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巴林特小组在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黄蕾;何文娟;汪浩;崔海松

    目的:探索巴林特小组活动在参与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住培医师)中开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了26次巴林特小组活动,先后共有53名住培医师参与,每次活动有8~12人参加,时间约1 h.采用自设问卷对53名住培医师进行调研,评估巴林特小组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住培医师对巴林特小组活动安排的满意度较高.45人(84.91%)认为对"感受到理解和支持"非常有帮助,38名(71.70%)认为对"释放工作压力"非常有帮助,37人(69.81%)认为对"学会耐心倾听"和"共情能力提升"非常有帮助.超过50%的参与者表示对"医患沟通能力"、"职业认同感提升"、"自我心理调适"等方面有帮助,42名(79.25%)住培医师表示愿意继续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主要理由是"提高医患交流能力和职业素养".结论:巴林特小组活动对缓解住培医师职业压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和预防职业倦怠方面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在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推广.

  • 心身医学和心身技巧

    作者:吴文源

    心身医学是精神医学的分支之一,强调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精神心理因素与躯体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医患沟通是心身医学的重要内容,巴林特小组是帮助临床工作者改善医患交流的重要心身医学技巧.

  • 江苏省护患共情现状分析

    作者:蒋骏;陈玉鑫;刘虹

    从护患双方角度研究共情,通过江苏省内8家医院护理人员、患者共情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分别研究共情的三个方面:(1)共情感觉;(2)表达盐隋;(3)病人感觉到共情.并设定微笑、专注、耐心、语言、倾听、初、高级共情六个因素对其进行验证参考.发现护理人员在专注、耐心、倾听三个因素做得较好,在微笑、语言两个因素还需提高,护理人员也产生共情意识.找出江苏省现阶段共情因素的薄弱点,便于为共情培训、共情研究打好基础,并提出利用巴林特工作小组培养共情.

  • 巴林特小组在综合性医院的实践应用

    作者:姚林燕;叶志弘;吴皓;程萌芽

    目的 总结巴林特小组在综合性医院的实践及效果.方法 采用自愿参与原则,将来自不同部门的30名医护技人员分成3组,每组成员在1~2名组长带领下,按照巴林特小组操作流程,对临床遇到且引发医护人员强烈情感反应的案例进行讨论.活动每月1次,每次90 min,固定时间和地点.结合非结构式访谈,分析巴林特小组案例主题”总结案例呈报者的反馈和体验.结果 共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32次,组员平均参与活动(6.1±3.3)次,呈报案例32个.讨论主题涉及临终和慢性躯体化患者、医疗并发症、投诉和冲突、规则和情感之间的两难、沟通不畅和医疗资源缺乏等困境.参与巴林特小组后,组员换位思考能力得到提高,更有效应对挫折情境、情感得到支持.结论 有规律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可以提高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化心理技能,澄清职业角色的要求,部分缓解职业压力.

  • 以问题为中心结合巴林特小组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梅松丽;张莹;胡远超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结合巴林特小组活动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某校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结果:参与者能从心理学视角审视困难的患医关系.讨论:短期的巴林特案例讨论小组在医学心理学本科教学中能有效的开展,但仍需在方法和进程上加以优化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

  • 巴林特小组对医学生共情与人际信任能力的干预研究

    作者:盛鑫;杭荣华;朱怡然;张静娴;岑海燕;蒋慧

    目的:研究巴林特小组技术对医学生共情能力和人际信任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前期系统筛查出30名共情技能不足的医学生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干预8周后使用大学生共情技能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评价效果.结果:两组在共情技能总体评定和人际信任水平方面评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共情能力和人际信任能力.

