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生共情及共情能力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胤璞

    综述了共情概念、内涵及国内外共情研究进展,认为共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但国内对于各类人群的共情现状的研究较少,主要为护士、教师等,且多为经验性研究,没有对共情培养模式的相关性研究,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共情理论和国内实际情况开展对护生共情培养模式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教育中,以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

    关键词: 共情 共情能力 护生
  • 肿瘤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干预效果

    作者:李再云

    目的 探讨共情培养对肿瘤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共情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后,采用共情能力量表对肿瘤科1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共情能力干预后,护士的共情能力和患者满意度均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共情能力干预可有效提高肿瘤科护士的共情能力,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

  • 癫痫发作对患者共情能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郑婷婷;宋凡

    目的 通过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hina,IRI-C)探讨癫痫患者共情能力的损害、受损模型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癫痫门诊就诊的成人非症状性癫痫患者88例及100名健康对照者.经过神经心理学背景筛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排除严重认知能力减退、重度焦虑抑郁情绪对共情评分的影响,采用IRI-C对共情能力进行比较,并分析发作类型对共情能力的影响.按癫痫发作类型中是否有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分为无GTCS组(均为单纯或复杂部分性发作,无原发或继发GTCS,n=17)、单纯GTCS组(只有原发性GTCS一种发作类型,n=23)、SGS组(部分性发作继发GTCS,n=48),以及对照组(n=100).为保证样本数均衡,在48例SGS、100名对照组中各随机抽取30例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按癫痫发作类型中是否有复杂部分性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CPS)分为无CPS组、有CPS组,每组各30例.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① 癫痫组IRI-C的共情总分、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CE)及两因子(观点采择、想象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感共情(Emotional empathy,EE)及两因子(同情关心、个人痛苦)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 ANOVA显示各组间观点采择、想象力、CE及共情总分的均值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情关心、个人痛苦、EE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无GTCS组、单纯GTCS组、SGS组的CE间有差异.单纯GTCS组与SGS组之间观点采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S组的观点采择较其他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S组的CE较无GTCS组、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SGS组的观点采择得分低于其他三组,CE得分低于无GTCS组及对照组;③ CPS组的观点采择、想象力、CE、共情总分均差于无C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患者共情能力出现分离性损害,CE受损而EE保留;癫痫患者中有CPS和GTCS发作(包括SGS组)为导致患者共情能力减退的危险因素.

  • 共情在老年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覃琼芬;李志群

    目的:探讨共情在老年艾滋病(AIDS)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充分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反馈治疗信息,与患者共同应对恐惧和焦虑等共情手段,应用于119例老年AIDS患者.结果:119例老年AIDS患者普遍存在自卑、悔恨、焦虑、恐慌、抑郁、无助等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部分患者的焦虑和绝望情绪.结论:良好的护理沟通,深入情感分享,可缓解老年AIDS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给亲属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健康的行为规范,防止疾病扩散具有积极的意义.

  • 共情与医护耦合性相结合应用于儿科输液室护患纠纷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洁琼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医护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儿科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服务对象是一切特殊人群,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护患矛盾或纠纷.1年来,将共情于医护耦合性相结合应用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告如下.

  • 应用共情在护患沟通的效果

    作者:廖燕桃;徐碧金;刘永娟

    共情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该文通过对共情的概念分析、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护士运用共情能力的方法来阐述共情可以提高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 共情干预在老年护理高职学生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作者:李珍;焦娜娜;罗仕蓉

    目的 调查老年护理方向高职护生共情现状,设计以"家庭+职场"为主的情景剧,探索"情景模拟+临床实践"的共情干预方案,并观察效果.方法 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共情干预法教学,并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干预前后共情能力进行测量.结果 在采用"情景模拟+临床实践"共情干预教学后高职护生(老年护理方向)共情3个方面(共情总分、观点采择、情感关怀)的得分显著提高.结论 ①"情景模拟+临床实践"共情干预方案,在高职护生(老年护理方向)的教学中具有可行性;②"情景模拟+临床实践"共情干预教学能够显著提高高职护生(老年护理方向)的共情能力.

