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调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表达水平可抑制肾癌ACHN细胞周期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孙进波;席文锦;赵智凝;霍毅;陈旭;王微;王涛;王禾

    目的 探讨下调婆罗双树样基因4 (SALL4)对肾癌ACHN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根据人SALL4的mRNA序列设计合成靶向SALL4的小干扰RNA (siRNA),用于沉默ACHN细胞SALL4的表达.运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SALLL4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HN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ALL4 siRNA可显著下调ACHN细胞中SALL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SALL4后ACHN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到抑制,G1期细胞增多,S/G2期减少,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结论 下调SALL4基因表达可抑制肾癌ACHN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SALL4可能是肾癌治疗的新靶点.

  • 下调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结构域泛素样蛋白1(UHRF1)的水平可抑制肾癌769-P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焦点;郑甲;魏铭;郑国旭;席文锦;秦卫军;杨安钢;王禾;温伟红

    目的 利用针对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结构域泛素样蛋白1(UHRF1)的小干扰RNA(siRNA)在肾癌769-P细胞中下调UHRF1的表达,探讨其对769-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根据人UHRF1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针对UHRF1的siRNA,用脂质体将其瞬时转染入769-P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UHRF1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UHRF1的蛋白水平;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V/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UHRF1 siRNA可显著抑制UHRF1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769-P细胞UHRF1水平后,细胞增殖显著减弱,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结论 下调UHRF1的表达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舒尼替尼抑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表面PD-L1和PD-L2的表达

    作者:赵飞龙;麦海星;董金凯;李学超;汤永永;陈立军;张斌

    目的 观察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在舒尼替尼刺激下,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PD-L1)和PD-L2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小鼠骨髓细胞,对照组加入二甲基亚砜,实验组分别加入(100、200、300) ng/mL舒尼替尼,刺激48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成熟DC(mDC)和总DC(包括mDC和imDC)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表达PD-L1的未成熟DC(imDC)、mDC和DC百分比均显著降低,表达PD-L2的mDC百分比显著降低;表达PD-L2的DC百分比在100 ng/mL、300 ng/mL舒尼替尼组中显著降低.结论 舒尼替尼可显著降低小鼠DC表面PD-L1、PD-L2的表达.

  • Notch1及其下游靶分子Hes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魏铭;王国栋;郑国旭;郑甲;杨帆;史圣甲;席文锦;杨安钢;温伟红

    目的 检测Notch1及其下游靶分子Hes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otch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肾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肾组织中Notch1的表达,用qRT-PCR检测Notch下游靶分子Hes1的表达,并用SPSS17.0软件分析Notch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法和qRT-PCR结果均显示Notch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肾组织,qRT-PCR结果显示Hes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肾组织,且Notch1的表达与肿瘤Fuhrman分级和AJCC分期呈负相关.结论 Notch1及其下游靶分子Hes1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

  • EZH2和RUNX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国栋;秦卫军;郑甲;魏铭;周幸春;王禾;温伟红

    目的 检测EZH2和RUNX3蛋白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的表达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肾细胞癌标本及对应的癌旁正常肾组织(各56例)中EZH2和RUNX3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ZH2和RUNX3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和37.5%,在癌旁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和67.3%;EZH2和RUNX3在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中EZH2的高表达和RUNX3的低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分化程度、性别、年龄等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在肾癌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EZH2和RUNX3可能共同参与了肾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成为肾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 肾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董金凯;陈立军;曲楠;于继云

    肾细胞是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对于转移性的肾细胞癌靶向药物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但是靶向药物的完全缓解率非常低,大多数的患者在初治疗有效后很快发生肿瘤进展.因此肾细胞癌的免疫治疗随着肿瘤免疫学机制研究的发展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已经完成临床试验的肾细胞癌免疫治疗方法,根据免疫治疗的原理主要从T细胞调节剂、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疫苗以及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肾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了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领域基本状况、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 64-MSCT与CEUS技术联合对肾细胞癌患者病理分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作者:秦克松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64-MSCT)与超声造影(CEUS)技术联合对肾细胞癌(RCC)患者病理分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 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RCC患者64例,均行64-MSCT、CEUS检查,并以手术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比较MSCT、CEUS单一与联合诊断临床分期准确率.结果:MSCT与CEUS联合对手术病理分期中Ⅰ期、Ⅱ期诊断准确率均较单一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与CEUS联合对手术病理分期中Ⅲ期、Ⅳ期诊断准确率与单一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MSCT与CEUS技术联合诊断可提高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诊断准确率,尤其是肿瘤低分期患者.

