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梅花点舌丹

    作者:田野

    梅花点舌丹正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著名方药.它不但在中医外科备受推崇,在民间也享有盛名.梅花点舌丹由西红花、红花、雄黄、蟾酥(制)、乳香(制)、没药(制)、血竭、沉香、硼砂、蒲公英、大黄、葶苈子、穿山甲(制)、牛黄、麝香珍珠、熊胆、蜈蚣、金银花、朱砂、冰片二十一种药材经过特殊炮炙加工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各种疮疡初起、无名肿毒、疔疮发背、乳痈肿痛等症.

  • 痔疮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法

    作者:张淑杰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痔疮的方法.方法:对43例痔疮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法.结果:经本院对痔疮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痔疮的到了有效的治疗,患者均满意出院.结论:本院对痔疮患者采取的针灸治疗方法可减轻患者的不便和痛苦,针灸治疗痔疮的方法是值得推广的.

  • 中医外科的手术疗法临床应用30例分析

    作者:王永奎

    目的 分析研究中医外科手术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便能够应用中医外科手术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方法 分别采用中医外科手术疗法中的脓肿切开引流法、痔疮切除术以及肉芽组织修剪术对30位患者实施了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5例,治愈5例;肉芽组织修剪术患者4例,治愈4例;痔疮切除术患者4例,治愈4例;整形术患者8例,治愈6例;截肢术患者5例,治愈5例,肌腱缝合术患者4例,治愈4例,本组患者整体来讲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中医外科手术疗法能够有效的治愈多种外科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 中医外科辨证施治临床体会

    作者:王果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和外科医家数千年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和成就,在临床实践上显示了无比的生命力,对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了更新的变化,其范围除了疮疡、乳房、瘿、瘤、岩、皮肤、肛肠、男性前阴、周围血管及其他外伤性疾病外,还包括了内痈、急腹症、疝、泌尿生殖和性传播疾病等[1].笔者认为,保持和强化中医特色,推进中医外科学科建设,是推进中医外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于此,就笔者研读历代医籍的心得,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外科疾病的中医辨证与施治浅谈几点体会.

  • 探讨中医外科疾病PBL教学的具体应用

    作者:王广宇;徐旭英

    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称之为PBL教学.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临床典型病例表现疾病节点和过程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措施中注意病例的收集、教师的培训、学生的引导、基础条件的准备等4个方面,具体包括临床病例、讲解提出问题、分次讨论、综合问题、总结、提出结论7个步骤.目的让学生掌握章节知识点、培养辨证论治思维.

  • 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经验

    作者:余长洋

    本文论述了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取得的良好效果,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是股骨头坏死的根本病机,基于此病机,确立了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并采用针刀结合中药治疗,明显可减轻坏死所导致的局部疼痛,有效防止其继续进展。全文将针刀结合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经验做一介绍。

  • 铍针考究

    作者:李振宇

    通过阅读中医相关古籍和文献,回顾铍针的形态与功用,对铍针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探析,结合古人对铍针命名的依据,阐释铍针与中医外科及手术治疗的关系.发现铍针虽然一直被叫做针,却发挥着与现代手术刀一样的作用,希望能够使更多的医者和患者认识到,中医外科有史以来重视外治法中手术治疗的理念,并且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在传承中发展和创新中医外治法.

    关键词: 铍针 中医外科 手术
  • 北京地区中医外科发展现状及展望

    作者:张燕生;张董晓

    北京地区中医外科历史辉煌,燕京外科作为中医外科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国医大师比例、医疗技术水平、外治药物数量、人才培养力度都曾在全国居首,体现了其学术地位及实力,但时至今日其发展却遭遇瓶颈.本文总结北京地区中医外科工作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其理论、临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造成当下局面的原因,提出总结整理燕京外科学术流派理论、设立中医外科特色技术研究专项、研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药、形成国际先进的中医外科诊疗经验、分层次培养中医外科人才、形成一流诊疗团队等建议,以期振兴北京地区中医外科事业,促进中医文化和谐发展.

  • 吕培文运用中医调和法治疗外科疾病经验

    作者:陈贞

    吕培文教授临证中擅于运用调和法健运人体枢机、调和病机关系,治疗中医外科疾病中的半阴半阳证,即在师承赵炳南教授“四藤”和王玉章教授的“二红”的基础上,以自拟“四藤二红汤”,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疗效满意.

  • 崇尚医道,精研疡科--记回族外科医家丁德恩

    作者:徐江雁

    1 生平简历丁德恩,一名庆三,人尊称为丁三巴(巴意为爷),回族,北京市人.生于1854年,卒于1917年,享年63岁.

  • 四黄散的扩展运用

    作者:涂凡

    四黄散本是中医外科中的常用方,现将其扩展运用到中医妇科临床实践中,其疗效明显可靠.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感染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统称.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在临床上,以其发病过程及症状表现可分为急性盆腔炎与慢性盆腔炎.

  • 多媒体与PBL教学模式用于中医外科临床见习中的效果

    作者:陈冬雪

    目的 多媒体与PBL教学模式用于中医外科临床见习中的效果.方法 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中医外科临床见习生中,选择90名并分作甲乙两组,每组45名.甲组运用传统见习带教模式,乙组实施多媒体结合PBL教学,对比两组见习效果.结果 两组见习生通过不同方法带教学习后,乙组45名学生闭卷考试成绩均分高达(98.8±1.0)分,见习效果满意度评分高达(98.0±1.0)分,均显著高于甲组的(83.8±1.3)分和(84.3±2.0)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带教模式比较,采取多媒体与PBL教学模式展开中医外科临床见习效果更佳,运用价值更高.

