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术中锁骨下静脉与动脉血气比较的临床研究

    作者:费建平;雷月;俞灵;王欢锋;赵赢;姜玲

    目的 探讨全麻术中以锁骨下静脉血气评估动脉血气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3 ~ 10月昆山市中医医院择期行下腹部及四肢手术患者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25~ 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分别在人室后(T0)、气管插管后10 min(T1)、气管插管后30 min(T2)采集动脉血液与锁骨下静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统计分析术前、术中锁骨下静脉血氧分压(PvO2)及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改变,计算成对静脉血PH值(PHv)与动脉血PH值(PH)、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和静脉血剩余碱(BE)、全细胞外剩余碱(BeeC)、缓冲碱(BB)、血乳酸(Lac)、血糖(Glu)的差值.结果 不同时段所采集获得的动脉血样指标与静脉血样指标的变化趋势均一致(同步),T0、T1、T2时静脉血Lac、Glu与动脉血Lac、Gl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0)、术中(T1、T2)静脉血PH值与动脉血PH差值分别为-0.025 ±0.014与-0.043±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0)、术中(T1、T2)静脉血BE、BB与动脉血差值分别为2.18 ±1.56、2.31 ±1.56和2.15 ±1.59、2.60±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机械通气后,锁骨下PvO2、SvO2分别上升至(54.31 ± 8.39) mmHg和(86.21±5.01)%,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0比较,T1时PvCO2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时锁骨下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APCO2)分别为(6.10 ±3.70) mmHg、(9.18 ±4.01) mmHg、(6.79 ±4.05) mmHg,T0、T2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锁骨下静脉血气改变与动脉血气改变存在内在关联,可以依据锁骨下静脉血气分析估算动脉血气,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静脉血血红蛋白、电解质、Glu、Lac值可以直接引用;术前、术中锁骨下静脉血与动脉血BE、BB之间、PHv与PH之间有固定差值作为估算依据;围术期患者PvO2、SvO2有相对平稳的变化区间,SvO2异常改变结合△PCO2趋势可以发现术中组织灌注不足或通气不足,并指导液体复苏.

  •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心肺复苏术后家兔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光洁;杨秀林;吉春玲;张谦;谢佩宏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v-aCO2)在心肺复苏后家兔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4只家兔经食道电刺激制备心肺复苏动物模型,根据自主循环恢复后存活是否>48 h分为A组(48 h存活组)、B组(48 h死亡组)及假手术组C(n=6).三组家兔分别于复苏前(T0),复苏成功后30 min(T1)、2 h(T2)、4 h(T3)、6 h(T4),五个时间点同时抽取中心静脉、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aCO2(二氧化碳分压),乳酸值(lactic acid,Lac),计算同一时间点Pcv-aCO2,cLac,比较三组:同一时间点Pcv-aCO2,cLac有无差异,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各监测指标与两样本之间的敏感性及特异性,Spearman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B组家兔各个时间点Pcv-aCO2均高于A组(P<0.05),cLac低于A组(P<0.05).ROC曲线下2、4、6 h Pcv-aCO2预测心肺复苏后预后的AUC分别为0.778、0.742、0.879,均P<0.05,ROC曲线下2、4、6 h cLac预测心肺复苏后预后的AUC分别为0.621、0.662、0.955,仅6 h时P<0.05,复苏后6 h的cLac敏感度及特异度高,分别为90.91%、100%,2、4、6 h Pcv-aCO2与cLa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42、-0.852、-0.790,均P<0.05.结论 Pcv-aCO2与心肺复苏后家兔预后呈负相关,与心肺复苏后cLac呈负相关,可作为心肺复苏后家兔早期预后的有效观测指标.

  • 脓毒症患者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IL-6、IL-10及降钙素原的关系

    作者:张志坚;董瑶瑶;黄云帆;陈阳;李丹;彭礼波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降钙素原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7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住的8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后2 h内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 (cv-a)CO2].同时测定血清IL-6、IL-10及PCT水平.根据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将患者分为正常P(cv-a)CO2组(P(cv-a)CO2≤6mmHg),共49例;高P(cv-a)CO2组(P(cv-a)CO2>6mmHg),共33例.分析P(cv-a)CO2与血清IL-6、IL-10及PCT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P(cv-a)CO2组比较,高P(cv-a)CO2组患者IL-6、IL-10及PCT含量明显升高[IL-6(pg/ml):48.27±17.28比16.87±5.49、IL-10(pg/ml):203.76±57.28比59.87±21.45、PCT (ng/ml):2.57±0.95比5.24±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脓毒症患者Pcv-aCO2与血清IL-6、IL-10呈正相关(rIL-6=0.57;rIL-10=0.84,均P<0.05),与血清PCT无相关性(rPCT=-0.079,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P(cv-a)CO2与血清IL-6、IL-10呈正相关性.因此推测P(cv-a)CO2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介导而对机体产生损伤作用.

