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效应分子IL-17的抗感染作用

    作者:张玉侠;沈际佳

    lL-17是新发现的具有强大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通过诱导多种细胞(具有IL-17R的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分化、迁移,一方面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挥重要致病作用;另一方面,IL-17还与抗感染免疫有关,在抵抗细菌及真菌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IL-17的细胞除了CD4+T细胞以外还有γδT细胞等,因此,IL-17在固有免疫水平和适应性免疫水平均参与了抗感染免疫.将中性粒细胞招募至炎症部位调节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诱导抗菌肽的产生可能是IL-17的抗感染机制.

  • IL-17参与EAU发病及其作用探讨

    作者:钱丽丽;张凤蕴;郭涛;黄琪;赵瑞波;王丽群;任欢

    目的 诱导建立大鼠EAU模型,探讨Th17是否参与EAU发病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视网膜S抗原与Freund完全佐剂免疫大鼠诱导EAU模型.观察EAU发作时间、EAU临床评分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AU组和对照组动物眼后部葡萄膜视网膜IL-17的表达.结果 EAU组动物的眼睛在免疫后不同时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发病率为100%),临床评分为(3.14±0.61),具有阳性体征者均有葡萄膜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模型建立成功.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EAU组IL-17表达阳性率为86%.结论 Th17在EAU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 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围术期血清IL-17、IL-18、IL-27水平分析

    作者:张敬敬;张临友;许博;冀成山

    目的探讨胸腺异常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外周血血清IL-17、IL-18、IL-27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6例未经免疫抑制治疗的MG患者行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术前及术后第7日外周血血清IL-17、IL-18、IL-27水平,以15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清IL-17、IL-18、IL-27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胸腺切除术后MG患者外周血IL-17、IL-18、IL-27水平普遍降低,外周血IL-17、IL-18、IL-27水平在胸腺瘤和胸腺增生两种病理类型中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切除胸腺可降低MG患者外周血IL-17、IL-18、IL-27水平。

  • Th17及其细胞因子IL-17参与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丹丹;张喆;孔庆飞;王菁华;王广友;刘玉梅;李呼伦

    目的 检测Th17细胞在缺血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细胞因子IL-17在厌氧条件下对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方法 线栓法建立小鼠持续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pMCAO),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MCAO小鼠缺血侧脑组织中Th17细胞的表达;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建立体外氧糖剥夺模型(OGD)模拟体内脑缺血缺氧微环境,观察不同厌氧时间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同时进行不同浓度的IL-17干预以及IL-17受体(IL-17R)封闭实验,探讨IL-17在厌氧条件下对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HE染色可见患鼠缺血侧脑组织空洞坏死样改变并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TTC染色呈现白色缺血灶.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缺血灶周边大量Th17细胞(CD4+IL-17+).体外实验中,外源性IL-17的干预加剧了OGD条件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能够被IL-17 R封闭剂所抑制.结论 小鼠缺血脑组织中存在Th17细胞的浸润,Th17细胞分泌的IL-17与厌氧条件下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 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Th17与调节性T细胞免疫失衡的研究

    作者:陈万志;余济春;余志坚

    目的 检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甲状腺组织及外周静脉血中Th17细胞和调节性T 细胞(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17/Treg免疫平衡在H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0例HT甲功正常组、10例HT甲低组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组)中IL-17A、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另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三组血清中IL-17、IL-10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T患者甲状腺组织内IL-17A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t=0.5061,P<0.05),且HT甲低组高于HT甲功正常组(t=0.2575,P<0.05);HT患者甲状腺组织中Foxp3mRNA的表达降低(t=O.5298,P<0.05),但其表达水平则与甲状腺功能无关.HT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5840,P<0.05),且HT甲低组高于HT甲功正常组(t=2.2760,P<0.05);HT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7.9170,P<0.05),但HT甲低组与HT甲功正常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0410,P>0.05).结论 HT患者甲状腺组织和外周血中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Treg细胞免疫抑制下降;Th17/Treg免疫失衡可能参与HT的发生发展.

  •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IL-17、CysC、Hcy水平变化及其在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孟宏涛;李战宁;何君宏;闫鲲;刘凯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7(IL-17)、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在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诊疗的91例PD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简易智力量表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A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B组);根据Hoehn-Yahr (H-Y)分期标准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L-17、Cys C及Hcy的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各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检测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清中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另外,随着H-Y分期的递增,PD患者血清中各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D患者血清中的IL-17、CysC、Hcy水平异常表达,在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更高,同时,各指标对于不同H-Y分期的PD患者具有表征作用,对于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 帕金森 IL-17 Cys C Hcy 评估
  • 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后大鼠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IL-17表达的影响

    作者:殷坚;陈红艳;陈安;李亮;李新华;卢芳国;唐曦;余清平

    目的: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大脑神经元细胞凋亡及IL-17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SCI组、BYHWD组,通过在T3-T4横突间横断右侧半脊髓制备SCI模型,分别于手术前1d及术后1d、1w、4w、8w运动BBB评分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术后8w用Tun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神经细胞IL-17的表达.结果:BBB评分比较:SCI组、BYHWD组BBB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YHWD组在术后4w、8w两个时间点均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比较:SCI组与BYHWD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BYHWD组凋亡率低于SCI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阳性细胞率比较:SCI组、BYHWD组IL-17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P<0.01).BYHWD组IL-17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I后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与IL-17的表达增加有关,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下调IL-17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凋亡.

