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科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7例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一期缝合组34例,T管引流组33例,给予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足低位,给予常规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1月拔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补液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中,一期缝合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3/34),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的18.2%(6/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能有效胆汁引流,患者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补液量少、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能减少患者痛苦.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作者:陈蓁臻

    目的: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具体方法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比较高,而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可以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郁林海;顾春飞;冯林松;褚永悦;朱海峰;方胜利

    目的: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2月90例具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病人实施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48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A组),42例行T管引流(B组).记录各种临床指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恢复时间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6%)低于B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优于T管引流,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优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七例体会

    作者:段永辉;龚晓松;汤世晶;刘运山;汤国才;黄河清;张波生;尹文合;曾良玉;欧阳执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目前已成为大多数症状性胆囊疾病病人的标准手术方式.然而,同时处理伴有胆总管结石病人的腹腔镜手术仍未普及.我院自2000年11月在顺利开展LC 500例的基础上,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7例,现介绍如下:

  •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与单独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观察

    作者:杨红旗;方道连;马祖胜;郭艳芳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传统治疗是开腹手术,随着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Oddi括约肌气囊扩张(EPBD)联合LC及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已成为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但有关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方案与单独腹腔镜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

  • J型胆道内支架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作者:臧宏;袁岱岳;陈杰

    目的:探讨自行脱落胆道内支架预防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后胆汁漏的作用.方法:对因肝外胆管结石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术中放置胆道内支架后一期缝合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少许胆漏,保持通畅引流,术后第8天左右,拔除腹腔引流管,顺利出院,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25例支架顺利随粪便排出,排出时间6±2.3天,有1例术后2周仍未排出,通过内镜顺利取出.术后随访6~12个月,26例患者均无胆道狭窄,无结石复发.结论:顺行置入J型胆道支架管对于预防胆漏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Ⅰ期缝合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倪笑元;刘小健;何兴众;翁建龙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Ⅰ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术前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提示胆总管结石的156例患者,均无手术史,将其分为Ⅰ期缝合组(73例)和T管引流组(8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主要并发症是术后胆漏,经观察、引流保守治疗后均顺利出院,出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上Ⅰ期缝合组要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P<0.05).结论 对于胆总管结石,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一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定期自行脱落J型胆道支架引流术150例报告

    作者:田明国;王立云;杨俊峰;杨勇;胡丹;胡伟;钱益;臧宏

    目的 总结定期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效果、适应证及操作方法.方法 应用吸收线和聚氨酯导管制成定期自行脱落J型胆道支架.在胆总管切开清除结石后,将导丝经胆道镜操作孔置入十二指肠,将支架套住导丝,用推送器将支架的猪尾端送入十二指肠,另一端留在胆管内.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关闭.结果 应用该法治疗胆总管结石150例,平均手术时间(126±36)min,术后住院时间(6.5±3.6)d,149例自行排出支架,排出时间为:快释放支架(13.6±2.6)d,慢释放支架(28.0±4.6)d.另1例于术后第28天经内镜取出.术后第1天出现短暂胰淀粉酶增高32例(21.3%),均无胰腺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发生胆漏3例(2.0%),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ENBD治愈.发现残余结石1例(0.67%),于术后30 d经内镜取石后痊愈.术后随访6~ 66个月(平均36个月),无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定期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引流术安全有效,是更具微创和成本效益的胆道引流方法.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疗效比较

    作者:谢光军;杨明;郭云虎;张华国;胡志峰;卞虎

    目的 探讨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后胆管一期缝合(primary suture)与T管引流(T-tube drainage)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将50例经术前检查和术中胆总管探查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一期缝合组(PS组,n=21)和T管引流组(TD组,n=29),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补液量以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PS组有1例出现少量胆漏,经腹腔引流后治愈.TD组出现3例并发症,其中2例胆漏,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两组均无胆管炎、胆管狭窄和腹腔感染病例.P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补液量等方面低于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领的前提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结合鼻胆管引流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中的应用

    作者:胡邓迪;蒋能孟;汪熊铁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一期缝合+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急性重症胆管炎行急诊LCBDE+ENBD术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手术均成功实施,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 ~ 80 min,平均60 min,术后胆漏3例,应激性胃溃疡2例,急性胰腺炎1例,术后住院时间5~9d,平均7d,67例患者术后随访6~ 12个月,复查B超及MRCP未发现胆道残石及胆管狭窄等.结论 急诊LCBDE+ENBD、一期缝合胆总管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是安全、可行的.