  •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程书立;许继元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ΔAPCO2)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入组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予以早期液体复苏治疗6 h,液体复苏后ΔAPCO2<6 mmHg为治疗组,ΔAPCO2≥6 mmHg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入组患者入ICU时(T0)和复苏6 h后(T6)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T0、T6、T24时间点动脉、中心静脉血气检查结果: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ressure of arterialcarbon dioxide,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乳酸(lactic acid,Lac)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计算患者6、24 h动脉乳酸清除率;记录患者T24、T48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记录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住院及28 d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晶体复苏量、白蛋白使用量、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多巴酚丁胺使用量及6、24 h心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24 h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48 h 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ΔAPCO2<6 mmHg的患者循环改善迅速,乳酸清除率高,APACHEⅡ评分改善明显,患者预后良好;而ΔAPCO2≥6 mmHg的患者则相反;ΔAPCO2可以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评价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注的价值

    目的:探析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注的价值。方法选取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资料,以Pcv-aCO2为依据,分为A(低Pcv-aCO2)、B(高Pcv-aCO2)两组,各31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指数、中心静脉氧饱和度、乳酸及中心静脉压均优于治疗前(P<0.05);A组的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心指数均优于B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中心静脉压行液体管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大亮;黄雪敏;蒋劲柏;蒙自杰;严海燕;隆云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ressure(central venous-arterial)carbon dioxide,P(cv-a)CO2]联合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进行液体管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依据入选、排除标准将本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P(cv-a)CO2联合CVP组(试验组)和常规方法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和内脏器官功能、28天病死率,两组患者输液量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组织灌注指标情况。结果共入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1例,试验组20例,常规方法组21例。两组患者入住ICU治疗1周及2周后两个时间点GCS评分、氧合指数、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RS)比较,试验组显著高于常规方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ALT)、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淀粉酶(amylase,AMS)显著低于常规方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B型钠尿肽前体(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e partial thronbin time,APTT)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28天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方法组(15.0% vs 42.9%),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入住ICU第1、3、5天输液量较常规方法组明显减少(P<0.001),试验组1周平均输液量明显低于常规方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患者入住ICU时均有不同程度灌注不足表现,乳酸均比正常值明显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第1、3天试验组乳酸明显低于常规方法组(P<0.001),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高于常规方法组(P<0.001);治疗后1、3、5、7天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CVP明显低于常规方法组(P<0.001)。结论 P(cv-a)CO2与CVP联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液体管理,能够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系统预后,并能改善内脏器官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每搏量变异率指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治疗

    作者:杨艳丽;卿恩明;马骏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联合每搏量变异率(Svv)为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能否更好地指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的血流动力学治疗.方法 选取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OPCABG的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P(cv-a)CO2联合SVV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治疗组(P组,60例),和以中心静脉压(CVP)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治疗组(C组,6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T0)、旁路移植开始时(T1)、旁路移植开始30 min(T2)、旁路移植开始60 min(T3)、旁路移植开始90 min(T4)、手术结束时(T5)各时点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CVP、SVV、P(cv-a)CO2、血乳酸水平,手术结束时氧合指数、液体净平衡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C组在T4及T5时点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P组[(2.4 ±0.5) mmol/L比(1.3±0.6)mmol/L、(2.9±1.9) mmol/L比(1.3±0.8)mmol/L](P<0.05),术中液体净平衡量明显高于P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P组[(964±360) ml比(413 ±210) ml、(310 ±58)比(420 ±70)] (P <0.05).C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均明显长于P组[(39±20)h比(26±18)h、(76±24)h比(51 ±31)h](P<0.05);呼吸衰竭和肾脏衰竭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组[(13.3%(8/60)比1.6% (1/60)、16.7%(10/60)比5.0% (3/60)] (P <0.05).T5时点,P组血管活性药强心药评分明显低于C组[(2.0±0.8)分比(10.1±0.8)分](P<0.05).结论 以P(cv-a)CO2联合SVV为导向的策略能够在保证组织灌注的情况下减少OPCABG后相关并发症,减少血管活性药强心药的应用,较以CVP为导向的策略能更好地指导术中血流动力学治疗.

