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验性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主要发病机制研究

    作者:张昊;赵炜疆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以泌乳素腺瘤居多,约占颅内肿瘤15%.雌激素诱发大鼠泌乳素腺瘤模型已广泛用于泌乳素腺瘤发生机制和药物筛选研究.本综述以实验性泌乳素腺瘤大鼠模型为基础,从分子学角度对肿瘤发生、发展主要机制进行阐释,包括:大鼠泌乳素腺瘤一般生物学特性、实验性泌乳素腺瘤细胞增生机制、血管生成机制以及实验性治疗策略.实验性泌乳素腺瘤大鼠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澄清泌乳素腺瘤发生机制及新型有效药物开发,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和肿瘤干细胞

    作者:刘晓梅;陈忠平

    肿瘤血管新生化的主要方式包括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淋巴管生成(lymphanriogenesis).1999年,Maniotis等描述了一种存在于高侵袭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血液流通管道,即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VM管道中肿瘤细胞被覆管道的表面但是并没有表现出血管内皮的特点.肿瘤干细胞和血管生成拟态现象的发现给经典肿瘤血管生成理论带来了冲击.肿瘤干细胞可能不仅影响着血管生成和血管发生,同时可能影响着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

  • 胶质瘤的血管生成和抗血管化治疗

    作者:刘猛;刘玉光;吴承远

    胶质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生长迅速,预后差,血管生成在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特异性的高度血管化,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可作为研究肿瘤血管化生成过程和抗血管化治疗的理想模型.本文对胶质瘤的血管生成和抗血管化治疗作一综述.

  • 胶质瘤促血管生存素2基因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石松生;罗望池;杨卫忠;陈春美

    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胶质瘤促血管生存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52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Ang2基因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微血管,用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counting,MVC)测定肿瘤血管生成.结果:50例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均可表达Ang2 mRNA片段.Ang2 mRNA表达与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呈显著正相关(r=0.821,P<0.01);高度恶性胶质瘤Ang2 mRNA表达、MVC分别显著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P<0.01);低度恶性胶质瘤Ang2mRNA表达、MVC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结论:Ang2可能通过参与胶质瘤血管生成,对胶质瘤的恶性演进起促进作用.

  • 组织因子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来;赵丽丽;冷融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又称凝血因子Ⅲ,主要作用为启动凝血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分析表明组织因子与恶性肿瘤有密切关系,参与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并且TF有望成为预测恶性肿瘤的预后标志及新的治疗靶点.

  • 转化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

    作者:董静;张娜;崔娜;李亚;刘莉

    1 TGF-β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系关
      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种多功能的多肤类细胞因子,几乎体内的所有细胞都能产生 TGF-#并存在其受体。TGF-β可刺激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与沉积,在诱导细胞凋亡、胚胎形成、骨的形成、血管生成、调控细胞周期、细胞迁移、调节血细胞生成及免疫应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广泛参与多种病尤其是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 绿茶活性成分协同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

    作者:朱宝和;何育玲;潘一衡;贺德;黄林;黄冬凌;李苑

    目的:探讨绿茶活性成分协同作用抑制血管生成效应.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绿茶四种主要活性成分(EGCG、ECG、EGC和EC)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结果:EGCG、ECG、EGC和EC都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诱导其凋亡;其中,EGCG作用强,小剂量的EGC、ECG和EC与EGCG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增强EGCG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效应.结论: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都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同时能够协同作用抑制血管生成.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英;徐小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病人胸苷磷酸化酶(TP/PD-ECGF)表达与内膜癌血管生成、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子宫内膜腺癌石蜡标本48例,其中I期38例、II期7例、III期4例(FIGO分期),绝经26例.不典型增生石蜡标本22例,正常内膜石蜡标本15例.用TP/PD-ECGF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确定组织内的TP表达,用CD34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确定组织内微血管,然后分析内膜癌TP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D)以及TP表达、MVD分别与临床病理特征(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宫颈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无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TP表达有三种类型:腺体(或癌)细胞染色、基质染色、基质+腺体(或癌)细胞同时染色.正常内膜组80%病例TP在腺体细胞表达,而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腺癌组TP以基质及基质+腺体同时表达为主(分别为91%、79.2%),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及内膜腺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不典型增生组与内膜癌组比较,TP表达无显著差异(p>0.1).不典型增生组MVD(平均为32.7),较正常的内膜组MVD(平均为27.1)高(p<0.01),但明显较内膜腺癌组(平均MVD为78.9)低(P<0.001),予宫内膜癌TP基质+腺癌染色组MVD(平均值79.1),低于基质染色组(平均值86.2,p<0.05),但明显高于癌细胞染色组(平均值60.5 P=0.005).子宫内膜腺癌TP表达及MVD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基质TP染色及高MVD的病人无病生存期短.结论:子宫内膜癌T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与MVD及预后有关.TP在内膜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TP和MVD一样能预测内膜癌病人的预后.血管生成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P可能与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正常内膜中TP表达可能及时发现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

