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PCOS大鼠模型子宫内膜中表达变化研究

    作者:王丽丽;崔娜;赵志明;王玮;张树成;王宁;石翠格;郝桂敏

    目的:研究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PCOS大鼠模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来曲唑灌胃方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体重、动情周期、子宫和卵巢重量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中大麻素受体1 (CB1)、CB2、FAAH和大麻素合成酶(NAPEPLD)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体重显著性升高;21天后,PCOS组大鼠体重和卵巢重量明显升高,子宫重量明显降低;动情周期出现紊乱,均处于动情间期;CB1和NAPEPLD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FAAH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PCOS大鼠模型子宫中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表达异常,可为今后研究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异常与PCOS的致病机理、妊娠结局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骁;马玉侠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而无特异的生物化学或形态学异常.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为10%~15%[1]、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也达到5%~10%[2].在我国,北京地区、广州地区IBS患者占消化门诊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5%~50%[3]和34.3%[4].IBS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占用大量医疗资源[5-6].

  • 大麻素1型受体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神经生长中的作用

    作者:赵倩倩;梁茜子;韩洪秀

    目的:探讨大麻素1型受体( CB1R)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神经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B1R激动剂、阻断剂对18只大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泛神经标志物基因蛋白产物(PGP)9.5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GP 9.5在异位囊肿组织的神经纤维上表达,主要分布在囊肿门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随着异位囊肿的生长,PGP 9.5(2周:0.38±0.05;4周:0.63±0.03;8周:0.80±0.07,P<0.01)和CB1R(2周:0.48±0.04;4周:0.68±0.01;8周:0.80±0.03,P<0.0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增加。另外,与对照组相比(0.75±0.01),鞘内注射CB1R激动剂 ACPA使囊肿组织内 PGP 9.5的蛋白表达增加(0.81±0.01,P <0.05),而CB1R阻断剂AM251使囊肿组织内PGP 9.5的蛋白表达下降(0.67±0.03,P <0.01)。结论大麻素CB1 R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的神经生长。

  • 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通过CB1受体及脂筏介导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廖宇圣;吴杰;王萍;张姮

    目的 研究内源性大麻素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AEA)对结肠癌细胞系CaCo-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阐明CB1受体和脂筏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大麻素系统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EA、AEA+SR141716A(CB1受体拮抗剂)、AEA+AM630(CB2受体拈抗剂)和AEA甲基-β-环糊精(MCD,脂筏的耗竭剂)孵育结肠癌细胞CaCo-2.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 PE-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B1、CB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AEA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细胞CaCo-2的增殖,5、10、20、40 μmol/L AEA的抑制率分别为(21.52±0.45)%、(42.16±0.21)%、(73.64±0.73)%和(83.28±0.71)%.SR141716A和MCD均能拮抗AEA所导致的增殖抑制效应.20 μmol/L AEA、20 μmol/L AEA+10 μmol/L SR141716A及20μmol/L AEA+1 mmol/L MCD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3.64±0.73)%、(16.15±0.75)%和(12.58±0.6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EA可致CaCo-2细胞凋亡,且只有MCD能有效地拮抗AEA所致的CaCo-2细胞凋亡.对照组、20 μmol/L AEA组和20 μmol/L AEA+1 mmol/L MCD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5±0.73)%、(39.61±0.73)%和(14.10±0.6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B1、CB2、p-AKT及caspase-3蛋白在CaCo-2细胞中均有表达.AEA可抑制p-AKT的表达,促进caspase-3蛋白的表达,这两种效应均能被MCD拮抗.SR141716A能拮抗AEA对p-AKT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内源性大麻素AEA可以有效地抑制结肠癌细胞CaCo-2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抑制增殖的效应通过CB1受体和脂筏介导,促凋亡效应通过脂筏介导.大麻素系统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脂筏尤为关键.

  • 奎硫平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海马谷氨酸含量及大麻素受体1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爽;李新娟;张艳;杜爱林;徐春阳;张瑞岭

    目的 分析奎硫平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海马谷氨酸含量及大麻素受体1(CB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酒精中毒模型组、酒精中毒+低剂量奎硫平组、酒精中毒+高剂量奎硫平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采用戒断评分表检测各组大鼠戒断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谷氨酸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CB1mRNA含量,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组织CB1蛋白表达.结果 酒精中毒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戒断评分[(11.20±3.01)分与(5.50±1.90)分]、海马组织中谷氨酸含量[(0.26±0.06) μmol/g与(3.55 ±0.67) μmol/g]、CBl mRNA相对拷贝数(7.53±0.80与1.83 ±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15.52、15.88,均P<0.05);酒精中毒+高剂量奎硫平组与酒精中毒模型组比较,戒断评分[(6.70±1.34)分与(11.20±3.01)分]、海马组织中谷氨酸含量[(2.56±0.55) μmol/g与(0.26±0.06) μmol/g]、CBl mRNA相对拷贝数(1.95±0.65与7.53±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2、13.19、17.11,均P<0.05);酒精中毒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B1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给予高剂量奎硫平干预后CB1阳性细胞数量较酒精中毒模型组减少.结论 奎硫平可以减轻大鼠酒精戒断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内源性大麻素-CBl/谷氨酸通路调节有关.

