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管切开内套管消毒方法的改进

    作者:田桂登;陈世雄;田雍

    气管切开可有效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部机械性梗阻及呼吸障碍,是临床抢救急、危重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气管内套管的消毒质量是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2005年对全院气管切开病人随机进行内套管细菌培养,共检测107次,发现存在大量细菌生长,主要为绿脓杆菌、克雷伯氏菌等.临床各科室现用的消毒方法为煮沸消毒,针对这一感染隐患,消毒供应中心主动承担内套管的处理,改进内套管消毒方法,引进配有多个内套管型号的不锈钢气管内套管,经严格的六步清洗,纸塑单包装压力蒸汽灭菌.经过供应中心处理的687套内套管,随机检测138次,全部无菌生长.现将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作者:魏泽庆;陈亚岗;俞云松;陈云波;马亦林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同源性及其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对6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浓度梯度法药敏试验、接合试验、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电泳(IEF)、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 6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其耐药表型、PFGE的条带及位置一致.6株细菌的接合子均有等电点(pIs)5.4,7.7,8.0,8.2和8.4的条带,pI7.7的条带能被氯唑西林抑制,其他条带则能被克拉维酸抑制.PCR扩增接合子TEM、SHV和CTX-M-1基因呈阳性反应,克隆测序分别为TEM-1、SHV-12和一新型β内酰胺酶CTX-M-22.结论 6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并在ICU中引起一次小的医院感染流行.

  • 一种新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戌冬;徐英春;吴伟元;王辉;陈民钧

    目的查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999年7~12月分离的8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0年制定的方法测ESBLs,并对所有ESBLs阳性菌株进行质粒接合试验、等电点(pI)测定,并对其中CK23株的ESBLs耐药基因做了序列分析.结果 28/80株(35%)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该28株中20株临床菌的耐药质粒接合成功.等电聚焦电泳显示:结合子的粗提酶中13/20(65%)有pI为8.8的酶,10/20(50%)有pI为7.6的酶,9/20(45%)有pI为5.6的酶.13株有pI值为8.8的ESBLs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明显高于头孢他啶,从中抽取CK23结合子进行耐药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证实为CTX-M型酶,与CTX-M-3比较,仅有3个氨基酸序列不同.结论 28/80株(35%)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13/20(65%)株肺炎克雷伯菌接合子产pI 8.8的β-内酰胺酶,系CTX-M型的ESBLs,它极类似CTX-M-3.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检测及耐药性观察

    作者:彭少华;李从荣;施菁玲;蔡璇;李红霞

    目的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3种检测技术及调查产ESBLs细菌的耐药现状.方法对538株肠杆菌科细菌用VITEK32测定ESBLs,同时用复合纸片法做表型确证试验及双纸片协同法进行对照监测.结果仪器法、确证法、双纸片法检测ESBLs菌株阳性率分别为20.1%,19.5%,双纸片法阳性率为13.0%.产ESBLs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选择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提高ESBLs菌株的阳性检出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后效应研究

    作者:倪芳;童明庆;刘根焰;顾兵;赵旺胜;潘世扬;黄珮珺;文怡;梅亚宁;柏兵

    目的测定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与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3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不同复方的低抑菌浓度(MIC)、抗生素后效应(PAE)、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效应(PLIE)和亚抑菌浓度后效应(PASME).方法以肉汤稀释法测定MIC;以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形成单位(CFU),根据CFU做生长曲线,计算PAE、PLIE、PASME.结果不同比例复方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MIC较单方呈2~256倍的降低.无论单方还是复方均无长PAE.3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PLIE对于大肠埃希菌有正有负(-2.25 h~>5 h),而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均为正值(0.34 h~5.37 h).对于肺炎克雷伯菌,0.2MIC的头孢哌酮/舒巴坦(1/1)的PASME为0.32 h,0.1MIC、0.2MIC的哌拉西林/克拉维酸(8/1)的PASME分别为2.96 h、4.41 h.结论同时具有长PLIE及PASME的复方,PLIE、PASME较其半衰期在给药方案的设计中更为重要;PAE、PLIE、PASME作为重要的药效动力学参数,可应用于评价新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优化给药方案.

