后5-7天排气后进半流食,两组均在第8天进行状态评估以及相关检查,通过并发症发生率、氮平衡、营养指标反映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程度和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普外术后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病率下降,负氮平衡情况减轻甚至形成正氮平衡,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肠外营养可以促进普外手术后患者身体指标恢复正常,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可以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肠外营养 普外科
  • 重症急性胰腺炎完全胃肠外营养与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比研究

    作者:王文忠;高峰;张丽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 肠外营养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军;史克倩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治疗血液系恶性病的有效方法.但是,PBSCT强烈的化疗期,患者热量摄入不足,消耗增加和利用障碍等因素将导致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白血病治疗效果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1].因此营养支持对PBSCT的影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早期肠内营养在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培万;保红平;姚永良;高瑞岗;方登华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的应用逐渐增多,其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现就我科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7年5月~2009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因肝、胆、胰等疾病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病人60例,并在我科接受手术.男34例,女26例,年龄为28~83岁,平均55.7岁.随机分为EN组(30例)及肠外营养(PN)组(30例).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分析

    作者:章谦;白松;田风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意义.方法 将37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N组,n=18) 及完全肠外营养组 (PN组,n=19) 进行对比.EN组在术后1~2d均通过复尔凯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2组按热量30kcal·kg<'-1>·d<'-1>,氮量为0.12g·kg<'-1>·d<'-1>给予营养.结果 ①EN组营养住院费用少于PN组(P<0.01);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PN组(P<0.01);EN组住院天数少于PN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术后7d:EN组营养指标均高于PN组,但2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⑨术后7d:EN组免疫指标均高于PN组,2组间比较IgM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gA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与PN支持相比较,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改善营养状态.

  • 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岚;黄云超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20例)和肠外营养组(24例).均于手术后24 h开始给予等热量(125.4kJ·kg-1·d-1)、等氮量(0.2g·kg-1·d-1)营养支持,持续9d,测定手术前1d、术后1d和9d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 43例完成研究.两组术前各免疫指标比较无差别,术后第1d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术后第9d肠内营养组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D8,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细胞则回落正常水平,而肠外营养组CD8细胞仍处于高水平,其余指标仍处于低水平.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食管癌术后免疫功的恢复.

  •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体会

    作者:赵桐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运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营养科会诊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与肠内营养支持10天后的血红蛋白(H∞)、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尉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EN+PN组)比较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无法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联合使用肠外营养既可保护肠道功能又能供给充足能量,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进行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

    作者:翟丽;刘敏;王娟;周少飞;温成泉

    目的:比较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和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行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给予观察组患者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比较和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患者手术引起的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一周营养指标、胃肠道恢复情况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结果从观察及检测结果来看,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优。其中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前白蛋白、白蛋白和体重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CD3+、CD4+显著上升(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更快地促进胃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更快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同质医疗会诊模式在肠外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作者:沈如婷;黄迎春;章黎;高学金

    目的 探讨同质医疗会诊模式在院内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支持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 按照会诊时间进行分组,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的50例会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会诊模式;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的50例会诊患者为实验组,实施同质医疗会诊模式,在PN支持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医护满意度以及血糖异常发生率、堵管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医护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如堵管和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液总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同质医疗会诊模式在院内PN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及医护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使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 不同营养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影响

    作者:杜斌斌;杨熊飞;王小英;陈玲娟;刘婷婷;王飞

    为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影响,将60例拟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24 h开始进食,对照组常规接受肠外营养(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1天、术后第2天与第6天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显示,1)术后第2天患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术后第6天两组患者ALB、PA、TF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非结合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术后24h开始进食可以迅速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 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在结肠癌术后的效果观察

    作者:郑信志

    为观察结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将6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组(EN+P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每组30例.结果显示,EN+P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1周的体质量、总蛋白及白蛋白均较术前降低,而前白蛋白较术前升高(P <0.05),但EN+PN组明显高于TPN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手术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EN--P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TPN组的26.7%(P<0.05).结果表明,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采用EN+-PN联合营养支持,作用显著,可作为结肠癌术后佳的营养支持方式.

