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旋精氨酸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颖;杨国雄;李保罗

    为探讨一氧化氮(NO)的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心肌有无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垂体后叶素(Pit)AMI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L-arg治疗组,观察中性粒细胞(PMN)L-选择素及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并测定心肌梗塞范围、PMN浸润数及血浆NO、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L-选择素及P-选择素表达上调,梗塞心肌PMN浸润数、血浆MDA的浓度明显升高,血浆NO的浓度降低.L-arg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变的程度明显减轻(P<0.01),心肌梗塞范围缩小.提示外源性L-arg对AMI有防治意义,其作用机制与NO抑制选择素的表达有关.

  • 不同剂量左旋精氨酸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作用

    作者:林丹;刘毅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左旋精氨酸(L-Arg)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和骨显微结构变化的作用.方法 将50只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和模型组(OVX)40只,对模型组进行去势制造骨质疏松模型,12周后随机抽取10只进行骨密度测量,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后,再随机4组:OP组,LL-Arg组、ML-Arg组和HL-Arg组,每组10只,OP组正常喂养,其他三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L-Arg皮下注射.12周后测量各组大鼠腰椎骨密度,下腔静脉取血测量血清NO水平,右侧股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三组不同剂量L-Arg治疗12周后:①OP组大鼠血清NO水平比Sham组明显降低(P<0.05);LL-Arg组、ML-Arg组和HL-Arg组大鼠均明显高于OP组(P<0.05,P<0.01,P<0.01);②OP组BMD相比Sham组明显降低(P<0.05);LL-Arg组、ML-Arg组大鼠明显高于OP组(P<0.05);HL-Arg组大鼠与OP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光学显微镜观察LL-Arg、ML-Arg组和Sham组在骨小梁数量、连续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OP组,而HL-Arg组则与OP组相当.结论 切除双侧卵巢可诱导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外源性精氨酸可提高血清NO水平;适当浓度NO可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增加骨小梁数量、连续性,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高浓度NO虽可提高血清NO水平,但不能提高骨密度,不能阻止去卵巢大鼠骨质退化,骨量丢失.提示临床上应用低、中剂量L-Arg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郭林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和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精氨酸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6.7%和46.7%、)和死亡率(分别为0和6.67%)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STEMI可明显提高患者冠脉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

  • 四氢生物蝶呤与左旋精氨酸对幼兔心肌保护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新强;陈海生;钟焕清;董家寿;易军

    目的:对比研究单独和联合应用左旋精氨酸(L-Arg)和四氢生物喋呤(BH4)后,对幼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效果.方法:将48只幼兔随机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Ⅱ组(BH4组);Ⅲ组(L-Arg组);Ⅳ组(BH4+L-Arg组);每组12只.建立Langendorff模型灌注其离体心脏,加入不同成分的K-H液灌流30 min后,检测缺血前、缺血后再灌注30 min、60 min、120 min时的冠脉流量(CF),心肌NO含量及NOS活性;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心肌HSP70表达水平.结果:与Ⅰ组相比,其他3组心肌组织NO含量明显增高,线粒体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HSP70表达明显增强(P<0.05).组间比较:Ⅱ组与Ⅲ组组间无明显差异;Ⅳ组与Ⅱ组与Ⅲ组相比,CF明显增高,NO含量明显增高,线粒体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HSP70表达增强(P<0.05).结论:含BH4与L-Arg的灌注液能通过促进内源性NO的产生,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减轻未成熟心肌MIRI.

  • 左旋精氨酸对犬实验性冬眠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华;贾国良

    目的:观察左旋精氨酸对冬眠心肌功能、代谢与结构的影响.方法:30只犬短期冬眠心肌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n=14)灌注生理盐水;B组(n=8)灌注左旋精氨酸;C组(n=8)灌注L-MNNA.结果:3组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压、血乳酸、ATP含量及电镜下结构改变差异显著.左旋精氨酸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左旋精氨酸可改善冬眠心肌、代谢与功能结构.

  • 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傅寒辉

    目的:对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某院将8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再通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左旋精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塞范围的影响

    作者:张晶晶;董化江;罗悦晨

    目的:观察左旋精氨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T-1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成功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30min+再灌注0.5h组、缺血30min+再灌注1h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组及L-arg+缺血30min+再灌注1 h组;酶动力法测定CK、LDH活性;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脑组织中ET-1的活性,Western blot 检测ET-1在脑组织中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各组损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ET-1大量释放,且再灌注组高于缺血组,缺血组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趋势同上.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某些阶段可使用L-arg逆转ET-1的异常变化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 左旋精氨酸对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α7 nAChR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丽霞;未小明;王少虎;陈宇飞;李美欢;华雪峰;张洁;祁文秀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大脑皮质和海马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连续3、7和14 d侧脑室注射L-Arg(0.5 μmol/d,每日1次)的3个实验组,和在相同时间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的3个对照组.用Y型迷宫刺激器对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行为学检测;用NO试剂盒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NO含量以及α7nAChR的表达.结果: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行为能力、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NO含量以及α7nAChR阳性细胞数,在三个实验组分别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在3个实验组之间比较,7d组较3d组,14 d组较7d组比较均明显增加.3个时间点的对照组之间相比较上述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学习记忆行为改善以及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NO含量和α7nAChR的表达随着应用L-Arg的延长而增加,NO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