  • 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AmpC酶及相关表型研究

    作者:邵海枫;赵晓智;王卫萍;王锦娜;李珍大

    目的证实临床分离的部分肺炎克雷伯菌(Kp)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外,还同时产AmpC酶,并探讨了AmpC酶编码基因存在方式.方法对临床分离的可疑同时产ESBLs和其他高活性广谱β内酰胺酶的8株Kp进行接合试验,并对供体菌和接合子同时采用三维试验、ESBLs试验、AmpC酶诱导试验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测定,并进行AmpC基因携带状态、表达方式和酶活性分析.结果 8株Kp菌通过接合试验共得到10株接合子,其中有6株供体菌均只得到同时表达AmpC和ESBLs的1种接合子;另2株供体菌,各得2株接合子,1株同时表达AmpC和ESBLs,1株仅表达ESBLs;8株供体菌均未得到单独表达AmpC的接合子.表达AmpC接合子的耐药表型与受体菌非常接近,酶的活性也必须用克拉维酸(CA)和邻氯西林(CLO)两种酶抑制剂才能完全抑制,其中有5株可被头孢西丁(FOX)诱导使某些指示药出现截平现象.结论在Kp中,已出现质粒携带的AmpC基因,有可能与编码ESBLs的基因存在于同一质粒上,并具有诱导型和非诱导型两种表达形式.

  •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赖国祥;林庆安;黄梁浒;柳德灵;赖红斌

    目的监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240株,以Kirby-Bauer(K-B)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推荐的表型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阿莫西林93.2%和87.3%、哌拉西林57.1%和42.9%、头孢呋新51.4%和33.3%、头孢噻肟40.1%和17.5%、头孢他啶13.6%和3.2%、头孢曲松39.0%和17.5%、头孢哌酮37.3%和15.9%、头孢吡肟10.2%和3.2%、阿米卡星47.5%和34.9%、环丙沙星54.2%和38.1%、亚胺培南0和0、头孢哌酮/舒巴坦0和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1%和0、头孢美唑9.6%和4.8%.7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被证实为产ESBLs菌,ESBLs检出率为32.5%(78/240),其中老年组ESBLs检出率为38.4%(68/177),非老年组ESBLs检出率为15.9%(10/63).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对产ESBLs菌的耐药率低,分别为0、0、2.6%和12.8%. 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ESBLs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 产ESBLS的细菌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宋明辉;李洪臣;蒋学兵

    目的:通过对产ESBLS的细菌检测及其药物敏感实验,了解肠杆菌科产ESBLS的流行情况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方法: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产ESBLS菌.结果: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其它肠杆菌产ESBLS菌株分别48.3%(91/210)、27.6%(87/315)和26.6%(20/109);用双氏片协同试验检测91株大肠杆菌,其中CAZ+AMC、AZT+AMC、CTX+AMC及三抗生素联合与AMC的产ESBLS的菌株检出率分别为86.8%、88.8%、95.6%、98.9%.结论:双纸片协同试验适用于中、小医院对产EBSLS的菌株检测.

