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歇性内分泌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安蜀昆;金松;李松;赵少坚;于跃平

    目的 间歇性内分泌药物治疗(IHT)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IHT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36例,其中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联合应用比卡鲁胺28例(A组);单纯睾丸切除术8例(B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血清PSA值,生存率,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80.8%(18/28),B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70.6(3/8);A组PSA 值由治疗前的143.3(18.7~996.8)ng/mL 下降至15.8(0.02~28.9)ng/mL,B组由治疗前的142.3(27.1~988.0)ng/mL 下降至27.6(6.0~62.1)ng/mL;A组生化复发率为34.6%(9/28),B组为58.3% (5~8)个月;A组生化复发时间为22(6~65 个月A组为10(6~56)个月;A组病死率为25%(7/28),B组病死率为75%(6/8).服用比卡鲁胺持续用药患者85.5%(22/28)服药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IHT 应用比卡鲁胺治疗前列腺癌安全、有效.

  • 比卡鲁胺致重度血小板减少一例

    作者:祝胜杰;邵斌;隋玉杰

    患者男,83岁.因排尿困难半年,右下肢疼痛不适1月余于2011年7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年因排尿困难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示前列腺癌,遂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一直口服氟他胺250 mg,3次/d.入院前1月余患者出现右下肢持续性钝痛,且活动受限而入院.入院后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为多发骨转移.血常规示:WBC 6.42×109/L,RBC3.5×109/L,Hb 102 g/L,PLT 214×1012/L.

  • 89Sr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效果分析

    作者:明成清;王鹏;江涛;陶晓枫;姚得顺

    目的 观察89Sr联合比卡鲁胺在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切除睾丸去势+口服比卡鲁胺抗雄激素治疗,治疗组给予切除睾丸去势+口服比卡鲁胺抗雄激素+89Sr核素治疗.于治疗后1个月评估疼痛程度变化、肿瘤标志物变化;于治疗后3个月评估病灶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74.42±30.15)分低于对照组(121.08±4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9,P=0.005).治疗组病灶大小变化有效率60.46%(26/43)明显高于对照组46.88%(15/32).治疗组肿瘤标记物降低率(26.59±27.69)%明显高于对照组(69.63±2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1,P=0.001).结论 89Sr联合比卡鲁胺可明显减轻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的疼痛,有效延缓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进展.

  • 比卡鲁胺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作者:曾庆山;刘晓聪

    目的:探讨比卡鲁胺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4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诊的126例AIPCa患者,采用比卡鲁胺进行二线内分泌治疗,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作为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并进行2~40个月随访,以评估患者远期治疗效果,同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1.5±4.6)个月,随访率为95.2%(120/126),患者治疗有效率为30.8%(37/120),有效者血PSA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有效持续时间(8.9±0.5)个月;5例有效者血PSA指标改善同时,VAS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入组研究病例毒副反应发生率14.2%(17/120),经对症治疗后均有所改善.结论:比卡鲁胺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低,但临床上需坚持谨慎用药原则,对药物剂量严格管控,以提升本病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 康士得(比卡鲁胺)治疗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朝华;彭洪涛;戎红旗;符伟军

    目的 评价康士得150 mg和药物去势治疗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单一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案,符合放人选和排除标准的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康士得片150mg,每日1片;对照组:诺雷得(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每28 d在腹前壁皮下注射1次,每次3.6 mg,共3次,初2周合用康士得50mg,每日1片.在治疗12周时,观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抑制百分比及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 在治疗12周后,口服治疗组和对照组PSA的抑制率分别为62.18%和68.0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治疗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分别为乳房疼痛1例,男性乳腺发育例1,不需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结论 在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口服康士得150 kg的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近期治疗效果与目前常规标准药物去势治疗相似.

  • 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前列腺癌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作者:耿仲平;王毅东;赵文兵

    对前列腺癌患者行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是一种有效的内分泌治疗方法.醋酸戈舍瑞林是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一种类似物(LHRH2α),能抑制脑垂体促黄体生成素的合成,从而降低男性血清睾酮,达到同睾丸切除相同的去势效果.

  • 比卡鲁胺含量的氧瓶燃烧法测定

    作者:周红军;李银涛;李建伟;王静;王永宏

    目的:研究比卡鲁胺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建立氧瓶燃烧法测定比卡鲁胺含量.结果:在浓度为16~24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275 x+0.05928(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7%(n=9).结论:氧瓶燃烧法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可作为比卡鲁胺含量测定的一种新方法.

