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成铭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学意义.方法:ACI患者组于发病48小时内,健康对照组于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入枸橼酸钠抗凝试管内离心分离血浆,以备用激光散色速率法检测hs-CRP含量.结果:ACI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中度及重度ACI患者之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敏;张培影;王忠良;梁田;卢磊;张庆;夏伟;王娟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 选择160例行PCI术的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A、B、C组,每组40例.四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通贴散;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C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及心脉通贴散贴敷,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hs-CRP和MPO水平变化.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PL、AS、AF、TS、DP评分升高,血FIB、血hs-CRP和MPO水平降低(均P <0.05),PT、APTT、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治疗各组PL、AS、AF、TS、DP评分均升高(P<0.05),FIB、血hs-CRP和MPO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C组优于治疗A、B组(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可以改善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hs-CRP、MPO)水平.

  • 血清sICAM-1和hs-CRP水平检测在肺炎患儿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丁小学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在肺炎患儿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重症肺炎患儿64例为A组,轻症肺炎患儿56例为B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A组患儿疾病转归情况再将其分为存活亚组57例与死亡亚组7例.所有患儿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血清sI-CAM-1及hs-CRP水平,比较三组血清sICAM-1及hs-CRP水平;同时比较两个亚组血清sICAM-1及hs-CRP水平.结果:A组血清sICAM-1、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B组血清sICAM-1、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亚组血清sICAM-1、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ICAM-1、hs-CRP水平检测可反应肺炎患儿的病情程度,并有利于预后判断.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启芳;邱小芬;张翠萍;杨建彬;陈卓琳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2005-03/2007-1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及外院住院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38例,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18例, 其他结肠炎患者23例, 健康体检者20例. 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MIF含量, LAB-SA免疫组化测定肠黏膜组织MIF蛋白表达.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UC、CD及其他结肠炎患者的血清MI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者(10.599±1.895, 8.981±1.409, 8.498±2.242 μg/L vs 5.363±1.841 μg/L; 均P<0.01); hs-CRP阳性的UC患者MIF水平高于hs-CRP阴性的UC患者(11.025±1.863 μg/L vs 9.408±1.485 μg/L, P<0.05), 而hs-CRP阳性的CD患者MIF水平未见显著升高, CD患者的血清MIF水平与其他结肠炎患者的血清MIF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UC患者的肠黏膜MIF表达与其他结肠炎、C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比较, 均具有显著差异(100.00% vs 66.67%, 78.26%, 65.00%; P<0.01).结论:MIF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 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的指标, 控制MIF的产生可能有治疗作用.

  •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康花民;王晓春;李海涛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03例,所有患者均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形组(n=72例)和杓形组(n=31例)。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动脉粥样斑块。结果非杓形组患者颈动脉IMT较杓形组增加[(1.01±0.16)mm vs.(0.91±0.17)mm;P<0.05],且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杓形组。非杓形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杓形组增加[(3.24±2.18)mg/L vs.(2.33±1.81)mg/L;P<0.05],而IMT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具有促进作用。

  • 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评价

    作者:周素芽;王丽娜;周琴;王丽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以指导临床早期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86例作为感染组,根据感染病原体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2例与非细菌感染组34例;另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与免疫乳胶凝集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PCT与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细菌与非细菌感染组新生儿PCT及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新生儿PCT及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特异度高于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与hs-CRP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较PCT、hs-CRP单独检测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hs-CRP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指标,且PCT与hs-CRP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更高,两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及hs-CR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黎涛;苏华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微量蛋白尿及血清hs-CRP的差别,并探讨二者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微量蛋白尿及血清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检查左心房直径(LA)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E峰及A峰血流速度比(E/A)及EF斜率(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微量蛋白尿及血清hs-CRP与LA正相关,与LVEF、E/A及EF%呈负相关.结论 微量蛋白尿及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贾爱新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30 min内滴完,每日2次,连用14 d;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8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治疗后疗效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7、14 d行hs-CRP检查,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Hcy、NO及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变化与意义