  • 巴林特小组在缓解优质护理病房护士压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臧亚杰;王一波;黄劼婷;吴隽;赵荣;王敏华;丁静芝

    1948年由布达佩斯的精神分析家MichaelBalint创建的巴林特小组帮助各科的临床医生更好地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生的医疗服务技能和态度,同时也疏解了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护士压力越来越大,工作的繁重和服务对象的不理解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上的不平衡。2013年底,我院心内科优质护理病房引入巴林特小组,旨在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巴林特小组活动对医护人员心理安全感的影响

    作者:冯自育;肖要来;王秀春;李静雅;韩倩;王芳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自愿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的医护人员12名.活动时间自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每月2次,连续封闭性活动6个月,每次活动讨论1个主题,持续1.5~2h.活动前后采用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评价其安全感效果.结果 医护人员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后心理安全感平均得分有明显提高,其中控制安全感因子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安全感因子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感,尤其控制安全感提高明显.

  • 教学医院巴林特小组案例的质性研究

    作者:杨震;陈华;刘文娟;叶尘宇;刘盛东

    目的 通过巴林特小组案例分析,解析目前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负性体验,探索医学生医患沟通培训的新方法.方法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组织10次有医学生参加的巴林特小组活动,共呈现10个临床案例,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讨论记录进行质性分析.结果 案例发生的情境主要包括医患互动、团体协作,职业发展规划和个人生活的冲突;案例呈现的触发事件包括医患冲突、价值观冲突、面对“无法治愈的患者”的困惑、职业角色模糊、本人或患者遭受不公正待遇;小组讨论的主题包括与患者相关的情感体验、职业发展定位、医疗团队的合作、医学生临床教学.结论 巴林特小组可以帮助临床医学生识别和处理医患沟通中复杂的情绪反应(自己的和患者的),澄清职业角色的要求,提高团队合作效能、提升工作满意度.

  • 巴林特小组在我国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莎莎;肖宁;朱丹

    巴林特小组是一种帮助医务人员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工作方法.介绍了巴林特小组的基本内容,总结了巴林特小组在我国的发展及研究应用概况,并阐述其研究的价值,指出我国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后提出了巴林特小组在我国研究发展的展望.

  • 聚焦于改善医患关系的继续医学教育探讨——巴林特小组介绍及启示

    作者:张辉;王苗苗;张岩

    巴林特小组是培训医生从精神动力学的视角关注和思考医患关系的一种训练方法.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聚焦于案例报告者面临的医患关系困扰展开病例讨论,所有组员为案例报告者提供安全的、支持性的氛围,并阐述自己对于事件本身的深刻理解,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和评论.案例报告者通过组员提供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发现自己的盲点,从中获益.除讨论形式外,组长也可以根据小组现场呈现出的医患关系和心理学动力做出“雕塑”,即案例报告者和组员共同用身体语言、个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代表现实中的医患关系,将隐形的人际关系可视化,一般会带来更直接的问题解决和更震撼的内心体验.巴林特小组有助于医护人员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医患沟通技巧、在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和支持,尤其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具有突出成效.因此,可以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新形式、新内容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推广应用.

  • 巴林特小组培训提升护士情绪智力及沟通能力的作用

    作者:董建俐;沙丽艳;伊静;李丽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对护士共情能力、情绪智力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以案例汇报及讨论、情境模拟及角色扮演等巴林特小组模式培训,共12次,并于结束前后用共情能力量表、情绪智力量表、护理临床沟通能力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护士培训后情绪智力总分及情绪知觉、他人情绪管理、情绪利用维度得分,临床护理沟通能力总分及情感感知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 巴林特小组模式培训提升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即情绪智力与护士沟通能力,而共情能力提高不明显.

  • 巴林特小组心理干预对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作者:章华双;黄惠根;谢永标;李立华;李雪丽;唐毅;邵华;王黎;李建华

    目的 降低ICU护士职业倦怠感.方法 将152名ICU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76人和干预组70人,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组分为4个小组,每周开展1次巴林特小组活动,连续8次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职业倦怠总分及情感衰竭、去个性化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实施巴林特小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ICU护士职业倦怠.

