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谢海洲痹证治验

    作者:左立春

    治痹三要扶正培本 ①脾胃虚弱:症见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全身乏力,四肢困倦,纳少不香,或肌肉萎缩,或肢体浮肿,或食后腹胀,或大便溏泄,或大便干,面色萎黄,舌淡或胖嫩,舌薄或白腻,脉沉弱无力.治宜健脾益气,化湿和中.方药常用:生黄芪15~24g,白术12g,生薏苡仁24g,茯苓24g,甘草10g.②气血不足:症见关节肌肉疼痛,酸楚不适,屈伸不利或挛急,劳则加重,或关节肿大变形,或肌肉萎缩,或麻木,气短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或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 深切缅怀谢海洲教授

    作者:张纲

    谢海洲(1921年3月3日-2005年11月15日),字鸿波,男,汉族,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河北秦皇岛人,出身于中医世家.1940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农学院生物系攻读植物学.在燕京大学读书时结识了西医药学家周军生老师,经周老师介绍拜赵遹黄老先生为师.赵先生不仅是本草学大家,而且对文献、版本、文物鉴定颇有研究,他追随赵先生,从事本草学研究,深得教诲,受益良多.1945年毕业于天津河北专门学校.1947年经南京考试院河北山东考诠处录取为中医师.

  • 谢海洲疑难病验案举隅

    作者:王诗伟

    本文介绍了谢海洲教授治疗小儿癫痫,痿证,痹证,血痹,胃脘痛五则验案,他善用古方,但不墨守成规,主张灵活应用,在古今方剂研究的基础上,汲取各家经验,制定有效方剂.他用药娴熟,组方配伍着重于"散与收","攻与补","温与清","升与降","静与动"的辨证关系,尤擅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等法的具体应用.

  • 谢海洲教授论脑窍的生理功能

    作者:赵冰;张晨;张华东;杨秀捷;李大奇

    本文以中医文献为佐证,就谢海洲教授的脑窍学说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脑窍/神志 谢海洲
  • 谢海洲"治痹三要四宜"学术思想之扶正培本法

    作者:张华东;赵冰;王映辉;王波;刘保延;李大奇;张润顺;朱建贵;焦拥政;周雪忠

    谢海洲教授是我国中医风湿界临床大家,对于风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经验有深刻的理解,颇有造诣,时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顾问.谢老提出的"治痹三要(扶正培本、祛湿健脾、利咽解毒)四宜(寒痹宜温肾、热痹宜养阴、寒热错杂宜通、久病入络宜活血搜剔)"学术思想已经广为国内外中医风湿界流传并接受.

  •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谢海洲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经验

    作者:李大奇;张晨;赵冰;张华东;王波

    目的: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谢海洲教授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其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疗信息并形成数据库,初步分析和挖掘其临床思维模式、诊疗规律和经验.结果:共采集录入谢海洲教授诊治血管性痴呆门诊病例85例212诊次,印证了其对血管性痴呆病机演变规律的阐述,初步整理总结了谢海洲教授对血管性痴呆的治则治法.结论:通过现代信息挖掘技术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谢海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遣方用药经验

    作者:李大奇;张晨;赵冰;张华东;王波

    目的: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遣方用药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谢海洲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其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疗信息并形成数据库,共采集录入门诊病例85例212诊次,分析和挖掘研究其临床思维模式和遣方用药规律.结果:谢海洲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多选择补虚开窍、祛瘀化痰方剂,补虚、活血化瘀、化痰的药物类别出现频次达50.15%.结论:通过现代信息挖掘技术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遣方用药经验进行系统整理研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谢海洲教授谈中医治疗咳喘病

    作者:张华东;赵冰;朱建贵

    咳喘病是临床常见病症,《金匮要略》治法分为3大类、11个证型,且与五脏关系密切,对于外感、内伤及不同的西医病种辨证,用药各有不同,经典方剂配合药对配伍可以提高疗效,内治与外治法结合,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

  • 谢海洲巧用经方治顽症

    作者:许庆友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谢海洲老中医(1921~2005)行医60余载,擅用古方并融会新知,扩展其应用范围.例如用百合知母汤、栀子豉汤等方清心除烦,治疗失眠;用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与酸枣仁汤化裁以养心安神,治疗癔病;用黄连阿胶汤与桃核承气汤化裁以养血安神、滋阴通下,治虚实夹杂之狂躁等.笔者随师临诊,目睹老师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病症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几例介绍于此.

    关键词: 谢海洲 经方 顽症
  • 鲜药发展的历史沿革

    作者:郝近大

    我与鲜药研究的结缘,得益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谢海洲教授.上世纪60年代,由于受到来源、保存困难等因素的影响,鲜药出现了明显的萎缩状况.至80年代后期中医临床基本都以干代鲜,鲜药在各大中城市基本无供求.许多中医界的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特别是以谢海洲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利用各种场合呼吁、提倡恢复鲜药的临床供应与应用.