    作者:杨海涛;刘海峰;王海彦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对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AECOPD患者200例,年龄及其性别与其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80例。测定200例AECOPD患者血浆Hcy、NO、IL-8、hs-CR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NC组、AECOPD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C、AECOP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显示AECOPD组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IL-8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1)。NO与NC组比较显著性降低(P<0.01)。③tHcy与IL-8及hs-CRP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血浆存在高Hcy和低NO水平,同时伴有IL-8升高,三者参与了COPD的发生与发展,是衡量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Hcy通过多种途径参与COPD的发生与发展,减少Hcy的药物可能能延缓COPD的进展。

  • 超敏-C反应蛋白和自介素-18的检测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春霞;李永伟;裴东旭;张新春

    冠心病(Coronary hean disease,CHD)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消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凯;孙冠婴;陈玲玲;关胜江;张一昕;郭秋红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服用消痰化瘀中药,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两组服药24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hs-CRP和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颈动脉IMT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CAM-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痰化瘀方具有显著的抗AS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有关.

  • 联合检测血清 SP-D、hs-CRP及血浆 Fbg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监测中的价值

    作者:孔香晶;曹丽华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 SP-D)、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30例( 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10例( COPD稳定期组),健康对照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SP-D、hs-CRP水平,比较其差异,同时检测AECOPD组及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浆Fbg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分析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与FEV1%pred、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1)血清SP-D水平AECOPD组(21.90±7.89)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8.07±4.03)ng/mL与COPD稳定期组(12.49±3.52)ng/mL(P<0.05),COPD 稳定期组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5)。(2)血清 hs -CRP 水平 AECOPD 组(14.23±7.00)mg/L高于健康对照组(1.06±1.09)mg/L与COPD稳定期组(3.19±3.04)mg/L(P<0.05),COPD稳定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血浆Fbg水平AECOPD组(4.27±1.15)g/L高于COPD稳定期组(3.38±1.26) g/L( P<0.05)。(4) COPD患者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与FEV1%pred、FEV1/FVC无关。结论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可作为COPD诊断及病情监测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增加敏感性及特异性。

  • 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水平影响

    作者:王京贤;张春平;墨亚芳;赵静;杜秀芳

    目的:探讨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诊断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进行临床症状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37.54±3.29)比(28.90±3.16),t=2.573]、SDS评分[(62.79±6.51)比(47.38±5.80),t=2.953]、不良反应症状评分[(73.80±4.28)比(58.94±4.82),t=3.094],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38.94±3.03)比(32.18±2.76),t=2.321]、SDS评分[(63.55±5.84)比(58.23±4.51),t=2.607]、不良反应症状评分[(74.18±3.50)比(69.80±5.43),t=2.786]水平下降(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s-CRP[(16.83±2.52)mg/L比(8.91±2.31)mg/L,t=3.287]、IL-6[(19.76±3.10)pg/mL比(9.35±2.84)pg/mL,t=3.509]、对照组血清hs-CRP[(17.04±2.64)mg/L比(12.80±2.56)mg/L,t=2.761]、IL-6[(18.75±2.36)pg/mL比(14.52±2.80)pg/mL,t=2.983]水平下降(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解郁方可以显著下调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改善临床抑郁症状.

  •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杨彩平;柴利卓;韩杰;赵亮;张秀莉;王海;牛慧艳;魏美玲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中国版)给予规范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时间2周.治疗前、后,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后,研究组患者血清hs-CRP[(24.97±3.87)mg/L比(11.09±2.15)mg/L,t-3.986],IL-6[(28.75±4.28)ug/mL比(9.93±3.75) ug/mL,t=3.947],对照组hs-CRP[(25.01±3.62)mg/L比(18.54±3.01)mg/L,t=2.854],IL-6[(29.05±3.28) ug/mL比(21.09±3.06) ug/mL,t=2.563]明显减少,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16.93±4.26)比(5.90±1.28),t=3.652]、BI[(38.79±5.32)比(74.53±5.72),t=3.786],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17.82±3.65)比(11.38±1.93),t=2.893]、BI[(40.77±4.84)比(63.98±3.83),t=2.69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t值(NIHSS、BI) =3.052;3.438,P<0.003].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抗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原因与银杏内酯注射液下调血清炎性反应程度有关.

