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玉玲

    运用变异系数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81—2015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经历了慢—快—慢—快的四个阶段,预期寿命增长指数上升到113,其中男性上升到111,女性上升到115,男女预期寿命差距逐步增大.(2)1990—2010年,全国3 1 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变异系数从0. 05 1 降低到0. 036,预期寿命水平较低省份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较高的省份.(3)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地域分布大体上分为东南部高预期寿命水平区、中北部中预期寿命水平区、西南部低预期寿命水平区.201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水平绝大多数省份处于第二级(76 ~80 岁)和第三级(71 ~75 岁),相对于1990年提高了两级.到2020 年,我国将有北京、天津和上海3 市处于第一级寿命水平(81 ~85 岁),其余为第二和第三级预期寿命水平.影响我国省际人均预期寿命时空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

  • 人体的呼吸功能是如何调控的?

    作者:孙兴国

    目的:目前相关呼吸调控的研究主要以简单的X-Y关系分析信号与通气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考虑三个信号是同时发生改变的,不可能独立改变(三位一体),它们对呼吸的影响是多维的。以往的研究对动脉O2,CO2和[H+]值基本上是测定其静态平均值,但实际上其值是呈现动态的上升与下降交替变化的。既往研究都是人为改变调控信号,应属于病理生理学而非正常生理学。呼吸是如何发生的,频率和幅度是如何调控的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明确的正确解释;并且若仅局限于呼吸一个系统内研究,我们永远没有可能得到正确解释。本文在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体系指导下,从整体论和时空变化这一全新角度来探讨正常人如何实现呼吸调控。

  • 高原低氧

    作者:张海明

    人类的生命活动既依赖于环境,又受制于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的各种因素如地貌、水文、植被,空间高度对人体的影响,其实质是该条件下的特殊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而高原自然地理更具有时空变化的特点。从医学角度讲高原系指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域。在3000m高度上可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低氧反应)。而超过这个高度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由于个体差异其生物效应是有所不同的。

  • 村级尺度的手足口病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徐兴福;毕建萍;方再扶

    目的 在村级尺度上探索杭州市萧山区2008年5月-2015年手足口病的时空动态变化,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萧山区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在村、社区尺度,利用Arc-GIS 10.2软件,对手足口病历年资料采用Moran's I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2软件进行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探测聚集区.应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制作2014年手足口病时空变化图.结果 2008年5月至2015年,萧山区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为61.07/10万,主要发病高峰为4-7月.除2008年外,其余年份手足口病表现为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值在0.0721 ~0.4172之间,呈增加趋势.2008-2009年未发现时空聚集区,2010-2015年共探测到16个聚集区,包括227个村、社区.2014年,手足口病波及的村、社区从1月份34个快速增加到4月29日的234个.结论 萧山区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规律,存在时空聚集性,应重视城乡接合部和工业开发区附近的村、社区的手足口病防控.

  •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域GABAARα5表达的时空变化

    作者:韩峰;颜楠;李侠;田锐峰;费舟

    目的:探究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BCCAO)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5亚单位(GABAAR α5)在海马区域表达的时空变化.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30).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在手术后3、7、28天采用免疫印迹检测整体海马中GABAAR α5蛋白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大鼠海马CA1、CA3和DG区域空间表达变化.结果:术后3天,模型组相比GABAAR α5表达水平假手术组下调(P<0.05),而术后28天GABAAR α5表达水平相术后3天明显回升(P<0.05).模型组术后3天CA1区域GABAAR α5表达水平相比假手术组有所下调,术后28天以上指标较术后3天显著上调(P<0.05),但两组CA3和DG区域GABAAR α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CAO可引起海马区域GABAAR α5表达的下调,并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呈现时空变化.

  • 上海市闵行区不同人群麻疹疫情时空特征分析

    作者:余峰;倪政;张莉萍;杜艳;金宝芳;李淑华

    [目的]对上海市闵行区麻疹疫情时空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讨论地方流行株的意义. [方法]收集1993~2007年的麻疹病例数据和人口学资料,计算不同年份及不同人群的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麻疹发病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3~5月份,占总数的55.25%;发病率增长有加速之势:按1993~2000年,2001~2004年和2005~2007年分为三个时期,沪籍人口的年均发病率(1/10万)依次是0.18,1.89,14.84;非沪籍人口则是13.33、17.34、20.66.区域内发病率高低分布不均;沪籍病例的年龄以>20岁成人为主,占69.16%.非沪籍病例以8月龄~4周岁儿童和20~29岁成人为主,分别占29.49%和29.38%. [结论]闵行区麻疹发病率存在时间、空间人群差异,但沪籍人口与非沪籍人口发病率在2005年后有趋近之势,提示外环境中有麻疹野毒株存在,监测地区性流行株的基因和抗原变化很有必要.