  • 读《中国汤液经方--伤寒杂病论传真》书后感

    作者:谢海洲

    介绍<中国汤液经方--伤寒杂病论传真>一书,全书共分4篇.第4篇<伤寒论约言录>为该书精华之一,是经文大家胡希恕先生数十年研究探索伤寒学的成果,对伤寒学每个章节的重要精神按病、证、方证3级层次加以总结,由博返约,条目明晰,使伤寒学纲目分明.

  • 谢海洲教授治疗脑病用药特点初探

    作者:马欣;宋冬梅;穆兰澄

    谢海洲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临床上对多种疾病有其独特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脑病的治疗,颇见成效.谢老在治疗脑病上以滋补肝肾、填精补髓,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芳香开窍、化痰熄风等为主要方法;通过准确的辨证、合理利用炮制品种和优选药食兼用的中药以达治疗脑病的目的.

  • 神志病辨治经验

    作者:谢海洲

    我从事临床治疗神志病工作以来,对癫狂病、痫病、郁证、脏躁证、百合病、卑惵病、失眠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此类疾病的特点是:病证缠绵,兼证繁杂,变化多端,用一般的诊治思路和方法难以把握.因此,需抓辨证之本,明治神调脏之别,用以变应变之法进行施治.

  • 怀念谢海洲老师

    作者:韩仲成

    谢海洲老师于2005年11月15日在北京逝世,我因病未能参加谢老师的追悼会,只好发了唁电寄托我的哀思.谢老师虽已辞世,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时时浮现在我的脑际:高大硬朗的身材,红润的面色,洪钟般的嗓门,耄耄之年仍耳聪目明,精力过人,思维敏捷,亲切接待患者的形象,……桩桩往事令我终身难忘.

  • 重用葛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作者:张晓彬

    葛根性甘,味辛平,入脾胃经,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举清阳.据<谢海洲用药心悟>[1]中陈述,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为总黄酮和葛根素,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阻力等,而且葛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5种之多.我们基层医院经常遇到眩晕患者,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笔者在认真辨证后加用葛根,每每可以收到良效.

  • 读《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一书感怀

    作者:谢海洲

    中医古籍出版社近面世之<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一书26万字,乃我国名医朱良春教授之入室弟子邱志济历四年余艰辛写成,作者邱君既得朱老之薪传,又在继承中大胆创新,更有独辟蹊径,发扬师之特色之处,全书50篇文论,集50余种杂病难症之治疗特色,其中颇多摘奇探幽,揭未传之秘,发未发之意,更有世所不传之秘、廉验之的实用简方、单方、验方,尤其是丸散膏丹的妙用和实用,确为青壮年后学者解难析疑,另辟治疗杂病之途径,提供颇多借鉴,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继承重在创新,特色重在廉验,每论一病、一症的治疗特色,理、法、方、药一应俱全,既能旁证博引,又能抒发己见,其学术价值之高在于把继承和创新的紧密关系作为阐述重心,使读者对诸多杂病难症治疗的疑难之处,如结斯解,未尝不抚案称快.

  • 杏林吞秋探微索隐——广博知识坚实基础名医指点是成功之道

    作者:谢海洲

    指出学医有赖于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同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要勇于实践.学习现代科学,结合传统方法也是不可少的条件,没有真才实学终是不能取胜的.广博知识、坚实基础、名医指点是成功之道.

  • 谢海洲教授治疗癫痫用药特点探析

    作者:陈少玫;高树彬;尤文质

    谢海洲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厦门市中医院名中医研究室导师.他幼承家学,自学不辍,广撷博采,对中医理论融会贯通,善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六十余年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尤其在脑病的治疗上更为精湛.笔者有幸跟随学习聆听,获益良多,兹不揣浅陋,将老师治疗癫痫的临床用药特点,列其大要,以飨同道.

  • 谢海洲先生和北京钱粮胡同

    作者:卢祥之

    北京东四北有条小胡同,叫"钱粮胡同".明末清初,这里是朝廷户部的几大仓库和管库的机构,周围住家不多.户部的书办人员,因为要离衙府近便,就在周围慢慢地盖建了一些宅院.几百年的沧桑岁月,过去的仓库逐渐没了,有的变成了大院,有的大院被分割成小院;没被分割的大院,有的就成了大杂院.因为这里离隆福寺不远,隆福寺周围又是商贾云集的街道,乾隆、咸丰年以后,一些人也在此购地置产.于是,东西临街处,建了不少商号,胡同深处,便住下了不少居民.

  • 名老中医运用"角药"的经验

    作者:楼友根;童健媛

    笔者行医三十年来,平时喜对名老中医所介绍的一些用药经验,特别是由三味组成的"角药"运用经验,在临床上反复去验证,这样做既可充实自己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又可提高治疗效果.现将其中部分名老中医运用"角药"的经验整理成文,以供同道参考.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