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前路减压术后颈椎退变致顽固性呃逆病例报道

    作者:刘雨亮;何玉芹;魏开斌

    呃逆是膈肌痉挛的俗称,临床比较常见.它是病理性呼吸反射,由于突然吸气时膈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声门突然关闭,以及呼气性肋间肌抑制,致使肺内充气量减少,气道内气体上冲,从而产生打嗝的声音.顽固性呃逆以持续时间在24h以上、发作频繁、症状典型、常规治疗无效果为特点.迷走神经、膈神经和T6 ~12胸段交感神经为呃逆反射的传人支,C3 ~5颈髓水平为反射中枢,膈神经为传出支.当呃逆中枢受到刺激,膈肌即反射性发生阵发性挛缩[1].颈椎病所致的呃逆较少,而颈椎前路减压术(ACDF)术后颈椎退变导致顽固性呃逆未见报道,为了探讨ACDF术后颈椎退变致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将我院收治病例情况报告如下.

  • 颈前路减压两种术式治疗二或三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作者:曾小军;施永彦;李安军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两种术式(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和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的优缺点,以确定哪种术式更适用于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7月~2011年7月行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70例,其中行颈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CDF)者38例,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ACCF)者32例.结果 ACDF组和ACCF组平均随访(15±5.2)、(13±6.2)个月,平均节段失血量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80±18.5 ml和193±67.2 ml,P =0.001);平均节段手术时间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61.7±16.9 min和83.4±28.2 min,P =0.026);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5.8%和12.5%)和随访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5.3%和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如椎体中部后方无致压物,建议选择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48例颈椎前路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

    作者:柯明珍;程莹莹

    近年来,颈椎前路手术在临床逐渐开展并得到普及.由于颈椎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患者多为脊椎型颈椎病及颈部外伤,术中、术后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 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的并发症

    作者:赵剑;贾连顺;肖建如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共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与此类复合固定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12~28个月),12例(8.6%)患者出现3种共17例次与使用钢板、钛网复合固定相关的并发症,包括颈椎生理曲度明显丢失5例,钛网下沉7例,内固定松动、移位5例.结论: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加钛网复合固定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必须谨慎选择应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 健康成人颈椎前路术中椎动脉损伤风险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王洪立;姜雷;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姜建元

    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C3~6节段横突孔及椎间盘层面横断面各解剖参数的关系,并评估颈椎前路术中发生椎动脉损伤的风险.方法 选取2014年6-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且椎动脉与相应毗邻结构成像清晰的24例健康成人资料,男性12例,女性12例.选取C3~6不同节段横突孔及椎间盘层面横断面CT血管造影图像,测量椎动脉V2段与下颈椎各椎体及椎间盘之间的解剖学参数.对不同性别和同节段左右两侧参数测量结果分别进行成组和配对t检验;不同节段之间对应数据的比较采用小显著差异(LSD)t检验.结果 健康成人椎动脉并非走行于横突孔中央,而是偏内、偏前走行.男性和女性横突孔横径分别为6.62~6.89 mm和6.21~6.45 mm;矢状径分别为5.41~6.48 mm和5.40~6.10 mm,呈椭圆形.健康男性椎动脉在C3~6横突孔层面中线旁开距离为14.23~16.12 mm,女性为13.60~15.04 mm,大于椎体次全切除的减压宽度.与C3~4相比,C4~5、C5~6椎间盘层面椎动脉距钩椎关节的横向距离相对较小,且椎动脉至钩椎关节后缘的距离亦相对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22).椎动脉距钩突后缘的距离为相应节段椎体前后缘距离的1/5 ~ 2/5.结论 根据健康成人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常规颈椎前路术中发生椎动脉损伤的总体风险较小,不同节段发生椎动脉损伤风险略有差别.

  • 作者:

    关键词:
  • 颈椎前路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指导与护理148例

    作者:侯青云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指导和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术患者148例,对其围手术期进行呼吸指导和护理。结果所有颈椎前路减压术患者经过呼吸指导和护理后,其焦虑、抑郁情绪都有了较大的改善,而且与护理前对比,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降低。结论有效的呼吸指导和全面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颈椎前路减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椎动脉扭曲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作者:任先军;梅芳瑞;张年春

    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发生的椎动脉损伤是一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可因瞬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尤其是椎动脉走行异常扭曲时,更容易导致椎动脉损伤,目前国内鲜见详细报道.笔者自1999年开始,对32例拟诊为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RI检查,同时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观察椎动脉的发育和走行路径.

  • 颈椎前路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及护理

    作者:范红卫

    我院自1991年以来,对脊髓型颈椎病及颈部外伤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96例,经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的健康指导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颈前路两种融合方式治疗短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飞;武宇赤;杨俊秀;刘洪文;张霄雁

    目的:探讨颈前路两种不同的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治疗的62例短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取骨植骨加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25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植入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椎间高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两种方法均是治疗短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好方法.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

    作者:谭璟;王影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常用的方法,术后护理不当可引起植骨脱落,导致治疗失效,甚至死亡[1].现将近五年来对20例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介绍如下.