  • 内镜腹腔镜阶梯性治疗肝外胆管结石6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志敏;周宗庆;付志宏;戴文华;张衍祥;张华科;吕翔

    随着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内镜及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念逐渐为外科医生所接受.但是,单一的治疗方案不能适应所有病人,且现在常用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的弊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我科对62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我科制定的内镜腹腔镜阶梯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在老年胆道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良;鲁俊;张军;江鸣;陈宏存;葛强;李文波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从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共行8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将这些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老年组(≥70岁)40例,年轻组(<70岁)46例.对比两组临床特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放手术率,术后累计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和死亡率.结果 老年组表现出较高的麻醉评分(P =0.003)及基础疾病患病率(P<0.01),而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放手术率,残石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不仅对年轻胆总管结石患者安全有效,对老年患者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无胆总管结石高危因素的胆囊结石患者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的必要性

    作者:陈永利;孙岩;孙世波

    目的 探讨无胆总管结石高危因素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前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450例无胆总管结石高危因素的胆囊结石患者行LC术前常规行彩超、MRCP检查并于术后结果比较.结果 450例无胆总管结石高危因素的患者经MRCP检出胆总管结石38例,术中胆总管探查阳性率100%,无胆道损伤病例,术后随访少三个月,除一例术后7天因发生胆总管结石再次住院外,无因胆总管结石再次入院及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无胆总管结石高危因素的胆囊结石患者LC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减少胆总管结石的漏诊,减少术中胆总管探查阴性率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拔T管后胆漏及处理(附3例报导)

    作者:李勇;梁久银;孙家忠;李婧;王涛

    拔T管后胆漏是开腹胆总管探查的并发症,而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ntion,LCBDE)亦可出现该并发症.我院自2003年5月~2009年11月开展LCBDE 425例,拔T管后出现3例胆漏,报道如下.

  • 综合护理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徐菊香;罗美兰;王迁美

    选取我院62例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5%和29.0%),且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 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探查Ⅰ期缝合28例体会

    作者:唐德涛;蔡崇元;邓兵;丁一;叶龙

    探讨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Ⅰ期缝合的可行性.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28例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BDE Ⅰ期缝合的临床资料.27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腹腔粘连严重分离困难中转开腹手术.术后胆漏1例.术后随访12~18个月,经B超或MRCP复查均未发现胆道狭窄或残留结石.胆道手术史患者行LCBDE Ⅰ期缝合安全可行.

  • 肝外胆管结石的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

    作者:秦明放

    肝外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常见病,随着内镜、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该病的临床治疗,使传统的治疗方式受到微创技术的冲击.随着治疗性腹腔镜、胆道镜的临床广泛应用,进一步改变了传统外科手术的模式和观念,使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理念逐渐为胆道外科医生所接受.但随着医疗实践的深入和病例数量的积累,单一的内镜或腹腔镜治疗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由于乳头局部因素、结石因素、胆总管远端狭窄段过长等,都很难完成内镜下取石治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因T管常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便,又加上腹腔镜手术形成窦道较晚,T管留置时间长,导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因此,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在微创外科领域将内镜与腹腔镜巧妙、灵活、联合应用,以弥补单一微创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特别是探讨不同情况下肝外胆管结石的内镜、腹腔镜及其联合治疗的佳方法,使微创方法更加完善[1,2].

  • 术中逆行鼻胆管置入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

    作者:沈先锋;张凎;周猛;张敏;周平;菅志远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并逐渐成为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1].然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携带时间较长成为影响其应用的大障碍,而目前各种预置鼻胆管或J形管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技术均需患者清醒状态下行十二指肠镜或胃镜检查,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我科自2011年1月开始,采用术中逆行置放鼻胆管的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25例临床体会

    作者:张绪红;何文法;张华焱

    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施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25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报告如下.

  • 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曹继华;周大琼;李媛媛;张阳德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lus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LCBDE)和LC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RC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佳选择.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从建库到2013年),搜索所有LC+LCBDE和LC+ERC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随机对照文献纳入研究,全为英文文献,共1 565例患者,其中LC+LCBDE组801例,LC+ERCP/S组7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结石清除率、中转手术率、残余结石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所需的手术时间短于LC+ERCP/S组(P=0.0008);LC+LCBDE组的住院费用低于LC+ERCP/S组.结论: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比LC+ERCP/S更加经济实惠.

54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