    关键词: 64-MSCT CEUS 肾细胞癌
  • 肾细胞癌中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顾小荣;张晋

    目的:研究分析肾细胞癌中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肾细胞癌的患者4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确诊,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B超检查,比较、分析CT、B超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率显著比B超检查诊断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5);44例单发肿块,2例多发病灶;CT平扫中,25例表现为等密度,8例表现为高混杂密度,13例表现为低混杂密度,22例肿瘤中有点片状、弧状钙化;CT增强扫描中,上皮质期病灶表现为显著强化患者33例,9例表现为比肾皮质期低但是比髓质高的稍低强化,4例强化等或低于正常髓质,肾盂期、实质期病灶无显著强化;16例肿瘤细胞侵犯邻近器官,7例腔静脉癌栓,5例肾静脉癌栓,3例肾门以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1例远处器官转移.结论:肾细胞癌中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较高,能为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信息,值得推广应用.

  • 酷似肾囊肿的囊性肾癌1例

    作者:刘彭华;李新熹;王桂东;许忠新

    肾细胞癌是临床常见肿瘤,而癌发生囊变率很低,关于囊性肾癌CT表现及肾囊肿的鉴别文献报道极少.现就手术证实的囊性肾癌1例报道如下:

  • Cyclin D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陈娟;徐永刚;姜亚卓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肾细胞癌患者中肾癌组织及癌旁肾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并对Cyclin D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Cyclin D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3.3%,而癌旁肾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 D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体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yclin D1可作为判断肾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标志物.

  • 姜黄素通过PPAR-γ途径促进人肾癌细胞的调亡

    作者:张涛;周洁;陈敏;陈仙;汪翼;欧阳新平;罗志刚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人肾癌细胞株A498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PPAR-γ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姜黄素(10、50、100μmol/L)处理A498细胞12、24、48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cl-2、Bax及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观察PPAR-γ阻断剂GW9662对姜黄素作用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10、50、100 μmol/L)分别处理人肾癌细胞株A498细胞24、48、72 h后,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下调了A498细胞中Bcl-2的表达,增加了Bax和PPAR-γ的表达.GW9662部分地消除了姜黄素对A498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论 姜黄素抑制人肾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涉及到PPAR-γ途径.

  • Sprouty2蛋白表达对肾癌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秦超;董慧;杨健;李普;朱建;居小兵;孟小鑫;殷长军

    目的 研究Sprouty2蛋白的表达水平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RNAi技术,构建质粒转染肾癌细胞系786-O,建立Sprouty2低表达细胞株,通过MTT、Transwell等技术研究Sprouty2蛋白的表达水平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Sprouty2低表达肾癌细胞系.当Sprouty2表达水平下调后,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增强,与对照组及空质粒转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prouty2的表达对肾癌细胞的功能有一定影响,Sprouty2表达越低,肾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力越强.

  • MR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昭夷;华瑞;李健

    目的 探讨MR在肾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包括透明细胞性肾癌2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及血管平滑肌瘤2例.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STIR序列检查,同时做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透明细胞癌20例,T1WI均匀等信号7例,混杂信号10例,均匀低信号3例;T2WI均匀略高信号9例,明显高信号1例,混杂信号10例;显示假包膜者10例;肾窦侵犯3例,肾周侵犯4例,下腔静脉癌栓1例,腹膜后或肾门淋巴结肿大3例,腰大肌转移1例.注入造影剂后,7例病灶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T2WI低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持续轻度强化.血管平滑肌瘤2例,T1WI上的明显的高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无假包膜,脂肪可被明显抑制,无明显强化.结论 MR对于肾肿瘤的术前检出、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肾脏常见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月浪;鱼博浪;王珂;权光南;孙兴旺;强永乾;李晨霞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肾脏常见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健康志愿者及80例肾脏占位性疾病患者(包括40例肾癌、20例肾错构瘤27个病灶、肾囊肿20例31个病灶)进行常规肾脏磁共振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在ADC图上直接测量不同b值正常肾脏及病变的平均ADC值.结果 40例肾癌在DWI上表现肿瘤的实质部分表现为高信号,坏死部分呈低信号;20例肾错构瘤DWI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混杂信号影,脂肪成分呈低信号;20例肾囊肿DWI上表现为均匀的稍低信号.在b值为500、800、1000 s/mm2时,同一b值下正常肾脏、肾癌、肾错构瘤、肾囊肿ADC值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DWI及ADC值研究,可以更早更多地了解肿瘤内部结构,有助于肾脏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MMP-9、Bcl-2、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晋龙;眭玉霞;李燕辉