  • 一氧化氮对大鼠学习记忆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作者:杨伟;未小明;荆治华;赵建强;刘丽霞;祁文秀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胆碱能受体作用机制.方法:大鼠侧脑室分别注射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L-Arg组)、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 nAChR)拮抗剂甲基牛扁亭(methyllycaconitine,MLA,MLA组)、α7 nAChR激动剂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CC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nω-nitro-L-arginine methylester,L-NAME,L-NAME组)以及先注射MLA再注射L-Arg(ML组)、先注射L-NAME再注射氯化胆碱(NC组),并以等量生理盐水(NS组)作为对照.用Y型迷宫刺激器、硝酸还原酶法、免疫组织化学以及Western-Blot等技术分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行为能力、大脑皮质和海马NO含量和α7nACh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Y迷宫空间学习能力达标次数和24 h后30次测试记忆行为中错误反应次数在L-Arg组和CC组均减少,而在MLA组和L-NAME组均增多;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NO含量和α7nAChR阳性细胞数以及蛋白含量在L-Arg组和CC组均明显增多,而在MLA组和L-NAME组均明显减少.ML组和NC组分别与L-Arg和CC组相比较,大鼠学习和记忆行为能力均明显减弱,并且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NO含量以及α7nAChR的表达均减少.结论:侧脑室应用MLA或L-NAME可减弱L-Arg或氯化胆碱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行为能力的促进作用;NO通过α7nAChR促进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 精氨酸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吴涛;陈熹;纪宗正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与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以蛙皮素制造AP模型,观察不同剂量L-Arg治疗AP大鼠后,胰腺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的含量、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及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AP胰腺组织中NOS活性较正常胰腺组织中升高,而此时胰腺组织NO浓度反而降低,低剂量L-Arg(75, 150 mg/kg)使胰腺组织中NO浓度升高致接近正常组水平,促进了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减轻胰腺病理损害;高L-Arg剂量(1200, 2400 mg/kg),胰腺组织中NO浓度升高超出正常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减少,胰腺病理损害加重.结论: L-Arg对AP的的双重作用与NO的生物活性有关.小剂量可通过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而起保护作用, 大剂量则有害.

  • 左旋精氨酸对犬急性心肌缺血血小板膜蛋白GMP140的作用

    作者:张华;陈丽娜;张力;贾国良

    目的在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上观察血浆GMP140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左旋精氨酸对其影响. 方法 24只犬随机等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A组),灌注左旋精氨酸组(B组)和灌注NO合成酶阻断剂L-MNNA组(C组). 分别于狭窄前和狭窄后5,15,30,60和120 min检测远端冠状动脉压(DCP)、冠脉每分血流量(CBF)、血浆NO2 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 结果 B组DCP较A组下降,CBF显著增加(P<0.01), GMP140明显低于A组(P<0.01), NO2 明显高于A组(P<0.01); C组较A组DCP升高,CBF下降(P<0.05),GMP140高于A组(P<0.05), 血浆NO2 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左旋精氨酸增加冠脉血流,降低血浆GMP140;抑制NO合成酶,防止血小板集聚,改善微循环,可以是其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

  • 左旋精氨酸防治肺动脉高压研究

    作者:王群让;王旭兰;代晓霞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防治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MCT 组(M 组)L-Arg/MCT 组(L组),每组10只。C组不做处理, M 组和L组大鼠腹腔注射野百合碱诱导PH模型;此后L组连续每天腹腔注射L-Arg 3周;C组和M 组连续每天腹腔注射与L-A rg等量的生理盐水3周。3周后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右心室收缩压来间接反映肺动脉压力,然后取大鼠肺动脉通过张力仪检测各组肺动脉血管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与C组相比,M 组肺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到抑制,腹腔注射L-Arg可以改善肺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的舒张功能。结论:L-A rg可能通过恢复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血管舒张功能降低了肺动脉压的继续升高。

  • 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姜志树

    目的结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中配合左旋精氨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左旋精氨酸200mg/kg,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指标,并观察血管再通情况,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34例,再通率为75.5%,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32例,再通率为71.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0.05;两组治疗24h后血清肌酐蛋白、心肌酶谱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治疗24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论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能够起到心肌保护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群星