  • CTX-M-14和CTX-M-24编码基因的检测及其功能表达

    作者:熊自忠;朱德妹;汪复;张婴元

    目的了解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基因型及其流行情况.方法双纸片法和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表型确定实验检测产ESBL菌株并对产ESBL菌株进行接合实验;提取产ESBL菌株及其转移接合子中的质粒,进行电泳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各种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TEM、SHV、CTX-M-1组、CTX-M-13组、Toho-1组通用引物检测产ESBL菌株及其转移接合子;编码框以外设计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转移接合子中的CTX-M-13组全编码基因,克隆入pHSG398质粒、表达,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其基因型;对这些产ESBL菌株进行脉冲场电泳(PFGE)检测.结果产ESBL菌株对多种β-内酰胺类和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产ESBL菌株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传递其耐药性,转移频率多为10-4~10-5,多数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和ESBL耐药性发生共转移,琼脂糖电泳显示接合子从供体菌得到了一个>23.1 kb的质粒;转移接合子中仅CTX-M-13组通用引物检测为阳性;4株转移接合子中CTX-M-13组全编码基因序列与CTX-M-14 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其余6株转移接合子中CTX-M-13组全编码基因序列与CTX-M-24 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CTX-M-14和CTX-M-24是由质粒(>23.1 kb)所介导;产CTX-M-14和CTX-M-24转化子菌株对多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噻肟耐药水平高于头孢他啶;这些菌株间的PFGE谱型不同.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CTX-M-14和CTX-M-24,可导致对大多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些菌株中未发现菌株间的克隆传播.

  • 肺炎克雷伯菌表面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李晓霞;冯津津;李方涛;康宁;张瑛;陈锦英

    目的:观察肺炎克雷伯菌(Kp)表面成分对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行体外ConA淋转刺激增殖试验(MTT法)观察提取物在不同剂量下对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的影响,并用溶血空斑实验检测体液免疫功能。结果:Kp菌表面成分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同时可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结论:Kp菌表面成分作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用于感染的防治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2型糖尿病肺炎克雷伯氏菌败血症并发肝内胆管积气

    作者:郭剑超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并发症逐渐增鲻多.糖尿病易合并感染,严重的细菌感染进入血液可引起败血症,治疗较困难.我们近发现糖尿病肺炎克雷伯氏菌败血症患者除具有一般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外,还具有肺炎克雷伯氏菌肝内胆管积气的明显特征,现报道如下.

  • 克雷伯氏菌菌株 ZD112 的菊酯农药降解酶特性研究

    作者:王卓娅;刘玉焕;梁卫驱

    采用微生物农药降解酶解决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是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本实验室从农药厂的污泥中筛选到1株能降解菊酯类农药的菌株Klebsiella sp.ZD112.进一步研究发现,ZD112的胞外粗酶液对氯氰菊酯无降解活性,胞内粗酶液对氯氰菊酯的降解效能较高.胞内粗酶液降解氯氰菊酯适温度为45 ℃, 适pH为6.5.以氯氰菊酯为底物,胞内粗酶液的米氏动力常数(Km)为10.25μM,大反应速率(Vmax)为114.94μM/min.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监测及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赵建平;周秀岚;燕成岭;王文灏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ESBLs的发生率及耐药性,比较三种检测方法.方法:纸片扩散初筛法、双纸片协同法、标准纸片扩散确认法.结果:ESBLs总检出率为10.2%,双纸片协同法与确认法符合率达97.3%,产ESBLs较非ESBLs株耐药性高.ESBLs株的耐药率:IMP为0;PIP/TAZ为5.4%;CFP/SU为16.2%;FOX为21.6%.结论:双纸片法简单易行,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和推广.治疗ESBLs菌的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对部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霉烯类有良好的作用.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68例临床观察

    作者:郑君芳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方面备受关注.我科于2007年1~12月对住院的6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注射阿奇霉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支气管肺炎患儿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1~8岁;临床表现为发热42例、气急21例、肺部有罗音52例,血常规检查示WBC>10×10 9/L 34例,X线胸片示双侧或单侧有斑点状或小片状渗出58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肺炎链球菌4例、克雷伯氏菌3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支原体16例.