  • 老年舒张性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NP、超敏CRP水平的变化

    作者:单海燕;张晓磊;李效力;刘姝

    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心力衰竭(CHF)的患病率为1.3%[1],是由于不同疾病引起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或(和)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前者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后者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目前研究表明,N末端-B型钠尿肽(NT-BNP)是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是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心力衰竭可刺激其分泌急骤增加[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常用的炎症反应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心肌急性损伤、心力衰竭中是重要和可靠的标志物[3],本文观察血浆NT-BNP、hs-CRP在老年DHF和SHF患者的水平变化.

  •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清hs-CRP及TC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竟楠;游盛军;郭帅;李信;杨文芳

    目的:探讨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清hs-CRP(高敏-C反应蛋白)及TC(总胆固醇)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及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发生轻度颅脑损伤的36例患者设为轻度损伤组,将发生中度颅脑损伤的46例患者设为中度损伤组,将发生重度颅脑损伤的26例患者设为重度损伤组,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我们对这些受检者均进行血清hs-CRP及TC水平的检测,并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束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中度损伤组及轻度损伤组的患者,中度损伤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损伤组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轻度损伤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血清TC的水平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中度损伤组及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TC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健康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中度损伤组患者血清TC的水平逐渐升高,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TC的水平无明显变化甚至有降低的表现。预后良好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较差的患者,预后良好患者血清TC的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较差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清hs-CRP及TC水平检测的效果显著,可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此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阿托伐他汀对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分析

    作者:韩天;段堂堂;徐燕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为30例,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患者在用药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中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值均显著降低,阿托伐他丁组较辛伐他定组降低更为显著,两组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短时间内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值,在调脂的同时还可减轻炎性反应,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2、IL-6和GM-CSF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霍汝亚寒

    目的:探讨了小儿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IL-2、IL-6和GM-CS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比浊法对31例急性肾炎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2、IL-6和GM-CSF测定并与35名正常儿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急性肾炎患儿血清ks-CRP、IL-6和GM-CSF水平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儿组(P<0.01),而IL-2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儿组(P<0.01),经治疗1个月后则与正常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2水平、hs-CRP、IL-6和GM-CSF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678、-0.6014、-0.5926,P<0.01).结论:血清hs-CRP、IL-2、IL-6和GM-CSF在急性肾炎患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观察其病情的变化和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指导用药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TOAST分型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应柱;邵国富;吴冠会;包仕尧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152例住院ACI患者进行血清hs-CRP水平测定,并按照TOAST标准分为5大亚型,分析TOAST各亚型与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本组TOAST各亚型构成比为:不明原因型41.45%,小动脉闭塞型34.87%,心源性栓塞型5.26%,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5.79%,其他明确病因型2.6%.心源性栓塞型hs-CRP水平(11.60±7.85)mg/L、hs-CRP阳性率(87.50%)高,阳性者hs-CRP水平(25.14±5.12 )mg/L亦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0.77±4.27)mg/L、其他明确病因型(6.45±3.25)mg/L、不明原因型(4.09±5.65)mg/L,而小动脉闭塞型(3.99±0.56)mg/L低.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年龄、收缩压、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与血清hs-CRP值呈显著正相关(r=0.1640、0.2489、0.2066、0.1866、0.3029、0.2224,均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随TOAST亚型的不同而变化,hs-CRP可能在ACI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血清hs-CRP水平增高可作为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兵;孟祥红;耿晓非;陈娟;王卫;魏东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hs-CRP与血浆D-Dimer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hs-CRP和D-Dime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梗死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23和0.440;r=0.415和0.586,均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及D-Dimer 含量明显增高.观察血hs-CRP及D-Dimer水平的改变对于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