    目的 分析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和ST段抬高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根据观察组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2.00%)远远低于对照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42.00%);对照组治疗后cTnI和CK-MB峰值浓度分别为(2.7±1.3)ng/ml、(153.5±68.2)ng/ml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后cTnI和CK-MB峰值浓度(2.5±1.0)ng/ml、(147.3±62.8)ng/ml;对照组治疗后cTnI和CK-MB分别恢复时间(79.1±19.0)h、(29.3±7.4)h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后cTnI和CK-MB恢复时间(78.6±18.2)h、(27.5±6.7)h,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联合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心脏再次缺血危险发生事件降低,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左旋精氨酸治疗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西洲;马勇;王伟;崔建华;白虎虎;王达文;巫刚;朱金山;王海

    目的:观察左旋精氨酸( L- Arg)治疗高原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海拔3 700 m,静脉滴注 L- Arg治疗高原肺水肿10例,雾化吸入L- Arg治疗16例,并与吸入一氧化氮(NO)混合气体治疗的11例作对照.结果:三组患者的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和病程日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NO吸入组肺部 x线阴影消失时间较 L-Arg静脉注射组和 L-Arg雾化吸入组缩短,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 L-Arg治疗高原肺水肿疗效较好且经济、简便、无毒性,便于基层推广应用.

  • 急性缺氧幼猪应用一氧化氮、左旋精氨酸、氨茶碱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变化的观察

    作者:郑必海;李素芝;牟信兵;郑建保;高玉琪;刘福玉;周先利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左旋精氨酸(L-Arg)、氨茶碱对急性高原病的治疗情况;方法:利用右心漂浮导管法对急性缺氧幼猪应用NO、L-Arg、氨茶碱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急性缺氧幼猪应用NO、L-Arg、氨茶碱后,各组自身前后比较,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平均压(mPAP)均显著降低,SaO2、PaO2显著升高(P<0.001~0.05),其中以NO的改变幅度大;结论:NO、L-Arg、氨茶碱均能显著降低急性缺氧幼猪的肺动脉压,提高SaO2,其中以NO效果好.

  • 静滴精氨酸治疗高原肺水肿对比观察

    作者:王伟;李朝斌;陈秀山;周国庆;赛买提;王达文;朱金山;巫刚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左旋精氨酸(L-arg)对高原肺水肿的治疗价值;方法:75例高原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3组,硝苯吡啶组(24例),口服硝苯吡啶、吸氧、静脉注射速尿、氨茶碱和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氮(NO)组(25例),在硝苯吡啶治疗的基础上一次性吸入10ppmNO30分钟;精氨酸组(26例),在硝苯吡啶治疗的基础上,以L-arg 20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一次性4h静脉滴注,比较各组病例肺部罗音、X线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及病程长短;结果:精氨酸组肺部湿性罗音消失时间较NO组长,较硝苯吡啶组短,差异显著(P<0.05);精氨酸组肺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及病程时间较NO组长,较硝苯吡啶组短,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结论:静脉滴注L-arg是治疗高原肺水肿比较有效的方法.

  • 左旋精氨酸对高原肺水肿患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作者:

  • 左旋精氨酸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剂量效应

    作者:李广阔;张肇达;李旭;郭月瑜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在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剂量效应.方法观察不同剂量L-Arg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大鼠后,血浆和胰组织一氧化氮(NO)浓度、血浆淀粉酶、平均动脉压(MAP)、胰组织病理等的变化.结果(1)AEP大鼠血浆、胰组织NO浓度明显降低,小剂量L-Arg(50,100 mg/kg)升高了血浆、胰组织NO浓度,改善了大鼠AEP;随着L-Arg剂量的增加,达800或1 600 mg/kg时,血浆、胰组织NO浓度过度升高,加重AEP成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且以800 mg/kg组明显.(2)实验所用L-Arg的各种剂量对MAP的影响较小.结论L-Arg对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与NO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临床应用L-Arg治疗急性胰腺炎应注意其类似NO的"双刃性",尤其大剂量应用要慎重.

  • 左旋精氨酸在脑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阎仁福;邱晟;苏忠周;李晓斌

    1 机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降解和转运在正常情况下,成年机体对左旋精氨酸(Arg)的需求通过内源性途径就可满足,然而在应激时就不能满足机体所需.对创伤或疾病恢复期的动物来说,Arg对其恢复是必需的.肝脏中合成的Arg仅作为尿素循环的一过性中间产物,未被输送至循环中,因此,一些肝外组织是Arg合成的场所.研究表明,瓜氨酸-一氧化氮循环(Cit-NO cycle)是细胞内保持精氨酸补充与瓜氨酸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的途径[1].该循环由一氧化氮合酶(NOS)、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S)、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AL)3种酶构成.

223 条记录 11/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