  • 小儿败血症临床流行病学及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蒋福明;王润田;范亚可

    败血症是细菌感染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为了解目前小儿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用药,作者将近几年临床观察作一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的小儿共105例,不包括新生儿,男60例,女45例;<2岁66例,~6岁22例,~12岁17例。本组病例原发病为肺炎50例,免疫功能低下10例,白血病和腹泻病各8例,尿路感染6例,中枢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各5例,原发性腹膜炎,CMV感染各1例,原发疾病不明确11例。血培养结果示G+球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35株,链球菌属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腐生性葡萄球菌6株,微球菌属和赛氏葡萄球菌各1株。G-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11株,克雷伯氏菌和枯草杆菌各4株,绿脓杆菌3株,鲁氏不动杆菌、坂崎氏杆菌、巴斯特菌属、洛菲氏不动杆菌、荧光、恶臭假单胞菌各1株。对阳性血培养均做药物试验,前4种菌株耐药情况见表1。

  • 克雷伯氏菌引起婴儿腹泻69例报告

    作者:林润华

    近年来我们对婴幼儿腹泻病进行粪便培养,发现克雷伯氏菌常是引起婴儿腹泻的病原菌,现总结 69例报告如下.标本来源于 2000年 4月至 2003年 4月我院儿科门诊腹泻患儿的粪便,年龄小 50 d,大 9个月.总 120例粪便培养,大肠埃希氏菌 51例,克雷伯氏菌纯培养 69例(占 57.5%),重复培养结果一致.

  • 浙江省嘉兴地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俞云松;吕芳芳;宋秀兰;陈亚岗;周伟琳;马亦林

    目的:确定浙江省嘉兴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E3株所产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序列及亚型.方法:肺炎克雷伯菌E3株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产ESBLs细菌,PCR扩增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后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重组细菌表型鉴定.结果:E3株同时产SHV和TEM型两种β-内酰胺酶,其中SHV基因片段含812个核苷酸,编码266个氨基酸,为SHV-11型β-内酰胺酶;TEM基因片段含973个核苷酸,编码288个氨基酸,为TEM-1型β-内酰胺酶.含TEM-1和SHV-11编码基因的重组细菌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阴性.结论:E3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产生SHV-11和TEM-1两种广谱β-内酰胺酶,广谱β-内酰胺酶的种类和数量可影响ESBLs的表型检测结果.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作者:徐瑛;吕邦泰;王瑛

    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上海肺科医院2001年10月~2002年1月从3768份痰标本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449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35株,作者以14种常用抗菌素对其作耐药率测定,并对产ESBLs与非产ESBLs株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分离培养鉴定法[1] 取清晨痰液标本,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于血平板培养基上,置5%二氧化碳培养箱35℃孵育48h.选择灰白色、周边整齐、凸起、粘稠状的菌落,用接种环挑取时易拉成丝,不溶血.对革兰染色阴性小杆菌,进行生化鉴定.1.2 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的44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见表1.1.3 药敏试验1.3.1 ESBLs筛选试验[2] 选用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每片含量均为30/10μg)药敏纸片,按标准纸片扩散法贴在被检菌药敏平板上,35℃孵育16~18h,测得抑菌环直径分别为≤22mm、≤22mm、≤27mm、≤25mm.初筛出疑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140株.

  • 19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491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林平;余素飞;吴钟琪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的耐药性情况,为产ESBLs细菌的监控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 scan wat RA way-40系统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产ESBLs菌株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两年中共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689株,产ESBLs菌株77株,总检出率为11.18%,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16.16%,大肠埃希菌检出率9.16%;产ESBLs菌株主要分布在ICU、血液科、烧伤病房;两种产ESBLs菌株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有高度敏感性,对头孢唑啉、头孢拉啶、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棒酸、替卡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啶酸均有极高的耐药性(耐药率>80%),高于不产ESBLs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菌株在临床分离率较高,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应加强对ESBLs的检测和预防.

  • 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婴幼儿腹泻4例

    作者:林宏;孟宪春;付广林;韩雪

    目的报道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婴幼儿腹泻。方法对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培养、鉴定,包括形态染色、分离培养、系统生化鉴定、药敏试验。结果代检的26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4株都是革兰阴性小杆菌,在分离平板上具有相同的性状,经24 h SS平板分离培养后形成中等大小、圆形、湿润边缘整齐的红色粘液状菌落、初分离时容易与大肠埃希氏菌菌落相混淆,但肺炎克雷伯氏菌菌落放置48 h后菌落颜色变浅融合成水滴状。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应引起临床上重视。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