  • Th17细胞的分化、调节及其主要细胞因子和功能

    作者:陈和敏;申婷;游晶;张茹意;杨波;陈思如

    近几年来以分泌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为特征的辅助性T细胞Th17(T help cell 17,Th17)细胞被认为是有区别于Th1(T help cell 1,Th1)、Th2(T help cell 2,Th2)新型的细胞亚群,它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只将Th细胞分为Th1、Th2的传统分类认识.Th17细胞参与了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的发生及机体各种炎症的发病机制,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生物学功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Th17细胞的活化需要各种转化生长因子、IL-6(interleukin6,IL-6)、IL-23(interleukin 23,IL-23)等细胞因子的参与,活化的Th17细胞同时再进一步的促进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以通过分泌LI-17、IL-21(interleukin 21,IL-21)、IL-22 (interleukin 22,IL-22)、IL-26(interleukin 26,IL-2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细胞因子导致机体炎症等各种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Th17细胞 IL-17 IL-21
  • IL-17与狼疮性肾炎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唐飞飞;蒋宇婷;褚夫宝;李侃;吴蓉;孟磊;李建华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涉及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是狼疮性肾炎.研究表明,IL-17和产IL-17细胞可以浸润肾脏,与其他细胞因子协同作用,引起肾脏局部炎症反应.拮抗IL-17的生物制剂已应用于银屑病、强制性脊柱炎等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的研究尚少.本文对IL-17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IL-17及其抑制剂在狼疮性肾炎治疗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 靶定IL-17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作者:张琳;李秀;孙丽岩;孔德军

    IL-17作为前炎症因子参与类风温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它主要由CD4+T细胞的一个亚群-Th17细胞分泌释放.目前,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抗IL-17A抗体已经生产并进入临床实验,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但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性亦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主要针对IL-17家族的各个亚型的表达、调控、生物学作用及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关系进行阐述,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检测及意义

    作者:亢翠翠;吴铁军;张保军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细胞因子IL-17、IL-6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04~2010-11住我院ICU病房的脓毒症患者6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h17/CD4+T),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浆IL-17和IL-6的表达水平.同时选取来自我院查体中心的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h1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IL-17、IL-6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浆IL-17与IL-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6,P<0.01).Th17的表达与IL-17、IL-6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1=0.846,r2=0.891,P均<0.01).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中Th17%增加,血浆IL-17及IL-6表达水平亦升高,提示Th17参与脓毒血症的发病.

    关键词: 脓毒血症 Th17 IL-17 IL-6
  • 重症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L-10、IL-17、HMGB1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陈敏;徐慧;王琦;孙永烽;李亭颖;吴炜;靳蓉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IL-6、IL-10、IL-17、HMGB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关系.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并行肺泡灌洗术(BAL)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胸部CT提示受累肺叶≥2/3设定为A组(28例),胸部CT提示肺叶受累<2/3设定为B组(72例).根据病程再将 A、B两组分别分为A1(13例)病程≤7 d,A2(15例)病程>7 d;B1(19例)病程≤7 d,B2(53例)病程>7 d,病程≤7 d为急性期,病程>7d为恢复期.结果 IL-17水平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7水平在(A1+B1) 组大于(A2+B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A1组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HMGB1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IL-6、IL-17可作为反映急性期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的有用指标.

  • 脓毒症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胸腺肽的干预作用

    作者:张保军;吴铁军;曲爱君;田辉;张丽娜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细胞因子IL-17、IL-6的表达水平、胸腺肽对其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07~2013-07住我院ICU的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在治疗第1天和第5天两组患者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h17/CD4+T),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浆IL-17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胸腺肽治疗第1天和第5天后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h17%均明显低于未应用组(P<0.01);血浆IL-17、IL-6的表达亦显著低于未应用组(P均<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亦降低。结论应用胸腺肽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中Th17%降低,血浆IL-17及IL-6表达水平亦降低,提示胸腺肽可改善脓毒血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 白芍总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IL-23/Th17轴的影响

    作者:李世举;王艳旭;邱建敏;吴松鹰;吴成翰;王谨敏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白介素23(IL-23)/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轴的影响.方法 建立Lewis大鼠EA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TGP组,低、中、高剂量TGP组大鼠发病后每天经口灌服不同剂量的TGP,对照组及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23、IL-17的水平.结果 各剂量TGP组与模型组比较,病情高峰期神经功能评分下降(P<0.05),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细胞浸润减少(P<0.05),血清IL-6、IL-23、IL-17的水平降低(P<0.05),且上述改变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TGP可能通过抑制IL-23/Th17轴,减轻EAE的病情.

