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风险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马艳美;李东;卢薇;程红颖;李杏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风险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入住天津武清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潮气量为4 ml/kg,呼吸末正压设置在P-V曲线呼气支拐点2 cmH2O;对照组潮气量为6 ml/kg,呼吸末正压设置在P-V曲线呼气支拐点4 cmH2O;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有所缩短,病死率有所降低,通气24 h、48 h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更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有效遏制ARDS高风险患者的病情进展,机械通气疗效更为显著,预后较好.

  • 保护性通气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芹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根据通气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间歇正压通气(IPPV),Ⅰ组患者潮气量设6~8 mL/kg,另加4~5 cmH2O的PEEP;Ⅱ组潮气量按标准8~10 mL/kg设定潮气量。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前后气道峰值和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腹后气道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 Ppeak、CVP、MAP、A-AdO2、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30 min后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是老年腹腔镜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轶;周晓光;刘放云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治疗中对肺氧合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将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保护通气组(PV组)和传统通气组(CV组),每组20例.对两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肺氧合功能指标、并发症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PV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和氧浓度显著低于CV组(P均<0.05);呼气末正压高于CV组(P<0.01);两组通气频率(RR)差异无显著性(P>0.05).(2)PV组PaCO2高于CV组(P<0.01);pH低于CV组(P<0.01);两组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3)PV组上机后48 h与72h氧合指数明显低于CV组(P<0.01),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氧分压的比率在机械通气后72 h也高于CV组(P<0.01),PaO2/FiO2在各监测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4)PV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病率低于CV组(P<0.05).(5)两组脑室内出血及动脉导管开放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V组上机时间均短于CV组(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改善肺部气体氧合,维持适当血氧分压,减少并发症,缩短上机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不增加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开放的发病率.

  • 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观察

    作者:师占红;吴红军

    目的 探讨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均常规进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佳PEEP加潮气量5~8 ml/kg).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并记录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指标以比较其预后.结果 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有效率迭90%,与对照组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 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改善肺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效果分析

    作者:谭远光

    目的:对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这82名急性肺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每组各41名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组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通气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对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在肺保护性通气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20万U每100ml盐水静滴,每日2次,每6天为一个疗程。对反映两组患者肺呼吸功能的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改变进行观察,并对住院期间ICU患者的死亡人数进行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PaO2以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20±9)天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34±11)天明显缩短(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死亡率(24.39%)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51.22%)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 乌司他丁联合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于憬;康于庆;刘慧;邵建军;郝天兵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OLV)期间应用乌司他丁联合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择期行肺切除手术的患者分为保护性通气组(P组)和乌司他丁联合保护性通气组(U组)各24例,分别记录OLV前(T0)、OLV后30 min(T1)及60 min(T2)、双侧通气后(T3)的气道峰压(Ppeak)和肺内分流(Qs/Qt)值,并测定各时点的血清IL-8、TNF-a水平.结果 (1)两组患者在术中各时点的Ppeak和Qs/Qt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U组稍低于P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术中的血清TNF-a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OLV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患者的血清TNF-a水平还明显高于U组患者,且P组患者在T2、T3时点的血清IL-8水平亦明显高于U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V期间,乌司他丁联合保护性通气可以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有效减轻肺损伤.

  • 两种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晓峰;尤伟艳;程青虹;许航

    肺复张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是近10多年来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机械通气的重大突破,但是目前ARDS的病死率仍高达30% ~ 40%[1~3].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已作为ARDS重要的辅助通气方式[4].本研究对36例常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无效的ARDS患者分别予以手法肺复张结合小潮气量的常频机械通气(CMV)和换用HFOV治疗,比较其疗效.

  • 保护性机械通气对开腹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白利群;兰元丹;张兵;张雨;田苗苗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期间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和肺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0例,预计手术时间大于2h,体重指数<25%.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标准通气,潮气量8 mL/kg;B组接受保护性通气,潮气量为6 mL/kg,10 cm H2O PEEP以及肺复张.术后第1、3天进行肺功能实验,检测PaO2和SPO2.术前和术后第3天进行胸部X线和肺部感染评分.结果:与A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动脉氧合升高,且肺功能提高(P<0.05);术后第3天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第1、3天肺感染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于2h的腹部手术中,使用保护性通气可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和减少肺感染的发生.

  • 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ARDS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萍;关建华;陈剑颖;王智勇;陈黎仙

    目的探讨应用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机械通气治疗ARDS效果.方法使用呼吸机小潮气量与肺开放策略(参数VT:4.8~8.0 ml/kg、PSV:12~16 cm H2O、PEEP: 5~13 cm H2O、RR:18~20次/min,维持气压峰压<50 cm H2O,平台压<35 cm H2O,峰值流速18~20 L/min),治疗ARDS 27例.结果 27例机械通气时间28~168.7 h,治愈出院21例,死亡6例,死亡率26.1%,未出现气压伤现象,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3例.结论 ARDS的机械通气方法采用个体化保护性通气策略,其治愈率高,死亡率低,并发症少,个体化保护性通气策略应该普遍推广应用,提高ARDS抢救成功率.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蒋惠芬;赵勇;王金秀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损伤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0例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损伤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而对照组仅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比较通气前及通气2、12、24 h以及治疗后2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指数、氧合指数、肺顺应性指标,同时比较2组患儿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①呼吸机相关参数比较,治疗组患儿吸入氧浓度24 h内显著下降,动脉血氧分压显著上升,平均气道分压也在24 h内迅速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肺氧合指数比较上,治疗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在肺顺应性比较上,治疗组患儿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③治疗组患儿的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讨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治疗新生儿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 肺局部低温联合保护性通气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肺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肺的病理变化