  • 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21例

    作者:王成君;刘继攀

    2001年8月至2010年9月,我们共施行直肠癌前切术19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2~78岁,平均61.2岁.21例中吻合口距肛缘5cm以下者16例,5cm以上者5例.吻合口漏发生在术后4~ 13d.出现吻合口漏的早期1周内给予肠外营养,1周后给予肠内营养或进食低渣或无渣饮食,2周后进食高营养高纤维饮食,以软化大便并保持排便通畅,同时保持骶前引流通畅和反复骶前引流冲洗,在治疗期间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肠内营养支持对肿瘤科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丽娟;苗娜;侯艳艳;鞠秀波

    目的:研究分析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肿瘤科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90例肿瘤科营养不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40例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PN组)和50例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EN组)两组,分别检测两组营养支持后营养状况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结果:EN组治疗30 d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改善程度好于PN组.EN组治疗30 d后血清IgG、IgA、IgM、CD3、CD4与PN组比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改善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维持肠黏膜屏障,对肿瘤患者综合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 小儿手足口病采取蓝芩口服液与肠外营养同时治疗的观察

    作者:王丽莎

    目的:分析蓝芩口服液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结果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蓝芩口服液和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体质量增长值、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较对照组(81.8%)更高,体质量增长值较对照组更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更少,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给予蓝芩口服液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建议将这一治疗方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胃癌术后患者采取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及护理

    作者:杨海艳

    目的 研究进行胃癌手术后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比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我院进行了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共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方式,实验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HGB、ALB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摄入状况,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更短,有重要应用价值.

  • 周围静脉营养治疗胸腹部严重创伤

    作者:石理华;卢善昌;卢江

    肠外营养(perenteral nutrition,PN)即静脉营养,又分为中心静脉营养和周围静脉营养两种.本文用周围静脉营养进行营养治疗胸腹部严重创伤3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作者:蔡东联;曹翔

    营养治疗是临床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合理使用营养治疗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手段,包括肠内和肠外营养治疗.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胃肠功能存在,即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及时的营养治疗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成本,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治疗时营养供给应恰如其分,多则增加病人代谢负担,少则难以满足需要.故营养应合理,满足需要即可,原则是"量出为入,宁少勿过".无论用何种治疗方式或制剂,都要掌握适应证、注意禁忌证,以减少并发症.

  • 短肠综合征的临床营养治疗

    作者:蔡东联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因各种原因而作大段小肠切除术后,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营养需要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常见的病因是肠系膜栓塞、克隆病、肠扭转等.一般认为,残留的功能性小肠长度少于120cm即会发生SBS,且还要取决于切除肠段的部位及剩余肠段的肠管适应能力[1].目前的治疗主要是营养素治疗和小肠移植[2].本文对SBS营养治疗的研究及进展作一介绍.

  •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作者:朱家胜;李仁志;陈剑平;许力;胡明华;芮景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对108例接受Ⅲ~Ⅳ类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根据病人体重供给能量105~1261J/kg,采取双能源供能,糖脂比例为1~2:1,热氮比为418~627kJ:1g,配成一营养混合液,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输注,疗程5~14天.肿瘤病人术前3天单剂量5-FU0.75g化疗,术后第15~20天正规化疗.结果90例无手术并发症,62例血浆白蛋白、53例血红蛋白在肠外营养支持后超过术前水平.48例体重增加.并发胆漏1例,吻合口漏3例,伤口感染8例,伤口裂开2例,肝功能损害6例,外周静脉炎5例,导管感染1例,气胸1例,均通过肠外营养及对症处理.死亡6例均为晚期肿瘤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提供肠外营养支持,增加了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

  • 肿瘤患者如何正确吃出营养

    作者:汪琼

    众所周知,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营养对机体的功能及状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我们所说的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今天所讨论的膳食营养就属于肠内营养。那么何为膳食营养?通俗来讲就是饭桌上的营养。要知道,食物是人体联系外环境直接、大量、频率高的物质,也是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的物质基础,是我们肿瘤患者能够直接掌控的部分。

2552 条记录 121/128 页 « 12...118119120121122123124...1271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