  • Anandamide-大麻素受体Ⅰ在内脏高敏感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何雨芩;纪雷;陈强;张波;陈恒胜;杨敏

    目的 研究Anandamide(ANA)-大麻受体Ⅰ(CB1)在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基础致敏,联合非伤害性/伤害性结直肠扩张刺激(NNCRD/NCRD),建立内脏高敏感性-NNCRD/NCRD大鼠模型.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生理盐水+结直肠扩张(CRD)组(n=7),OVA+CRD+二甲亚枫(DMSO)组(n=8),OVA+CRD+不同剂量(0.5、5.0、10.0mg/kg)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ANA)组(n=8),OVA+CRD+ANA+AM251(选择性CB1受体拮抗剂)组(n=8).采用免疫荧光组化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研究各组大鼠脊髓CB1阳性产物的分布特征及受体表达情况.根据腹壁肌电活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内脏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在80mmHg下行NCRD后,在L4—L6脊髓背角组织中,生理盐水+CRD组、OVA+CRD+DMSO组CB1受体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生理盐水+CRD组比较,OVA+CRD+DMSO组CB1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在20mmHg压力下行NNCRD时,各组大鼠内脏运动反射(VMR)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mmHg压力下行NCRD时,生理盐水+CRD组VMR-AUC较OVA+CRD+DMSO组明显降低(p<0.05),OVA+CRD+ANA(高剂量)组VMR-AUC较OVA+CRD+DMSO组明显降低(P<0.05),而OVA+CRD+ANA+AM251组较OVA+CRD +ANA(高剂量)组VMR-AUC明显增加(P<0.05).结论 ANA可缓解OVA基础致敏联合NCRD诱导的伤害性刺激作用,该作用是通过CB1受体介导的,提示ANA-CB1系统参与了内脏高敏感的调控过程.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精神疾病治疗和麻醉觉醒的调控作用

    作者:王枫;张遐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因其在多种行为和脑功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包括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疾病中的治疗靶点而得到广泛关注.内源性大麻素信号失调会导致负性情绪状态和应激反应增多.对于其潜在的神经细胞特异性和神经环路调节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神经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包括麻醉觉醒在内的神经功能的环路调节.本文聚焦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以及麻醉觉醒调节中作用的新研究进展.

  • 大麻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毒品依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伟;杨明;刘云

    药物依赖是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等多因素所致的疾病[1].脑内伏隔核、纹状体、杏仁核和嗅区等区域是毒品依赖的神经解剖基础,脑内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边缘叶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等信号通路与毒品依赖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2].

    关键词: AEA CB1 FAAH 毒品依赖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慢性间歇低氧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机制

    作者:肖玲;陈彦;张晋源;王蓓

    目的 探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S)对慢性间歇低氧(CIH)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及实验结束时间分为4、6周正常对照组(充入压缩空气氧浓度为21%),4、6周CIH组(每日CIH暴露8h)及4、6周CIH+利莫那班组[CIH暴露前给予肝脏CB1受体拮抗剂利莫那班腹腔注射(1 mg·kg-1·d-1)]各8只.第4周及第6周结束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及肝脏CB1受体表达的变化,评价CIH对糖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 4、6周CIH组下列指标均显著高于4、6周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8.91±0.40)、(10.61 ±0.36)比(6.48±0.23)、(6.51 ±0.25) mmol/L,血清胰岛素(16.72 ±3.76)、(20.25 ±3.64)比(9.02±2.05)、(9.19 ±2.35) U/L,血清C肽水平(3.53±0.26)、(5.23±0.29)比(1.37±0.26)、(1.41 ±0.41) μg/L,肝脏CB1受体表达(0.290±0.026)、(0.342±0.030)比(0.214±0.023)、(0.221 ±0.026)(均P<0.05);且6周CIH组均显著高于4周CIH组(均P<0.05);而4、6周CIH+利莫那班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均P<0.05).CB1水平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呈正相关(r=0.856、0.758、0.827,均P<0.05).结论 ECS在CIH引发的糖代谢异常中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 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大麻素受体1和NR2B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慧娟;吴绍胜;曹红;欧国昆;连庆泉;李军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大麻素受体1 (CBR1)及含NR2B亚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组)、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姜黄素组(Cur组)和溶媒对照组(SC组).S组仅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其余3组采用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ur组术后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1·d-1,连续14 d,SC组给予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分别于术前2d、术后1、3、7、10、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分别于术后3、7、14 d时处死6只大鼠,取脊髓背角和DR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CBR1和NR2B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其他3组术后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CBR1和NR2B表达上调(P<0.05);与CCI组比较,Cur组术后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CBR1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P<0.05),S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脊髓背角及DRG神经元CBR1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有关.