  • 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秦萍;刘美娜;王敏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对56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组织应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根据CD34阳性的EC计数来判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卵巢浆液性癌MVD(35.7±5.9倍视野)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均为P<0.001).随卵巢浆液性癌的恶性程度、临床期别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的出现,MVD也明显增加(P<0.05或P<0.001).结论:血管生成与卵巢浆液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整合素与血管生成的负调节

    作者:孙厚良;曾昭淳

    整合素是跨膜双向信号传导的粘附分子,精确地调控着组织生长、修复、血管生成及肿瘤发生、侵袭等过程.目前,多种整合素αvβ 3、α vβ 5的拮抗剂已运用于临床抗血管生成、抗肿瘤及抗风湿疾病的治疗.然而,在这些整合素基因敲除的动物,并没有阻止血管生成,反而促进血管生成.可以推测:这些整合素是参与血管生成的负调节因子,靶向它们的拮抗剂就可能是其负调控功能的兴奋剂.Hynes等提出α v整合素的负调节假说.更好地解释了试剂拮抗和基因敲出结果的不一致性,并为更好地研究和设计抗血管生成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李佩瑞;王济明

    血管生成是在原有毛细血管和/或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基础上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它是肿瘤持续生长和发生转移的必要条件,其过程极为复杂,需要多种因素的参与.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肿瘤抗血管生成生物化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亚军;钱晓萍;刘宝瑞

    传统的化疗通过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在对细胞毒化疗药物研究的同时发现,绝大多数药物在低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方式下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持续抑制和杀伤作用,即后来所提出的抗血管生成的生物化疗.这种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作用靶点的化疗,其理论依据主要是肿瘤的生长和侵袭离不开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认识到,许多化疗药物及一些抗肿瘤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体外实验或体内实验中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 低氧诱导因子对骨形成的影响

    作者:赵晓东;吴林峰;溪应龙;段于平;周俊洁;龚跃昆

    低氧诱导因子(HIF)信号通路对于骨发育和修复过程中血管生成和骨生成的耦合非常重要.在骨低氧微环境下激活的HIFs可刺激多种基因的转录,影响血管生成、前体细胞募集和分化.目前我们在调节氧含量下HIFs水平和活性的分子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发现氧依赖性的羟化酶的作用,在调节HIF-1α时可引发其活性,这可能在多个临床领域有广阔的的治疗前景.一些被称为低氧模拟物的小分子已被识别为HIF通路的激活因子,并已证明其在体内可增强骨血管和骨的再生.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低氧信号通路的关键因素及其在骨再生中的作用.

  • 利用RNA干扰调控肝细胞癌的缺氧环境

    作者:李松彬;孙红花

    肿瘤细胞被剥夺氧气所致缺氧环境,已被证实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乏氧诱导因子(HIF)作为一类转录调控因子,可影响恒定的氧化应激应答,且被证实在新生血管生成、存活、代谢方面是一种关键的转录激活因子.细胞因子,如IL-8,也可控制内皮细胞存活和血管生成,缺氧环境下IL-8过表达可诱导肿瘤血管新生及增值.因此,调控HIF、IL-8在肿瘤血管新生及细胞凋亡方面控制肿瘤微环境,本文将对调控肿瘤缺氧环境所得结果作一概述.

  • VEGF、EphB4和配体EphrinB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宋文先;卞修武;蒋雪峰;王清良

    目的探讨VEGF、EphB4受体与其配体Ephrin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93例胃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VEGF、EphB4受体与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中肿瘤细胞、间质新生血管的VEGF、EphB4与EphrinB2高度表达,VEGF阳性表达组的平均MVD值(为58.3±14.2)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为31.2±13.9,P=0.032),EphB4与EphrinB2阳性表达组的平均MVD值(分别为56.21±15.3和62.41±16.9)也明显高于EphB4与EphrinB2阴性表达组(分别为32.22±12.9和34.12±14.7,P=0.018和P=0.004),此外,VEGF还与EphB4/EphrinB2的阳性表达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VEGF与EphB4/EphrinB2可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胃癌的血管生成.

  • 环氧化酶-2对结肠癌肝转移瘤新生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占奎;张超;刘伟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MVD关系,从而探讨环氧化酶-2对结肠癌肝转移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建立稳定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和HCT-116,利用脾切除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检测MVD和结肠癌肝转移瘤VEGF蛋白表达.结果肝脏转移率的转移率,HT-29组、HCT-116组、塞来昔布组分别为83.33%、16.67%、3333%.HT-29组与HCT-116组(16.67%)比较转移率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01<0.01);与塞来昔布组比较有差异(P=0.13<0.05);塞来昔布组与HCT-116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46>0.05).HT-29组MVD为49.000±7.37与HCT-116组(35.83±4.8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01).VEGF的表达,HT-29组与HCT-116组、塞来昔布组比较均表达增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P<0.05);塞来昔布组与HCT-116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氧化酶-2与结肠癌肝转移瘤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高表达促进了结肠癌肝转移瘤新生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是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

3416 条记录 171/171 页 « 1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