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门诊新护士沟通能力及情绪智力评分的影响

    作者:李丹

    目的 观察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门诊新护士沟通能力及情绪智力评分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2017年4月开始实行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采取传统培训模式的30名门诊新护士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采取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的30名门诊新护士为观察组;培训3个月,比较两组新护士沟通能力及情绪智力评分.结果 培训3个月后,观察组新护士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各方面选项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了解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识别他人情绪方面及情绪智力评分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门诊新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情绪智力,有利于为医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护理服务人员.

  • 巴林特小组的实施与作用案例分享

    作者:沙悦;史丽丽

    通过一次巴林特小组活动展示来介绍其实施与作用.

    关键词: 巴林特小组
  • 全科医生巴林特小组讨论实例展示

    作者:袁志敏

    展示2例巴林特小组在社区全科医生工作中的实践案例,通过案例提供者报告案例、案例提问、小组讨论和案例提供者体会的过程,帮助小组成员发现医患关系中的盲点,促进医患关系改善.

  • 巴林特小组与全科职业化医患关系

    作者:何燕玲

    巴林特小组的工作重点是关注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通过介绍巴林特小组的理论基础、形成与发展过程,讨论其在全科医生初级医疗保健中的优点与应用,加深对巴林特小组的认识和理解.持续开展和推广巴林特小组工作有助于增进医患沟通和理解,加强医患联盟.

  • 巴林特小组活动对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干预研究

    作者:姚林燕;项敏利;叶志弘;钱颖;陆琴;严林娟;蒋丽雅;钟洪波

    目的 研究巴林特小组活动对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16年1至12月,选择某三甲综合性医院35名肿瘤科护士,按电脑个案随机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人,对照组17人.观察组护士进行每月2次、每次1.5 h共8次的巴林特小组活动,讨论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案例,帮助护士深入体验并理解护患双方在互动过程中的情绪和行为,潜意识的幻想和需要,以及彼此的影响.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对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进行共情能力、同情心满意、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压力和一般健康状况测评.结果 两组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婚姻和学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护士的共情能力、同情心满意、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压力、一般健康状况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肿瘤科护士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3个共情因子和共情总分以及同情心满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一般健康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职业倦怠和二次创伤压力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对提高肿瘤科护士的共情技能、同情心满意度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作用.

  • 巴林特小组模式提升门诊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

    作者:孙宏梅;郭路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模式在提升门诊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0名门诊护士,分3批进行培训,每批进行6次巴林特小组成员的临床理论、操作、制度及医患沟通理论培训.培训中选取临床中困难情境的案例,对案例进行汇报及分享.比较培训前后小组成员的临床沟通能力并利用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巴林特小组成员的团队沟通、基本语言沟通、基本非语言沟通、情感感知、情感支持、困难情景沟通各维度得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培训后总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巴林特小组模式可有效提高门诊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促进优质护理服务.

  • 用巴林特小组提高医学本科生实习前的临床沟通技能

    作者:张娜;贺建华;易进;梁玉兰

    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医生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将巴林特小组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引入本科生教育,在医学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开展巴林特小组的教学活动。我们共计入组13 名医学生,一个学期开展一次理论授课和5 次小组实操活动。学生在小组案例的呈现过程中体会到了临床沟通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帮助学生从医、患、家属等不同的视角全面体验患者患病后的情绪及心理变化,从而尽早提高本科生的临床沟通技能,提升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效果,减轻负面情绪。

  • 巴林特小组

    作者:杨辉

    1 巴林特小组简介巴林特小组(Balint groups)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上知名的全科医生培训方法.即一小组全科医生与经过培训的主持人一起定期开会,讨论他们服务过程中遇到的与心理学有关的案例,重点针对医患关系进行讨论.巴林特小组不仅仅讨论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其案例还包括所有全科医生遇到的病人类型.