  • 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朱其军

    目的:探讨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采取常规手术去势治疗的5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采用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疼痛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后血清前列腺抗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术去势治疗法相比,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 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间断性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露霜;臧志军;黄崇梅;张艳丽;许婷;张颖

    目的 评价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间断性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106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试验组患者应用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进行间断性治疗,对照组持续性给药,两组用法用量相同.随访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排尿梗阻症、骨转移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的血清PSA、f-PSA水平降低(P<0.05),排尿梗阻症、骨转移例数减少(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性功能障碍(39.6%vs.64.2%,P=0.011)及潮热(13.2% vs.30.2%,P=0.034)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间断性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与持续性治疗相当,且安全性较高.

  • 比卡鲁胺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

    作者:何艳艳;朱鹤云;胡艳玲;孙璐

    目的 研究比卡鲁胺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用单周期平行对照试验设计,采用HPLC法,测定4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比卡鲁胺片或康士得后,不同时刻血泉中比卡鲁胺的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40名受试者口服合比卡鲁胺50mg的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血浆中比卡鲁胺的Tmax分别为(19.3±12.4)、(24.6±10.7)h,Cmax分别为(1137.2±202.3)、(1094.2±199.0)ng/mL,t1/2分别为(98.2±22.0)、(106.0±19.4)h.用梯形法计算,AUC0-t分别为(178535.6±36640.9)、(186744.4±44359.9)ng/(h·mL),AUC0-∞分剐为(185230.9±38327.7)、(193807.6±46 347.8)ng/(h·mL).以受试者服用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AUC0-t的平均值计算,比卡鲁胺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5.6%.结论 根据双单侧检验表明,两种制荆具有生物等效性.

  • 比卡鲁胺的化学结构确证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作者:刘雅茹;林桂凤;孟繁浩;黄学时

    目的:对自制比卡鲁胺的化学结构进行确证.方法:采用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波谱(NMR)、紫外光谱(UV)等光谱学技术测定自制的比卡鲁胺样品,确证其化学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结果:完整确定了比卡鲁胺中所有碳、氢信号归属.结论:完成了比卡鲁胺的化学结构的确证,填补了有关比卡鲁胺光谱学的空白.

  • 抗雄激素药物比卡鲁胺的合成

    作者:刘雅茹;冯雪松;孟繁浩;刘俊亭

    目的:合成抗雄激素药物比鲁卡胺.方法:以3-三氟甲基-4-氰基苯胺和2-甲基丙烯酰氯为起始原料经过酰化、环氧化、取代和氧化四步反应合成比卡鲁胺.结果:总收率为22.5%.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 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的不同给药方式对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作者:赫小伟;艾海艳

    目的:观察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的不同给药方式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应用,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 ~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比卡鲁胺口服+戈舍瑞林皮下注射的间歇性用药方案,对照组予以同类药持续性给药;两组均为期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参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的连续性给药方案而言,间歇性给药利于提升临床疗效,安全性可观,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图像引导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护理

    作者:陈世梅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12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图像引导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治疗前心理护理,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CR 3例,PR 9例,总有效率100%.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等.结论 图像引导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减轻治疗的副反应,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 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袁克华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单药联合比卡鲁胺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1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视情况予比卡鲁胺结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0例患者治疗期内随访3~48个月,有效22例,疼痛缓解8例,进展10例。40例治疗后,开始PSA均有下降,随访第1年,28例血PSA降至正常,第2年,20例病情稳定,6例下降不满意或出现反跳,改用其他治疗方式。到2012年12月为止,20例存活,其余12例死于前列腺癌进展,8例死于其他疾病。本组治疗期间出现潮热感10例,男子乳房触痛5例,乳房发育2例,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2例,骨髓抑制2例,无不良反应19例。结论: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 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杨向利;刘磊;黎妮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戈舍瑞林(口服,50 mg/次,1次/d)联合比卡鲁胺(皮下注射,3.6 mg/次,每4周1次),每月复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当血清PSA<0.2 ng/ml时,暂停使用两种药,当血清PSA>4 ng/ml时,再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药物治疗同观察组,但持续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血清PSA值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3个月后疼痛有效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疼痛有效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血清PSA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时间点两组间PS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质疏松、肝功能异常、血管收缩症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3.33%,与对照组的2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优于持续性治疗,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EGCG联合比卡鲁胺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润军;汤秀英;郝晓蕊;张志耀;孙志新;张宏生;佟明