  •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滨;张建洁;路桂杰;刘少云;王丽;郭志强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ΔPCO2)作为检测指标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感染性休克患者5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 n =30)和对照组( n =27)治疗。监测2组中心静脉压( CVP)、氧合指数( PaO2/FiO2)、ΔPCO2、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病死率、6 h液体平衡。结果2组治疗6 h后CVP,PaO2/FiO2均有明显升高,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试验组CVP和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6 h液体平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监测ΔPCO2辅助液体复苏可有效降低液体平衡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改善治疗效果。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

    作者:陈玉红;赵钗;赵倩;胡振杰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观察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联合Pcv-aCO2能否更好地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ICU 收治的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36例。患者入住 ICU 后置入双腔抗感染中心导管,尽早开始液体复苏治疗。记录液体复苏0 h(T0)、6 h(T6)、24 h(T24)时患者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采集 T0、T6、T24桡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pH、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 FiO2)、碱剩余(BE)〕,上腔静脉血气分析指标〔pH、ScvO2、上腔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vCO2),计算Pcv-aCO2〕。根据液体复苏后24 h ScvO2和Pcv-aCO2分为4组:组1:ScvO2>70%,Pcv-aCO2<6 mm Hg(1 mm Hg =0.133 kPa);组2:ScvO2>70%,Pcv-aCO2≥6 mm Hg;组3:ScvO2≤70%,Pcv-aCO2<6 mm Hg;组4:ScvO2≤70%,Pcv-aCO2≥6 mm Hg。比较4组患者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及血气分析,并计算患者24 h 液体入量及 Lac 清除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 ICU 时间、住院时间、ICU 病死率、28 d 病死率。结果液体复苏不同时刻,患者 MAP、Scr、Hb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 HR、CVP、Pcv-aCO2、ScvO2、pH、BE、Lac、PaO2/ Fi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T6、T24的 HR、Pcv-aCO2、Lac 低于 T0,CVP、ScvO2、pH、BE、PaO2/ FiO2高于 T0;T24的 HR、Pcv-aCO2、Lac 低于 T6,CVP、ScvO2、BE、PaO2/ FiO2高于 T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0、T6、T24时,Pcv-aCO2与 Lac、BE、pH 均无直线相关关系( P >0.05)。T0、T6、T24时, Pcv-aCO2与 ScvO2呈负相关(r =-0.755、-0.920、-0.858,P <0.05)。Pcv-aCO2与6 hLac 清除率、24 hLac 清除率呈负相关( r =-0.365、-0.864,P <0.05)。4组患者 T24时 MAP、HR、Hb、Scr、Lac、BE、pH、PaO2/ FiO2、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Pcv-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24 hLac 清除率及24 h 液体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组2、组3和组424 hLac 清除率及24 h 液体入量均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 ICU 时间、住院时间、ICU 病死率、28 d 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v-aCO2可以作为指导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指标,ScvO2联合Pcv-aCO2指导容量管理,两者均达标的患者所需液体量多,Lac 清除率高,可以避免ScvO2假性正常化而停止液体复苏。

  • 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的临床意义

    作者:聂保忠;刘云龙;汪勇;马宁;刘虎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动脉血乳酸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时及治疗后24 h测定脓毒性休克患者的P(cv-a)CO2、动脉血乳酸、ScvO2及SOFA 评分,并按入选时P(cv-a)CO2≥6.0 mmHg(A组)和P(cv-a)CO2<6.0 mmHg(B组)分成2组,比较2组的上述观察指标及住院28 d病死率.结果 入选时2组间动脉血乳酸、ScvO2和SOFA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 h,B组动脉血乳酸和SOFA评分明显下降(P<0.05),住院28 d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2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早期评价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 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持续增高与预后关系研究

    作者:祖国亮;朱宏泉;许庆林;尹康;欧阳松茂;刘晓峰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2]增高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后的转归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病房收治的56例脓毒性休克并P(cv-a) CO2 ≥6 mmHg患者的数据,按照治疗6h后P (cv-a) CO2是否仍大于6 mmHg分为两组,即P(cv-a) CO2持续高组(HH组,29例)和P(cv-a) CO2下降组(HL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T0)及治疗6 h(T6)的心率、MAP、乳酸、ScvO2、CVP、氧分压、氧合指数.比较两组患者6h及24h乳酸清除率,第3天的SOFA分值、28天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6h后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L组较高(P<0.05),HL组在T6乳酸清除率高于HH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HL组在24 h乳酸清除率高于HH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第3天SOFA分值HL分值低于H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HL组28天病死率较HH组显著降低(62%比26%,x2=7.28,P<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P(cv-a) CO2对复苏的反应如何对预后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持续处于高水平的患者预后较差.