  • 护理本科生共情水平及培训效果评价

    作者:赵文婷;周云;唐四元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的共情现状,探讨共情培训课程对其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共情课程的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2组在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共情能力得分分别为(104.66±12.62)分和(105.12±12.89)分,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共情能力分别为(118.53±10.28)分和(108.12±11.57)分,两组得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的共情水平由(104.66±12.62)分提高到(118.53±10.28)分,共情水平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培训课程可显著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

  • 浅析“共情”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及应用

    作者:马龙;周英武;张慧;刘如秀

    “共情”一名及其概念是由近代西方心理学家所明确提出的。然而,笔者认为,“共情”的核心内涵、技术在中医学中早有体现和应用。为阐明这一观点,笔者首先从中医诊疗思想的“标本相得”观以及医德要求的“以人为贵”思想、“推己及人”观念、“待之以诚”原则等方面,充分阐述了中医对“共情”注重医患沟通、信任、协作等内涵的体现;其次,又从中医诊疗行为的“注重礼仪”、“善于倾听”、“尊重隐私”等方面,阐释了其对“共情”中尊重、倾听、体谅等交流技术的应用。后,笔者更进一步解析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是其提出、应用这一先进医学理念的基础。

    关键词: 共情 中医学 体现 应用
  • 临床情景剧在医患沟通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

    作者:姜忆南;魏镜;曹锦亚;史丽丽

    临床人文医患沟通是医务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能力,与医疗技术同样重要。近年来针对医学生临床沟通技能的教学也愈发受到重视。然而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其教学和考核有不同于理论课的特殊性,难度较大。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医学科,基于心理剧和角色理论,发展出一种新的沟通教学和评价方法———临床情景剧考试方法。该方法将医学生投入不同角色去共情其内心感受与冲突,主动运用医疗技术以外的人文沟通技术解决临床难题,并从旁观者的分享与点评进一步理解情境和思考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法。

  •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共情和自我效能感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作者:赵雪;夏鹏;林敏;李菁;李晓青;李航;潘慧

    目的 了解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科住院医师共情和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探索其心理学得分情况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相关性.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15级、2016级内科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医务人员的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为测量工具,并收集OSCE成绩.结果 共发放101份问卷,回收99份.内科住院医师的共情得分为(111.3±1.2)分,2015级住院医师得分略高于2016级,不同学制、不同来源的住院医师得分无明显差异.内科住院医师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2.77±0.50)分,2015级住院医师得分显著高于2016级,学位较高的住院医师得分越高,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得分高于其他住院医师.住院医师的共情得分与OSCE各项成绩无明显相关性,2015级住院医师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与病历书写(R=0.35,P<0.05)、病例分析(R=0.31,P<0.05)、平均成绩(R=0.33,P<0.05)有显著正相关.结论 住院医师的共情和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可通过加强临床培训予以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引入心理学测评,可完善OSCE对住院医师的综合考评,有助于改进规范化培训体系.

  •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共情能力与领悟社会支持、抑郁的关联

    作者:赵佳;李长瑾;洪炜;苏英;官锐园

    目的:探索老年人共情能力、领悟社会支持与老年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问卷(IRI),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及老年抑郁量表(GDS)对北京市511名社区老年人相关心理特征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并用indirect宏程序检验中介模型.结果:GDS总分与PSSS总分、IRI总分呈负相关(r=0.427,0.212;P<0.01),而PSSS总分与IRI总分呈正相关(r=0.373,P<0.01),领悟社会支持在共情与老年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共情和领悟社会支持均与老年抑郁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在社区老年人的共情能力与抑郁间起到中介作用.