  • 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注后M受体的变化

    作者:何芳;徐乐焱;刘士民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它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涉及酸中毒、自由基、受体、免疫学、炎症等许多方面,其中受体及其改变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本实验主要利用受体结合技术研究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在结合容量和亲和力上的时空变化,具有实用意义.因为脑内的M受体和脑的很多高级活动(如学习、记忆、联想、认识)有关,许多脑部疾病包括老年性痴呆、帕森金氏病、精神疾病都表现出了M受体数量下降[1].通过研究可观察M受体在整个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改变并为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机制提供依据,也为其他脑部疾病受体改变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乙型病毒性肝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与预测——以南昌市为例

    作者:聂名萱;江辉仙;蔡博勤;罗晨鹭;陈子亮

    目的 探讨乙肝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预测其发病趋势,分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GIS和数学模型对发病率数据进行分析,将空间聚集现象及地理可视化相结合,并建立ARIMA预测模型.结果 南昌市乙肝发病率在2006-2012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无明显季节性变化;南昌市乙肝发病率呈聚集性分布,高值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东部、低值聚集区集中在中部偏西北地区,发病率空间分布格局不稳定,在"西北-东南"方向发病率逐级递增,同时存在"热点区域"从东北向东南方向转移的趋势;ARIMA(1,0,1)(0,1,1)12模型拟合效果好,残差通过白噪声检验.结论 乙肝发病在时间上聚集不明显,在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ARIMA预测模型拟合精度高,能够为乙肝的早期监控预警提供建议.

  • 人体胚胎学教学方法改革体会

    作者:王金花;黄海玲;刘洁;解继胜;黎飚;黄永秩;陈建海

    人体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形态学科,它研究从受精卵发育演变形成一个新的结构和功能复杂的人体,既有细胞结构形态随着时间、功能改变的演变,又有组织形态结构位置的形变,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及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动态立体图象,增强学生对胚胎发生发育时空变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使他们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 胚胎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王盛花;贾雪梅

    人体胚胎学是重点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人个体发生、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一门学科.胚胎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既有细胞形态结构的演变,也有组织结构位置的改变,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表达胚胎在发生发育中时闻和空间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胚胎发生发育时空变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将是青年教师所面I临的课题.下面就本人在胚胎学教学过程中探索的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

  • 猫脊髓部分去传入后神经营养素家族表达的时空变化

    作者:周雪;吴良芳;谌宏鸣;王廷华;陈丽华;保天然;廖德阳

    目的探讨部分去传入后猫脊髓背角Ⅱ板层内NGF、BDNF、NT-3及其mRNA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切断L1~L5、L7~S2背根,保留L6背根为备用根)3~5天、10~11天后,猫脊髓L3、L5、L6或L7节段背角Ⅱ板层内三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正常猫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BDNF分布于神经纤维终末、膨体和神经元内,mRNA阴性;NT-3分布于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纤维及膨体中,mRNA阴性。②去传入后3~5天,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NT-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也明显增多,而BDNF含量及阳性膨体数却明显减少;10~11天时,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仍维持高峰水平,NT-3者虽仍高于正常但已有所下降,而BDNF含量除L7节段外已恢复到正常,但阳性膨体数仍未恢复。BDNF和NT-3的mRNA仍呈阴性。③NGF达高峰的时间在L5、L6节段较早,L3较晚;BDNF含量的恢复以L7迟;NT-3阳性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各节段一致,唯L5、L7节段的阳性神经元数在10~11天时即降致正常水平,L3节段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三种因子均参与部分去传入后脊髓的可塑性反应,但其发挥作用的早晚及维持时间却不尽相同。

  •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域GABABR1表达的时空变化

    作者:魏礼洲;刘卫平;伊西才;黑悦

    目的 探究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BCCAO)后,γ氨基丁酸B型受体1(GABABR1)在海马区域表达的时空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模型组(n=30).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在3d、14 d、28 d三个时间点使用免疫印迹分析整体海马中GABABR1蛋白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大鼠海马空间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GABABR1表达水平3d即开始下调(P<0.05),而后(28 d)相较急性期(3 d)有所回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CA1区域GABABR1表达水平有所下调(3d呈现明显下降,而28 d部分回升)(P<0.05),但CA3和DG区域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BCCAO可引起海马区域GABABR1表达的下调,并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呈现时空变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