  • 应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提高新护士护患沟通能力

    作者:梁红玉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新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4名新护士按学历分层抽样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参加护患沟通能力的传统培训和巴林特小组培训.培训结束3个月后采用护生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和情绪智力问卷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总体评定和情绪智力总分,护患沟通各维度,情绪智力问卷中除自我激励和经营人际关系外的其他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

  • 巴林特小组干预对湖北省儿科护士职业倦怠、职业生活质量和离职的影响

    作者:刘晓琴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心理干预对湖北省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生活质量和离职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湖北省5所三甲医院168名儿科护士,分为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8周后两组儿科护士的职业倦怠、职业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后两年内随访观察两组儿科护士的离职率.结果:干预8周后,干预组职业倦怠量表总分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未干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年内,干预组儿科护士离职率(22.6%)明显低于未干预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减轻职业倦怠感,并改善职业生活质量,减轻离职倾向,降低儿科护士的远期离职率.

  • 应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提高护理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

    作者:朱玉芬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护理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名护理实习生按学历分层抽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参加护患沟通能力的传统培训和巴林特小组培训。培训结束6个月后采用护患沟通能力量表评价培训效果。结果2组护理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比较观察组效果更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 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新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燕

    目的:评价在新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中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样本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新护士24名,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研究,其中12名予以传统培训护患沟通能力的护士设定为对照组,而12名予以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培养护患沟通能力的护士设定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培训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护士,研究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各项评分(计划和准备评分、信息收集、启动沟通、信息给予、对患者观点理解、完成沟通等)均得以显著提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比较于对照组护士,研究组护士各项情绪智力评分(了解自身情绪、识别他人情绪、管理情绪等)也得以明显提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护士培训中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的应用可促进护患沟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促进新护士情绪智力的提升.

  • 巴林特小组活动后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伊静;董建俐;沙丽艳;李丽

    目的 探讨运用巴林特小组活动后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体验.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10名接受巴林特小组活动过的护士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将运用巴林特小组活动后的护士工作体验归纳为4个主题:即心理压力减轻、沟通能力提高、换位思考能力提高、职业态度积极.结论 巴林特小组活动可以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沟通能力及换位思考能力,为护士培训探索出一条新途径.通过活动时间、内容调整,优化了该活动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人文关怀能力.

  • 巴林特小组的开展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沟通能力

    作者:贺云;益伟清

    目的:通过巴林特小组的开展,使护理人员在处理与患者关系中形成多视角的思维方式,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自身对于患者的影响,提高换位思考敏感性,更好的理解和帮助患者,同时促进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减少工作中的护患矛盾.方法:采用自愿参与原则,将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30人,按照巴林特小组操作流程,对临床遇到且引发医护人员强烈情感反应的案例进行讨论,每月活动2次,每次90min,相对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非结构式的访谈,分析案例主题,总结案例呈报者的反馈和体验.结果:共组织巴林特小组开展活动34次,呈报案例34个.讨论主题涉及:沟通不畅,医疗资源缺乏,医疗并发症,投诉和冲突等.参与巴林特小组后,组员换位思考能力提高,对挫折情况,情感得到支持.结论:有规律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缓解职业压力,学会缓解情绪,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人文环境.

  • 巴林特小组对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

    作者:卢迪;兰萌;邹萍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对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儿科护士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培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巴林特小组培训,培训时间均为8周.于培训前后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 培训后,研究组MBI中情感枯竭和去人性化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个人成就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86±6.63)分vs.(20.45±7.91)分,t=2.668,P=0.009;(4.28±2.64)分vs.(6.37±3.48)分,t=2.871,P=0.005;(29.43±5.58)分vs.(24.82±6.87)分,t=3.125,P=0.003];培训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31±5.56)分vs.(30.46±5.88)分,t=2.336,P=0.022;(26.18±5.27)分vs.(29.76±5.62)分,t=2.788,P=0.007].结论 运用巴林特小组可能有助于改善儿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70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