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头痛68例临床及脑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齐红丽;张英;余永芳

    目的:分析儿童头痛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结果.方法:收治头痛患儿6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6例脑电图为界限性,18例为异常,2例头颅CT发现颅脑肿瘤,10例蛛网膜囊肿,8例副鼻窦炎;10例予丙戊酸钠治疗得到缓解,其余给予对症治疗及心理指导得到缓解.结论:通过临床和检查发现,头痛患儿病因较为复杂,因此需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以免影响患儿学习及生长发育.

  • 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少芹

    目的:探讨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价值.方法:收治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CT组和脑电图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CT组诊断符合率、检出率和颅内出血显示率均明显优于脑电图组(P<0.05).结论: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价值显著.

  • 98例头痛患儿脑电图分析

    作者:余敏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头痛与癫痫的关系国内外已早有研究,头痛型癫痫是癫痫中极罕见的类型.近年来国内报告较多,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本组98例临床上大多诊断为头痛型癫痫患儿脑电图的分析,对头痛型癫痫这一诊断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头痛型癫痫 脑电图
  • 脑电图对中老年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分析

    作者:沈亚琴

    目的:探讨脑电图诊断中老年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中,经脑电图诊断后出现早期异常65例,脑电图诊断结果正常6例,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的边缘状态4例。诊断异常患者中,轻度异常28例,中度异常23例,重度异常14例。结论:脑电图能够准确客观地预测脑损伤的程度,且使用安全可靠,对临床上诊断病毒性脑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晕厥患者的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研究

    作者:谢静

    目的:分析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晕厥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晕厥患者42例,分别实施脑电图检查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脑电波、双侧大脑中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经脑电图检查,异常15例,主要表现为θ、δ活动非特异性增多和α活动泛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30例,表现为血管流速下降或者上升、频谱异常或者两侧对称性较差。联合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38例。结论:联合应用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晕厥患者,可提高诊断结果准确率。

  • 脑电地形图诊断脑血管疾病50例分析

    作者:张侠;张红群

    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无笔脑电图仪自动分析系统进行检查,并均进行CT和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地形图检查异常31例,诊断符合率62.0%;脑电图诊断异常20例,诊断符合率40.0%;CT检查结果异常28例,诊断符合率56.0%;脑电地形图检查与脑电图检查、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地形图无创,重复性好,在诊断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10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

    作者:余敏

    现将我院3年来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102例儿童脑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和分析1.1一般资料102例患儿中,男63例,女39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为6个月~13岁.其中0~3岁25例,4~6岁31例,7~9岁30例,10~13岁16例.均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而确诊为病毒性脑炎[1]的住院病例.

  • 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作者:李智华;肖华;何雪萍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瘫患儿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使用LQWY-N型脑电图仪和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对158例脑瘫患儿进行EEG、BAEP检测.结果:EEG正常41例(26%),异常117例(74%);BAEP正常56例(35.4%),异常102例(64.6%).结论:EEG和BAEP对脑瘫患儿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脑电图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刘丽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0例,按照意识障碍的情况分为意识清晰组35例和意识障碍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情况。结果:经脑电图检测,40例(80.0%)患者显示异常,高于 MRI 的异常率(P<0.05)。其中意识障碍组的异常率高于意识清晰组(P<0.05)。治疗后,脑电图的异常率14.0%,低于治疗前(P<0.05)。意识障碍组的异常率高于意识清晰组(P<0.05)。结论:脑电图对于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具有判断作用。

  • 人体协调性的生物学分析

    作者:刘超然

    协调性对运动完成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肌电图、脑电图分析机体协调性的相关指标,为评价协调性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脑卒中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

    作者:李大立;张晓毅;张晓霞

    脑卒中和癫痫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疾病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本文简要探讨脑卒中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小儿病毒性脑炎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相君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多无后遗症.而脑电图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20例,做过脑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

    作者:李艳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脑损害[1],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它是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脑瘫的重要原因.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有7%~10%发病率,其中约有1/3的窒息儿死亡,30万左右的窒息儿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是新生儿常见病.缺氧窒息是导致HIE的主要病因.HIE的诊断主要根据产科病史和生后出现的神经症状,1992年我国韩玉昆教授首次将HIE内容写进我国医学教科书.可根据病性选用脑电图、头颅CT,磁共振及B超等辅助检查目的进一步明确HIE的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有无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临床上诊断HIE首先要肯定有无颅内器质性病变,再询问有无宫内窒息和出生窒息史,后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病变后方可诊断HIE.现将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分度,几个方面阐述如下.

