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雅杰;张爱明;朱开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血清D-二聚体( D-dimer)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3例AIS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动态检测患者入院后24h、48h、72h、7d和14d血清D-dimer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比较两组血清 D-dimer 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入院时D-dim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IS患者血清D-dimer及NIHSS评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入院当日AIS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与NIHSS评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rpearson=0.61, 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D-dimer明显升高,血清D-dimer可作为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 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郝金海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及适当给予心理疏导.观察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舍曲林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4%;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舍曲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群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lO月~2009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约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连用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改善病人的预后.

  • 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楠楠;孟繁兴;高芳;高燕洁;李迎春;陈志刚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盲法、阳性药/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高剂量)105例、阳性药对照组35例、低剂量组71例及安慰剂组71例.疗程均为15 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各项生命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中医证候方面疗效皆优于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能明显改善中医单项症状中下肢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痛、头晕、唇色紫暗(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用于脑梗死恢复期疗效好,安全性较高.

  • 舒脑欣滴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73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军平;徐媛媛;徐士欣;朱亚萍;吕仕超;仲爱芹;郝雅文;翟昂帅

    目的 观察舒脑欣滴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常规治疗)和试验组73例(常规治疗+舒脑欣滴丸),两组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评价中医症状积分、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可溶性P-选择素(sP-sel)、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NIHSS评分、MPV均显著减低(P<0.05或P<0.01);试验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sP-sel、sCD40L显著减低,APTT增加(P<0.05或P<0.01);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舒脑欣滴丸可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干预内源性凝血途径有关.

  • 精准血糖控制对脑卒中相关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雁;阿迪力·阿不都热合曼;王烁;唐子人

    目的 探讨患者血糖变化与脑卒中相关感染的相关性及精准血糖控制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伴有应激性高血糖(入院24 h内随机血糖≥11.1 mmol/L)的脑卒中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精准血糖控制组(A)与对照组(C).使用静脉泵入胰岛素将A组患者血糖精确控制于5.56~8.33 mmol/L,C组血糖控制于<11.1 mmol/L.入院当日、第3天、第7天行卒中量表(NIHSS)及APACHEⅡ评分,抽静脉血测T淋巴细胞亚群;记录在院期间卒中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32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组卒中相关感染的发生率(51.8% vs.64.0%,P=0.027)和低血糖事件(2例vs.25例,P<0.05)均显著低于C组.A组入院第1天平均血糖水平低于C组[(7.00±0.85) mmol/Lvs.(8.97±1.68) mmol/L,P<0.05],血糖变异系数低于C组(12.1%vs.18.7%,P<0.05).入院第7天A组CD8+、CD4+和CD4 +/CD8+均显著高于C组[(0.42±0.13) ×109L-1 vs.(0.34±0,12) ×109L-1,(0.50±0.13)×109L-1vs.(0.39±0.17)×109L-1和(1,36±0.14) vs.(1,14±0.15),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糖和CD4+绝对数量为卒中相关感染的易发危险因素.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预测脑卒中相关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与0.724,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增加至0.890.结论 精准血糖控制可有效防止脑卒中相关感染患者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脑卒中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

  • 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君;屈泽暖;王献勇

    目的:探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提升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拜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取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4 d、28 d、90 d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7.1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24 h、14 d、28 d、90 d NIHSS评分及BI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均较少,研究组出现1例眩晕,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乏力,两组患者治疗总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120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连续性护理观察

    作者:李冬梅

    目的 探索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护理模式.方法 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采用连续护理60例为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随访,对比卒中量表(NIHSS) 、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评分变化情况以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NIHSS、Barthel的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为61.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初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试析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林武壮;梁土金;李明海

    目的 分析研究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择4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检验;对照组进行血浆Lp-PLA2水平的检验.结果 在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40例为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性脑梗死组),有44例为稳定性脑梗死(稳定性脑梗死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浆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Lp-PLA2水平的高低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有着较大的关系,可作为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临床依据.

  • 缺血性脑卒中预后风险述评

    作者:顾美娟;王大力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疾病,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3‰,居于世界首位,其发病率仍在攀升[1].2008年发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2].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

    作者:常永红;高明

    目的 观察调控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3个月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患者分为同型半胱氨酸达标组和同型半胱氨酸未达标组,观察两组入院时及3个月后Hcy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 入院时两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3个月后达标组(11.88±2.49) μmol/L,较未达标组Hcy(25.78±7.83) μmol/L明显降低(P<0.05).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3月后达标组NIHSS评分较未达标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控制Hcy水平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功能及预后.

  • 扩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爱莲

    目的 探讨扩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62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如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羟乙基淀粉300 mL,静点7d,82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2周时可明显改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5),降低病人死亡率.两组治疗后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引)指数评定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14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存在锁骨下动脉狭窄30%~50%病人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升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 扩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病人预后而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 通过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塞病人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广升

    目的:分析研究通过高压氧针对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资料23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2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5例,对照组115例,观察组患者通过高压氧和药物共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通过药物治疗,按照卒中量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进行评分比较,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高压氧与药物结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仅使用药物治疗,可以大力推广使用。

  • 中医药不同时机介入治疗脑梗死急性期

    作者:赵凯

    目的 探讨中医药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不同时机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介入疗法,时间点选择在治疗的第1、3、5、7天,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rathel指数)等方法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Ⅲ组(第3天)介入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其他各组.结论 第3天介入中医药治疗效果为明显,是相对平衡的介入时间点.

  • 糖尿病和脑梗死后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探讨

    作者:梁志丽;邓黎;王少波;周善存;陆首玲

    目的:观察与探讨糖尿病和脑梗死后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17例,分为糖尿病组10例,高血糖组即脑梗死后高血糖患者组21例,与无糖尿病对照组86例,对这三组患者的具体临床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定中,糖尿病组与高血糖组患者的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低.此外,糖尿病组和血糖组在合并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与死亡率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又会进一步使脑损伤加重,对脑梗死患者的高血糖进行积极的控制,有助于阻断恶性循环.

  • 急性卒中分诊制度在急诊科创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邓秋迎;李焕梅;郭艳枫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分诊制度在急诊科创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以CPSS 卒中量表及病情分级为主的急性卒中分诊制度应用于急诊科,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采用问卷收集急诊门诊应用分诊制度后的120 例急性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并与应用分诊制度前的120 例急性卒中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应用分诊制度后就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应用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分诊制度后,护理服务质量较前提高,急性卒中分诊制度有助于提升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整体水平.

  • 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颅脑损伤40例

    作者:翟中文;张晶;唐克诚;李子龙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郭淑红;闫贵国;段晓华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4—2017-04酒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分别比较2组患者康复护理1个月 、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 2组患者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 、3个月后NIHSS评分均降低,且以对照组更显著,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以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恢复功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

  • 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涂汉明;程超禅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CIS)合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临床疗效。方法:107例CIS合并HMCAS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予rt-PA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各阶段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BI指数则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8.68%,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CIS合并HMCAS患者疗效显著,并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奥扎格雷在防治急性脑梗死进展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木林;袁云华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在防止急性脑梗死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初次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A组90例,B组96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血塞通、胞二磷胆碱、阿司匹林、阿伐他汀);B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80 mg/d,用药1周,观察两组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的患者例数.结果 A组NIHSS评分增加例数为16例,占17.78%,B组NIHSS评分增加例数为7例,占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添加治疗增强了抗血小板的作用,显著降低了脑梗死进展加重的比例.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