    目的 通过检测MMP-9、Bcl-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肾细胞癌石蜡标本中MMP-9、Bcl-2和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正常肾组织和肾细胞癌中MMP-9、Bcl-2和VEGF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9、Bcl-2的阳性表达与肾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率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VEGF在病理分级Ⅰ与Ⅱ和Ⅰ与Ⅲ之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分期中,早期与晚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9和VEGF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结论 MMP-9、Bcl-2和VEGF在肾细胞癌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作用.MMP-9很可能与肾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VEGF可作为判断肾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肾细胞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运涛;袁建林;汪涌;邵晨;秦卫军;秦军;刘贺亮;张更;王福利;杨力军;刘飞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A组32例)及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B组5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局部复发、切口种植转移等指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中位数75(50~150)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60(20~45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中位数1.5(1~2)d,术后切口感染4例(12.5%),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感觉过敏者7例(21.9%);B组手术时间中位数100(75~180)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50(100~50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中位数2(1~3)d,术后切口感染6例(11.8%).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感觉过敏者17例(33.3%).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较开放手术治疗肾癌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无局部重要脏器及大血管浸润和黏连的肾癌病例均适合行后腹腔镜手术切除.

  •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作者:沈宏亮;杨培谦;杜林栋

    目的 评价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外科手术方法、病理特点,随访其预后.结果 男3例,女3例,肿瘤大直径3.0~7.5 cm.CT示多囊性肿物,实性部位平扫CT值30~36 Hu.皮质期88~130 Hu,排泄期75~96 Hu,为隔膜型增强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例,根治性肾切除5例.病理TNM分期,pT1aN0M0 2例,pT1bN0M03例,pT2 N0M0 1例,癌细胞核分级均为G1.中位随访24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复发,无瘤存活100%.结论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为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分级低,预后良好,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应考虑行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

  • P63蛋白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和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廖泽明;陈志强;叶章群

    目的 探讨P63基因在肾盂移行细胞癌(ren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RTCC)和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RTCC、50例RCC、10例正常肾组织中P63的表达,并分析P63表达与RTCC及R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肾组织、RTCC、RCC中P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10)、95%(38/40)、0%(0/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CC组中G1级与G2级P63的强阳性、中度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G3级(P<0.05);Ta-T1期以P63强阳性为主(66.7%),随RTCC浸润程度的增加,P63染色强度逐渐减弱;T2期P63强阳性表达率为42.9%,T3-T4期降至0;RCC组中,所有肿瘤无论组织类型、级别、分期,P63表达均呈阴性.结论 P63在RTCC中高表达,与R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63可能参与RTCC的发生、发展,是评估RTCC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P63在RCC中不表达,可作为将RTCC从RCC中鉴别出来的有用指标之一.

  • 肾细胞癌数据库三年临床资料COX模型分析

    作者:李有元;Hu Zhiquan;叶章群

    目的 通过对同济医院肾细胞癌数据库三年临床数据的研究,探讨肾细胞癌的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Kap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概率及应用COX模型对肾细胞癌数据库中回访数据齐全的145例性别、年龄、是否偶发、临床分期、病理分类、病理分级、手术方式、有无免疫治疗等因素作为分析因子,计算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肾细胞癌患者存活满1年、3年分别为126例、105例,生存概率分别为86.3%、72.4%.COX回归模型提示影响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是否行肾癌根治手术、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建立肾细胞癌术后生存预测方程:h(t,X)=ho(t)exp(0.850X5+0.997X6+1.497X9-1.974X10).结I论肾细胞癌的预后与是否行肾癌根治手术、肿瘤细胞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等因素有关.

  • Von Hippel-Lindau病肾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进;黄翼然;刘东明;周立新;薛蔚;陈奇;董柏君

    目的 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病肾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8例VHL病.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初诊年龄、肿瘤部位、同时或异时癌、肿瘤的组织病理等与散发性肾癌进行比较.结果 VHL肾癌初诊年龄44.6岁,双肾癌15例、多灶性肾癌16例、伴双侧多发肾囊肿20例.共切除87个实性肿瘤.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86个,Fuhrman分级Ⅰ级73个,Ⅱ级12个、Ⅲ级1个;钙化结节1个.TNM分期I A期、I B期、Ⅱ期、Ⅲ期分别为8例、7例、8例和1例.与散发性肾癌组相比,VHL病肾癌组患者发病年龄早(P<0.05),双肾多灶性肾癌及伴双侧多发肾囊肿比例高(P<0.001),高级别肿瘤比例低(P<0.05).结论 VHL病肾癌不同于散发性肾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这对该病诊断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1443 条记录 63/73 页 « 12...60616263646566...72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