  • 胃癌患者血清IL-17表达及与VEGF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勇旭;张岩;张霞;纪燕超;刘昶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血清中IL-17、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了58例胃癌和43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VEGF的浓度.结果 胃癌组血清IL-17的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3.21 pg/mL vs.35.28 pg/mL,P<0.01);胃癌组血清VEGF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血清IL-17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胃癌患者血清中升高的IL-17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结论 IL-17可能通过VEGF参与胃癌的发展,并成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 大鼠脑缺血耐受与IL-17的表达

    作者:梁庆成;马春丽;杨春晓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IL-17表达的影响,探讨IL-17与脑缺血耐受的关系.方法 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通过脑梗死体积的测定、光镜下病理形态学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观察IL-17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的脑梗死体积较耐受组明显增加.耐受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缺血组.缺血组及耐受组比较IL-17阳性细胞平均面密度及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L-17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局灶性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保护作用.IL-17可能与脑缺血耐受有关.

  • IL-23和IL-17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连续血液滤过对其的影响

    作者:蔡必林;谢华文;陈俊;黎焯基;林桂花;吴小登

    目的 探讨分析IL-23和IL-17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连续血液滤过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7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其外周血IL-23和IL-17水平,同时分析病例组外周血IL-23与IL-17水平相关性,将7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给予连续血液滤过治疗,B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23和IL-17水平;结果 病例组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分别为(95.97±6.43)pg/ml、(74.68±4.73)pg/ml较正常人群的(51.49±6.65)pg/ml、(40.45±5.74)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IL-17和IL-23水平分别为(95.97±6.43)pg/ml、(74.68±4.73)pg/ml,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呈现正相关(r=0.851,P<0.001),治疗前A、B两组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均显著下降,且A组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3及IL-17参与重症肺炎发生和发展,发挥一定的免疫作用,同时连续血液滤过可显著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外周血中IL-23及IL-17水平,为重症肺炎的监测及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提高重症肺炎的治愈率,降低重症肺炎的致死率,在减轻患者疾苦及降低社会及患者医疗负担均有重要的意义.

  • Galectin-3、IL-17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毛康;徐建博;杨彦民;邱捷;王景双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约1%,近年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甲状腺癌发病比较隐匿,无明确肿瘤标志物,术前难以明确其良恶性及其病理类型,临床上漏诊、误诊率仍比较高,其术前的早期明确诊断依旧比较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这一研究领域.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发现,各种甲状腺癌的分子标志物被提出,现就Gal-3及IL-17在甲状腺癌中诊断的价值予以综述.

  • Th17细胞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邢玉良;田玉龙;孙艳;葛中春;柏松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IL-17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不同状态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15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13例,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h17细胞的比例,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水平.结果 UAP及AMI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血清IL-17水平较SAP组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随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病变进展,PBMC中Th17细胞比例和血清IL-17水平显著增高,Th17细胞异常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激活密切相关.

  • 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和IL-22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李媛媛;张火林;严共刚

    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AR)患者血清IL-17和IL-22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2-01~ 2013-12间在我院收治的中重度AR患者12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同龄查体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17和IL-22水平.观察组均接受相应的治疗并于治疗10周后、治疗20周后、治疗40周后和治疗1年时复查以上项目.同时统计治疗前后患者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SFAR)和伴随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分析不同SFAR和VAS得分患者的血清IL-17和IL-22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患者血清IL-17和IL-22水平与其SFAR及VAS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和IL-22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20周后、治疗40周和治疗1年后血清IL-17和IL-22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SFAR分值为(9.58±2.05)分,高于治疗20周后、治疗40周后和治疗1年后的(6.16±1.49)分、(4.26±1.13)分和(2.21±0.85)分;观察组治疗20周后、治疗40周后和治疗1年时的VAS得分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SFAR0~2分、3~4分、5分以上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02%、18.85%和72.13%,其中SFAR 3~4分、5分以上患者血清IL-17和IL-22水平均高于于0~2分患者,SFAR 5分以上患者血清IL-17和IL-22水平亦高于3~4分患者;且VAS得分较高患者血清IL-17和IL-22水平亦较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和IL-22水平与AR患者SFAR和VAS均呈正相关(SFAR:r=0.792,0.798;VAS:r=0.783,0.789,P<0.05).结论 AR患者血清IL-17和IL-22水平较高且与其症状和伴随症状严重程度相关,这可能与IL-17和IL-22的促炎作用促进过敏反应发展相关,血清IL-17和IL-22可能作为AR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参考指标.

827 条记录 14/42 页 « 12...11121314151617...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