  • 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及外科手术之刍议

    作者:袁贞

    自近代西学东渐以来,西医和中医就开始了沸沸扬扬的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争论.西医以中医为"非科学"的主要依据是认为中医没有真正的人体解剖.通过对中医手术发展史的简要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外科手术技术经历了一个萌芽、发展以及衰落的过程.分析其原因,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观对中医解剖的影响,社会风俗的阻碍以及中国古代医界技术保密风气的影响.面对西医的质疑,面对西方医学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究竟哪个才是中国传统医学底蕴的真貌,中医外科又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思考.

  • 顽固性先天马蹄足内翻溃疡治验一则

    作者:主嘉佳

    徐学春主任中医师,生前是全国著名瘰疬病专家,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徐学春幼承庭训,得秘传绝技,从事中医外科工作60余年,擅长炼制升、降丹,调配多种外用药治疗瘰疬、骨结核、顽固性窦道、漏管、溃疡等外科疑难杂症。笔者的母亲徐晓明医师随父来深圳,学习中医外科数十年,熟练掌握了家传外用药的独特配伍与炼制方法,尤其对顽固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效果颇佳。徐晓明现为深圳市名中医、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11年笔者成为深圳市第三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笔者跟母学习中医外科,现介绍在前辈指导下治疗的慢性溃疡验案。

  • 徐福松教授辨治特发性少精液症的经验

    作者:高永金;合保方

    徐福松教授是我国中医男科学的杰出学者,师从我国中医外科大家徐履和先生.临证从教数十载,在治疗男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男性不育症及杂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根据其多年的临证从教经验提出"腺、性、精、育四大主症",以此作为诊疗男科疾病的四个大纲[1].而对于少精液症及其所致男性不育症的辨治经验独到,用药以中正平和,轻清灵动,并主张因证施治,崇尚全身治疗与局部处理相结合的个体化辩证,重视生活行为的指导和心理干预.

  • 除湿活血法在中医外科外治中的应用

    作者:宋立峰;赵占强;孙海芳;郭兴芳;李志斌;肖永国;郑晓春;王玲玲

    除湿活血法是中医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广泛应用于中医外科多种疾病中,如痔疮、湿疹、糖尿病足、疮疡、乳腺增生等。中医学认为湿邪致病,其人重浊,病情缠绵难愈,与外科多种疾病病机相吻合,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气血运行不畅,以致气滞血瘀,血瘀与湿浊相阻,流窜周身,发为多种外科疾病,治疗当以除湿活血为主,故除湿活血法在中医外科疾病中应用广泛,本文对近年来运用除湿活血治疗的外科常见疾病进行概述,为外科病的外治法提供临床思路。

  • 慢性溃疡中医综合外治方案研究中的溃疡面积测量

    作者:张光磊;王军

    慢性溃疡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是对中医治疗方法 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归纳总结优化的临床外治方案,为慢性溃疡诊疗指南提供临床依据.故精确简便低成本的溃疡面积测量方法 是十分必要的.过去常用的测量法包括直尺椭圆测量法、落点积分法等.数字化面积测量法由网格薄膜覆盖伤口+边缘描绘+数码相机拍照+Image J软件等步骤组成,其准确性、操作简便性等已经得到很多研究者的肯定.数字化面积测量法准确、操作简便,是现阶段较为实用的方法,使慢性溃疡中医外治研究疗效评价有了一个较客观的指标.当然也有对于特殊位置溃疡界定不准确,未能准确描述色、肿、脓、温等情况这些不足.将来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对溃疡的三维测量可能是发展的趋势.

  • 施汉章教授外科临床用药和经验

    作者:林冬阳;杨博华;潘军;刘凤桐;陈金燕

    施汉章教授是东直门医院外科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9年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建立"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工作室.施教授行医70年,一生活人无数,外科造诣博大精深.施教授治疗外科疾病遣方用药有独到经验,临床用药审定正邪,扶正祛邪,注重调理气血,攻补有术;审辨阴阳,指导用药:用药精练,调兵遣将,不失法度;以内治外,重视外治,不废刀圭之术,临床上研创了各种外治剂,积极改良中医外治法,疗效甚好.本文初步总结施汉章教授外科临证经验,借此缅怀施教授,努力传承和发扬施教授外科学术思想.

  • 中医外治规范研究势在必行

    作者:王军

    创面修复是中医外科面临的常见基本问题.能否在丰富的中医药临床实践中找到提高机体主动修复能力、创面修复理论创新途径,中医药诊断标准、评价评价标准的规范是非常必要的.选定中医外治优势病症如糖尿病足、慢性下肢溃疡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在系统文献梳理和广泛的前期研究与经验归纳基础上,形成适应中医外治理论与治则的科学设计的综合外治方案;联合建立全国多中心研究平台,在监察、质控与第三方数据管理及统计的严格管理中构建科学的疗效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外治法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足溃疡期、慢性静脉性下肢溃疡等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结果,形成优化的临床外治方案;产生中医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的外治方、法、技术等临床操作规范及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将为糖尿病足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诊疗指南提供临床依据,为中医促进创面修复理论提供创新基础.

  • 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的临床应用概况

    作者:郭静;段渠;朱晓燕;杜艾嫒;艾儒棣

    中医诊法分为望、闻、问、切四诊,临床医生通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尤其是疾病的各个症状,作为判断各病种,辨别各证候的主要依据,故四诊法是中医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手段。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出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中运用的独特之处,旨在为中医四诊在皮肤病的临床诊断中提供新思路。

250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