  • 山西省从事癫痫和脑电图医务人员发展现状的研究

    作者:张文娟;杨建仲;王广文

    目的 了解山西省从事癫痫和脑电图(EEG)医务人员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山西省癫痫和EEG要做出的改进和发展方向.方法 主要以普查的方式对全省范围内各市区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从事癫痫和EEG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一般情况:男性177名,女性473名,平均年龄38.7岁,小年龄23岁,大年龄70岁;②地域分布情况:自山西太原向东南西北辐射偏远地区有减少的趋势,某些贫困地区甚至尚未开展;③工作情况:年限,短3个月,长40余年;文化水平: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依次占比为24%、50%、25%、1%;职称:初级24%、中级39%、副高26%、高级11%.结论 山西省从事EEG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数量不足,地域发展不均衡,初中级职称人数较多,可以制定流动政策,鼓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到发展薄弱的地区交流,从而提高该省整体癫痫和EEG专业发展水平.

  • 诊断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低要求:阶梯式程序

    作者:童馨

    为了给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Psychogenic nonepilepticseizures,PNES)建立一个清晰的诊断标准,由癫痫、精神病学、神经心理学、神经精神医学领域的医生和研究者们组成的一个国际共识团体竭诚合作.由于作为金标准的视频脑电图并不是全世界每个中心都有,或者是每例患者都进行了该检查,该团体为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阐释了一种阶梯式程序.该团体通过使用一致的文献回顾,评价了关键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监测,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影像、神经心理检查,催眠疗法,谈话分析.根据病史,被目击的事件,和检查结果(包括视频脑电图),将诊断确定性分层,包括可能的,很可能的,临床确立的,和记录的诊断.国际抗癫痫联盟非癫痫性发作协作组报告的目标与希望在于提高PNES的诊断过程和诊断的确定性,以更好地管理癫痫和非癫痫性发作的患者.

  • 国际抗癫痫联盟诊断方法委员会儿科手术治疗协作组报告——诊断性检查在可外科治疗的儿童癫痫中的应用

    作者:Jayakar P;Gaillard WD;Tripathi M;郭佳南

    对于经过严格筛选的儿童耐药性局灶性癫痫病例,外科手术是取得无痫性发作的成功手段.医学技术的发展使癫痫患者可以获得更精准的术前评估,同时患者获得癫痫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也有所增加.如今已在临床应用的癫痫灶评估方法不仅耗费资源而且在特定病例中不起作用,抑或是副作用大.因此有必要及时制定标准化的术前评估流程.各项检查在特定临床病理类型的病例中的作用尚缺乏1级或2级证据支持.基于这一现状,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的诊断与儿科学组的儿童癫痫外科协作组将各成员间的共识总结为专家建议发表.旨在减少将各项检查的利用不足,同时促进临床更灵活地运用各项检查,使现有的儿童癫痫中心尽可能标准化地进行癫痫的术前评估.

  • 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CSWS)患者的治疗:北美治疗选择的调查

    作者:Sánchez Fernández I;Chapman K;Peters JM;Klehm J;Jackson MC;Berg AT;Loddenkemper T;童馨

    现有文献没能为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Continuous spikes and waves duringsleep,CSWS)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充分的证据.文章的目的在于描述北美临床医生在面对CSWS患者时做出的治疗选择.在美国癫痫学会(American Epilepsy Society,AES)成员中进行了关于CSWS治疗选择的问卷调查,调查包含24项题目.问卷中描述了CSWS的治疗临床情境.题目询问的是在该临床情境下的治疗选择.被调查人通过在线调查网站(www.surveymonkey.com)自行填写问卷收集.完成问卷共计232份,81%的调查对象认为明显的睡眠棘波增强应当治疗.睡眠棘波增强在经过有效治疗之后,调查对象表示16%的患者的认知功能有>75%的改善,52%的患者有25%~75%的改善,20%的患者有<25%的改善,还有12%的调查对象称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没有明确的改变.减少睡眠诱发的痫样放电增强的首选疗法分别为:高剂量苯二氮类药物(47%)、丙戊酸(26%)和皮质类固醇(15%).次选疗法分别为:丙戊酸(26%)、高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24%)和皮质类固醇(23%).在高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中,常用的是地西泮,第一夜用1 mg/kg,之后用0.5 mg/(kg·d).丙戊酸的常用剂量为30 ~49 mg/(kg·d).在皮质类固醇中,常用的是口服泼尼松2 mg/(kg·d).终止治疗的疗效指标有(从强到弱排列):脑电图上癫痫样放电的相应改变、认知功能好转、发作减少.在培训水平及临床经验不同的调查对象中,结果是一致的.在儿童和成人神经科医生之间,存在着概念和治疗方法的差异.大部分临床医生认为睡眠期明显增强的痫样放电是应当治疗的.调查对象们没有就佳疗法的问题达成一致,但可选疗法包括了:高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丙戊酸、左乙拉西坦和皮质类固醇.