    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联合比卡鲁胺诱导人前列腺痛细胞LNCaP发生凋亡及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EGCG、比卡鲁胺及两者联合处理LNCaP细胞后,通过MTT测定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雄激素受体(A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有活性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EGCG(25μmol/L、50μmol/L、100 μmol/L)、比卡鲁胺(30μmol/L)单独及两者联合均能显著抑制LNCaP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与对照组相比P<0.01,且联合组与两者单独应用之间比较均P<0.01,说明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EGCG(50 μmol/L)、比卡鲁胺(30 μmol/L)单独及两者联合作用于LNCaP细胞72h后,AR、PSA表达明显减少,有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EGCG、比卡鲁胺单独及两者联合可抑制LNCaP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且两者联合有协同作用.EGCG和比卡鲁胺诱导LNCaP细胞凋亡可能通过AR、caspase-3介导,PSA表达减少对判断前列腺痛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 康士得(比卡鲁胺)治疗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何学酉;洪宝发;符伟军;高江平;张磊;杨勇;宋涛;张朝华

    目的 评价康士得150mg和药物去势治疗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单一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案,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康士得片150mg,每日1片;对照组:诺雷得(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每28d在腹前壁皮下注射1次,每次3.6mg,共3次,初2周合用康士得50mg,每日1片.在治疗12周时,观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抑制百分比,前列腺体积的变化及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 在治疗12周后,口服治疗组和对照组PSA的抑制率分别为62.18%和68.0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6.23%和42.5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治疗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分别为乳房疼痛1例,男性乳腺发育1例,不需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结论 在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口服康士得150mg的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近期治疗效果与目前常规标准药物去势治疗相似.

  • 比卡鲁胺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作者:孙忠全;钱伟庆;宋建达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IPCa)是前列腺癌治疗中的难点之一,在临床上AIPCa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再分为:雄激素非依赖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和雄激素非依赖性、激素不敏感型前列腺癌或称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1].激素敏感型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对改变激素治疗方式仍敏感,因此,二线内分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选择.比卡鲁胺(bicalutamide,康士德, casodex)是欧美常用的二线内分泌治疗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国内报道极少.为观察比卡鲁胺的疗效,我们于2000年1月-2004年12月,用比卡鲁胺作为二线内分泌治疗药物,治疗AIPCa患者20例,对部分患者有效.

  • PLCε沉默后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比卡鲁胺耐药的前列腺癌细胞增殖

    作者:李罗;范佳鑫;牛凌芳;范砚茹;高英英;张尧;罗春丽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ε (phosphoinositide-speci c phospholipase Cε, PLCε) 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比卡鲁胺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比卡鲁胺浓度递增及间歇诱导法建立对比卡鲁胺耐药的前列腺癌B-LNCAP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前列腺癌LNCAP和B-LNCAP细胞中雄激素受体 (androgen receptor, AR) 和PLCεmRNA和蛋白的表达, CCK-8法检测LNCAP和B-LNCAP细胞对比卡鲁胺的敏感性.将干扰PLCε表达的重组慢病毒LV-shPLCε或阴性对照 (negative control, NC) LV-NC感染B-LNCAP细胞 (称为LVshPLCε/B-LNCAP或LV-NC/B-LNCAP),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AZD2858处理LV-shPLCε/B-LNCAP细胞, 以未进行任何干预的B-LNCAP细胞作为空白组.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对比卡鲁胺的敏感性, 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β-catenin和AR蛋白表达水平, 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myc、cyclin D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LNCAP细胞中PLCε、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LNCAP细胞 (P值均<0.05), B-LNCAP细胞对比卡鲁胺的耐药系数为132.87, 成功构建前列腺癌耐药细胞B-LNCAP.LV-shPLCε/B-LNCAP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均弱于空白组和LV-NC/B-LNCAP组 (P值均<0.01), 比卡鲁胺对LV-shPLCε/B-LNCA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值均低于空白组和LV-NC/B-LNCAP组 (P值均<0.05), LV-shPLCε/B-LNCAP细胞核中β-catenin和A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和LV-NC/B-LNCAP组 (P值均<0.01), LVshPLCε/B-LNCAP细胞中c-myc、cyclin 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和LV-NC/B-LNCAP组 (P值均<0.01);AZD2858处理的LVshPLCε/B-LNCAP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强于LV-shPLCε/B-LNCAP细胞 (P值均<0.05), 比卡鲁胺对AZD2858处理的LV-shPLCε/B-LNCAP细胞IC50值高于未处理的LV-shPLCε/B-LNCAP细胞 (P<0.05), AZD2858处理的LV-shPLCε/B-LNCAP细胞核中β-catenin和A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LV-shPLCε/B-LNCAP细胞 (P值均<0.05), AZD2858处理的LV-shPLCε/B-LNCAP细胞中c-myc、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LV-shPLCε/B-LNCAP细胞 (P值均<0.05) .结论:PLCε下调后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增强前列腺癌B-LNCAP细胞对比卡鲁胺的敏感性, 抑制前列腺癌B-LNCAP细胞的增殖.

94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