  • 巴林特小组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刘婵;许琰;罗荧荃;周昱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5级和2016级接受国家规范化培训的全部全科医师为研究对象,共54名,同时选取5名全科教学小组带教老师为巴林特小组长.于2016年11月—2018年1月,共开展了30次巴林特小组活动,每名全科医师均参加5~6次巴林特小组活动.活动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全科医师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师的基本情况、对巴林特小组活动安排的满意度、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收获、继续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意愿.共发放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54名全科医师中,对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活动时间、活动频率、小组人数、案例选择、小组长组织能力、小组氛围满意/非常满意者分别占94.4%(51/54)、88.9%(48/54)、100.0%(54/54)、96.3%(52/54)、88.9%(48/54)、100.0%(54/54).54名全科医师中,认为巴林特小组活动在"提高沟通技巧,能够顺利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给予患者及家属理性的情感支持""学会耐心倾听,能够自主识别和认知自身情绪问题""理解自身角色对于患者及家属的重要性和责任""释放职业压力,采取成熟的压力应对方式,正确地控制和表达情绪""感受到理解和支持,提升职业认同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更好地处理医患、医护关系""帮助解决工作与个人生活交叉时出现的困惑""有助于运用和谐医患关系,利于临床工作"9个方面比较有帮助/非常有帮助者分别占100.0%(54/54)、94.4%(51/54)、90.7%(49/54)、98.2%(53/54)、96.3%(52/54)、100.0%(54/54)、94.4%(51/54)、90.7%(49/54)、100.0%(54/54).54名全科医师中,48名(88.9%)全科医师愿意继续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结论 全科医师对巴林特小组活动安排的满意度较高,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后收获较多,且多数全科医师愿意继续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

  • 第三届北京国际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学术峰会——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十年刊庆会议内容摘登(之六)

    作者:朱良湘;Morton Rawlin;杨辉

    三级医院专家在社区培养全科医生的体会朱良湘教授: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我今天下午想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培养全科医生的一些体会.分四个方面来跟大家交流:第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第二,八年来,我在社区的实践;第三,实践的效果--各社区中心全科医师的评价和病人得到的益处;

  • 巴林特小组干预对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章华双;黄惠根;谢永标;崔虹;李立华;李雪丽;唐毅;邵华;王黎;李建华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152人,并随机分为干预组(n=76)和对照组(n=76),干预组接受8次巴林特小组干预,对照组给予空白对照,并在干预前、干预中和干预后采用护理职业生活质量量表(QNWLS)调查两组职业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组的职业生活质量得分(141.93分±13.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32.39分±10.6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干预组的工作家庭平衡维度得分和社会需求维度得分在干预后期有显著增加,分别从干预中期的(25.93±3.53)分和(16.97±2.86)分增加到干预后的(29.17±3.43)分和(21.57±2.58)分.[结论]巴林特小组干预能提高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且在一定的干预时间内,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 巴林特小组培训方法对新护士同理心的影响

    作者:程迪;郭潇

    [目的]了解新护士同理心的现状,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对新护士同理心的影响,帮助新护士提高同理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新入职护士90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人,观察组采用巴林特小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同理心培训方法,两组均培训6个月.在培训结束3个月后进行同理心量表问卷的填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同理心的差异.[结果]护士同理心得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为(86.16±5.69)分,培训前两组同理心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同理心得分均较培训前高,且观察组同理心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新护士的同理心.

  • 借助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董建俐;李涛;伊静;李靖年;南丰;沙丽艳

    通过对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并将之运用于临床护理研究,使护理人员在处理护患关系中形成新的视角和更具分析性的思考方式,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身对于患者的影响,提高换位思考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帮助患者;同时还能促进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减少其工作中存在的护患矛盾。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因此,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于实现临床护理优质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巴林特小组应用于国内护患沟通的研究分析

    作者:徐静;何厚建;陈盈;赖雄;胡茂荣

    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方式对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的干预效果.系统梳理2007年~2018年的国内4篇使用同一标准的巴林特小组干预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的文章,对试验组和控制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在沟通的计划与准备、护患沟通的启动、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反馈、获得并理解患者的观点和护患沟通的结束这六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巴林特小组训练方式能有效提升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

  • 巴林特小组——心血管医务人员心身医学基本技能

    作者:王一波

    心身医学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多角度诠释了健康的概念,对疾病的认知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双心医学是心身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好诠释.巴林特小组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培训医生从新模式的视角关注和思考医患关系的心身医学基本技能.经过培训后心血管医务人员将以真实有效的方式对待患者,对医学的独特性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追求.

