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息翁不息,济世育人--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

    作者:徐江雁

    萧龙友(1870-1960年),号"息翁",解放后易号"不息翁".幼承庭训,日诵诗书;弱冠后博览群书,兼及医籍,并亲临过川中霍乱救治工作的第一线;27岁中丁酉科拔贡,步入仕途;58岁弃官从医,旋与孔伯华共创北平国医学院;自此息翁不息,终生以医疗教学、济世育人为己任.先生治学博采众家、不分门户,师古不泥、精思活用;临证详审四诊、尤重问诊,因人立法、准确灵活;并且不遗余力,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一生医名极高,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 遵古意辨病情,创加减银翘汤——记北平国医学院创始者张菊人

    作者:徐江雁

    张菊人(1883-1960),男,名汉卿,字菊人.1910年来京行医,曾任外城官医院内科中医医官,担任过北平中医资格考试主考官,为"北平国医学院"创办人之一,并出任董事和教授.建国后,在北京市第二门诊部任顾问.1956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医院并在内科门诊应诊.曾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956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医院任副院长,并担任北京中医学会顾问.1917年张氏在诊疗疫病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他人共同编写<八种传染病证治析疑>一书,成为治疗各种传染病的规范.晚年写出<菊人医话>一书,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张氏擅治温热病,提出北方外感"寒固于外,热郁于中"的观点,采用外用辛凉、内用清化的治法,创立了"加减银翘汤"方.

  • 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与风范

    作者:方大定

    在纪念赵炳南老师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回忆过去随赵老师学习的岁月,一直难以忘怀.赵老作为一代名医,不仅其学术思想应载入中医史册,其为人与风范也应长留于人们的心中.1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

  • 立德修业苍生大医——皮外科名家房芝萱印象

    作者:张苍;吕培文

    简要介绍了已故名老中医房芝萱的医学经历、医德医风,重点介绍了他对疮疡外科及周围血管科的学术贡献:外科用补法要注意补中有清,补中有活,补中有利.周围血管病的总病机是脉络阻滞,经脉阻隔,此类疾病共性是湿,用药要注意寒湿和湿热的转换.在治疗过程中,活血化瘀要贯穿始终,也要注意补气.要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临床选药须从气血、补泻、寒热、温清多个层面考虑.

  • 深切缅怀谢海洲教授

    作者:张纲

    谢海洲(1921年3月3日-2005年11月15日),字鸿波,男,汉族,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河北秦皇岛人,出身于中医世家.1940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农学院生物系攻读植物学.在燕京大学读书时结识了西医药学家周军生老师,经周老师介绍拜赵遹黄老先生为师.赵先生不仅是本草学大家,而且对文献、版本、文物鉴定颇有研究,他追随赵先生,从事本草学研究,深得教诲,受益良多.1945年毕业于天津河北专门学校.1947年经南京考试院河北山东考诠处录取为中医师.

  • 辨阴阳寒热,视天人相合——记北平国医学院创始人之一金书田

    作者:徐江雁

    金书田(1884-1971),字耆康,满族,为清皇族爱新觉罗后裔.其幼年家道中落,故深研岐黄,施诊济世.1928年任北平国医馆医学股主任,1930年任北平国医学院董事兼内科讲师,讲授温病.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卫生局、北京中医学会及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顾问,并当选北京市人民代表.其对文学经史研究有素,在温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提出对时疹透表,不可辛温,也不可恣用寒凉的学术思想.对《内经》、《难经》有深入的研究,继承了医学经典著作理论,形成了其辨治温热的独特经验.其重视时势、环境与发病的关系,强调治病应分辨阴阳寒热,切忌动辄乱投补药,此学术思想现在临床中仍有指导意义.

  • 一生德高望重一世天下美名——纪念先父赵炳南诞辰110周年

    作者:赵恩道

    本文较全面的记述了先父赵炳南在85年人生旅途中的苦难童年、艰辛少年、奋斗中年及辉煌晚年的历程.向人们充分展示了先父赵炳南一生中,特别是在他行医60余载中所表现出的高贵的人品及高尚的医德.这是先父半个多世纪来深受广大人们及患者爱戴和尊敬的原因所在.文章中讲述了众多有关先父赵炳南关心、热爱、体贴病人,视病人如亲人的故事.以及先父在其行医生涯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高尚情操.这一切令人敬仰与钦佩,也正是人们对先父赵炳南的评价--赵老医生不愧为当代医生的楷模的缘由所在.

  • 勤学苦研,古今相合,融会贯通--记一代名医冉雪峰

    作者:徐江雁

    冉雪峰(1879-1963年),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享有"南冉北张"之誉.其出生于医药世家,17岁始开诊行医.一生任职颇多,1919年与同道组织湖北省中医公会与中医学会,并创办<湖北省中医杂志>;平生编写医著较多,其学术经验对中医理论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冉雪峰具有虚怀若谷、勤学苦研、尊古不泥、重今不非、先品德后学问的治学特点;主张"一融三合"的学术思想,为提高和发展祖国医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医德为先防治结合--记儿科名医王仆诚

    作者:徐江雁

    王仆诚(1877-1961),原名联福.早年在药店学习医药,1903年起开业行医,擅治小儿疾病,驰誉成都,人称之为"王小儿".1953年,四川省行署授予他"中医专家"的光荣称号.1955年,奉调到京,参加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建院初期的医疗和教学工作.一生崇尚"为医者以德为先",对待患者尽心竭力.在中医儿科的临证工作中历来主张防重于治,并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治护理方法,一生造诣颇深.