  • 无创经食道多普勒超声引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涵;伍静;陈向东;姚尚龙

    目的:用氧动力学参数评价无创经食道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术中组织灌注的改善程度,评价液体治疗的有效性和对术后恢复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年龄65~85岁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补液组(C组)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各20例,抽取麻醉前(T0)、切皮前(T1)、手术开始后1 h(T2)、手术结束时(T3)的动静脉血气,计算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和氧摄取率(OER),并记录术中总液体量,胶体量,麻黄素的用量,拔管时间,恢复室时间和术后24 h MMSE评分.结果:①2组患者T0时Pcv-aCO2>6 mmHg(1 mmHg=0.133 kPa),ScvO2<65%,OER> 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2组Pcv-aCO2和OER显著降低,ScvO2显著增高(P<0.05),G组较C组变化幅度稍大,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C组较T1时Pcv-aCO2和OER显著升高,ScvO2显著下降(P<0.05),G组虽然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Pcv-aCO2和OER均低于C组,ScvO2稍高于C组,仅Pcv-aCO2有组间差异.T3时,2组均与T2时变化不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2组输入液体总量无差异,但G组胶体用量明显增加,麻黄素用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术后拔管时间,恢复室时间较短于C组,但不明显.术后MMSE评分降低≥3分者为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患者,G组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髋手术前都有明显的容量不足和组织低灌注,无创经食道超声指导的GDFT能改善组织灌注,增加机体对创伤和出血的缓冲能力,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和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但以Pcv-aCO2为主的氧代谢指标监测仍发现组织灌注不足,导向指标应有更严格的阈值.

  • Pcv-aCO2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氧合障碍的预测价值

    作者:莫旻龙;李恒;李小悦

    目的:探讨Pcv-aCO2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氧合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共3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复苏前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分为氧合障碍组(n=16)和无氧合障碍组(n=17).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氧代谢指标(血乳酸、中心静脉氧饱和度、Pcv-aCO2、6小时乳酸清除率)、开始复苏时间、APACHE II评分等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氧合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氧合障碍组开始复苏时间显著长于无氧合障碍组(P<0.05).氧合障碍组入组时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显著低于无氧合障碍组(P<0.05).氧合障碍组入组时Pcv-aCO2显著高于无氧合障碍组(P<0.05).入组时Pcv-aCO2、开始复苏时间、入组时血乳酸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95%CI:0.657-0.953)、0.767(95%CI:0.584-0.949)、0.653(95%CI:0.462-0.843).当入组时Pcv-aCO2取临界值9.5 mmHg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1.5%.结论:入组时Pcv-aCO2是预测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氧合障碍的良好指标.当入组时Pcv-aCO2取临界值9.5 mmHg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1.5%.

  •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周昭雄;刘玉兰;张庆光;钟华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Pcv-aCO2)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监测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失血性休克患者19例,均留置PICCO监测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分别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 h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和Pcv-aCO2,计算血乳酸清除率。根据PIC-CO监测数据判断液体复苏是否充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Pcv-aCO2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入组时与入组后6 h心率、平均动脉压、ScvO2、血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时与入组后Pcv-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时和入组后6 h Pcv-aCO2预测复苏不足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58。入组时Pcv-aCO2临界值取4.5时,敏感度100%,特异度83.3%。入组后6 h Pcv-aCO2临界值取5.5时,敏感度85.7%,特异度91.7%。结论 Pcv-aCO2对失血性患者复苏不足的预测价值优于ScvO2和乳酸清除率。复苏开始时Pcv-aCO2大于4.5 mmHg或复苏后6 h Pcv-aCO2大于5.5 mmHg均提示复苏不足。

  • 血管外肺水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燕;刘祺;李世琪;但伶;田泽丹;罗真春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EVLW) 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partial pressure, P (cv-a) CO2) 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 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 (EGDT组) 和EVLW联合P (cv-a) CO2目标导向组 (EP组) .EGDT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液体复苏, EP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 (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 Pi CCO) 监测下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复苏6 h达标率、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乳酸清除率、P (cv-a) CO2、EVLW及28 d病死率.结果:EP组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和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EGDT组 (P<0.05);复苏6 h液体量、CV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 (cv-a) CO2、EVLW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EGDT组 (P<0.05);2组间复苏6 h达标率、MAP、Scv O2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EVLE联合P (cv-a) CO2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 指导合理的液体复苏治疗, 降低患者病死率.

  •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

    作者:杨艳丽;卿恩明;王小亭;赵丽云;马骏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P(cv-a) CO2]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监测能否指导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方法60例ASA域~芋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P(cv-a)CO2联合ScvO2组(P组,n=30)和ScvO2组(S组,n=30)。 P组维持P(cv-a)CO2<6mmHg且ScvO2>75%;S组仅维持ScvO2>75%。记录各时间点患者的ScvO2、P(cv-a)CO2、动脉血乳酸水平;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结束时氧合指数(PaO2/FiO2)、术中液体正平衡量、术后第2天血肌酐水平、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 P组在手术开始4小时和手术结束后2小时的血Lac显著低于S组;P组患者术后第2天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S组。 P组患者术中液体正平衡量显著高于 S 组;但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与单独应用 ScvO2相比, P(cv-a) CO2联合ScvO2能够更早发现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组织灌注不良,更好的指导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