    作者:杜建维;马龙先;梅金红

    目的 探讨肺局部低温联合保护性通气治疗对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肺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肺的病理变化.方法 18只健康杂种犬麻醉后,用油酸制作ARDS模型.ARDS犬模型建立成功后,将18只ARDS犬随机分为3组:常规机械通气组(A组,对照组)、低容量低压机械通气组(B组)、局部低温联合低容量低压机械通气组(C组),每组6只.A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B组采用低容量低压机械通气治疗,C组采用局部低温联合低容量低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后1、2、3 h肺表面温度(T1)、肺动脉血温(Tb);抽取股动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实验结束后处死犬,于呼气末夹闭气管导管,取出左下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A、B 2组治疗后1、2、3 h T1、Tb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治疗后1、2、3 h T1、Tb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治疗后2、3 h T1、T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治疗后2、3 h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B组治疗后2 h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B、C 2组治疗后2、3 h血清IL-6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均P<0.05),A、B 2组治疗后1 h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C组治疗后2、3 h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A、B 2组在肺不张、血管周围水肿、肺泡水肿、肺泡出血累计病理评分值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而A组累计病理评分值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肺局部降温联合低容低压机械通气可抑制TNF-α、IL-6的表达,减轻油酸型ARDS犬肺组织病理损伤,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 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糖皮质激素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效果观察

    作者:孙庆梅;张洪波;郭永民;刘德杰

    目的 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小儿腹腔镜手术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患儿45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5例.所有患儿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程机械通气下进行手术.Ⅰ组给予常规通气策略,Ⅱ组给予保护性通气策略,Ⅲ组给予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分别于气腹前5 min,气腹后15、30、45 min及放气后10 min,观察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呼吸力学指标[动态肺顺应性(Cdyn)],并抽取动脉血检测PaCO2、pH及血浆IL-8、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记录三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气腹前5 min比较,三组气腹后各时点PaCO2、IL-8、NE均显著增高,pH、Cdyn均显著降低(P均<0.05);Ⅱ、Ⅲ组气腹后各时点PaC02、pH、Cdyn及血浆IL-8、NE水平与Ⅰ组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Ⅲ组各指标变化较Ⅱ组更明显(P均<0.05).三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小儿腹腔镜手术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程度.

  • 1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困难脱机的护理

    作者:胡珉芳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治愈率,但也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适.随着病情好转,帮助患者撤离呼吸机建立自主呼吸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但撤离呼吸机时可能会发生撤机困难.患者撤离呼吸机时撤机失败或撤机时间延长(超过48~72 h),称为困难撤机.我科2016年5月收治1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在机械通气12天,尝试3次撤机,经历6天困难撤机过程后,使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出院.

  • 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开胸术后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焦卫平;李简;刘桐林

    目的评价单肺通气(OLV)期间个体化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对于开胸术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32例限期进行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通气组(TG):潮气量8 mL/kg,吸气峰压(PIP)小于30cmH2O;保护性通气组(PG):潮气量1/2VT(为患者术前肺功能潮气量测试值减半),PIP<25 cmH2O.在全麻平卧位双肺通气20min后(T1)和手术结束(T2)两个时间点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患者各时点PaO2,PaCO2,pH,FiO2等数据,并据此计算出氧合指数(OI).同时收集静脉血测量血浆中IL-6水平.结果无论常规通气组还是保护性通气组,术后氧合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术后血浆IL-6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这种变化在保护性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通气模式相比,保护性通气策略明显减轻高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kg以上)患者术后氧合指数的降低(P<0.05).结论OLV期间,个体化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轻高体重患者术后肺损伤程度.

  • 保护性通气策略在不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自强;曹殿青

    自从保护性通气策略,特别是保护性通气加上俯卧位策略在ALI/ARDS患者使用明显降低其死亡率及改善其预后,患者在接受全麻手术期间的通气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对患者在不同体位、不同种类手术患者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情况作出介绍.

  •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黄壮荣;章海波;祝曙光;马庆荣;梁葳;陈凯

    目的 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60例肺癌麻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通气方法作为常规通气组(CV组),另一组采用保护性通气方法作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分别在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9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均有所降低,但PV组明显高于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在T2时点明显升高,相同时点PV组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麻醉患者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法能有效提高动脉氧分压,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对手术期间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 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壮荣;祝曙光;陈凯;章海波;马庆荣;梁葳;李智佳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对行开胸手术患者的肺功能、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Ⅰ(MIP-1)的影响,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保护性肺通气组(A)和常规通气组(B);A组给予潮气量8 mL/kg ,并在循环功能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直至10 cmH2O;B 组给予潮气量10 mL/kg,PEEP 3 cmH2O。于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开始后1 h (T2)、2 h(T3)及术后2 h (T4)采集桡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检测TNF-α、IL-6和MIP-1水平。结果:在单肺通气期间两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有明显降低,但A组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中TNF-α、IL-6和MIP-1的浓度于T2时明显上升,但同时点A组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患者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对手术期间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 机械通气损伤机理及相关保护性通气策略

    作者:肖军

      机械通气一直是治疗急性呼衰的主要手段。然而在救治患者的同时,机械通气本身亦会造成患者呼吸系统的进一步损伤并增加机械通气的病死率[1]。近年来呼吸专家对机械通气所造成的肺损伤机理及保护性的通气策略都十分重视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作者:贺焱;谢楠楠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意义.方法 将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CV组和PV组各35例,并比较其效果.结果 两组间PIP、MAP、PEE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而FiO2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动脉血气比较,pH与PCO2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aO2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比较,VALI具显著性差异(P<0.05),IVH、PDA、CLD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V组平均氧疗时间和上机时间均低于CV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