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群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lO月~2009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约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连用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改善病人的预后.

  • 急性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亚型脑侧支循环的形成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斌;任伯;毛文静;赵彬;张晋霞;马原源;邓春颖;李世英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亚型脑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期间行头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分析各亚型脑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方法评价患者入院时及治疗第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OCSP各亚型侧支循环形成对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①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1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中,有侧支循环形成者21例(51.2%),无侧支循环形成者20例(48.8%);141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型中,有侧支循环形成者97例(68.8%),无侧支循环形成者44例(31.2%);92例后循环梗死(POCI)型中,有侧支循环形成者39例(42.4%),无侧支循环形成者53例(57.6%);78例腔隙性梗死(LACI)型中,有侧支循环形成者40例(51.3%),无侧支循环形成者38例(48.7%).PACI型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比例大(68.8%),与其他各亚型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TACI型及PACI型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治疗第14天时NIHSS评分及ADL缺陷程度均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形成者(均P< 0.05);POCI型及LACI型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和无侧支循环形成者治疗第14天NIHSS评分及ADL缺陷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各亚型中,PACI型脑侧支循环形成者多见;TACI型及PACI型中有侧支循环形成者近期预后好,POCI型及LACI型中脑侧支循环形成对近期预后影响不大.

  •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疗效及价值分析

    作者:张亚健;舒黎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脑血栓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各51例.比较两组脑血栓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住院时间、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脑血栓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满意度更高,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令人满意,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和早日康复出院.

  • 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姚东陂;张锦丽;陈计辉;齐博魁;张润宏;李胜朝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且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8.1±2.7)分]与对照组[(13.2±2.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876,P<0.01).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68.8±13.6)分]与对照组[(44.7±14.9)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67,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2.3%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48,P<0.01).结论 卒中单元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明显.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蚓激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牟梓樟;孔繁呈;侯立刚

    目的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蚓激酶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7年4月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蚓激酶肠溶胶囊,60万单位/次,3次/d,饭前30 min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L/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SF、CRP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SF、CRP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蚓激酶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神经重症模式下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铁柱;孙艳;郝谦谦;王慧敏;张赛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入院后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收住神经重症科在多参数监护下应用内科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定,并评定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5%优于对照组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重症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重症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上具有优势.

  •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马铁柱;郝谦谦;李迪彬;张赛

    [目的]探讨自血光量子疗法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光量子治疗组(n=46),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d、12d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BI评分及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NSE及S-100B蛋白测定.[结果]光量子治疗组在治疗后5d、12d NIHSS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BI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血流变学指标好转、血液粘度降低(P<0.05),血清NSE及S-100B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光量子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 早期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甄文剑;刘莹;李娜;文博

    目的 观察早期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术后24 h给予患侧肢体穴位电刺激,每日2次,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继发性障碍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早期行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改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早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谢兵;刘海花;祁瑞刚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其中心环节是缺血及缺氧,自由基是伴随脑出血后产生的一种毒性物质之一[1],参与脑细胞凋亡和脑水肿的过程.脑出血致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高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高复发率.

  • 高压氧内头针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李悦;平懋华;张岭;余国辉;方勇

    脑梗死(cerebral infra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灶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1].我科自2010年4月开始采用高压氧内头针治疗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谭泽梁;倪福文;杨职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7-08~ 2008-08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静滴,1次/d,连用14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治疗后尤瑞克林组以及对照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尤瑞克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 头体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庆安;齐晶晶

    目的 观察头体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相应的对症药物(控制血压、血糖等)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期间采用头针加体针长时间留针治疗,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别在患者入组时(M0)、发病后1个月末(M1)、发病后3个月末(M3)进行评价.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C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别,治疗后两组CSS评分逐渐降低,在M1、M3时较治疗前一时段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ADL评分逐渐增高,在M1、M3时比较前一时段有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联合头体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运动能力,较单纯康复理疗效果好,作用效应明显.

  • 艾地苯醌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作者:罗宋宝

    目的 :探究艾地苯醌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从2017年1月~2018年3月选取134例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运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艾地苯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下肢)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57%;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MA评分、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周、治疗6周后两组FMA评分(上肢、下肢)、MBI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对比上,观察组(8.17±2.59)d短于对照组(11.58±3.05)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使用艾地苯醌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良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值得推广.

  • 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治疗的意义

    作者:袁利群;陈延明;刘士海

    目的 探讨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治疗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入该院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监测组患者入院2 d内行有创持续颅内压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在对照组及监测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监护及治疗措施30 d后为时间点,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及并发症及死亡率评定.结果 监测组的GOS、ADL及NIHS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的GOS格拉斯哥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监测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低.监测组的电解质紊乱、急性肾损害、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血肿发生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的电解质紊乱、急性肾损害、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颅内感染及血肿发生率较对照组高.结论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对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恢复其正常生活、保护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神经受损程度以及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 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评定

    作者:周吉湘

    目的:研究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常平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7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A和手术组B.手术患者组A以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手术组B以髓内钉进行治疗.比较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1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SF-36评分的差异.患者住院天数、费用和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1)手术组B相比于手术组A骨折愈合优良率更高(P<0.05).(2)手术组B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3)术前两组患者ADL评分、SF-36评分相似(P>0.05).术后1年两组ADL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跟术前比较明显改善,且手术组B改善明显高于手术组A (P< 0.05).(4)手术组B住院天数、费用和愈合时间明显少于手术组A(P<0.05).结论: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可加速骨折愈合,有效促进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可缩短住院天数,减轻医疗负担.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作者:唐国一;谢婉花;肖青;李莹莹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降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185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路径.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水平.

  • 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小萍;陆耀军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丹参组给予丹参粉针0.8 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ADL评分在治疗后2、4周时明显提高(P<0.05);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粉针可明显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云素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能力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患双方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的客观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患者自我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简称主观评分),与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称客观评分)进行对比.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减少两者差距.结果:日常生活能力主客观评分差距较大,通过护理干预使护患双方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方式一致.结论:寻找分析主客观评分存在差距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缩小差距,提高乳腺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预后,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