  • 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与共情能力

    作者:高晓寒;孙宏伟;高树宏;秦峰鸣

    目的:探讨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和共情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映指针量表( IRI-C)和自恋人格问卷对111名在监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施测。结果①特权感和易感质分别与个人隐忧呈显著正相关(r=0.256,0.229;P<0.01);特权感与同情关怀呈显著负相关(r=-0.277,P<0.01);易感质与观点采择呈显著负相关(r=-0.204,P<0.01);②特权感对同情关怀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77,P<0.01),对个人隐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56,P<0.01);易感质对观点采择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04,P<0.01)。结论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对其共情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 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 、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作者:丁梦媛;方燕玉;倪军;冷玥;邓慧华

    目的 :探究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 、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了南京某高校大一到博一的大学生531名,对其进行母亲教养方式,基本共情和亲社会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母亲鼓励自主(β=0.104,P<0.05)和关爱(β=0.103,P<0.05)可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认知共情(β=0.12,P<0.01)与情感共情(β=0.096,P<0.05)均可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情感共情调节母亲鼓励自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β=-0.108,P<0.05).结论 :鼓励自主 、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都有助于增加亲社会行为.母亲鼓励自主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受到个体情感共情的影响.

  • 大学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作者:安连超;耿艳萌;陈靖涵;李春梅;赫英娟

    目的:探讨大学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和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对3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共情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共情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4.454,P<0.001);④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16.726,P<0.001);⑤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共情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3.105,P<0.001);⑥文科生与理科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8.647,P<0.001);⑦共情可以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结论:大学生共情可以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 不同年代人群的道德决策能力

    作者:吴一凡;孙海一;刘婷婷;杨倩;汪凯;胡盼盼

    目的:探讨不同年代人群道德决策能力的变化。方法:51名子辈以及51名父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译的Joshua D Greene编写的道德两难问卷,对他们进行道德两难情境决策测试。结果:子辈在道德决策中的“个人情感”情境做出愿意选择(功利性倾向)的概率(04.9±01.6)明显高于父辈(03.8±01.9),存在统计学差异(t=32.4,P=00.02)。而两组在道德决策的“非个人情感”以及“道德无关”情境做出愿意选择的概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辈在道德决策的“个人情感”情境中更愿意做出功利性选择,这种差异可能与子辈前额叶未发育成熟有关。

  • 大学生共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胡文彬;高健;康铁君;吴冰;石扩;王雪艳;温子栋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及有关因素对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天津市4所高校351名大学生,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自编大学生共情能力量表进行测试.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共情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大学生组EMBU的各个分量表得分与中文修订版组相比,除FF1外,其余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大学生组中FF2、FF4、FF5、MF3、MF4、MF5高于修订中文版组,其余低于修订中文版组(P<0.05~P<0.001).男女大学生比较显示,女生的MF1高于男生,而FF2、FF3、FF5、MF2、MF3、MF4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P<0.001).2大学生共情能力存在性别、年级、来源地、是否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差异,4个变量对大学生共情能力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的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共情能力呈正相关,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母的惩罚、严厉等消极的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共情能力呈负相关,并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的作用大于母亲.结论 此研究结果对开展大学生情感教育和亲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共情能力的作用及其培养

    作者:解方舟;吴姗姗;杨平;何成森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认识共情的概念,共情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分析总结国内外共情能力提高的培训方式,将共情能力的改变融入医学教育中,为改善医护人员和培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共情作为重要的心理特质,对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 共情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作者:于鲁文

    共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并始终运用于咨询的整个过程之中.本文从共情是心理咨询者所必备的重要品质和能力,共情对有效咨询关系的建立和促进,共情是唤醒而不仅仅是解释,共情过程中的引导与跟随以及准确的共情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地论述与分析.强调指出,共情的重要价值在于唤醒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正视自己的经验和能力,真实地领悟其情绪感受和思维方式,建立其对咨询关系的信任,从而促进其自我分析、自我感悟、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 心理咨询工作的若干问题

    作者:陈立成

    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意味着所有心理学观点都应来源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部,应该挖掘、整理民族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才是引进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适宜我们民族特点的优秀品质.目前,在引进的心理咨询中存在着很多误区,严重影响了国内心理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譬如:心理测验化倾向,随意解释心理测验结果,将心理测验方法当做诊断标准,心理知识宣教化倾向,将心理评估过程等同于诊断过程,对专业概念错误理解、胡乱应用,滥用精神医学诊断标准和名词,草率制定“诊断标准”,胡乱解释“共情”等心理咨询理念,以主观臆测代替客观分析等.

289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