  •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神经影像研究进展

    作者:罗程;尧德中

    特发性全面发作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是一类没有明显病因和大脑病灶的癫痫,主要脑电图(EEG)表现为突出背景的双侧对称的癫痫放电.现在新兴的无创的神经成像技术改变了以前对IGE的脑结构和功能网络的研究模式.当前的研究者已经迅速地采用这些新技术研究IGE的脑特征性改变,包括EEG、功能磁共振、同步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结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以及结构功能脑网络技术.这些发现表明IGE中皮层-丘脑网络中存在着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异常,且越来越多的多模态神经成像结果也评估了癫痫活动对大量脑功能网络的影响.将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多学科的融合和发展多模态神经成像技术,更深入地研究IGE的脑网络机制.

  • 癫痫持续状态研究进展

    作者:韩春涛;林卫红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因、发病机制、分类、诊断评估、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了全面阐述.有关SE定义的历史变迁,从理论性定义到实用性定义均给出了明确界定,其中实用性定义为适应人们对SE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和满足临床容易操作需要不断更新.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已对强直-阵挛SE、复杂部分发作SE和失神SE实用性定义给出了明确规定.并对SE的流行病学及病因进行了探讨,多种神经系统及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可导致SE,发作自我维持与自我终止的平衡破坏是SE发生的必要条件,发作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和抑制性系统失衡,后者反过来又促进发作持续.有关SE分类一直备受关注,几经变迁,新方案重新按惊厥性和非惊厥性分为两大类.诊断需依靠脑电图监测,尤其非惊厥类型,典型癫痫发作且持续时间足够长,可无需脑电图监测证据.神经影像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因.SE为神经科急症,尽早控制发作,并应与详细的病史采集同时进行,院前积极给药明显增加SE控制率,咪达唑仑和苯二氮卓类为首选药物.对难治性SE及早应用麻醉药物,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控制率.

  • 限局性皮质发育障碍分型、诊断和治疗

    作者:邓馨;王薇薇;吴逊

    限局性皮质发育障碍(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特点为神经元迁移、增殖及分化异常,导致的皮质分层异常及出现异常神经元、气球细胞.FCD发作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哺乳动物mTOR异常是FCD结构和电生理异常的基础,病毒、基因、影响神经元后期迁移的脑损伤均可引起FCD.FCD易于产生癫痫样发放并扩布至临近部位甚至远隔部位.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基于组织学并结合临床以及神经影像学将FCD分为:FCD Ⅰ型(FCD Ⅰ a型、FCD Ⅰ b型、FCD Ⅰ c型)、FCDⅡ型(FCDⅡa型、FCDⅡb型)、FCDⅢ型(FCDⅢa型、FCDⅢb型、FCDⅢc型、FCDⅢd型).癫痫发作是FCD常见的症状,并且发作类型仅与病变部位有关.FCD患者40% ~ 70%有限局性发作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颅内电极可记录到持续癫痫样发放,分为三型:①募集型;②反复暴发型;③持续性或节律性棘波>10 s.磁光振成像(MRI)为发现FCD重要的手段,但区分不同亚型有一定困难.MRI后处理技术如VBM、曲线重组形态分析程序等可以明显提高发现率.MRI主要异常为灰白质交界处模糊、皮质增厚、皮质信号异常、皮质下白质信号异常、穿透现象、沟底发育障碍及脑回脑沟异常.抗癫痫药治疗效果不佳,外科治疗可使60%左右的患者发作消失.

4442 条记录 4/223 页 « 12345678...22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