  • 大方治病自有序,君臣佐使如是说——记北京私立中医院创始人杨浩如

    作者:徐江雁

    1 生平简历杨浩如(1881-1940年),名德九,字浩如,男,江苏淮阴县孔庙巷人,享年59岁.[1]杨浩如出身中医世家,杨家祖训:"不知医者,不为杨家子弟".少年时代,除学习文史经世之学外,还学习中医典籍.曾拜当地同族名医杨世寿为师,勤奋学习中医经典,边学边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精通的地步.青年时代,在山东曾辅佐杨士骧(巡抚)建立中医学堂.

  • 儒乃达儒,医是名医--记京城名医关月波

    作者:徐江雁

    关月波(1873-1940年),清末民初北京著名中医学家.青年时期,精通儒学,办学任教;并自学中医,卓然成材.时值天花、麻疹、猩红热等烈性传染病流行,接诊处方应对不暇,乃自研瘟疫灵丹,以应急需,活人无算.另对肝硬变腹水等危重疾病,亦有独特的经验.行医40余年,擅长各科,尤精内、妇,诊疾断病,重视气血,一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留下可观的医论医案.

  • 医德医术誉京城,口口相传"石膏孔"——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

    作者:徐江雁

    孔伯华(1885-1955年),名繁棣,山东省曲阜县人.少时随祖父宦游,秉承家学,14岁时,因母病医药无效,就定下"不求科考举子业、专攻医学志在济人"的决心.1910年受京师之邀来到北京,在京悬壶应诊,投无不效,名噪京师,被人称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在临床及学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擅长治疗温病,由于善于运用石膏,人们又称其为"石膏孔".对<内经>病机十九条关于火与热的论述有独特的发挥,他推崇金代刘河间"寒能胜热、辛凉解表"及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的功能,强调重视肝脾关系,认为脾湿与肝热是湿热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在认识上形成了"湿热彰盛"的湿热病学说.孔伯华一生忙于治病救人,无暇著述,去世后由后人将其经验整理为<孔伯华医集>出版.

  • 手触于外,巧生于内,心随手转,法从手出--记骨科名医杜自明

    作者:徐江雁

    1 生平简历杜自明(1877-1961年),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骨科主任,研究员[1].杜自明自幼随父习武,宗少林派武术,18岁从军.其治疗伤手法与伤科秘方,均得自家传,常为乡里推拿、按摩治疗筋伤骨折,深受患者爱戴.1902年始正式开始行医.解放以后,他曾受聘为成渝铁路工地的特约医生.1953年参加成都铁路医院工作,并被聘为四川医学院特约医生,后又被评为成都市人民代表和成都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 医德高尚济世救人医术精湛精益求精——缅怀恩师赵炳南先生

    作者:杨凯

    我初窥医径之时,有幸投师于赵炳南先生(1899-1984)门下,深得恩师教诲,受益终生.今逢恩师110周年诞辰,爰书此文,以示怀念.

  • 慈心仁术济世资生——纪念先师曹锡珍诞辰110周年

    作者:李连生

    曹锡珍(1898-1978),字聘忱,河北昌黎县人,著名中医按摩推拿专家,中国近代名医之一.1934年应施今墨先生之请任北平华北国医学院董事及按摩教授职务,1954年前后参与北京医院按摩科及北京平安医院按摩科的筹建工作,自1958年起在北京宣武医院按摩科工作至终年.先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研究、归纳了自己六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有关内、外科疾病的按摩基础手法,命名为"经穴按摩基础手法".此手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迅速地在临床、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也因此在按摩推拿学界逐渐形成了曹氏经穴按摩的学派体系.并先后在内地及海外主编出版<外伤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防治按摩>等著作,在中医界颇具影响.今年是先师逝世30周年,故撰此文以缅怀故人.

  • 略论赵炳南教授的用药之道

    作者:徐宜厚

    "道",<说文解字>释为"人所行",引申为"道理";现在字典、词汇、辞海等书,综合古今资料,将"道"的含义解释达13种之多,这里主要是指"学术的思想体系."很明显,"道"的境界明显高于经验谈之类,这就是我用"道"的出发点.

  • 京城名医刘奉五

    作者:许昕

    笔者与已故中医界著名妇科专家刘奉五先生,未曾谋面而敬仰日久.于26年中医妇科临证之间,常闻诸前辈对先生之为人、做事、行医赞誉有加,闲余拜读<刘奉五妇科经验>一书,从中体会先生中医理论之深厚、关爱患者之诚心、炉火纯青之医技,有感而发;特别是对于刘先生辨证治疗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如习惯性流产、闭经、黄褐斑、盆腔炎等的临床经验,略有领悟,简要述之,窃愿以飨读者.

  • 壮怀谁料付青囊——清遗老儒医恽毓鼎

    作者:孟庆云

    清末重臣恽毓鼎在他的<澄斋日记>中,记载了他在1914年10月15日(阴历9月28日)补录的<立冬日以行医赴天津>的七律一首,诗曰:

  • 精研医理博采众长济世育人--记中国医药专门学校创办人梁保和

    作者:徐江雁

    梁保和(1876-1960年)字荷订,北京市人.生长在医学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又拜名医王梦九为师,24岁时即悬壶行医,并创办私立"育正国民学校",20世纪又与同道一起创办"中国医药专门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中医学人才.梁保和既精研医理,又深穷药理药性;强调治病务求实效,从病因病证中求治法,选方不泥,理法一致,博采众长.

  • 崇尚医道,精研疡科--记回族外科医家丁德恩

    作者:徐江雁

    1 生平简历丁德恩,一名庆三,人尊称为丁三巴(巴意为爷),回族,北京市人.生于1854年,卒于1917年,享年63岁.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