  •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陈翠华;孙金海

    目的 通过巴林特小组案例分析,解析临床护士工作中的负性体验,为量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对两所军队三甲医院具有中等以上工作压力的10名护士各进行6次巴林特小组训练,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活动记录进行质性分析.结果 两组共呈现临床案例12个,发生情境主题3个:与患者相关的心理冲突、与患者家属的冲突及生命价值的困惑.研究对象的体验:面对“无法治愈的患者”时,体会到生命无常的无助感;与患者或家属发生冲突时,感觉到护理工作的无价值感;面对绝症患者的无助时,个人的移情体验.结论 巴林特小组可以帮助临床护士识别自身压力源,并能提高其不良情绪的表达与自我觉察能力,对工作压力具有改善作用.

  • 巴林特小组对军队医院聘用制护士工作压力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翠华;柏涌海

    目的 在了解军队医院聘用制护士工作压力的基础上,探索巴林特小组对国内护士工作压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分别对军队两所三甲医院的210名、188名聘用制护士进行工作压力调查.选取有自主意愿、工作压力得分中度以上的前10名护士作为干预对象,以医院为单位各成一组,开展为期6次的巴林特小组训练.结果 两所医院护士工作压力程度接近,压力水平较高;综合医院组对象干预前后在 "护理工作"维度得分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时间与工作量、环境与设备、管理与人际关系"3个维度得分均差异显著(P<0.005);专科医院组对象干预前后在 "护理工作、环境与设备、患者护理、管理与人际关系"4个维度得分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时间与工作量"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05);两组对象合并后干预前后在"护理工作、时间与工作量、环境与设备、患者护理、管理与人际关系"5个维度得分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管理者应对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引起重视;巴林特小组能够有效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对象要有选择性,并要调动其积极性;选用高素质的小组主持人;巴林特小组技术的长期效果需要深入研究.

  • 巴林特小组及相关培训对医护人员沟通能力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庞娇艳;陆莉;陈翠华;张晓萍;顾晨辰;柏涌海

    目的:探讨以巴林特小组为主要形式的医/护患沟通培训对医护人员沟通能力和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分5批招募54名医护人员,每批进行6次巴林特小组与医患沟通理论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小组成员的临床沟通能力和应对方式。结果经过培训,小组成员临床沟通能力各维度得分普遍提高,其中团队沟通、情感感知和困难情景沟通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小组成员的应对方式趋向于更积极,更多采取“解决问题”的成熟应对方式,而“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巴林特小组为主要形式的培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并使其在面对压力时能够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

  • 巴林特小组对护理人员负性情绪的干预

    作者:李琦;赵璧;金郁青;朱秀梅;王晓霞

    目的:对护理人员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的实践,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自我的认知,降低负性情绪,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护患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便利抽样选取某院临床护理人员65名,对其在巴林特小组培训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应付方式问卷(the coping strategies ques tionnaire,CSQ)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活动后护理人员的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等因子分下降,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护理人员的应对方式趋于积极的成熟的方式,更多的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而“退避”等应对方式显著减少,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情绪管理时,采用巴林特小组形式的培训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处理护患关系中的负面情绪,从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达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对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有很大帮助.

  • 巴林特小组在综合性医院的应用实践

    作者:陈华;刘文娟;叶尘宇;张红霞;潘可平

    目的:通过综合医院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实践,提高各科医师对患者心理问题的认知,改善职业倦怠.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在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了56次巴林特小组活动,共有179名医师参与,参加的医师包括不同年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正主任医师),涵盖多个专业(内科、外科、精神科、全科、肿瘤科、急诊科、放射科、病理科),其中在上海综合医院参加者主要为负责教学的主治医师,在温州综合医院主要为全院住院医师.结果:通过巴林特小组的活动,医师们在对理解患者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提高沟通技能等方面获得显著的感悟和提高.73.8%的医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能够识别,在医患沟通中能与家属一起沟通疾病的发展情况并给予情感支持,78.6%的医师认识并感受到自身角色对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和责任,57.1%的医师能够开展比较满意的医学访谈,54.8%的医师感觉通过培训能够与那些"挑剔"的患者及其家属沟通,64.3%的医师能够做支持性的危机干预,83.0%的医师感到能够在工作中识别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压力.结论:通过巴林特小组的培训,综合医院医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认知和处理得到提高,医师自身的职业倦怠也得到一定改善,巴林特小组很适合在综合医院推广.

70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