  • 大麻素受体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莉;赵连英;刘彦超;叶立红;戴二黑

    目的 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 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关系.方法 采用1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留取小鼠的肝组织及血清.通过病理对肝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荧光定量RT - PCR检测CB1 mRNA和ERK mRNA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CB1 mRNA和ERK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造模时间的延长,CB1 mRNA和ERKmRNA含量亦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及HA的水平随造模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B1mRNA的含量不但与血清中ALT、AST、HA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0.741、0.763、0.769,P均<0.01),而且与肝组织中ERK mRNA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789,P均<0.01).结论 CB1可能通过激活ERK,以ERK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 大麻素受体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作者:潘静;殷云勤;张文平;王丹

    目的 动态观察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CB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B1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干预组(高糖高脂饲料+利莫那班),分别于实验第4、8周末每组各取8只处死,测体重、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ALT、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NAFLD不同阶段肝组织CB1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进行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1)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Leptin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及利莫那班组高(P<0.05);(2)肝组织学改变:模型组第4周呈单纯性脂肪肝改变,第8周呈弥漫性肝脂肪变伴炎细胞浸润,干预组较同期模型组肝病变减轻;(3)肝脏CB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表达阴性;模型组和干预组表达呈阳性.通过积分光密度值比较,模型组高于同期干预组(P<0.05).结论 CB1在NAFLD患者中表达增强,并可能与TNFα和Leptin共同作用促进NAFLD进展.

  • 外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快眼动睡眠剥夺所致大鼠内脏感觉降低中的作用

    作者:杨婷;汪丽云;钱伟;侯晓华

    背景:内脏感觉过敏是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快眼动(REM)睡眠剥夺可降低大鼠内脏感觉,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目的:研究外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REM睡眠剥夺所致大鼠内脏感觉降低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和利莫那班干预组.采用花瓶技术制作REM睡眠剥夺大鼠模型.睡眠剥夺48 h后行结直肠扩张(CRD),记录腹壁肌电图,以反映内脏感觉功能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大鼠肠道组织中1型大麻素(CB1)受体、脂肪酰胺水解酶(FAAH)和单酰基甘油脂酶(MAGL)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予不同扩张压力(40、60和80 mm Hg)后,睡眠剥夺组大鼠腹外斜肌放电次数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利莫那班干预组放电次数显著高于睡眠剥夺组(P<0.05),但与实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实验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大鼠肠道CB1受体mRNA表达上调(P<0.05),结肠FAAH和MAGL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REM睡眠剥夺降低大鼠内脏感觉的作用与外周内源性大麻素代谢降低有关.

  • 肥胖症治疗新药——利莫纳班

    作者:黄震华

    利莫纳班是选择性的大麻素CB1受体阻滞药,具有抑制进食、减轻体重、帮助戒烟、改善血脂代谢和糖代谢等作用.利莫纳班治疗肥胖研究等表明利莫纳班可用于减肥、戒烟、预防代谢综合征等.

  • 利莫那班减肥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汤劐菱;王莉莉;王莉;李松

    大麻素受体1(CB1)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器官,激活后具有促进食欲作用.利莫那班是高效的选择性CB1受体拮抗剂,不仅能明显减低食欲、减轻体重,而且能有效改善肥胖症伴发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利莫那班发挥作用的机制,一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B1受体抑制食欲、减少摄食,二是作用于外周组织的CB1受体调节体内能量代谢,从而减轻体重.

    关键词: CB1 利莫那班 肥胖
  • 基于PPARs信号通路探索CB1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

    作者:魏立雯;王丕森;赵明德;古从伟;韩建红;袁章琴;付陆

    目的 研究CB1对PPARs信号通路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构建小鼠肥胖模型,观察给予CB1抑制剂利莫那班后小鼠体重、肝脏重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检测CB1、PPARα、PPAR β和PPARγ基因在各组织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利莫那班降低了小鼠的体重和肝脏重量(P< 0.05);改善了血清生化指标(P<0.05);各组织中CB1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降低(P< 0.05);PPARα、PPARγ基因在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肝脏组织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增高(P< 0.05);PPAR 3基因在各组织mRNA水平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1通过作用于PPARα、PPARγ调节脂质代谢,为临床上脂质代谢紊乱的治疗提供了另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