  • 颈椎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病

    作者:傅常清;刘永灿;卢志远;王天胜;王振海;李春田

    颈椎病是中老年易患疾病,一般情况下经局部理疗按摩及颈椎牵引等治疗即能缓解或消除病痛.但有颈神经根及颈髓受压的病人,则需手术治疗.自1994年以来我科对11例颈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减压、颈椎间盘切除和椎间植骨,收到了较好效果.

  • 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路减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吴丽红;吴颖;刘秀英;师靓;谷丹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颈部突然的过度活动或持续的不良体位以及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致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后突引起的颈髓和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在治疗上,首先非手术治疗如颈椎牵引、颈托保护、理疗按摩等,无效时多采用手术治疗.医技精湛,护理严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笔者所在科室近年来一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颈椎前路减压PCB系统内固定术的护理

    作者:唐俊霞;沈明娥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常用的方法,其护理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不当可使术后并发症增多,甚至引起内固定松动脱落,导致治疗失效,严重者可引起死亡[1].PCB系统是近年来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1种装置,具有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2].

  • 零切迹融合器内固定系统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许宏俊

    目的 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内固定系统(Zero-P)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并应用Zero-P进行融合固定.术后随访行X射线片检查观察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联合颈椎CT了解植骨融合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系统(JOA)评估患者术后恢复状态.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随访6~15个月,未出现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积极治疗15 d后症状消退.2例联合应用钛板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其症状在术后2.5个月内逐渐消失.术后3d、30 d、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11.2±1.3)分、(13.1±1.8)分、(14.3±0.9)分和(15.6±1.1)分vs.(8.7±1.6)分](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应用Zero-P进行融合固定,患者术后融合率高,神经症状恢复好,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较好.

  • 甲泼尼龙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建东;卢承志;林斌;周亮;张文龙;姚猛飞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MP)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颈椎前路减压术的CSM 50例,随机分为甲泼尼龙组(M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MP组给予MP 30 mg/kg,C组予与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1 h(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SOD浓度在T2、T3时点均明显高于T1时点(P <0.05);MP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T2~T4时点明显低于C组(P<0.01),SOD浓度T2、T3时点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甲泼尼龙能抑制颈椎前路减压术中血浆TNF-α和IL-6的释放,保护SOD活性,从而减少再灌注损伤,减轻炎症反应.

  • 122例颈椎前路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指导与护理

    作者:龚进红;叶海英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疾患的一种疗效好、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临床报道优良率达70%~90%.我院自1993年以来,对脊髓型颈椎病及颈部外伤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22例,经围手术期呼吸指导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支撑体在颈椎前路手术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宋海涛;张伟;李民;高卫良;吴玉泉;曲绍政;刘彦斌;盛文博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颈椎前路手术结构重建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n-HA/PA66椎体支撑体行颈椎前路结构重建138例,其中颈椎病81例,后纵韧带骨化症9例,颈椎椎体肿瘤16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32例.采用JOA评分改善率和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术后X线片及三维CT判定颈椎序列恢复情况,评估支撑体融合以及下沉移位情况.[结果]1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2.81±1.73)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及颈椎椎体肿瘤患者JOA改善率分别为81.33%、75.92%及69.28%.32例颈椎骨折患者中,27例Frankel分级改善1~3级.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时支撑体全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54±0.98)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颈椎高度、曲度基本恢复正常;后随访共有5例出现支撑体轻度下沉,下沉率为3.59%;末次随访支撑体融合界面形态良好、无骨吸收.[结论] 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颈椎前路手术后中长期能有效维持颈椎高度和正常序列,是颈椎前柱手术重建的理想支撑材料.

  • 两种颈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双节段颈椎病

    作者:杨永波;朱振军;杨希望;史锐;周大凯;李慧宁;方志辉

    [目的]比较两种颈前路术式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2014年52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9例(ACCF组),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 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3例(ACDF组).t检验比较两组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NDI评分.方差分析法比较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内固定沉降率.[结果]ACCF组平均随访时间(25±2.3)个月,ACDF组为(26±1.9)个月.两组患者神经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JOA评分及术后2年植骨沉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2年ND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失血量:ACCF组为(176±28.2) ml,ACDF组(65.7±16.7) ml,P=0.015;平均手术时间:ACCF组为(70±11.2) min,ACDF组(99±15.6) min,P=0.023;术后2年NDI评分:ACCF组为(9.3±3.3),ACDF组(5.2±1.1),P=0.019.[结论]除非出现病椎平面后方较大致压物,双节段ACDF组不能彻底减压的情况,双节段ACDF术式较单节段ACCF更具优势.

  • 颈椎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爆裂骨折并全瘫的早期临床评价

    作者:田素魁;王振强;张玉兴;陈劲松

    颈椎手术的基本原则为充分减压,重建颈椎稳定性,植入骨的有效生物功能及可供植骨融合的稳定结构[1].目前多数学者提倡应用内固定,可显著提高颈椎多节段植骨融合术后的即刻稳定,有效恢复椎间高度,减少植骨块塌陷、脱落等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轻减压,重视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情况.自2004~2006年,作者采用颈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爆裂骨折并全瘫19例,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